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恶性肿瘤及血液患者ABO血型抗原弱表达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对其输血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恶性实体肿瘤及血液患者198例,查阅诊断和输血情况,并对抗原弱表达的病例进行吸收放散、唾液中和等试验鉴定正确血型,同时将两种病情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两种病情均有呈现ABO血型抗原弱表达情况,分别为1.65%、20.78%,血液患者抗原弱表达明显高于恶性实体肿瘤病例(χ2=18.58,P〈0.05)。因贫血而导致的血液输血病例中,输注同型血与输注洗涤红细胞后血红蛋白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P〉0.05)。结论采用血清学正反定型试验、吸收放散试验和唾液血型物质检测的方法可以更为准确对ABO血型抗原弱表达的病例进行血型鉴定,输血时以输注正确鉴定的同型血为原则,特殊情况下输O型洗涤红细胞更为安全。

  • 标签: 恶性肿瘤 血液病 ABO血型 抗原弱表达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其对治疗的临床意义。果,目的为临床血液患者的血小板输注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实验一共选择70例患者作为研究实验的对象,患者加入本次研究实验的时间从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对70例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分析患者输血次数和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关系,对70例血液疾病患者开展血小板输注工作,对70例存在血液疾病患者对血小板输注成效与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的联系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结果:对实验当中的数据进行记录,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发现在这70例开展过血小板抗体检测血液患者当中,一半的患者在经过血小板抗体检测之后,结果呈现阳性,然后对患者进行输血次数的研究,结果得出输血次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情况也越来越高。在血小板抗体阳性时,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相对来说更具有有限性。两种情况下差异对比比较明显,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因此,针对血液患者,进行血小板的检测,有利于提高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值得运用到临床当中。

  • 标签: 血小板抗体检测 血小板输注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就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血液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血液患者,均行PICC置管,在其护理中应用PDCA护理管理程序。结果:经相应护理后,有效降低或预防了静脉血栓的发生,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结论:在血液患者PICC护理中,PDCA护理管理程序的应用价值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护理管理程序 血液病 PICC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分输血在血液患者中应用的重要性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90例血液患者将其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成分输血,观察输血效果。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通过输血护理,所有不良反应已得到及时处理,并已痊愈。结论:成分输血可保证血液患者输血的安全性,通过输血护理,使输血治疗效果更佳,在临床应用中较为重要。

  • 标签: 成分输血 血液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危重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危重患者7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随后进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以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05)。结论危重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效果显著,对救治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行连续性 血液净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危重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的48例危重患者,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24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与临床转归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临床转归都优于参照组,该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危重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同时,再对其施以全面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升其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连续性血液净化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干预模式对血液肿瘤危重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5月1日~2019年3月31日收治的60例血液肿瘤危重患者按信封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全方位护理管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化疗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研究组化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对血液肿瘤患者及家属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及精神需求提供支持,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管理 血液肿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干预模式对血液肿瘤危重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5月1日~2019年3月31日收治的60例血液肿瘤危重患者按信封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全方位护理管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化疗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研究组化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对血液肿瘤患者及家属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及精神需求提供支持,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管理 血液肿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干预在合并糖尿病危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研究调查区间为2020年5月~2021年12月,选择70例合并糖尿病危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干预,每组各35例,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依从性和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 护理干预 糖尿病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使用IABP治疗的冠心病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IABP治疗患者总计67例,分为两个实验小组,即实验A组(33例,常规)和实验B组(34例,IABP)。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状况以及满意度。结果:在实验A组中总共有8例患者出现不良状况,其所占比例为24.2%;在实验B组中总共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状况,其所占比例为5.9%,则实验B组患者出现不良状况例数比实验A组患者出现不良状况例数较少。实验A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态度、专业度、细心度、治疗管理、沟通评分低于实验B组。结论:IABP护理在本次研究中的效果较好,可降低患者出现不良状况的概率,值得推崇。

  • 标签: 冠心病重症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为输血护理研究,参选受试者56例(住院2021.12-2023.3),均患血液,分组及施护方式如下:对照组,28人,常规输血护理;观察组,28人,输血护理规范化管理,对比2组输血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输血护理质量得分高于另一组,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应用于血液患者输血护理中,严守无菌原则,规范输血流程,落实输血前信息核对制度,优化输血护理质量。

  • 标签: 输血护理 规范化管理 血液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恶性血液老年化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恶性血液老年化疗患者为实验对象,利用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老年化疗患者实施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老年化疗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下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对于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老年化疗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相关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恶性血液老年化疗患者健康教育中,能够提高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可用在临床上。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老年化疗 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恶性血液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6 年 1 月 -2018 年 6 月收治的 老年恶性血液患者 68 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组,每组 34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26.5%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41.2% ,组间比较差异满足统计学条件( 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各项分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满足统计学条件( P < 0.05 )。结论:对 老年恶性血液患者实施 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老年恶性血液病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恶性血液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恶性血液患者6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2%,组间比较差异满足统计学条件(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各项分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满足统计学条件(P<0.05)。结论对老年恶性血液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老年恶性血液病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恶性血液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恶性血液患者6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2%,组间比较差异满足统计学条件(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各项分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满足统计学条件(P<0.05)。结论对老年恶性血液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老年恶性血液病 院内感染
  • 简介:目的评估伏立康唑(voriconazole,威凡)治疗恶性血液患者真菌感染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观察我院2006年1月~10月间使用伏立康唑治疗的安全性,对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不良事件表现、处理方法与结果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感染者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为37(14~75)岁。全组静脉用药中位时间3(1~11)d,序贯治疗总疗程中位时间11(2-99)d。16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其中特殊感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症状的构成比依次为25.00%、21.88%、18.75%。其他不良事件有皮疹、手指肿胀等。5例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停药。结论伏立康唑是治疗恶性血液患者真菌感染较为安全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 标签: 伏立康唑 恶性血液病 真菌感染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