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原住民文化、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一直是人类、民俗学关注的重点,而在实践中产生的"旅游化"传承模式也一直在学术领域存有争议。台湾布农族在探索族群文化保护、传承的过程中用部落旅游的方式进行了创新实践,用人类的表演理论对其形式、内容、特征等进行考量,有助于客观评判部落旅游模式在原住民文化保护、传承中的实际效果,为原住民文化、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存方式探索提供经验和借鉴。

  • 标签: 原住民 人类学 表演理论 旅游化传承
  • 简介:本文以人类调查为研究方法,以南花村的旅游开发为例子,发现民族旅游中出现的困境,如:借、假、杂等现象,并试图提出发展“原、真、纯”民族旅游的建议和对策。

  • 标签: 南花村 民族旅游 人类学调查
  • 简介:以医学人类和生命文化的理论视角,结合人类整体观的学科关怀,把体质人类和文化人类的方法融入其中,通过对羌族人疼痛经验和身体记忆的回归研究,掌握羌族人疼痛的历史渊源和人文脉络,探寻现代性变迁背景下的生命文化和疼痛阐释模式。

  • 标签: 医学人类学 疼痛 身体 羌族 生命文化
  • 简介:民族认同的问题在越南由来已久。一旦国家的主权受到外部力量威胁时,民族认同问题就会迅速升级并成为讨论的焦点。在革新的观念冲击下,曾被视为落后和迷信的地方文化和宗教信仰,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却突然变得重要起来。由于国家层面的文化认同实际上是人为建构出来的,在越南民族主义思想中就有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它把祖先崇拜实践视为民族认同的象征,反映了越南人类者和国家政要对祖先崇拜实践所赋予的全新意义。有理由相信,民族主义在文化领域可以被视为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用以保存和维持其国家文化的武器。在越南人类界看来,祖先崇拜的实践显然是受到这种新民族主义精神的启迪。

  • 标签: 文化认同 民族主义 祖先崇拜 越南
  • 简介:新时期小说创作和研究正在走向人类,主要表现为对文化他者的认同、对文化遗留的发掘、对地方性知识的开拓以及对图腾、仪式和宗教信仰的细致描述等诸多方面,这是全球化时代文化发展的深度呈现。

  • 标签: 人类学 文化他者 文化遗留
  • 简介:庄孔韶赋予"文化"以动态和过程的意义,资可作为中国人类研究中的一个可操作性概念或工具。这个概念建立在中国历史事实、人民的实践经验和本土思想智慧基础上,同时也与师承、家学和他自身早年的教育人类实践有关。本文还把他的思路与斯蒂芬.郝瑞的"儒学教化"模型以及"去儒学教化"理论模型进行了比较。最后,本文指出了庄氏的文化概念适应于什么样的社会之分析。

  • 标签: 文化观 中国化模型 去中国化模型 分化社会
  • 简介:德国"教化"传统蕴含着三重独特的教育人类论证:作为"教化以成人"的新型理想、作为异化与复归的尺度、作为人类的基本实践形式。受此影响,当代德国教育人类形成了三大本体性问题:一是如何基于人类形象进行教育?二是如何基于教育逻辑审视人类形象?三是如何建立人类与世界之间的教化互动关系?这三大问题互有内在关联,它们关切人类存在、关乎学科基础、关怀实践境遇,塑造着德国教育人类的关系性原点、过程性原点和实践性原点。三大本体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世界教育人类体系贡献了来自德国教育人类的声音与经验。

  • 标签: 教化 原点 德国教育人类学 本体性问题
  • 简介:随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民族人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特别是2016年5月习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民族学人类学科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从体现继承性与民族性、原创性与时代性以及系统性与专业性等三个方面指出了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应具备的特色和发展方向。本文就民族人类自身的学科特色,从这三个方面对新时代下我国的民族人类学科建设作几点思考。

  • 标签: 新时代 民族学与人类学 学科建设
  • 简介:采用历史人类视角,对沧州回族八极拳的文化建构进行了分析,得出:基于社会生活空间的张力,八极拳通过对“癞”、“癖”文化符码的借用,取得了源流上的正统;通过对话上中下社会阶层,实现了拳种的社会认同;通过“八极参劈挂”的文化交融,推进了武艺的文化进程;通过“武有八极定乾坤”的身体叙事,强化了国家意识。八极拳的文化建构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纹刻着民族交融的历史经验和社会心态,承载着深厚的集体伦理和民族个性。

  • 标签: 沧州回族 八极拳 文化建构
  • 简介:医学院校人文教育效果不好与人文课程建设直接相关。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师素养亟需提高、教学方法不够丰富、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人类可以成为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建设的新视角,对医学生多元文化意识的觉醒、理论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田野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所助益。开设必修课程、提高师资水平、加快教材编写、丰富教学方法是医学院校人类课程建设的具体路径。

  • 标签: 人类学 医学人文教育 课程建设
  • 简介:“族的神话”──对一个山区社区移民氏族的文化人类考察周旭芳在以往的民族研究中,民族学者出于对残留文化的兴趣,搜集并翻拍的“文化标本”不仅幻化了其研究对象的传统,也拉开了它与现实的距离,这种研究面临一种把文化现象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剥离出来,从而...

  • 标签: 人类学考察 山区社区 颜氏家族 民族动员 少数民族地区 现代民族
  • 简介:本文从人类的角度梳理了中国乡村权力研究的进程。并考察了其研究取向和方法上的转变,最后总结了中国乡村权力的人类研究所带来的两点启示:一是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基层群众所握有的大众的权力,二是我国百年来的社会变迁以及随之而来的权力话语转变都与现代性密切相关。

  • 标签: 乡村权力 研究进程 启示
  • 简介:近年来,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逐步成为史学家推崇的研究方法之一,本文概述学界几位学者对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结合的看法,并结合本人的实地调查,阐述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益处。

  • 标签: 历史学 人类学 融合 文献 调查
  • 简介:在网络游戏如此盛行的年代,游戏爱好者们不分好坏地沉迷于此,使我们更加担心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到底会不会因为“打怪”这种行为而冲破人们的道德底线,引起人类认知的混乱。在人类的视角下,运用人类的理论方法对玩家这种“打怪”行为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对现在和未来的游戏玩家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并能够引起人们对网络游戏的反思。

  • 标签: 网络游戏 人类学 打怪 游戏玩家
  • 简介:纪录电影是人类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真与美交织在纪录电影中,构成了它不可或缺的属性。本文探讨了真与美对于纪录电影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以影片《德拉姆》为例,深入考查了生活真实中的美与艺术真实中的美如何体现于纪录电影中。

  • 标签: 真与美 纪录电影 《德拉姆》
  • 简介:苏永前专著《20世纪前期中国文学人类实践研究》是近年来中国文学人类学术史研究的重要收获.作者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20世纪前期学人的文学人类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无论是对原始资料的爬梳剔抉,还是立论的稳健审慎,均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文学人类学术史研究的前沿水平.

  • 标签: 中国 文学人类学 20世纪前期 苏永前
  • 简介:外来术语的译名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词语代码转换问题,也就是从某种语言符号置换为另一种语言符号,使之成为被移人语言中可被同等意义理解的新符号。尽管这个符号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在理解和解读时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偏差”,但这些“偏差”只要不是文化或政治的原冈,最终还是会消失和被校正的。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音乐人类学 译名 语言符号 学科 代码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