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3 个结果
  • 简介:背景:下肢X射线测量及CT三维重建的应用,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都有助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者更精确地安放假体。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前CT三维重建确定股骨髓内定位杆置入点对置换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其中置换前进行CT三维重建确定股骨髓内定位杆置入点的18个病例(CT三维重建组),其余病例术前未进行CT三维重建(对照组),在置换后3个月、1年、2年定期随访。结果与结论:置换后3个月、1年、2年随访与对照组比较,CT三维重建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总体功能和单纯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增高(P均〈0.05)。提示全膝关节置换前行膝关节CT三维重建确定股骨髓内定位杆进入点有助于在置换中正确插入股骨髓内定位杆,更准确地进行股骨端的截骨以及膝关节假体的安放,能够更好地恢复下肢力线和膝关节的功能。

  • 标签: CT三维重建 膝关节置换 膝关节功能评分 X射线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54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对比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本次试验表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安全,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 标签: 人工髋关节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锥形柄用于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的中期疗效。方法2004年1月到2007年5月我院采用锥形柄行非骨水泥型初次全髋置换术32例(37髋),男15例,女17例,年龄31-72岁,平均60岁。术前诊断髋关节骨关节炎1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9例,股骨颈骨折8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分别于置换后1、3、6、12个月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对髋关节功能和X片进行复查,假体的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结果2例失随访,余30例(35髋)获5-8年随访,平均6.7年。术后X片示所有病例初始固定质量均为优或良。X片示骨改建情况点焊征22髋,基座征5髋,股骨皮质肥大1髋,髓腔内骨化2髋,反应线3髋,股骨近端应力遮挡性骨吸收Ⅰ度20髋,Ⅱ度4髋,未见透亮线、骨溶解、髓腔扩大征。13髋发生假体下沉,平均下沉距离0.98mm,且均在术后1年内下沉。异位骨化Ⅰ度10髋,Ⅱ度2髋。1髋出现轻度大腿痛,疼痛率2.8%。Harris评分从术前40.16±7.26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90.52±5.68分,优20髋,良12髋,优良率91.4%。假体生存率1.0。结论锥形柄能获得良好的骨长入,术后大腿疼痛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关节置换 股骨假体 锥形柄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术前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尚未有深入的总结研究,实验旨在弥补这部分的空白,提高以基层医院为主的各医院针对THA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将对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辅以术后及出院指导,统计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前三天行康复锻炼患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功能锻炼对THA患者作用明显,应贯彻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早期功能锻炼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3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通过早期活动(包括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以促进静脉回流。结果38例患者通过预防性护理,无一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仅一例术后24小时发生下肢肿胀,经抬高下肢,早期功能锻炼及预防性护理及治疗后缓解。仅一例伴糖尿病患者刀口轻微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及外敷好转,全部康复出院。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可减少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 并发症 预防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家属参与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院随访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让患者家属参与随访计划,内容包括安排家属陪同参与出院前健康教育,着重介绍出院随访的相关内容,让家属陪同患者接受随访。在患者出院后1月、3月、6月、1年进行电话随访。结果观察组在出院后回访率、对随访的满意度、患者遵医行为、患者出院后再住院率均优于对照组,其中出院后回访率、患者遵医行为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5。结论家属参与拉近了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距离,增加了护理的依从性,可有效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院随访的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70岁以上)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粉碎性骨折21例,对高龄患者进行受伤前、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并对21例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及输血、术后引流进行统计,并对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21例高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进行随访观察12—24个月。Harris评分受伤前为87—91,平均89.8;术前为32—51,平均43.7;术后为78—90,平均86.2。其中术后功能按Harris评分优良17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0.95%。手术时间为51—113min,平均63min。术中出血123—473ml,平均387ml。术后引流80—360ml,平均180ml。术后髋关节疼痛l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6%。结论入院后积极的围手术期评估和手术治疗,不但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减少了患者的疼痛。术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早期负重下地快,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比较满意。

  • 标签: 双极股骨头 置换术 高龄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及指导,术后切口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显著。结果全部患者中无一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和术后护理及早期有效地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愈率及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膝关节 置换 护理
  • 简介:摘要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的活动关节,在人体承重及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膝关节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降低生活质量,随着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普及推广,其经典术式及预后都得到肯定。因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其术后疼痛,不仅影响术后的功能锻炼,还容易引发患者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故系统的、全程的护理疼痛干预是必要的。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全程护理 疼痛干预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髋关节置换患者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对51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提高了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效果,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保证了患者对治疗康复的依从性。结论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治疗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主动学习掌握康复训练知识,从而提高自理能力,保证生活质量。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髋关节置换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对改良Hardinge入路在偏瘫患者人工关节置换中的运用进行评价。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偏瘫患者股骨颈骨折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65~82岁,平均72.5岁。其中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4例。结果14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10个月~3年,平均23个月。术后评价按Charnley评分,优11例,良2例,可1例。患者日常活动均能恢复到伤前水平。结论改良Hardinge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对关节稳定影响小、术后恢复快、安全,适宜治疗偏瘫患者股骨颈骨折。

  • 标签: 入路 偏瘫 人工关节置换
  • 简介:综合传动装置换挡开关电磁阀的关键结构参数对换挡平顺性和机动性特性具有重要影响,采用多目标模拟退火优化算法基于多学科仿真软件AMESim,以换挡开关电磁阀的开启延迟时间、关闭延迟时间和电磁力为目标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对换挡开关电磁阀的主要结构参数开展多目标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开启延迟时间由2ms降低到1.7ms;关闭延迟时间由1.9ms降低到1.56ms;电磁力由28N提高到36N.

  • 标签: 综合传动装置 换挡开关电磁阀 MOSA 多目标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膝内翻伴胫骨骨缺损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11年4月共有98例严重膝内翻(≥20°)伴胫骨骨缺损患者(112膝)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年龄最大72岁,最小32岁(平均56.7岁),根据不同膝内翻程度采取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松解,对不同程度的胫骨骨缺损采取增加胫骨截骨、螺钉栽桩骨水泥填充、自体骨植骨、金属垫块、加延长杆等方法进行处理,采用KSS评分对随访结果进行评估。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骨缺损 膝内翻 临床疗效 软组织松解 骨水泥填充
  • 简介:日本东北大学开发出作为读取记录容量为5TB级超高密度硬盘(HDD)信息的磁头元件的垂直平面电流模式巨磁阻元件(CPP—GMR)。由于元件的强磁性膜使用的是被称为金属霍伊斯勒合金的材料,因此获得的与信息读取灵敏度(输出信号大小)相关的磁阻(MR)比在70%以上,比迄今为止CPP—GMR领域所发表的值提高了近一倍。

  • 标签: 日本东北大学 磁阻元件 磁性膜 半金属 合金 信息读取
  • 简介:目的对正常胰腺、胰腺癌及胰腺良性肿瘤患者的3.0TMR快速三维动态增强扫描序列进行定量分析,为临床提供胰腺肿瘤非病变区域的灌注特点及判断潜在病变的定量指标。方法对40例非胰腺疾病患者(对照组)、43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26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胰腺良性肿瘤组)行全胰腺T1权重LA-VA9期动态增强扫描,将所得数据传至ADW4.2工作站处理,分别测量对照组胰腺的头、体、尾的30s强化率(SER30)、90s强化率(SER90)、达峰时间(TTP)、正增强积分(PEI)、最大强化斜率(MSI),胰腺癌组及胰腺良性肿瘤组的非病变区域的SER30、SER90、TTP,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胰腺头、体、尾的SER30、SER90、PEI、TTP及M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良性肿瘤组非病变区域与对照组任意区域的各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非病变区与对照组任意区域及胰腺良性肿瘤组非病变区的SER90及TT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常胰腺的不同部位间无灌注差异;胰腺癌的非病变区域存在潜在病变浸润。

  • 标签: 胰腺 胰腺肿瘤 胰腺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DWI和PWI扫描技术在界定超急性期脑梗死影像暗带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神经内科收治的38例经临床确诊为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8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后立即先后行CT和MRI扫描,排除脑出血,并在临床治疗后2d~1个月后进行MRI复查。对比区域表观扩散系数(ADC)和表观扩散系数比例(ADCR)。结果38例病例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时MRI平扫T2WI未能明显显示新近梗死灶,而同一层面DWI38例患者全部显示脑梗死的强异常高信号区,其中32例为大面积脑梗死,5例为腔隙性脑梗死。梗死中心对侧镜像区(ADC值10.112+0.976)与影像暗带区ADC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与其他两个测量部位影像暗带对侧正常区、病灶中心区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DWI和PWI扫描技术均能及早发现超急性期脑梗死,综合应用二者能显著提高缺血性暗带的预测率。

  • 标签: 磁共振DWI PWI 超急性期脑梗死 影像半暗带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肱骨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于2008-2011年我院12例肱骨头粉碎性骨折性肱骨头置换手术的患者,采用改良的关节成形术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时间为18个月。患2例轻微疼痛;肩关节平均外展105°(90~115),前屈95°(85~105),外旋35°(30~40),内旋65°(60~70),优良率为83.3%。结论肱骨头置换是治疗肱骨头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人工肱骨头置换 肱骨头骨折 骨折
  • 简介:随着膝部肿瘤患者的增加和假体置换后寿命的延长,肿瘤型膝关节假体远期并发症随之增加。假体松动、下沉并骨折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我们于2011年收治1例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20年股骨干皮质穿孔伴同侧下肢严重短缩畸形的患者,现将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 标签: 膝关节置换 短缩畸形 肿瘤型 股骨干 穿孔 术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LCCK人工假体的近期疗效。方法:从2008年11月。2011年10月,对22例(22膝)有胫骨平台骨缺损的膝关节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男13例(13膝),女9例(9膝);年龄68~77岁,平均74.6岁。其中退行性骨关节病14例(14膝),类风湿关节炎5例(5膝),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3例(3膝)。术中测量胫骨平台平均缺损深度17.3mm,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骨缺损 疗效观察 退行性骨关节病 体用 类风湿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