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青少年抑郁中尤其常见,是自杀的独立危险因素,不仅严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疾病负担。系统性评价青少年抑郁的非自杀性自伤研究现状,旨在提高对青少年抑郁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认识,为临床治疗及预防严重的自杀行为提供依据。

  • 标签: 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肌少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肾内科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的1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Kt/Vurea评估结果、计算标准化蛋白质呈现率等;测量握力,测定人体成分及净体重等指标;采用改良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评定法对患者进行营养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肌少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113例,其中26例(23.0%)符合肌少诊断。肌少患者BMI[(20.35±2.35)kg/m2比(23.81±3.14)kg/m2,t=-5.181]、透析剂量[(5.57±1.83)L/d比(6.66±1.71)L/d,t=-2.795]均低于非肌少患者(均P<0.01)。人体成分分析显示,肌少患者总水分量高于非肌少患者[(35.44±6.40)kg比(28.52±4.89)kg,t=5.077],蛋白质含量[(7.46±1.31)kg比(9.24±1.63)kg,t=-5.080]、骨骼肌含量[(20.54±4.18)kg比(25.88±4.95)kg,t=-4.980]均低于非肌少患者(均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MI降低(OR=0.934,95%CI:0.723~0.998,P<0.01)、体内总水分增多(OR=1.382,95%CI:1.053~1.813,P=0.02)、蛋白质含量降低(OR=0.927,95%CI:0.698~0.996,P<0.01)是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肌少的相关因素。结论肌少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率高,BMI降低、体内总水分增多、蛋白质含量降低是肌少发生的相关因素。

  • 标签: 腹膜透析 肌少症 患病率 危险因素
  • 作者: 肖慧娟 叶青 张明 齐玉梅 韩涛 王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 300170;南开大学附属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营养科 300170 ,南开大学附属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 300170 ,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 300170;南开大学附属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 300170;天津市肝胆疾病研究所 300170;天津市人工细胞重点实验室 30017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肌肉减少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肝硬化住院患者199例,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人体测量、血生物化学检查,根据体成分分析测得的四肢骨骼肌含量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将患者分为肌肉减少组和无肌肉减少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筛选影响肌肉减少发生的因素;随访48个月,比较两组生存、并发发生情况。据资料不同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肌肉减少在肝硬化中的发生率为36.7%,在并发肝性脑病患者中最为多见(62.5%),其次是并发腹/胸水患者(37.6%)。有营养风险者肌肉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者(P < 0.05),即使无营养风险者也有14.8%合并肌肉减少。肌肉减少组体质量指数(BMI)、上臂肌围、身体细胞量低于无肌肉减少组(P < 0.05),浮肿指数(ECW/TBW)高于后者(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BMI、并发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合并肌肉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P < 0.05)。随访期间肌肉减少组病死率高于无肌肉减少者(P < 0.05),反复腹/胸水、肝性脑病、感染的发生率亦明显升高(P < 0.05)。结论肌肉减少是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表现之一,使患者病死率、发生其他并发的风险升高,对临床结局产生不良影响。老年、男性患者、BMI越低、并发肝性脑病,肌肉减少发生风险越高。

  • 标签: 肝硬化 肌肉减少症 骨骼肌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膳食营养护理对孕妇体质量及妊娠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门诊接诊的孕妇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膳食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孕妇营养状况、体质量、营养认知率、妊娠并发等情况。结果研究组孕妇维生素、视黄醇当量、锌、铁、钙、蛋白质、热量含量、体质量、营养认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孕妇体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认知水平(97.33%)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并发发生率(2.67%)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膳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孕妇营养状况,提高营养认知度,降低妊娠并发发生率,提高孕妇满意度。

  • 标签: 营养护理 孕妇 膳食营养状态 体重 妊娠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13例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儿的年龄、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头颅CT等临床资料,并收集患儿及父母的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和(或)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检测。结果13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儿中男7例、女6例,起病年龄3岁(1日龄~12岁),发病至诊断用时2个月(2 d~10年)。临床表现为惊厥9例,手足搐搦2例,肌肉疼痛1例,精神发育迟滞5例,耳聋1例,病初误诊癫痫5例。辅助检查示血钙(1.7±0.3)mmol/L,血磷(2.8±0.4)mmol/L,甲状旁腺激素8.2(3.9~28.7)ng/L,头颅CT见异位钙化7例。基因检测结果示基因异常7例,其中染色体22q11.2部分区域杂合缺失最多见,共5例,仅1例具有典型DiGeorge综合征表现。CaSR基因c.2495T>G(p.F832C)新生杂合变异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钙血1型1例。GATA3基因c.708dupC(p.S237Qfs*66)新生杂合变异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耳聋-肾发育不良综合征1例。结论儿童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低钙血,并因遗传学病因不同而伴随相应的症状;除二代测序检测单基因病外,应重视大片段缺失的检测以排除22q11.2缺失综合征。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儿童 22q11微缺失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疑似青少年型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JNCL)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及遗传分析,检测其基因型及临床表型,寻求以眼科表现为首发症状的JNCL患者精确诊断的线索。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3和2017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2个汉族疑似JNCL家系,收集患者眼部及全身病史资料及家系信息,测定受检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彩色眼底照相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患者眼底表现,采用视觉电生理检查评估患者视觉功能变化。采集该2个家系3例首诊于眼科的疑似JNCL患者及5名健康家系成员的血液标本各3 ml,并提取DNA,应用高通量测序法筛选致病基因,针对检测出的变异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Sanger测序验证以及家系共分离。结果所有患者眼底均呈现典型牛眼征以及视网膜色素紊乱,OCT影像显示外层视网膜明显变薄。2个家系均在CLN3基因上检测到致病突变,F1家系2位患者为c.154T>C(p.Y52H)和c.982G>C(p.A328P)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982G>C(p.A328P)位点为本研究首次报道;F2家系先证者为c.906+5G>A剪切位点纯合突变,此位点为已知致病位点。家系共分离以及全面的致病性分析显示,F1家系复合杂合突变以及F2家系剪切位点纯合突变是导致其表型的遗传学病因。结论本研究发现了JNCL家系的一个新突变,丰富了CLN3基因的突变谱。高通量测序以及Sanger直接测序技术对于JNCL的精确诊断、指导个性化治疗以及判断预后非常重要。

  • 标签: 神经元蜡样脂褐素沉积病/诊断 高通量测序 基因突变 青少年 CLN3基因
  • 简介:摘要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HLH),即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主要分为原发性HLH与继发性HLH,前者主要由HLH相关基因突变导致,后者主要由感染、肿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触发。HLH的主要特征为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性增生,释放大量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导致多器官、系统功能受损,并且进行性加重。HLH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大与全血细胞减少,亦可表现为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高甘油三脂血、肝功能异常、低纤维蛋白原血及神经系统症状等。HLH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疾病进展迅速及病死率高的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尚在探索中。为了进一步了解HLH相关研究进展,并为其治疗方法的完善提供基础,笔者拟就近年HLH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 标签: 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噬血细胞性 细胞毒性,免疫 突变 细胞因子类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发生情况。方法统计本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104例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围手术期的并发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围手术期并发定义为手术30 d内发生的并发。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27 min,平均出血量478 mL,接受输血者16例(15.4%),平均输血量415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7.9 d。尿流改道方式上,Bricker回肠膀胱术68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36例。围手术期并发发生率47.1%(49例),包括肠梗阻、尿路感染、肺炎、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结论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仍有较高的并发发生率,常见并发为肠梗阻,尿路感染等,术前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术中严格操作,术后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防止出现严重并发。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对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接受住院治疗的抑郁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情况和生活功能。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HAMD评分和NOSI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

  • 标签: 抑郁症 人性化护理 生活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石细菌培养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感染性并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 060例行一期PCNL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14例,女446例。年龄(52.4±12.2)岁。结石负荷(1 499.6±1 435.3)mm2。收集清洁中段尿及术中结石标本用于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记录患者膀胱中段尿和结石的细菌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分析结石细菌培养阳性者与阴性者术后发热和尿源性脓毒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1 060例,膀胱中段尿培养出22种细菌,结石培养出52种细菌。结石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中段尿[31.8%(337/1 060)与20.9%(222/1 060),P<0.001]。中段尿和结石中最常见的细菌均为大肠埃希菌,但大肠埃希菌阳性率中段尿高于结石[52.3%(116/222)与43.6%(147/337),P<0.05]。中段尿和结石来源的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耐药率均高于40%,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等药物耐药率均低于10%,两者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发热111例(10.5%),尿源性脓毒血22例(2.1%)。结石细菌培养阳性患者术后发热和尿源性脓毒血的发生率均高于结石细菌培养阴性患者[23.7%(80/337)与4.3%(31/723);4.2%(14/337)与1.1%(8/723),P均<0.05]。术前膀胱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患者中,结石细菌培养阳性者的术后发热率高于阴性者[17.9%(30/168)与4.2%(28/670),P<0.05]。结石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术后抗菌药物与结石药敏试验结果一致者的术后发热率低于与结石药敏试验不符者[17.5%(22/126)与27.5%(58/211),P<0.05]。结论结石细菌培养阳性率高,细菌菌谱复杂,多重耐药比例高。即使术前中段尿细菌培养为阴性,结石细菌培养阳性仍是PCNL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石细菌培养结果在PCNL术后感染性并发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尿路结石症 经皮肾镜取石术 尿培养 结石培养 术后感染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关节镜下射频消融术是治疗臀肌挛缩的有效微创手术方式。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具有较高的并发风险,微创手术则创伤小、切口小、术后并发少。该术式根据挛缩组织的位置在股骨大转子顶点周围作两小切口,经切口使用刮匙将皮下筋膜与挛缩组织钝性分离,形成一个大小足够的人工腔室,以置入整个关节镜器械;使用射频消融技术将臀肌挛缩带松解离断。该术式适用于Ⅰ级、Ⅱ级患者,而对于Ⅲ级患者或X线检查发现已有骨盆倾斜、骨盆变窄、变长,股骨颈干角增大等骨性改变的患者则慎用。关节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GMC临床疗效肯定,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下床活动早、术后康复快及满意度高等优点。但该术式所伴随的并发仍不可忽视,如血肿、坐骨神经损伤、外展肌肉无力、伤口感染及术后复发等。本文着重对关节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GMC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并发等几个方面作综述。

  • 标签: 关节镜 挛缩 髋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尿酸血对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6月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的459例成年脓毒症患者。根据入住ICU后24 h内首次血清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组及非高尿酸血组,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后7 d内AKI的发生率,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尿酸血对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影响。结果纳入的459例脓毒症患者,高尿酸血组81例,占17.6%;发生AKI的患者共127例,占27.7%,其中高尿酸血组49例(49/81,60.5%),非高尿酸血组78例(78/378,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2.954,P<0.01);在校正了性别、伴发疾病(糖尿病和冠心病)、入住ICU当天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入住ICU前后1周内使用利尿剂、有创机械通气、基础肾功能、血清乳酸、降钙素原水平等影响因素后,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是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5.091,95%CI:2.768~9.362,P<0.01);脓毒症患者血清尿酸值每升高1 mg/dL,发生AKI的风险增高28.4%(OR=1.284,95%CI:1.165~1.414,P<0.01)。结论AKI是ICU脓毒症患者常见的并发,高尿酸血是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脓毒症 肾功能不全,急性 危险因素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海老年人小腿围和四肢骨骼肌指数、握力、步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小腿围与低骨骼肌肌量、力量和功能的诊断界值,验证小腿围在肌肉减少评估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体检中心、上海4个社区招募2 294例老年人,其中男性954例,女性1 340例,平均年龄(71.6±8.7)岁,采用体成分仪检测四肢骨骼肌肌量(ASM)、上肢骨骼肌肌量(UMM)和下肢骨骼肌肌量(LMM),计算四肢骨骼肌指数(四肢骨骼肌指数=ASM/身高2)。测量步速,并用握力器测量握力。测量受试者的身高和体重,右小腿围和腰围。结果不同性别老年人年龄、体重指数(BMI)、腰围、步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的身高、体重、ASM、四肢骨骼肌肌量/身高2、UMM、LMM、握力、小腿围明显高于女性(P<0.05)。≥80岁老年人小腿围明显低于70~79岁年龄组和60~69岁年龄组(P<0.05)。≥80岁老年女性小腿围明显低于70~79岁年龄组和60~69岁年龄组(P<0.05)。小腿围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与身高、体重、BMI、握力、UMM、LMM、四肢骨骼肌肌量/身高2呈正相关(P<0.01),小腿围与步速没有相关性(P>0.05)。在小腿围与低四肢骨骼肌肌量/身高2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中,男性小腿围截断值为35.1 cm(特异度为0.721,敏感度为0.803,曲线下面积为0.809);女性小腿围截断值为33.6 cm(特异度为0.774,敏感度为0.778,曲线下面积为0.827)。结论老年人小腿围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小腿围与低骨骼肌肌量的截断值为男性35.1 cm、女性33.6 cm。应重视小腿围在肌肉减少中评估和诊断的重要性。

  • 标签: 肌肉减少症 小腿围 握力 骨骼肌肌量 骨骼肌力量 骨骼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理论推导,理清通气/血流(V/Q)增大与低氧血的关系、肺动脉栓塞与V/Q增大及低氧血的关系。方法从整体而言,造成V/Q增大的原因主要见于V增大(过渡通气)或Q减小(右心输出量下降),分析这2种情况与低氧血的关系。将发生肺栓塞后的肺分为两部分,所有发生栓塞的肺组织组合称为A,所有未栓塞部分的组合称为B;将A、B对应的栓塞前部分分别称为a、b。分别将"a、b的V/Q、B的动脉供血量、B的通气"以不同方式组合,推理可能出现的PaO2结果。结果(1)常见的V/Q增大的病理生理类型(过度通气、低右心排)与低氧血在临床上并无关联。(2)单纯从V/Q角度分析,不同的组合下,PaO2的结果均是由B的V/Q状态决定,且只有当其V/Q下降,处于"血多气少"的状态,患者方可能会出现PaO2下降;而B的V/Q是由B的前期状态"b"的V/Q、B的通气代偿程度及B的血流反应程度三者决定。结论就整体而言,将V/Q增大与PaO2降低相关联具有一定的误导性。对于肺栓塞而言,导致PaO2下降的机制复杂;单纯从V/Q角度,导致PaO2下降的根本原理是未栓塞肺的V/Q减小,而非总体肺的V/Q增大。临床上应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

  • 标签: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呼吸功能不全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血患儿血清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尿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脓毒血患儿58例作为观察组,并进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同期选择5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NAG、NGAL含量及尿KIM-1含量,再比较观察组轻、中、重度三组间的各项指标的差异性。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NAG、NGAL水平和尿KIM-1水平分别与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NAG、NGAL和尿KIM-1明显高于对照组[(30.53 ± 7.18)U/L比(12.36 ± 3.46)U/L、(78.72 ± 12.97)μg/L比(30.62 ± 3.24)μg/L、(60.59 ± 10.73)ng/L比(22.54 ± 4.25)ng/L](P<0.05);中度组、重度组血清NAG、NGAL和尿KIM-1水平均高于轻度组[(31.81 ± 1.41)和(34.24 ± 1.70)U/L比(28.11 ± 2.36)U/L、(85.94 ± 5.45)和(94.17 ± 3.91)μg/L比(67.45 ± 7.58)μg/L、(67.03 ± 4.63)和(72.17 ± 3.98)ng/L比(51.49 ± 7.08)ng/L],重度组血清NAG、NGAL和尿KIM-1水平均高于中度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血患儿血清NAG、NGAL水平和尿KIM-1水平均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r=0.836、0.935、0.892,均P<0.01)。结论脓毒血患儿血清NAG、NGAL和尿KIM-1水平显著上升,并且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以对病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脓毒症 血清 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肾损伤分子-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IMLE)的并发。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长春爱尔眼科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近视768例(1 500眼)行SMILE矫正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并发。结果术后并发共21眼(1.40%),其中弥漫性板层角膜炎3眼(0.20%),角膜基质层间雾状浑浊4眼(0.27%),感染1眼(0.07%),欠矫3眼(0.20%),过矫3眼(0.20%),屈光回退2眼(0.13%),切口处上皮植入1眼(0.07%),角膜帽下异物2眼(0.13%),角膜板层层间微皱褶2眼(0.13%)。结论SMILE并发较少,手术安全性、稳定性较好。

  • 标签: 飞秒激光 取出术,透镜,基质,角膜,小切口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脊髓性肌萎缩(SMA)患儿国家规定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进行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以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注册登记的192例SMA患儿(1~3型,男116例、女76例)和同期朝阳区奥运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接种的191名健康儿童(男115名、女76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随访和查阅疫苗接种记录,了解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时间、接种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不同型别的SMA患儿各疫苗接种率,SMA患儿和健康儿童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92例SMA患儿年龄(66±43)月龄,基础计划免疫完成率为62.0% (119例);1~3型SMA患儿完成率分别为52.2% (12/23),55.7% (68/122)和83.0% (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P=0.002);各疫苗接种率随SMA患儿年龄增长而降低:卡介苗为100.0% (192/192),第3剂乙肝疫苗为94.3% (181/192),第3剂脊髓灰质炎疫苗81.8% (157/192),第3剂百白破疫苗为88.5% (170/192),首剂A群流脑疫苗83.9%(161/192),首剂麻疹或麻风二联疫苗76.6% (147/192),首剂乙脑减毒疫苗80.2% (154/192),首剂甲肝疫苗68.2% (131/192),麻风腮疫苗69.8% (134/192),A+C群流脑疫苗54.7% (105/192)。73例未完成计划免疫的SMA患儿中78.1% (57/73)因为患儿监护人害怕加重病情而主动放弃,21.9% (16/73)是免疫接种部门因为疾病的原因而终止接种。SMA患儿疫苗接种后的一般反应发生率与健康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8% (38/192)比18.8% (36/191),χ2=0.055,P=0.815],均以发热和局部红肿多见;异常反应在SMA患儿和健康儿童中发生率分别为2.6% (5/192)和3.7% (7/1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5,P=0.551),主要为皮疹或神经血管水肿。SMA患儿的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分别为22.4% (43/192)和31.8% (61/192),接种肺炎疫苗的SMA患儿肺炎发生率从接种前的59.0%(23/39)降到41.0%(16/39),接种流感疫苗的58例SMA患儿在接种当年均未发生流感。结论SMA患儿基础计划免疫完成率低,尤以1型患儿最低,主要是由于家长主动放弃接种。SMA患儿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健康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接种后可以预防肺炎发生或降低肺炎次数及流感的发生。

  • 标签: 脊髓性肌萎缩 儿童 接种 疫苗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并发预警模型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化疗并发预警模型进行护理。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统计两组化疗期间并发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化疗期间并发总发生率26.92%(14/52),对照组为46.15%(2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7,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HAMA(9.87±4.25)分、HAMD(15.54±3.58)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38、8.296;P<0.05)。观察组干预后功能评分、症状评分、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单项测量项目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期间通过化疗并发预警模型进行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化疗并发发生率,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化疗 并发症 化疗并发症预警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够对不同转归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CH)患儿进行早期区分的预测因子。方法以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确诊并在山西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经左旋甲状腺素钠(L-T4)治疗随访2~3年,且停药再评估后继续随访1年以上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结果区分永久性CH(PCH)与暂时性CH(TCH),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基本情况及随访期间的L-T4给药剂量进行对比,寻找早期预测因子。结果PCH与TCH患儿在初筛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127.0(83.7,175.4)比55.8(22.1,102.5)μIU/ml]、初始给药日龄[26.0(20.5,34.5)比31.0(24.0,37.5)d]、TSH恢复日龄[52.0(33.0,71.5)比36.0(32.0,41.5)d]、甲状腺超声正常比例[18.3%(11/60)比94.0%(78/83)]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059、2.957、3.596,χ2=84.784;P<0.05)。患儿的初筛TSH水平(最佳临界值:71.29 μIU/ml,曲线下面积=0.777;灵敏度0.833;特异度0.623)和确诊后第7个月的L-T4给药剂量(最佳临界值:24.4 μg/d)可用于对PCH与TCH患儿进行早期区分。结论初筛TSH水平和随访期间L-T4给药剂量对早期区分PCH与TCH具有预测意义。

  • 标签: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促甲状腺激素 预测 不同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KOA)与骨质疏松(OP)的关联性。方法选择年龄为50~80岁、体质量指数(BMI)为16.5~38的KOA患者118例为KOA组,其中排除继发性因素导致的合并OP患者。选择年龄与KOA组患者相匹配的未患KOA者42例。采集两组患者的年龄、BMI、骨密度(BMD)等数据。进行KOA和OP的关联分析,确定其关联程度,以揭示KOA发病、进展、预后与OP的关系。结果BMD与BMI具有相关性,BMD与年龄呈负相关,KOA和OP的发病率均与年龄存在相关性。KOA与OP存在较大关联性,且关联系数较大,KOA伴发OP的概率很高。对于KOA患者,其BMI较高时伴OP的可能性小,而BMI较低时伴发OP的可能性增加。结论OP为KOA的致病因素之一,临床中对KOA患者,在前术后都要进行抗OP治疗。

  • 标签: 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 环境致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