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腹股沟动脉的一个小孔为切入口进行操作的血管成形术,为患者提供了搭桥手术以外的另一个选择,为冠脉疾病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用于治疗瓣膜功能障碍的类似方法,正在酝酿当中。全世界的医生,发明家和工程师都是研发测试不用开胸的方法来修复瓣膜

  • 标签: 瓣膜修复 介入治疗 瓣膜功能障碍 血管成形术 搭桥手术 冠脉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人造心脏瓣膜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的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1985年7月~2001年9月应用人造心脏瓣膜进行瓣膜替换术420例,其中二尖瓣替换术(MVR)316例,主动脉瓣替换术(AVR)85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DVR)19例,置入瓣膜439只。结果早期死亡29例(6.9%),其中MVR5.7%.AVR10.6%,DVR10.5%,死亡原因主要是低心排(LOS)、心律失常。随访0.5~16年,总随访时间2561.66病人·年(平均6.98病人·年),晚期死亡12例,晚期死亡率为0.47%病人·年,死亡原因主要是伴发病与抗凝问题。结论心脏瓣膜替换术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改善,死亡逐年下降,尤其是近年保留瓣膜及瓣下结构的瓣膜替换以后。国产瓣仍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瓣膜选择。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手术 三尖瓣成形术 保留瓣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1997年1月~2003年1月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72例,其中经胸右前外侧切口行二尖瓣手术36例,单纯三尖瓣手术9例;经胸骨横断切口行主动脉瓣手术5例;经胸骨旁切口行主动脉瓣手术5例,二尖瓣手术2例;经胸骨下段劈开联合横断右半胸骨(倒L型)切口行二尖瓣手术15例.结果术后早期(术后1个月)71例生存,1例术后急性肝、肾功能衰竭死亡.随访64例,时间6~60个月,平均13个月,64例术后6个月症状改善,心功能(NYHA)II级56例,III级8例,复查心脏彩超机械瓣和生物瓣启闭良好,患者均对切口较小且隐蔽表示满意.结论小切口心脏瓣膜手术可行,避免完全劈开胸骨,维护胸廓完整性,有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瓣膜 心脏 小切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后尿道瓣膜症(posteriorurethralvalves,PUV)是男性先天性下尿路梗阻中最常见病因,PUV可导致继发性上尿路损害,若未给予合适的治疗,部分患者在青春期前就会出现肾功能衰竭。早期诊断并合理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本科收治严重后尿道瓣膜症患儿1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后尿道瓣膜症 下尿路梗阻 上尿路损害 肾功能衰竭 常见病因 青春期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所谓的瓣膜性心脏病,实际上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心脏疾病。退行性瓣膜病的实际发病率每年都在不断增多,特别是退行性主动脉脉狭窄。很多年龄比较高,而且有多种疾病的患者很容易患上退行性瓣膜病,而且在人工生物瓣膜的衰败需再进行手术的过程当中,患者很有可能面临二次手术的风险,所以在治疗方面,过去传统的外科手术有着特别高的风险,随着心脏瓣膜器械技术的不断发展,给这类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希望。本篇文章是在最近几年来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各类型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来进行概括。

  • 标签: 瓣膜病 介入治疗 现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非同期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方案下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停留ICU时间、住院时间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停留于ICU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3.33%),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26.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患者应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停留于ICU时间,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心脏瓣膜手术 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冠心病合并瓣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心瓣膜置换术时采取压疮预警和整体护理的作用。方法 从本院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收治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当中抽选100例,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各50例的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以常规手术室护理为基础,施以压疮预警联合整体护理。结果 术中压疮总发生率:研究组为6.00%,对照组为26.00%,研究组较对照组压疮的发生情况更少,P<0.05;护理满意度:研究组为96.00%,对照组为78.00%,研究组经护理后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将压疮预警与整体护理干预方式联合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手术中,能够降低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情况,护患关系更融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压疮预警干预 整体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下心瓣膜置换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佳木斯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119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男78例、女41例,年龄(72.57±3.42)岁,所有患者均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前测定血清AngⅡ、TNF-α水平,术后24 h测定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血清AngⅡ、TNF-α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指标(血清cTnT、CK)的相关性。结果119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血清AngⅡ水平为(128.64±14.38)ng/dl,血清TNF-α水平为(38.67±4.52)fmol/ml,血清cTnT水平为(1.26±0.28)μg/L,血清CK水平为(267.52±10.54)U/L;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gⅡ、TNF-α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血清cTnT、CK水平均呈正相关(均r>0,P<0.05)。结论血清AngⅡ、TNF-α水平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肌再灌注损伤 血管紧张素Ⅱ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乌司他丁组(UTI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UTI组于切皮前微量泵静脉输注乌司他丁0.5×104 U/kg,NS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均在1 h内输注完毕。分别于术前30 min(T0)、手术开始后30 min(T1)及术后1 h(T2)、1 d(T3)、3 d(T4)和5 d(T5)时采集患者中心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血小板黏附(CD42a+/CD14+)、单核细胞活化功能(HLADR+/CD14+)的表达。于术前1 d和术后30 d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试,根据Z计分法计算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与NS组比较,UTI组患者T1~T3时CD42a+/CD14+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UTI组患者T3~T4时HLADR+/CD14+表达则均明显升高(P<0.05)。与NS组比较,UTI组患者术后30 d时霍普京斯视觉学习测试(HVLT1)和数字广度测试(FSDT)评分均升高(P<0.05)。NS组有15例(30.0%)患者发生POCD,UTI组有5例(10.0%)患者发生POCD,与NS组比较,UTI组患者POCD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炎症反应和调节其免疫功能状态,降低POCD发生率。

  • 标签: 乌司他丁 免疫功能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心脏瓣膜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与术后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58例,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各29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与右美托咪定,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给药前(T1)、给药后10min(T2)、插管即刻(T3)、拔管后1min(T4)与拔管后10min(T5)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心率(HR),对比两组术前1d与术后7d时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状况。结果T1时,两组患者HR差异不显著(P>0.05),T2-T5时,乙组HR水平和T1相比较有降低趋势(P<0.05);乙组患者T2-T4时HR低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d时,乙组MMSE评分较高于甲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有助于强化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减少对心肌功能产生的影响,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右美托咪定 血流动力学 认知功能 影响分析
  • 作者: 胡运艳,蒋天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心胸外科,云南昆明650032
  • 简介:目的:探讨5E理念下的综合康复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病(RHD)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306例RH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3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5E理念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4.77%,高于参照组的81.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8.04%,高于参照组的8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的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E理念下的综合康复护理在RHD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5E理念;康复护理;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将康复护理应用于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68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康复护理干预。通过记录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和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高,且组间对比并发症总发生率,观察组患者2.94%比对照组低(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常规护理,康复护理不仅能更好地降低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水平与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

  • 标签: 康复护理 心脏病瓣膜置换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2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延续性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1例:未开展延续性护理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21例:开展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实验组患者服药依从性(Morisky)量表评分以及心血管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CQO)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