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体重指数、腰围和腰臀比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对800名在校大学生的某些生理指标进行测量调查。用血压计、体重计、软尺分别测量血压、身高与体重、腰围与臀围,并根据相应值计算出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结果血压(男/女113.71±0.05/104.62±8.06mmHg)、体质指数(男/女22.47±0.89/22.18±0.56kg/m2、腰围(男/女88.26±1.57/68.74±1.37cm)、臀围(男/女108.65±0.09/98.20±0.03cm)。结论被调查人群中男生的血压普遍高于女生,并且血压随肥胖程度增加不断升高。

  • 标签: 大学生 血压 体重指数 腰围 腰臀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前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比变化,探索疫情应激状态下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以及疫情控制后的缓解因素,为有关部门采取正确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9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疫情期间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28.97%,而疫情基本控制后焦虑情绪的发生率降为11.87%;性别、年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获取疫情信息的方式等是疫情期间影响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主要因素。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通过有效而有力的社会支持控制疫情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生活压力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新冠肺炎疫情 大学生 心理状况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15个省市大学生对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高校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对全国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60所普通高等学校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文科、理工科、医科、艺术与体育及其他专业的在读本科生7851名,回收有效问卷7661份。结果本次调查中,大学生对国家明确规定的8条大众需要掌握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简称"国八条")知晓率为77.2%,问卷整体知晓率相对较低,仅为57.1%。国八条和问卷整体满分率分别为32.2%和7.4%。不同专业大学生国八条和问卷整体的知晓率及满分率均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医科专业学生国八条和问卷整体知晓率最高,其次为理工科专业学生,艺术与体育专业学生知晓率均较低。问卷大部分具体条目正确率最低的学生专业为艺术与体育及其他专业,最高的为医科专业。结论目前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问卷部分条目的正确率仍较低,提示对大学生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力度还有待加强,教育内容应力求全面、系统且重点突出,尤其是关于疫情的内容应及时更新。同时,针对艺术与体育专业大学生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的现状,应多关注此类专业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采取同伴教育模式来进行。

  • 标签: 大学生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知晓率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掌握艾滋病知识的现状,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某高校全日制一至四年级在校大学生,采用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制定的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调查问卷进行知晓率调查。结果共调查9416名大学生,其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8.98%;女生的知晓率为82.20%(5587/6797),男生的知晓率为70.64%(1850/2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学生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一年级学生的知晓率(91.98%)最高;不同专业学生的知晓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文科生的知晓率(88.06%)最高;来源于珠三角地区的学生知晓率(80.92%)高于粤东、粤西、粤北和省外的学生(P<0.01);来自城市和城镇学生的知晓率高于农村学生(P<0.01)。在中学时期或在校外接受过艾滋病知识教育的学生知晓率(分别为81.33%、80.65%)高于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学生(均P<0.01)。答对全部8道知识题的学生有2604人,占27.66%;以答对7道题的学生最多,有3044人,占32.33%。结论该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不同特征人群的知晓率存在差异;应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开展精准教育。

  • 标签: 学生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沙市大学生对手机辐射的认知情况,为开展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长沙市9所高校450名在校大学生对手机辐射知识的认知状况。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0.12±3.11)岁。手机使用习惯调查,60.5%的学生睡觉时有把手机放枕边的习惯,学生走动时打电话习惯比较常见(t=18.11,P=0.00);对手机辐射危害的意识调查,98.84%的学生不知道知道电磁辐射的安全限值,“信号弱时、刚接通时以及通话时手机辐射大”问题的知晓率72.0%,担忧手机辐射危害的学生达82.5%;手机辐射相关知识具体得分上,理科生高于工科生和文科生,三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12.67,P=0.00)。结论应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大学生对手机辐射危害的认知,以改变大学生不正确的手机使用行为。

  • 标签: 手机辐射 大学生 认知度 整群随机抽样
  • 简介:目的了解师范院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现状,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师范院校962名在校大学生的营养知信行进行调查。结果师范院校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偏低,为(74.02±15.31)分;营养态度得分较高,为(26.36±2.69)分;饮食行为得分一般,为(34.51±4.80)分。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得分女生高于男生(P〈0.01),而营养态度得分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师范院校大学生对较为专业性的营养知识掌握较差,部分学生主动了解营养知识和愿意改变饮食行为的态度稍差,在饮食行为上普遍存在膳食结构和膳食制度不合理、补水不科学等问题;少数学生还存在食用零食过多等不良饮食行为。结论有必要在师范院校开展营养教育。

  • 标签: 大学生 营养调查 营养知识 师范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女大学生的乳房健康关注程度和乳房自我检查(BSE)认知与执行以及对乳房保健知识的需求情况。方法随机抽取17~24岁的医学与非医学专业本科女大学生各500名,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原始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分析处理。结果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关注自身乳房健康的91.46%,知道BSE的91.67%,行BSE的56.50%,自查出异常的33.81%,渴望了解乳房健康知识的97.76%;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关注自身乳房健康的81.07%,知道BSE的66.87%,行BSE的25.31%,自查出异常的21.14%,渴望了解乳房健康知识的96.09%。经X2检验,两专业学生对BSE的知晓率、执行率和发现异常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医学和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对乳房健康关注度和BSE的知晓率均较高,前者对BSE的认知和执行率及发现异常率明显较后者高,但对BSE认知浅薄,对其进行BSE相关知识的教育尤为必要。

  • 标签: 医学专业 非医学专业 女大学生 乳房自我检查
  • 简介: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取向。园艺疗法作为一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而建构的心理疗法,是一种通过植物栽培过程体察生命意义,促进身心整合,克服焦虑和空虚的心理调节方法。本文基于作者从事园艺疗法的实验,总结了园艺疗法的操作步骤与心理体验。实践证明,园艺疗法对于培养大学生热爱自然与生命,通过劳动体悟人生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园艺疗法 大学生 积极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沙市大学生患龋情况及防龋的意识和行为的状况,为预防龋齿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方法选取长沙市五所高校2500名学生进行口腔检查并同时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大学生龋患率为58.92%,患龋率女生(44.58%)低于男生(70.16%)。大学生防龋意识和行为在性别也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男生防龋意识和行为低于女生;患龋齿的人(患病组)与未患龋齿的人(正常组)防龋意识和行为有显著差异(P<0.05),患病组防龋意识和行为比例高于正常组。在分析患病组与正常组家庭因素对患龋齿的影响上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防龋意识和行为关键在于日常卫生习惯,专业护齿意识与行为未达到要求,需要加强口腔防龋相关知识教育。

  • 标签: 大学生 防龋 防治 宣教
  • 简介:巴斯夫农化部2006年12月13日宣布在南京农业大学(南农大)设立奖学金,这是巴斯夫第一次在全球范围与中国的农业大学开展研究合作。为了进一步扩大双方合作范围,巴斯夫首次在中国一流农业大学设立奖学金,每年将有24名品学兼优且需要经济资助的大学生从中受益。

  • 标签: 南京农业大学 合作 化部 国内 奖学金 大学生
  • 简介:目的探讨武汉市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状况及其与家庭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两所综合性大学1188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1072份。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性别大学新生适应不良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之间,适应不良在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838);情绪适应和躯体适应维度女生得分高于男生(t1=-3.19,P,=0.001;t2=-2.28,P2=0.023);行为适应维度男生得分高于女生(t:2.92,P=0.00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中,家庭环境因素对适应不良的发生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女生中,父母经常打架是适应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OR=4.44,95%CI.1.77—9.13),经常主动向家人谈心里话是其保护因素(OR=0.41,95%Cl:0.19~0.90)。结论本研究显示不同性别大学新生在不同适应维度发生的状况不同。家庭环境因素与大学新生适应不良之间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应针对不同性别适应不良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 标签: 适应障碍 家庭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偏离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相应问卷,采取集合式对包头市3所大学一年级1780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及父母养育方式相关分析,了解对人格的影响.结果"人格诊断量表"总均分为29.81,人格偏离阳性率为17.1%,重度人格偏离阳性率为3.7%.相关分析显示:人格偏离得分与父母拒绝、过度保护、偏爱呈正相关,与父母情感呈负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专业、家庭情况、父母关系是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因素.结论大学生人格偏离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家庭一般情况及父母关系均是人格偏离形成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大学生 人格偏离 养育方式
  • 简介:性乱是艾滋病AIDS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控制HIV感染在云南的流行,本文以整群随机抽样和匿名问卷法,对在昆10所高校1~4年级4189名大学生进行了性态度、性行为及AIDS知识的现况调查,结果表明:①AIDS知识主要源于公共媒体.医院、学校、家庭乃为AIDS教育之薄弱点;②大学生性态度日趋性自由化.且有随年级升高趋势,并以男生为甚(P<0.01);③男生和女生在中学即有过性交史,其中45名男生和6名女生有1个以上的性伴;④大学生对预防AIDS性传播的知、信、行间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就此结合我国HIV感染不断上升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多层次、多环节的性教育提出了建议。

  • 标签: AIDS HIV感染 性态度 社会干预 年级 性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与评定,探讨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的性别、年级及城乡差异。方法采用Spielberger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2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217人,女生26人。结果理工科大学生的状态—特质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都存在年级差异(P<0.001),4年级大学生的装袋焦虑、特质焦虑明显高于1年级、2年级和3年级大学生,理工科大学生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城乡差异不显著。

  • 标签: 状态焦虑 特质焦虑 性别 年级 城乡
  • 简介:相关研究[1]表明,青少年在生理、心理、行为和社会等各个维度的诸多特点,均为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而青少年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实现遏制艾滋病流行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学校健康教育可提高青少年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2-3]。艾滋病的流行与行为、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我国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的关键时刻,加强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措施。

  • 标签: 大学生 艾滋病 健康教育
  • 简介:李永军4年前患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近来病情发展到晚期,失去行动能力。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医生们让他重新,站了起来。入院时,李永军的双侧股骨头已严重塌陷,双侧髋关节功能严重受限,已失去了保住关节的机会,只能实施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骨科文立成副主任组织全科讨论李永军的治疗方案,考虑到患者很年轻,人工关节的质量和使用周期将决定这位年轻的患者今后进行关节修复的次数。

  • 标签: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髋关节功能 股骨头坏死 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缺血坏死 病情发展
  • 简介:社交恐怖症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深受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大学生 社交恐怖 案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前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比变化,探索疫情应激状态下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以及疫情控制后的缓解因素,为有关部门采取正确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9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疫情期间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28.97%,而疫情基本控制后焦虑情绪的发生率降为11.87%;性别、年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获取疫情信息的方式等是疫情期间影响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主要因素。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通过有效而有力的社会支持控制疫情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生活压力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新冠肺炎疫情 大学生 心理状况
  • 简介:目的了解多媒体健康教育讲座对大学生艾滋痛相关问题的知、信、行的影响。探索适合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借助多媒体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痛相关知识讲座,并对教育前后学生的艾滋病、性痛知识得分以及艾滋病相关信念、态度、行为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教育后艾滋病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较教育前明显提高(P〈0.01),教育后艾滋痛相关信念、态度、行为明显改善(P〈0.05或P〈0.01)。教育前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为(22.4士4.35),教育后得分为(27.4士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7,P〈0.01)。教育前艾滋痛相关信念、态度、行为的得分为(10.2±3.57).教育后得分为(15.1±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P〈0.01)。结论利用多媒体开展艾滋痛相关知识讲座,对提高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以及信念、态度、行为方面是有效的。

  • 标签: 艾滋病 多媒体讲座 大学生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