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管理中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定为2021.02-2023.06,选取此时段我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45例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抗凝管理意愿进行分组,20例予以门诊管理者归入对比组,25例予以延续性护理者归入观察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抗凝管理支出费用、患者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比较抗凝管理支出费用,管理后观察组低于对比组,且患者满意度较高(P<0.05)。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管理后观察组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抗凝管理时,应用延续性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情况,降低抗凝管理支出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抗凝管理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ICU卧床期间早期康复的最佳证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推广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ICU卧床期间的康复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传统护理模式组中,仅有30%的患者在ICU卧床期间出现早期康复迹象,而在推广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组中,高达70%的患者呈现早期康复迹象。推广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术后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推广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显著促进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ICU卧床期间的早期康复。这种护理模式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是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途径,值得临床上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ICU卧床期间 早期康复 最佳证据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中应用球囊扩张式瓣膜(BEV)与自膨式瓣膜(SEV)的临床长期预后及瓣膜耐久性进行系统评价及对比。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数据库中有关使用BEV及SEV进行T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试验,日期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3月。两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资料提取并应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7项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对其长期(随访时间3年或以上)全因死亡率及瓣膜结构性恶化(SVD)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7项研究中5项为高质量,2项为中等质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TAVR术后BEV组及SEV组的长期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4,95%CI:0.95~1.62,P=0.11),术后BEV组的SVD发生率更高(OR=2.46,95%CI:1.41~4.29,P=0.002)。结论在TAVR术中,相对SEV,应用BEV的患者长期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瓣膜耐久性可能较低。

  • 标签: 主动脉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长期预后 瓣膜耐久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观察,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n=40)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n=40)则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的实施,能够进一步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 手术后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 80例,分析对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并予以合理应对措施干预,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治疗前,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心理: 7.59分 ±1.12分,独立性: 10.45±1.32分,社会关系: 10.56±1.89分,环境: 9.59±1.99分,生理: 9.21±2.12分,总分: 47.98±2.65分,治疗后:心理: 15.56±1.45分,独立性: 16.15±1.45分,社会关系: 17.42±1.69分,环境: 16.25±1.45分,生理: 15.56±1.56分,总分: 80.59±1.96分。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见影响因素包括自我管理、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有针对性开展应对措施干预,显著改善不良情绪,可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生活质量 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干预对改善术后康复效果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84例高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应用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行基础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加快康复外科干预。对比两组康复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康复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少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心脏瓣膜置换术 康复时间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论优质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心脏搭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心脏搭桥手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50例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另50例实施优质护理(研究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护理之后研究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护理,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操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住院期心脏康复时间与疾病认知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将高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纳入讨论中,按术后护理康复锻炼方式分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和研究组(30例接受康复操锻炼),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如住院期心脏康复时间、患者疾病认知状况等。结果研究组床上主动运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自行至洗漱间洗漱时间、顺着病区走廊行走、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间6 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当日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间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日,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接受康复操锻炼,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对疾病的认知状况,促进心功能恢复。

  • 标签: 康复操 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心胸外科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并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及抗凝指导,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干预3个月后,采用抗凝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分别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抗凝依从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基于延续护理干预3个月后的抗凝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抗凝治疗的依从性,维持INR比值在理想范围内,预防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机械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路径式健康宣教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临床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来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32例,依据其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添路径式健康宣教干预。随后对两组患者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并探究两组患者的手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情况也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手术患者采用路径式健康宣教干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对于手术操作的了解程度,并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路径式健康宣教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124例应用拜仁司生物瓣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经验及术后远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应用拜仁司生物瓣行心脏瓣膜置换术124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68例,女56例;年龄24~72岁。有22人行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术,共置换拜仁司生物瓣膜146枚;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1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47例。结果围术期死亡3例。院外随访1个月~7年,随访106例,随访率87%。4例术后5~6年内因非心血管病方面原因死亡,余随访患者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心功能指数均有改善,生物瓣膜功能良好,无明显衰败迹象,未发现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拜仁司生物瓣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近远期效果满意。

  • 标签: 拜仁司生物瓣膜瓣膜置换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膨肺吸痰结合气道冲洗在瓣膜置换术后机械通气期间预防并发症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135例风心病瓣膜置换术后机械通气期间使用膨肺吸痰结合气道冲洗712次,观察吸痰前后HRSaO2MAPCBPIVP的变化。结果520次吸痰前SaO2>95%吸痰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192次吸痰前SaO2<95%,吸痰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氧饱和度明显上升,结论膨肺吸痰结合气道冲洗可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痰痂形成,减少负压吸引可能引起的肺不张及低氧血症,减少体力消耗及心脏负担,促进心脏手术后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瓣膜置换 机械通气 气道冲洗 膨肺吸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正念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148例风湿性心脏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常规+正念疗法)、对照组(74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焦虑抑郁情绪及整体依从性评分、心理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的整体依从性较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采取正念疗法效果显著,焦抑郁情绪评分效果明显降低,术后的整体依从性相对较高,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正念疗法 术后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11年5月,124例患者接受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男性36例,女性88例,年龄29-69岁,房颤时间1-12年,左心房直径为43-82(57.48±15.14)mm。全部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先行双极射频消融手术,124例患者中同期接受二尖瓣置换103例、双瓣膜置换21例。另外,同期血栓清除术17例、三尖瓣成型41例(包括16例使用成型环),术毕均置人心外膜临时起搏器。记录术前,手术当日,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心电图。结果返监护室后窦性心律113例(91.13%),交界性心律7例(5.64%),房颤4例(3.23%)。手术死亡1例(0.8%),123例痊愈出院。出院时窦性心律105例(85.37%),交界性心律4例(3.25%),房扑4例(3.25%),房颤10例(8.13%)。术后6个月内常规口服胺碘酮200mg,1次/d。术后6个月后窦性心律转为房颤1例,房颤转为窦性心律4例,房扑转为窦性心律3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结论瓣膜置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房颤,操作简单、安全,早期疗效好。

  • 标签: 心房颤动 改良迷宫手术 双极射频消融术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我科64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舒芬太尼组在在改善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肺动脉楔压等方面,明显优于芬太尼组。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使用舒芬太尼麻醉,可以使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并可减轻全身应激反应,增加组织灌注。

  • 标签: 舒芬太尼 芬太尼 心脏瓣膜置换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正念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我院 148例风湿性心脏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 74例 /常规 +正念疗法)、对照组( 74例 /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焦虑抑郁情绪及整体依从性评分、心理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的整体依从性较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采取正念疗法效果显著,焦抑郁情绪评分效果明显降低,术后的整体依从性相对较高,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正念疗法 术后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心脏瓣膜置换(开胸)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会使患者焦虑失眠、活动受限、功能恢复迟缓,甚至因伤口疼痛影响咳嗽排痰导致肺内感染,疼痛刺激引起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应激反应还可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有效的术后镇痛可以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目前,采用药物控制术后疼痛是最常用的方法,典型的镇痛药物为阿片类、生物碱及其合成代用品;但也带来了呼吸抑制、呕吐等副作用。全麻复合局麻已成为当今外科手术的一种趋势。而其中盐酸罗哌卡因的应用日趋广泛。

  • 标签: 瓣膜置换术 镇痛 罗哌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运用国产和进口膜式氧合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份至2017年7月份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按照所用膜式氧合器的差异将其分为国产组与进口组各32例,国产组患者运用国产膜式氧合器,进口组患者运用进口膜式氧合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国产组转流中的PaCO2低于进口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对应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转流时间与升主动脉阻断时间相近,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运用国产和进口膜式氧合器的临床效果均显著,国产膜式氧合器较低廉,值得广泛推行与应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国产 进口 膜式氧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中人文关怀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接收的80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观察范围,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400例)与观察组(40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两种护理下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量表得分均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促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围手术期 人文关怀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