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寻找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201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患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资料,对复发患儿进行分析。结果90例高热惊厥患儿中有41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45.6%。患儿年龄、体温、家族史、惊厥发作持续时间、惊厥类型及热退后脑电图异常是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引起高热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降低小儿热性惊厥的复发率应以预防为主。

  • 标签: 热性惊厥 小儿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进展性脑梗塞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进展性脑梗塞病人32例,将其设置为实验组,并随机选取稳定性脑梗塞病人32例,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在分析了所有病人的临床资料之后,研究其危险因素。结果32例进展性脑梗塞病人中,有18例合并高血压,10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13例合并高脂血症,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塞危险因素主要有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血压、高脂血症等,若病人的收缩压明显降低,且脉压相对减小时,必须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并予以及时救治。

  • 标签: 进展性 脑梗塞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脑血管存在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提高心脑血管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在本院诊治的心脑血管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析危险因素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和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患者血压和生活方式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和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胎盘早剥以及其并发症在诊断、治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选取我院在2015年至2017年收治的100余例胎盘早剥患者,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选择50例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50例胎盘早剥患者作为实验组,通过搜集胎盘早剥患者和正常产妇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胎盘早剥的患者诊断率高达45%,产后出血患者为38%,肾衰竭患者占到总人数的6.3%。所有产妇在接受治疗后均痊愈,通过统计学资料分析,高龄产妇早期胎盘剥落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胎盘早剥病人有吸烟史等造成。结论早期诊断以及终止妊娠胎是治疗胎盘早剥的主要方式,但是事实上仍然需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及分娩方法来辅助治疗。胎盘早剥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需要相关人员提前做好针对性预防,做好重点监测。

  • 标签: 胎盘早剥 早期诊断 治疗 高危因素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确保护理人员的健康安全。方法  通过对职业暴露危害的影响因素的原因分析,总结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结果职业暴露严重威胁着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结论  加强职业防护意识,不断的完善护理防护措施,防止职业暴露。

  • 标签: 护士 职业损伤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工作环境中常见的职业安全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临床观察,针对手术室常见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增强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自身保护意识,充分认识职业危害的严重性,力求将职业危害降至最低限度。结论手术室医护人员是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甚至避免职业危害,以保障其身心健康的。

  • 标签: 手术室 职业危险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精神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探讨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5年1月至12月1986例精神疾病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共发生院内感染88例,感染发生率为4.43%。呼吸道为主要感染部位,占47.73%,其次是胃肠道、泌尿系统、口腔等;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住院时间长,并发症,侵入性手术。结论精神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高,应加强病房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消毒规范,降低精神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精神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石油炼化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因此其运转设备的人员操作以及各项装置安全使用等等一系列工作具有潜在的种种危险需要十分的重视。由于石油炼化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原因也多种多样,因此,现代企业管理中,危险源的辨识对炼化企业安全工作者研究事故发生原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炼化企业生产过程中危险因素的辨识与分析,并提出了危险源的安全控制措施,从而为炼化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指导。

  • 标签: 石油炼化企业 危险辨识 安全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讨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卵巢转移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在2006年1月到2015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04例经手术治疗并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病理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输卵管转移、宫旁转移、CA125水平等可能与发生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90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54例发生卵巢转移,转移率5.9%,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与病理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输卵管转移、宫旁转移、CA125水平、阴道受浸润、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盆腔其它部位转移相关。多因素显示输卵管转移、CA125水平、合并肌瘤、盆腔其它部位转移是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保留卵巢有一定风险,对于未绝经强烈要求保留卵巢患者,在经过手术病理分期后,排除高危因素,对有随访条件患者可予保留卵巢。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卵巢 危险因素 转移
  • 简介:摘要:普外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以及主要科室之一,普外科患者具有病情复杂、危重病人多的特点,手术方法治疗是普外科患者较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之一,术后切口感染是普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如何降低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是目前医学界进行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我院对于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对于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进行了探讨总结,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具体报道如下。

  • 标签: 普外科 切口感染 危险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治疗策略。方法:将78例发生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47例进行支原体培养,31例进行细菌培养,记录培养的阳性率,在临床上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结果:妊娠糖尿病、第二产程剖宫产、阴道炎、胎膜早破及产后出血是具有显著差异的危独立险因素;支原体培养中32例呈阳性,阳性率为68.09%;细菌培养中17例呈阳性,阳性率为54.84%。结论:对于有产褥感染高危因素的产妇,需要在产前有针对性的治疗,同时采用合理的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加强预防措施。

  • 标签: 剖宫产 产褥感染 危险因素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儿童特发性日间尿频(extraordinary daytime only urinary frequency,EDOUF)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手段。方法对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门诊诊断为儿童EDOUF的患儿病历资料包括湿疹史、荨麻疹史、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咳嗽病史、皮肤瘙痒史(包括揉眼睛动作等)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66例患儿,男127例、女139例,平均年龄(5.60±2.04)岁。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EDOUF的危险因素包括湿疹(OR=8.393,95%CI 5.292~13.311,P<0.001)、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咳嗽(OR=4.459,95%CI 2.637~7.540,P<0.001)、皮肤瘙痒(包括揉眼睛动作等)(OR=3.879,95%CI 2.371~6.348,P<0.001)、血清总IgE水平增高(OR=7.927,95%CI 4.809~13.065,P<0.001)。给予口服抗组胺药地氯雷他定治疗有效率为89.1%。结论全身或局部过敏状态如湿疹、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咳嗽、皮肤瘙痒(包括揉眼睛动作等)及血清总IgE水平增高是儿童EDOU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给予口服抗组胺药地氯雷他定可能缓解症状,临床医生对这种情况应该加以重视。

  • 标签: 特发性日间尿频 儿童 过敏
  • 简介:目的:探讨某医院收治的124例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提高预防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结果:本组124例青年脑卒中患者占同期住院全部脑卒中的4.35%,男72例,女52例,出血性脑卒中66例,缺血性脑卒58例。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26例,动脉瘤6例,动静脉畸形5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烟雾病1例;缺血性脑卒中中早熟的动脉硬化21例,心源性栓塞8例,血液病1例,其他原因不明。结论:青年脑卒中原因较复杂,其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为第一位原因;缺血性脑卒中早熟的动脉硬化为第一位原因。

  • 标签: 青年 脑卒中 病因 危险因素
  • 作者: 何鹏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何鹏对于绝大多数白血病患者而言,拿到检查结果的那一刹那,情绪是极为不稳定的,甚至丧失信心,产生了一了百了,放弃治疗的想法。其实病友们完全不必如此绝望,白血病虽然属于一种治愈难度较高的恶性肿瘤,但并非没有治愈的可能。对于患者而言,首先要摆正心态,遵从医嘱,配合进行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全科门诊2008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反复喘息患儿39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健康新生儿新生儿3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各组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水平、采集相关病史及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过敏体质、吸烟接触史和血清25-羟维生素D≤20μg/L是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结论低水平的血清25-羟维生素D、过敏体质及吸烟接触史是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喘息 危险因素 婴幼儿 25-羟维生素D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再入院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患者样本来源于2009年01月01日至2011年06月30日南京脑科医院,急性脑卒中入院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入院原因调查与出院后再入院随访。主要再入院原因被分类为:脑卒中再发、神经系统后遗症、心血管事件、感染及其他原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再入院的风险,COX比例危险模型评估患者第一次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总计有效病例为529例,最长随访天数为1282d。随访中再入院患者为210例。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再入院风险在30d为6.8%,在90d为12.7%,在180d为18.9%,在360d为27.8%,720d为39.9%。最常见的再入院原因为脑卒中再发,神经系统后遗症,心血管事件等。在COX比例危险模型中,脑卒中病史(P=0.04),急性感染史(P=0.02),血脂异常史(P=0.04)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0),以上因素对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再入院的几率非常高,脑卒中复发和各种并发症成为最为重要的原因。容易忽视或不易戒除的因素,如血脂,吸烟等,对患者再入院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再入院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提高对脑梗死死亡病例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19例脑梗死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患者多为年老、丧偶、伴有生活事件、合并脑卒中后抑郁,存在脑卒中的多种危险因素。②全部病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③其中有15例合并血管性痴呆(VD)。④头颅CT或MRI存在严重的脑组织损害,表现多个病灶、重要部位的梗塞。15例VD患者中13例检出脑白质损害和脑室扩大,脑沟、回、裂增宽加深。结论:本组病例危险因素复杂,大多数患者合并VD、MODS,临床难以救治,重症病例的抢救不仅仅是原发病的救治,而是要针对整个机体多器官系统。

  • 标签: 脑梗死 临床病死 危险因素 合并症 质脑白疏松 血管性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