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7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从心理、饮食、服药、睡眠、运动等方面进行早期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认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能减少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后危险因素,提高术后监护护理水平。方法总结了36例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后护理的经验。结果1例患者室颤死亡,其余35例患者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后全面、优质的护理能够有效保证手术成功。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巨大左心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瑞芬太尼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快通道麻醉中的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5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使用芬太尼麻醉)23例和实验组(使用瑞芬太尼麻醉)22例,测定术中各时刻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同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手术前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间比较,各时刻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恢复明显较对照组加快(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采用瑞芬太尼麻醉疗效满意,术后恢复快,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瑞芬太尼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快通道麻醉 血流动力学 术后恢复
  • 简介:目的分析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PVE)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方法和疗效,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再次手术治疗PVE患者1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和预后情况。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11.76%),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2例,肾功能不全2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均经治愈后出院。随访14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9年,生存良好,无复发。结论PVE的外科治疗风险大,死亡率高,正确掌握手术指征、术中彻底清除感染灶和围术期正确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心瓣膜置换术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膨肺吸痰结合气道冲洗在瓣膜置换术后机械通气期间预防并发症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135例风心病瓣膜置换术后机械通气期间使用膨肺吸痰结合气道冲洗712次,观察吸痰前后HRSaO2MAPCBPIVP的变化。结果520次吸痰前SaO2>95%吸痰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192次吸痰前SaO2<95%,吸痰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氧饱和度明显上升,结论膨肺吸痰结合气道冲洗可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痰痂形成,减少负压吸引可能引起的肺不张及低氧血症,减少体力消耗及心脏负担,促进心脏手术后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瓣膜置换 机械通气 气道冲洗 膨肺吸痰
  • 简介:目的分析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早期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11年5月,124例患者接受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男性36例,女性88例,年龄29-69岁,房颤时间1-12年,左心房直径为43-82(57.48±15.14)mm。全部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先行双极射频消融手术,124例患者中同期接受二尖瓣置换103例、双瓣膜置换21例。另外,同期血栓清除术17例、三尖瓣成型41例(包括16例使用成型环),术毕均置人心外膜临时起搏器。记录术前,手术当日,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心电图。结果返监护室后窦性心律113例(91.13%),交界性心律7例(5.64%),房颤4例(3.23%)。手术死亡1例(0.8%),123例痊愈出院。出院时窦性心律105例(85.37%),交界性心律4例(3.25%),房扑4例(3.25%),房颤10例(8.13%)。术后6个月内常规口服胺碘酮200mg,1次/d。术后6个月后窦性心律转为房颤1例,房颤转为窦性心律4例,房扑转为窦性心律3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结论瓣膜置换术联合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合并房颤,操作简单、安全,早期疗效好。

  • 标签: 心房颤动 改良迷宫手术 双极射频消融术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我科64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舒芬太尼组在在改善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肺动脉楔压等方面,明显优于芬太尼组。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使用舒芬太尼麻醉,可以使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并可减轻全身应激反应,增加组织灌注。

  • 标签: 舒芬太尼 芬太尼 心脏瓣膜置换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已普遍开展,术后抗凝治疗不当所致的出血与栓塞等并发症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而加强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成了防止术后抗凝不当所致的出血和血栓的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术后正确采集PT标本,掌握食物、药物及其他疾病对抗凝效果的影响,有效的健康教育,规范住院期间抗凝治疗的护理,科学的出院抗凝治疗指导等已成为减少此类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治疗 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慢性房颤直流同步电复律和药物维持窦性心律的成功率与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瓣膜置换术后伴有持续性房颤,术后3个月心脏彩超左房内径大小恢复至≤50mm的62例患者,口服胺碘酮片200mg,1日3次,厄贝沙坦片150mg,1日1次,用7天后,若未自行转复者行200-300焦尔直流同步电复律,转复成功后继用胺碘酮片和厄贝沙坦片,3-6月后停用。结果62例人工瓣膜置换术后,除2例在用药期间自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外,60例患者电复律即刻成功率为93.3%(56/60),平均随访2.7士1.3年,电复律远期维持率在96.4%(54/56),窦性心律总维持率91.9%(57/62)。结论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直流同步电复律治疗慢性房颤和药物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性好、转复率高。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房颤动 电复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期电话回访对出院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68例机械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出院当日均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另外给予定期电话回访,出院6个月时予以电话问卷调查是否按医嘱用药以及是否按要求定期复查,从而探讨定期电话回访对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出院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遵医行为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期电话回访可提高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出院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遵医行为

  • 标签: 华法林 定期电话回访 遵医行为
  • 简介:编辑部医生:我今年已经77岁了,医生建议我通过手术换主动脉瓣膜,他说瓣膜有机械瓣膜和猪瓣膜,请问:哪一种是最好的选择呢?读者:钟先生钟先生:首先,感谢您对我们编辑部的信任。一般来说,人们对机械瓣膜比对组织(猪)瓣膜相对较好。然而,

  • 标签: 主动脉瓣膜 机械瓣膜 编辑部 医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先天性畸形、黏液样变性、退行性改变、缺血性坏死及创伤等导致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的功能或结构异常。表现为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目的讨论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观察生命体征及主诉。观察穿刺处敷料渗血情况,沙袋压迫4~6小时。嘱患者卧床休息24小时,避免穿刺侧的下肢屈曲活动。抗生素预防感染。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视下瓣膜成形术或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再次行瓣膜手术的临床资料和经验。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的155例瓣膜直视手术后再次行瓣膜手术病人,包括各种瓣膜的再次单瓣置换术,双瓣置换术和三尖瓣成形术,和瓣周漏修补术等。再次手术间隔1~260(94.82±85.37)月。手术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应用灌注冷晶体或者含血停搏液下完成。结果再次瓣膜手术住院死亡率为5.81%,其中2006年至2011年的住院死亡率为2.75%。再次手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房室内径明显缩小。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室性心律失常和低心排。结论掌握再次瓣膜手术特殊的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诊疗策略,能提高再次瓣膜手术的疗效。

  • 标签: 再次手术 心脏瓣膜 人工瓣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