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恶性血液患者运用心理护理效果。方法:时间2023.1~2024.1间的80名患者均分,将常规护理提供给对照组,将心理护理提供给观察组,数值比较并行使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提高,患者行为依从性增强,对护理满意度的情况也明显增长,P<0.05。结论:老年恶性血液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为其予以心理护理,能够有效使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改善,并且能够有效使患者行为的依从性得到提高,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逐步增高。

  • 标签: 老年恶性血液病 心理护理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总结我院2011年手足口症危重症患儿的护理经验。2011年3月至4月我院收治手足口病危患者19例,其中18例均有频繁抽搐、昏迷、呼吸困难,均应用呼吸机治疗,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各种管道的护理,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观察用药效果,做好消毒工作。18例手足口病危症患儿全部治愈。手足口病危症患儿的护理对成功救治此类患儿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危重症 手足口病 儿童 护理
  • 简介:摘要干扰素是是细胞对病毒、RNA、抗体、有丝分裂原及肿瘤细胞反应产生的一族蛋白质,其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增生而间接发挥抗肿活性,也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杀伤肿瘤细胞,还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发生凋亡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被广泛应用于CML、MM、HCL、重型地中海贫血等血液系统急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且副作用相对较少。

  • 标签: 干扰素 慢性髓性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毛细胞白血病 重症地中海贫血 副作用
  • 简介:[目的]评价PIOC在血液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血液病人进行PIOC置入化疗,并采取局部护理、管腔通畅护理、出院指导等相应护理措施。[结果]置管成功率为100%,导管留置时间(91.5±39.2)d,最短4d,最长372d。有3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导管头端异位5例,15例导管入口处炎症,4例导管接头堵塞,5例静脉炎,4例导管接头处破裂,1例导管脱出。[结论]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化疗途径,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可以长期使用,有利于病人多次化疗的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IOC 血液病 化疗
  • 简介:<正>采用ELISA检测血液受血者抗-HCV。观测输血前血液受血者176例,输血后追踪观察6-12月完成复查95例;并设对照组417例。结果:血液受血者输血前抗-HCV阳性率(5.68%,10/176)明显高于对照组(0.72%,3/417;P<0.01)和普外科患者(2.23%,21/942;P<0.05)。输血后无新感染病例

  • 标签: 受血者 HCV 血液病患者 输血前 外科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篇文章先从常规护理和出血护理两方面对血小板危象的护理措施进行介绍;再根据急性DIC患者的病症提出其相应的护理策略;最后针对急性溶血患者的护理策略及措施进行研究,为今后血液急症护理工作的优化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液病急症 护理 策略 措施
  • 简介:目的:根据专业特点进行真正的素质教育。方法:在血液学教学中以病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直接面对“病人”、模拟“工作”和主动参与。结果:互动的课堂教学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为教学效果的良性循环打下基础,让学生融会贯通医学基础与临床知识,缩短与临床的距离。结论: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 标签: 血液病 骨髓象分析 教学创新 素质教育 医学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人化疗后感染的整体化护理。方法对化疗后骨髓抑制期138例病人采用饮食、空气、皮肤黏膜、口腔、上呼吸道、泌尿道、肛周及外阴整体化护理。结果病人因感染所致的致死性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对恶性血液病人采用整体化护理,是化疗后避免致死性感染的合理选择。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整体化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危患者护理中集束化护理管理对血糖控制质量、患者不良反应、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危患者选取60例,分组方式取随机信封法,收治时间2020.1-2020.12,行常规护理管理(n=29,对照组)和集束化护理管理(n=31,研究组),观察血糖指标变化,对比不良反应率、依从率。结果:护理管理后,研究组HbA1c(6.86±1.46),2hPG(7.06±1.15),FPG(6.09±1.62),不良反应率0.00%,比对照组低。同时,对比依从率,研究组96.77%比对照组79.31%高,P<0.05。结论:糖尿病危患者护理中,集束化护理管理有助于提升血糖控制质量,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改善其依从性。

  • 标签: 血糖控制 糖尿病危重患者 集束化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期间前来本院进行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例进行研究,对患者的年龄以及透析时间、血压、血肌酐(Scr)等各项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结果有一部分患者发生CVD,未发病的患者血磷、TG水平明显低于发病的患者。结论经过证实表明血磷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患者 并发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是目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进步,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前改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大部分患者仍无法长期存活。有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CVD)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本研究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维持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肾内科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300例进行研究,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所选患者均进行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其中168例患者未并发心脑血管疾病,132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选取同时期在我院体检健康的120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持续性血液透析组患者透析前、透析后五聚素3水平高于对照组,持续性血液透析组患者透析后五聚素3水平高于透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有吸烟史、血液透析的时间、心肌肌钙蛋白T、五聚素3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维持性 血液透析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CVD将患者分为合并CVD组(150例)和未合并CVD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并分析并发CVD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CVD组患者尿酸(UA)、胱抑素C(CysC)、磷(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未合并CVD组(所有比较的P值均小于0.05);两组患者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尿素氮(BUN)、肌酐(Cr)、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Lp)、同型半胱氨酸(Hcy)、钙(Ca)、镁(Mg)、血红蛋白(Hb)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所有比较中,P值均未超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A、CysC、P及hs-CRP水平升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CVD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比较的P值均小于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一定概率并发CVD,受UA、CysC、P及hs-CRP水平升高的影响,临床应加以重视。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血液净化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临床上已经成功的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尤其是在危重患者中。如今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已经成为治疗危重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将详细阐述其在危重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以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该治疗技术。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危重患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口腔溃疡会造成人们食欲减退,并伴有疼痛感,本文主要针对恶性血液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预防与护理措施。 方法:从 2017 年 8 月~ 2018 年 8 月结束,在我科选取 100 例接受化疗治疗的恶性血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将其均匀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预防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口腔溃疡发生情况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口腔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显著( P < 0.05 )。结论:对恶性血液化疗患者给予口腔溃疡预防性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口腔溃疡发生率,有利于促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恶性血液病患者 口腔溃疡 预防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