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继发性恶性血液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报道6例肿瘤患者继发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析其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AML潜伏期分别为16年、4年、4年,其中2例随访48及10个月均处于缓解状态,另1例随访2个月死亡;1例MAL潜伏期为4年,随访18个月死亡;1例MDS潜伏期为2年,随访7个月死亡;1例ALL(ph阳性)潜伏期9年,随访15个月处于缓解状态。结论肿瘤患者采用烷化剂、蒽环类、紫杉醇类药物化疗以及放疗可导致发生s-AML/s-MDS。部分药物累积剂量超过标准剂量时风险进一步提高。s-AML/s-MDS临床特点与原发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似,预后差。

  • 标签: 肿瘤 继发性 恶性血液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和破坏,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导致目前患血液患者呈上升趋势。护理人员在护理血液病患时要体现人性化,给患者提供心理、生活、身体等方面积极的护理,帮助患者顺利康复,防止复发,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

  • 标签: 血液病 护理措施 护理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文化水平和健康意识的增加,更好地为患者、为人民提供最卓越的服务和帮助,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已成为当今的重点。本篇文章以某医院收治的多例恶性血液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和分析舒适护理在恶性血液护理中的应用成效,并总结出舒适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血液病护理 常规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恶性血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12 月在本院血液内科病房治疗的80例恶性血液患者,利用计算机随机对照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躯体运动、人际关系、心理状态、环境适应力等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表现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人文关怀 恶性血液病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血液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用低温中药含漱治疗血液患者口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6例血液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分组并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从86例血液患者的临床效果来看,进行低温中药含漱治疗的患者口腔出血量和出血次数明显降低。结论用低温中药含漱治疗血液患者口腔出血的疗效显著,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低温中药含漱疗法 血液病患者 口腔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侵袭性真菌病在恶性血液患者中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有真菌感染病史的患者在进一步的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真菌感染复燃率高、预后差.真菌的二级预防可有效地预防真菌感染复燃.给予有效的二级预防,既往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不影响化疗继续进行,也不再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绝对禁忌症.已经证明广谱抗真菌药物如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作为二级预防药物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在粒细胞缺乏和免疫抑制状态下预防真菌感染复燃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就恶性血液患者中二级抗真菌预防的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侵袭性真菌病 恶性血液病 二级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去白细胞输血对恶性血液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影响情况。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接收的恶性血液患者共50例(治疗组),接受去白细胞输血;同期选择恶性血液患者共5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接受常规输血,对2组入选患者免疫功能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入选患者NK细胞的活性、T4/T8细胞以及T4细胞值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恶性血液患者治疗中推行去白细胞输血方案效果突出。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细胞活性 去白细胞输血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了解恶性血液成人住院患者照顾者综合需求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癌症患者照顾者综合需求量表、照顾者一般情况调查表、患者疾病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224名恶性血液成人住院患者照顾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恶性血液成人住院患者照顾者综合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恶性血液成人住院患者照顾者综合需求总分为(69.65±13.99)分,各维度需求标准化得分由高到低为:医护人员>知识信息>医院设施和服务>实际支持>家庭和社会支持>健康和心理问题>宗教精神支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疾病诊断类型、治疗阶段、治疗费用支付类型、照顾者年龄、照顾者人数、家庭居住地、社会支持是恶性血液成人住院患者照顾者综合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恶性血液成人住院患者照顾者综合需求水平较高,需求内容较多,医护人员有必要根据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满足其需求,提高照护质量。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照顾者 照护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患者PICC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2月—9月本院未开展品管圈活动时接诊的血液PICC置管患者34例为对照组,另择2017年2月—9月本院开展品管圈活动时接诊的血液PICC置管患者34例为实验组。分析两组PICC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PICC并发症发生率为20.59%,比对照组的47.06%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显著降低血液患者发生PICC并发症的几率,提高预后效果,确保临床治疗工作顺利开展。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血液病 PICC并发症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了解血液科病房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现状。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出521株病原微生物,其中革兰阴性菌47.2%,革兰阳性菌45.7%,真菌7.1%。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4株、大肠埃希菌88株、肺炎克雷伯菌51株、铜绿假单胞菌39株和肠球菌属34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率分别为40.4%和63.4%。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9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70%;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85%,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70%;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妥布霉素敏感率〉90%,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均〉7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率均〉90%。MRCNS检出率为82.5%。检出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8株。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血液患者血流感染主要致病菌,常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较为敏感。这对临床经验性用药具有很大指导作用。

  • 标签: 血液病 血培养 临床分离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恶性血液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以及抗真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评价,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某三甲医院收治的327例恶性血液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学分布、感染部位、治疗效果、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及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327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真菌410株,主要为念珠菌属(80.73%)和曲霉菌属(9.76%),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80.81%),治疗总有效率为61.77%,死亡率为12.84%.抗真菌治疗疗效与累计使用3种以上广谱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抗真菌药物使用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主要为治疗时未给予负荷剂量、给药剂量不合理及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影响疗效.结论恶性血液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病原菌以白念珠菌为主.老龄化、累计使用3种以上广谱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都是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抗真菌药物在恶性血液患者中的不合理使用中用法用量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应引起重视,加强抗真菌药物使用的监管.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病 疗效 危险因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患者在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之间,选取医院内接受恶性血液化治疗粒细胞缺乏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选取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病原菌分布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选取研究对象的调查,发现在选取的患者中共分离出97株真菌,而其中主要是曲霉菌属和假丝酵母菌属。而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占79.38%,死亡患者有20例,病死率占20.62%。结论经过调查发现,恶性血液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并不典型,但是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化疗 粒细胞减少 肺部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宣教护理对血液患者 PICC 置管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于我院血液科进行 PICC 置管化疗的 60 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健康宣教组,每组 30 例,常规护理组实施基础常规护理,健康宣教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患者依从性及对 PICC 认知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健康宣教组并发症总发生率( 10% )明显小于常规护理组( 40% ),且在依从性与 PICC 认知情况比较中,护理前两组患者依从性及 PICC 认知情况基本一致,但护理后,健康宣教组依从性及对 PICC 的认知均有大幅度提高。 结论:对于血液患者 PICC 置管护理中,强化健康宣教,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健康宣教 血液病 PICC 置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血液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 102例血液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体能状况评估表 (ECOG-PSR )评分、孤独量表 (UCLA)评分、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 (APGAR )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ADS)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 S)评分、简明健康调查问卷 (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 ECOG-PSR、 UCLA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 01, P< 0. 05),而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 01);观察组护理后 HAD-A、 HAD-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1),而 SSR S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 01);护理后 1周、 1个月、 2个月观察组 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 05, P< 0. 01);观察组护理后在病区环境、生活护理、主动服务、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方面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1);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 05)。结论 :将人文关怀护理用于血液患者中,可明显提高其体能状况、护理满意度,保证患者得到家庭及来自社会的关怀与支持,减少不良心理及相关并发症发生。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血液病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患者入住层流病房后的常见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50例血液入住层流病房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心理反应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心理干预组不良心理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入住层流病房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病患者 入住层流病房 常见心理反应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患者在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于 2016年 5月至 2017年 10月之间,选取医院内接受恶性血液化治疗粒细胞缺乏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 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选取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病原菌分布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选取研究对象的调查,发现在选取的患者中共分离出 97株真菌,而其中主要是曲霉菌属和假丝酵母菌属。而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占 79.38%,死亡患者有 20例,病死率占 20.62%。结论:经过调查发现,恶性血液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并不典型,但是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化疗 粒细胞减少 肺部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造成血液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等,为临床药师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所有患者资料均来自本医院在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之间收治的血液患者。收集患者血液标本,分离血液患者的感染致病菌,并且对其进行培养之后使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测定,通过药敏试验确定致病菌类型与种类。结果420血液标本的的阳性率为37.32%,主要类型为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菌以及真菌等。所占比例分别为51%、17.26%和31.74%。结论引起血液患者出现血流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为常见菌。革兰氏阴性细菌中亚胺培南最为敏感,主要的敏感菌均为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临床药师应该充分的了解这些常识,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液病患者 血流感染 致病菌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