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代文献中的羌族、羌人,包括“戎”、“氐”、“夷”、“番”、“夏”……等名称,都与历史上的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经常混为一谈.本文拟从语言、历史学、考古人类的视角,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羌”人①,虽然他们现在已经扩展到除中国西部地区以外的巴基斯坦、不丹、老挝、孟加拉、缅甸、尼泊尔、泰国、印度、越南等国,但是他们之间仍然保留着许多明显的亲缘关系,他们与现今分布在四川岷江上游的羌族在外延和内涵上都有所不同,有必要加以区分.

  • 标签: 藏缅语族 羌语支 羌语 多学科视角
  • 简介:2000年8月,云南省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第二级高级研讨会暨云南省文化产业洽谈会在昆明同时举办,成为云南省文化界的一大盛事。在出席高级研讨会的代表中,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耄耋老者非常引人注目,他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盟中央名誉主席,著名社会学者费孝通先生。费孝通先生称,云南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此次到云南,他很想再看看自己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想看看从前的老朋友。在云南期间,费孝通对大理、丽江等地做了回访考察,他还走访了抗战期间设在呈贡县的社会研究室。8月17日下午,费孝通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并亲笔为本刊题字。

  • 标签: 少数民族 费孝通 云南民族 民族工作 工业化 三级跳
  • 简介:学术权威费孝通费孝通,1910年生于江苏吴江,早年师从社会学家吴文藻,俄裔人类家史禄国,1936年去英国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这篇论文的中文名《江村经济》,此后成书流传颇广,曾被国外许多大学的社会人类系列为学生必读参考书之一.被公认为是我国社会人类实地调查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 标签: 费孝通 生平事迹 学术研究 社会学家
  • 简介:在描述法律文明的起源时,由于文字尚未诞生,因此仅凭法学的文献是不够的,必须借助历史学、考古人类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对人类经历的游团、部落、酋邦和国家四个不同阶段法律的萌芽、诞生、成长和发展等起源过程进行探讨,是法律史研究的重要领域。而存世之传说(神话),出土之遗存,尚存之原始部落人群的生活调查,以及从最早的文字记录下来的习惯法汇编文献中,逆向往前追溯这些习惯更早的形态,来梳理人类法律规范的起源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则构成了我们了解、把握法律文明的萌芽、诞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路径。

  • 标签: 法律文明 起源 跨学科研究 法律史
  • 简介:"拉扎"节是甘肃省莲花山地域的汉、藏民族以自然村落为单位,在每年秋后约定俗成的日子喜庆庄稼丰收,酬谢并祭祀山神,亲友互相往来的民间传统节日。文章基于人类的视角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对于"拉扎"在不同语境中的涵义进行解释,其涵义都与莲花山地域的农业生产、精神信仰以及人际交往息息相关,也与"拉扎"节的主要活动"过拉扎""吃拉扎"和"跳拉扎"的文化内涵一致,反映了在莲花山地域以农耕为主要经济形态的人们通过祭祀山神希望农业生产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

  • 标签: “拉扎” “拉扎”节 酬谢山神 人际关系 庄稼丰收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回顾了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过程与当前理论研究的现状。通过分析发现,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存在诸多困境,包括学科主干——武术与气功研究存在不足、相关研究的基础理论薄弱、缺少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的全球视野与国际交流。本文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和引导,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急待完善。同时,借助历史学、人类理论系统剖析这些问题,提出引入体育人类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理论,将给民族传统体育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援与拓展空间。

  • 标签: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人类学 学科体系 武术教材 跨文化传播 民族中心主义
  • 简介:一、仪式的原型与叙事仪式是一个复杂的现象,特别在那些重大的族群性纪念和祭祀仪式中,我们可以看到、感受到和体验到诸多庞杂的因素。我们首先讨论的问题是:在这些复杂、盘缠的因素中什么是基本的和根本的。

  • 标签: 仪式音乐 原型 人类学 瑶族 结构 祭祀仪式
  • 简介:楚门铁梗是浙江省玉环县所特有的文化遗产,主要由儿童装扮成古装戏剧人物,继而被固定在由不锈钢制成的铁架之上,在节日里进行绕城展演。无论是从最初的道具制作,还是至收尾的压轴环节——大型游行活动,铁梗展演都包涵着一系列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满足了广大民众审美交流的需求,反映出浓厚的审美趣味。

  • 标签: 楚门铁梗 文化展演 审美人类学
  • 简介:生态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其中一个发生急剧变化时,另外一个也肯定会发生显而易见的变化。喀喇昆仑山区游牧维吾尔人生产方式的剧变,是当今山地游牧方式和生态环境关系问题上很重要的议题之一。喀喇昆仑山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和当地游牧维吾尔人生产方式关系问题,已变成了喀喇昆仑山区最热闹的话题,其中,生态环境和游牧方当中,哪一个主宰决定性因素的问题已经变成问题的关键。

  • 标签: 游牧维吾尔人 山地游牧 喀喇昆仑山区 生态环境
  • 简介:疾病与健康问题是人类一直关注的话题。人类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健康、疾病观念与宗教信仰、民族医疗体系密切相关。同样,对传染病的防治亦是如此。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的田野调查,得出传染病流行及其影响后果不仅是一个流行病或公共卫生问题,亦是一个综合经济、权力、文化等因素的社会综合问题。当地民族文化中的宇宙观、宗教信仰等因素都深刻地影响了传染病防治政策实施和疾病治疗的效果。

  • 标签: 麻风病 公共卫生 身体观 宗教信仰
  • 简介:云南省个旧市区居民由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移民及其后代组成,其民俗简单而实用。当地中老年妇女口述个旧市区产妇坐月子期间的饮食习俗及当地隔离、静养和避寒等坐月子规矩,符合传统中医理论。

  • 标签: 个旧市区 产妇 坐月子 饮食 医学人类学
  • 简介:西藏登山学校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一个特殊案例,是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宗教与世俗等一系列重要关系在教育领域的投射。本文详述了在拍摄纪录电影《喜马拉雅天梯》过程中所采取的影视人类方法,展示了将教育机构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文化领域中进行理解的可能性。本文尤其关注特定地区和族群的文化传统在当代教育机构和行业语境中与现代文化的相遇,展示西藏登山学校中的师生如何通过当代教育和商业登山实践,产生针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文化自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文化变迁过程中的冲突和断裂。

  • 标签: 影视人类学 民族教育 文化变迁 文化自觉
  • 简介:在对教育人类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阐释的基础上,主要从视域和方法论两个层面,来探讨英、美“文化一教育人类”体系的"文化"观点和“田野工作”的方法与德、奥“哲学一教育人类”体系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和哲学思辨的方法对西南民族教育研究过程中理论视野的扩展、研究方法的更新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教育人类学 西南民族教育研究 视域 方法论
  • 简介:受教育部研究生司委托,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研究中心、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乡土中国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2007年历史人类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于2007年8月1日至13日举行。学校正式学员共80余人,均为在校硕士生、博士生和高校青年教师,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南大学、暨南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湖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山西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政治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嘉应学院、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联合大学、韩国江陵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45所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另有旁听学员100余人。

  • 标签: 历史人类学 暑期学校 研究生 实习活动 田野调查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初艾滋病在美国被发现认识后,逐步引起了美国人类家们的观注和研究兴趣,这与美国医学人类、应用人类等分支学科发展和跨学科边际交叉研究的兴起密切相关。持续性传染性疾病事件遭遇时代背景下人类学科视野的拓展,丰富了相关艾滋病问题的人类研究成果,也彰显了人类应用研究的学科价值。本文通过对美国学界近30年来关于艾滋病问题人类研究发展与现状的梳理,讨论对我国艾滋病问题人类研究的若干启示。

  • 标签: 美国 艾滋病 人类学 发展 现状
  • 简介:黄婉(以下简称“黄”):您的学术专长主要是音乐人类、音乐关和后现代研究。音乐关学长于思辨,而音乐人类长于体验和叙事。因此想请问您在自己的音乐人类领域的研究如何调和二者在研究思路上的差异或矛盾?

  • 标签: 音乐人类学 访谈录 论题 后现代研究 关学
  • 简介:"总体性"思想是卢卡契美学的基础,是贯穿在他整个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概念。总体性的概念具有深刻的内涵,它经过了《小说理论》和《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发展,在《审美特性》一书里发展成熟。《审美特性》对审美现象进行哲学研究,从日常生活中探寻审美发生的问题。它主张把人作为主体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与历史实践中,研究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的人是如何从一个完整的人向人的整体转化的。卢卡契开创了一种从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来研究美学的方法,他的总体性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对审美人类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卢卡契 总体性 《审美特性》 交互主体性
  • 简介:"美"从来就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它是文化整体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一定制度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的。语境作为历史给予的规则,是关系的编织,是各种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也因此成为"美"之为此"美"而非彼"美"的深层原因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在特定的语境中,"看"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凝视,如何成为关于"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审美"的视觉隐喻以及仪式如何创造出人们用以理解"美"所依据的分类系统,并赋予该分类以强制性和合法化的逻辑,于此透析"美"如何作为一种被建构的存在。

  • 标签: 语境 建构 意识形态 仪式
  • 简介:清末民国时期,包头市北梁是“丝茶驼路”的中转站和贸易枢纽,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镇,也是包头文化“根”和“魂”的所在地。自民国二年(1913年),北梁回族建立了包头市第一所回族小学——清真小学,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包头北梁回族教育经历了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中的艰难改革阶段,又经历了日军统治时期的奴化教育,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将原清真小学接管,从此结束了回族几百年以来的自办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回族整体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得到了根本改观。但由于旧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不予重视,办学经费紧张以及回族传统教育观念和重商思想的影响,使回族青少年接受高中和高等教育人数明显少于接受小学教育人数,造成如今北梁回族人口整体受教育情况不容乐观,甚至影响到北梁回族的整体发展。

  • 标签: 北梁 回族 教育
  • 简介:在过去的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发现,维吾尔族年龄堆积现象十分突出,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而且年龄越大,堆积现象越严重。本文在人类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将年龄堆积现象进行分类,从社会文化上深入探讨其成因,对人口普查和抽查提出五点可行性建议,并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年龄堆积 比较优势 情境化 社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