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用病例对照研究血非甲基化胰岛素DNA(INSDNA)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NT2DM)中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东莞市厚街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NT2DM患者45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47.0±9.6岁);长病程2型糖尿病(LT2DM)患者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48.6±8.6岁);糖耐量正常(NGT)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40.2±5.5岁)。用液滴数字PCR技术(ddPCR)检测血清非甲基化INSDNA及ELSA检测人组织蛋白S(Cath-S)和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非甲基化INSDNA水平差异及用Spearman相关分析空腹C肽(FC)、Cath-S、IL-6与非甲基化INSDNA水平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NT2DM组患者的血清非甲基化INSDNA水平明显高于NGT组和LT2DM组[3.01(4.64)copies/μl比0.59(0.19)copies/μl、1.77(2.80)copies/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T2DM组的患者Cath-S水平[683.37(283.90)nmol/L比479.70(111.30)nmol/L]、IL-6水平[28.95(9.99)pg/ml比3.42(6.90)pg/ml)]均明显高于NGT组(均P<0.01)。相关分析显示,非甲基化INSDNA水平在NT2DM患者与Cath-S、IL-6和FC呈正相关(r=0.354,P=0.017;r=0.320,P=0.032;r=0.434,P=0.003)。结论血清非甲基化INSDNA水平在NT2DM疾病早期水平较高,随着病程延长而降低,血Cath-S、IL-6和FC可能是影响NT2DM血清非甲基化INSDNA水平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血清非甲基化INSDNA 新诊断T2DM Cath-S IL-6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整合癌症基因组图谱中肝细胞癌DNA甲基化谱和基因表达谱,分析肝细胞癌中miR-1180-3p表达水平并构建其相关ceRNA调控网络。方法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分析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miR-1180-3p的表达水平,并筛选出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mRNA。分别用LncBase数据库和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1180-3p与lncRNA和mRNA的靶向作用关系,并通过lncRNA的DNA甲基化谱筛选出DNA甲基化介导的lncRNA。用Cytoscape软件构建miR-1180-3p相关ceRNA网络,并用WebGestalt网站对ceRNA中相关mRNA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结果相比于低表达miR-1180-3p的患者[总生存时间(5.69±0.35)年],高表达miR-1180-3p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较短[总生存时间(3.99±0.47)年],提示miR-1180-3p高表达是影响肝细胞癌预后的危险因素(风险比= 1.28, 95%可信区间为1.1~1.5, P < 0.01)。研究中构建的miR-1180-3p相关ceRNA调控网络包含2个lncRNA(F11-AS1和LINC01511)以及37个mRNA。结论成功构建了miR-1180-3p相关ceRNA调控网络,其中DNA甲基化介导的F11-AS1及F11-AS1/miR-1180-3p/C11of54 ceRNA调控轴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肝细胞癌 预后 DNA甲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2(DDAH2)在早期肺腺癌不同阶段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为肺腺癌精准病理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白求恩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62例早期肺腺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大部分标本包含1种以上病理类型。按照病理类型分为3组: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18例、原位腺癌(AIS)60例、微浸润腺癌(MIA)、以附壁生长方式为主的浸润性腺癌(LPA)中的浸润性癌(CA)成分55例,选取各样本癌旁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DDAH2蛋白在各病理类型病变组织和对照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TGF-β1、DDAH2蛋白均在正常肺组织上皮细胞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8%(29/62)、98.4%(61/62);在AAH、AIS及CA组织上皮细胞中,TGF-β1、DDAH2蛋白阳性率均依次升高,其中TGF-β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6.7%(3/18)、31.7%(19/60)、70.9%(39/55),DDAH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6.6%(12/18)、81.7%(49/60)、90.1%(49/55),各病理类型间二者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GF-β1、DDAH2蛋白在正常肺组织、AAH、AIS及CA组织间质成纤维细胞中阳性率均呈依次升高的趋势,其中TGF-β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1.3%(7/62)、61.1%(11/18)、72.3%(44/60)、83.6%(46/55),DDAH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0(0/62)、22.2%(4/18)、65.0%(39/60)、98.2%(54/55),各病理类型间二者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肺腺癌病变组织中,上皮细胞TGF-β1与间质成纤维细胞DDAH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21,P=0.011)。结论TGF-β1、DDAH2蛋白在早期肺腺癌各病理类型病变组织中的表达趋势可能与病变程度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望成为辅助诊断早期肺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生物学标志物。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基因多态性与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4-2018.4收治的80例H型高血压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1组与治疗2组,40例观察组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另40例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片治疗。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及同型半胱氨酸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血压及同型半胱氨酸上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在治疗后不同基因型上的同型半胱氨酸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将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应用于H型高血压患者时,能显著降低血压及同型半胱氨酸,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H型高血压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MTHFR)基因检测在卒中早防早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纳入至观察组,将9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至对照组,比较两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不同MTHFR基因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HCY水平。结果:两组C/T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因型分布频率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MTHFR 基因检测 卒中 防治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基因 MTHFR多态性的关系。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181例纳入卒中组,健康人 126例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 HCY、叶酸、 VitB12水平、 MTHFR基因多态性及一般情况,并分析不同基因型的脑卒中患者血浆 HCY、叶酸、 VitB12水平。结果:卒中组的 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而 VitB12、叶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卒中组 MTHFR基因 TT纯合子率及 T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HCY是人体甲硫氨酸循环的中间产物,高 HCY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HCY的代谢需要 MTHFR、叶酸的共同参与。 MTHFR是 HCY代谢过程中的关键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MTHFR基因 缺血性脑卒中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rRNA甲基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hoenix10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armA、rmtA、rmtB、rmtC、rmtD基因。结果4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armA基因阳性36株,阳性率78.3%,未检出rmtA、rmtB、rmtC、rmtD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医院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全部敏感,对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分别为13.0%、80.4%、91.3%、95.7%、95.7%,对其他测试药物耐药率100%。结论医院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已非常严重,携带armA基因是导致氨基糖苷类耐药的原因之一,延缓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已刻不容缓。

  • 标签: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16SRRNA甲基化酶 armA基因
  • 简介:摘要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高等真核生物mRNA最常见的修饰之一,主要发生在RRACH序列中的腺嘌呤上。N6-甲基腺苷甲基转移酶3(N6-methyladenosine methyltransferase,METTL3)是m6A甲基转移酶复合物的关键组成部分,可通过调控m6A修饰水平影响肿瘤的恶性表型。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所有肿瘤中位居前列,研究发现,METTL3对多组织类型的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METTL3在消化道癌症中对肿瘤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分子机制,以期为消化道肿瘤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m6A METTL3 消化道 肿瘤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组蛋白去甲基JMJD2D在人胃癌细胞系AGS中表达下调后对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发夹状RNA(small hairoin RNA,shRNA)技术干扰AGS细胞中JMJD2D表达,通过反转录-聚合链反应(RT-PCR)检测JMJD2D沉默效果,同时设置对照组;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JMJD2D对AGS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利用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JMJD2D对AGS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JMJD2D对AGS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通过shRNA技术成功下调AGS细胞中JMJD2D表达,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在培养24、48、72 h后,JMJD2D shRNA组细胞的增殖水平(0.311±0.012、0.475±0.038、0.813±0.043)明显低于对照组(0.385±0.013、0.558±0.042、0.917±0.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60、5.370、7.830,P<0.01);划痕实验结果表明,划痕24 h后,JMJD2D shRNA组细胞的相对倍数(0.53±0.09)明显低于对照组(0.99±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0,P<0.01);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表明,JMJD2D shRNA组迁移到膜下的细胞数[(155.0±10.6)个]明显低于对照组[(312.0±18.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0,P<0.01);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JMJD2D shRNA组细胞阻滞于G1期(t=4.290,P<0.05);细胞凋亡试验显示,抑制JMJD2D表达可明显增加AGS细胞凋亡(JMJD2D shRNA组细胞凋亡率18.5%,对照组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70,P<0.01)。结论下调JMJD2D表达可明显抑制AGS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促进细胞凋亡,提示JMJD2D在胃癌细胞中起着癌基因作用。

  • 标签: 胃癌 增殖 迁移 细胞周期 凋亡
  • 简介:在两步消化法的基础上,采用DNAIQ^TMsystem提取精子DNA.通过磁性颗粒饱和性吸附.纯化模板DNA.稳定模板浓度,得到清晰完整的DNA分型.结合Biomek3000自动工作站.可有效减少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提高检出率.

  • 标签: DNA IQ^TM SYSTEM 法医物证 混合斑 DNA提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表达趋化因子CXCL1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应用胃癌细胞株(SGC-7901、BGC-823),重组慢病毒方法构建过表达CXCL1细胞株,siRNA敲低胃癌细胞表达整合素β1(integrin β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XCL1、integrin β1、基质金属蛋白(MMP)-2、MMP-9、FAK、SRC和ERK的表达,Transwell实验评估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过表达CXCL1的SGC-7901和BGC-823细胞中integrin β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细胞,siRNA干扰CXCL1表达后,胃癌细胞integrin β1表达水平下降。外源性CXCL1分别增强SGC-7901和BGC-823细胞迁移能力(2.40±0.44)倍(P=0.002)和(2.08±0.30)倍(P=0.001)。此外,CXCL1还增强FAK、SRC和ERK的磷酸化水平。integrin β1-siRNA可以阻断CXCL1所引起的SGC-7901和BGC-823细胞迁移能力增强(P<0.05)及FAK、SRC和ERK的磷酸化水平。CXCL1调控SGC-7901和BGC-823细胞的MMP-2、MMP-9表达,而敲低integrin β1后MMP-2、MMP-9表达随之下调。MMP抑制剂GM6001抑制7901-CXCL1和823-CXCL1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结论CXCL1通过integrin β1激活FAK-SRC-ERK通路和调控MMP-2、MMP-9的表达,最终调控胃癌细胞迁移。

  • 标签: 胃癌 趋化因子 CXCL1 整合素β1
  • 简介:DNA甲基化是真核细胞基因组最常见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SFRP1基因是分泌型糖蛋白家族之一,是目前公认的表观遗传学标志物,其表观遗传学涉及多种肿瘤,本文对SFRP1基因在结直肠癌,胃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等肿瘤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SFRP1基因 甲基化 恶性肿瘤
  • 简介:在14L模式釜中合成出了1,3-2,4-二亚(对甲基)苄基山梨糖醇成核剂,产品收率在98%以上,熔点合格.确定了合成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酸催化剂用量A/S为1.3%左右,反应原料物质的量比为1.9~2.1,反应中要加入"促进剂M"并以方式2加入效果最好,反应时间4.5h,反应初期缓慢加热,中后期加热循环水温度90℃左右.将合成的1,3-2,4二亚(对甲基)苄基山梨糖醇(p-Me-DBS)应用于聚丙烯,结果表明:p-Me-DBS透明效果好于DBS,与进口产品接近.

  • 标签: 甲基 山梨糖醇 苄基 合成研究 酸催化剂 成核剂
  • 简介:摘要目的多重耐药(drug resistance,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讨MDR1甲基化对宫颈癌经皮子宫动脉血管腔内化疗栓塞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宫颈癌患者接受栓塞化疗,45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检测宫颈癌中P-糖蛋白(P-gp)水平,并与正常组织进行比较。通过使用特异性千碱基裂解法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MDR1基因启动子区16个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P-gp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 (0/45),介入栓塞化疗前后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9%(41/67)和77.61%(52/67)。宫颈癌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有明显差异(χ2=4.2523,0.0392)。化疗前P-gp的阳性表达率与化疗疗效呈负相关(r=-0.340,P=0.005)。正常组织中13个CpG岛的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宫颈组织(P<0.05)。在宫颈癌组织中,经皮子宫动脉血管腔内化疗栓塞前6个CpG岛的甲基化率高于化疗后,但1个CpG岛的甲基化率低于化疗后(P<0.05)。化疗前有效化疗的1个CpG岛甲基化率明显高于无效化疗(P<0.05),其他CpG岛相似(P<0.05)。结论MDR1编码的P-gp表达水平,部分MDR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与宫颈癌介入栓塞化疗的疗效密切相关。

  • 标签: 宫颈癌 经皮子宫动脉血管腔内化疗栓塞 MDR1基因 甲基化 免疫组化
  • 简介:以6-三氟甲基-1-茚醇1为原料,甲苯为溶剂,对甲苯磺酸催化下,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分别高产率的合成了分子内脱水产物6-三氟甲基-1-茚烯2和分子间脱水产物6-三氟甲基-1-茚醚3。新化合物3经1HNMR、13CNMR、DEPT、2DNMR(COSY)、FTIR、和ESI-MS分析和表征与结构一致。

  • 标签: 6-三氟甲基-1-茚醚 亲核取代 β-消去 有机光谱分析
  • 简介:此次研究在12例肾癌组织中同样发现RASSF1A和BLU一定频率的高甲基化改变,1例膀胱癌癌周正常组织发现RASSF1A启动子高甲基化,膀胱癌肾癌RASSF1ABLU高甲基

  • 标签: 中甲基化 甲基化状态 肾癌中
  • 简介:【摘要】总结一例甲基丙二酸血症伴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保持皮肤完整性的护理、特殊药物的用药护理、特定氨基酸饮食护理以及积极防治感染等。患儿共治疗22天好转出院。

  • 标签: 甲基丙二酸 新生儿 肺炎 饮食 护理
  • 简介:【摘要】1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重症肺炎的4月龄患儿。针对患儿的病情,落实如下护理措施:进行低蛋白饮食干预和用药控制,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继发感染,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神志、反应、循环、呼吸节律等情况,做好家属相关的心理干预。经过23天的综合治理与护理,患儿好转出院。

  • 标签: 甲基丙二酸血症 重症肺炎 基础护理 饮食指导 预防感染 心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高脂血、溶血标本对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PCR)测定低水平HBV-DN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100例三酰甘油(TG)正常(TG≤1.46mmol/L)、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为(4.0-9.0)×10^3IU/mL的乙型肝炎患者采集血清标本,进行即刻检测,另外选择100份乙肝五项全阴且测不出HBV-DNA的高TG标本和100份乙肝五项全阴且测不出HBV-DNA的全血标本分别制备成高脂血、溶血血清标本,同时进行高脂血和非高脂血、溶血血清和非溶血血清的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高脂血和非高脂血、溶血血清和非溶血血清的HBV-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溶血标本低水平HBV-DNA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结果较空腹采集即刻检测的结果降低。

  • 标签: 标本 溶血 高脂血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方法学对于乙肝病毒的检测的差异及检测结果对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评价。方法:对1576例血清学标本同时用时间分辨荧光法(TRFIA)检测乙肝标志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标志物和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测定乙肝五项指标中,TRFIA法优于ELISA法,HBeAg与HBV-DNA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在不同疾病的诊疗中,乙肝五项指标优于HBV-DNA判断病情。结论:乙肝五项指标中,HBeAg最能反映病毒复制能力,不能只看五项指标,结合HBV-DNA的结果,综合判断患者感染情况以及诊疗效果。

  • 标签: []  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定量PCR 乙肝标志物 HBV-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