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功能衰竭的急救与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63例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对患者急救和精心的综合护理,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3例患者中显效43例、有效17例、无效2例、l例死亡。结论急性心功能衰竭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对患者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功能不全(Thechronicleftheartfunctionisincomplete,CLHFI)CT征象特点,探讨其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5例胸部X线平片疑CLHFI患者行胸部CT平扫,分别行肺窗和纵隔窗观察,了解肺门、肺纹理、肺野、胸膜腔及心脏房室改变。结果CT扫描显示两侧肺纹理不同程度增粗、紊乱、模糊,肺野清晰度下降25例,胸膜腔/叶间裂中量或少量积液23例,胸腔积液并心包腔内少量积液5例和房和不同程度扩大25例。结论慢性心功能CT扫描具有特征性表现,胸部CT扫描对诊断CLHFI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慢性左心功能不全 体层摄影术 Ⅹ线计算机uquan-Dai 2zhangxiaoge dengzhenping chenjunhui renyi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加强急救护理干预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加强急救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0人。结果:与对照组(73.3%)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较高(P

  • 标签: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急救护理 体会
  • 简介:【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探究影响心功能的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84例患有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随机分配和数表结合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人。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结合介入双重治疗疗法。结果:通过对治疗效果和治疗不良反应率指标观察,观察组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心功能指标比对照组理想,观察组在治疗后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结论:可以将介入治疗纳入对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手段中,以此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实现恢复过程理想安全状态,观察组通过介入治疗,得到良好的恢复效果。

  • 标签: 介入治疗 冠心病 左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坎地沙坦在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降压效果、逆转肥厚以及改善心功能等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至2010年期间患有高血压并发肥厚的患者86例,对患者进行坎地沙坦口服治疗,疗程为12个月。治疗过后,通过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心肌厚度、血压以及患者舒张功能等的改变,分析坎地沙坦在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降压效果、逆转肥厚以及改善心功能等方面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治疗过后,总有效率为100%,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明显下降,IVST、LVPWT、LVMI、LVDd以及LVM等数据明显下降,CO、Edc、LVEF以及E/A等数据明显升高。结论坎地沙坦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十分有效并且安全,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明显逆转LVH,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坎地沙坦高血压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方法100例40-65岁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整体优化护理。结果干预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优化护理对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辅助治疗作用明显。

  • 标签: 心功能不全 护理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法(PCI)对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25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25例患者接受PCI术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和心脏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的各项指标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脏分级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法可有效提高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左心功能不全 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衰竭病人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衰竭病人60例,并对其讨论分析,随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普通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的满意程度和心衰纠正的时间比较。结果对照组病人心衰纠正所需的时间比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时间长,满意度也较低,比较发现有明显差异(P<O.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衰竭病人中的应用,能够明显提高病人的满意程度和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法分为心功能Ⅱ﹑Ⅲ﹑Ⅳ级共3组。另选同期我院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20例。比较分析BNP变化与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和功能的相关性。结果4组研究对象BNP浓度﹑LVEDD及LVEF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LVEDD分别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P﹤0.05),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NT-proBNP可以用来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功能,是反应心衰的客观指标。

  • 标签: 心力衰竭 脑钠肽前体 心功能
  • 简介: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高血压无肥厚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对35名高血压无肥厚合并糖尿病患者(A组)和33名健康对照者(B组),应用M型、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心肌质量指数(LVMI)。应用彩色多普勒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分别检测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及二尖瓣环收缩期、舒张期运动速度,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两组间LVEF、FS、LV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A组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峰明显高于B组,等容舒张时间(IVRT)较B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VS)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VE/VA比值均明显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1)本文高血压无肥厚合并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均有异常改变;(2)TDI技术比PWD技术准确,二者结合,可以为评估左心室功能提供更客观的依据。

  • 标签: 高血压 糖尿病 左心室功能 组织多普勒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功能不全的高龄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围手术期结果。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2008年6月至2016年7月252例年龄≥80岁的OPCAB患者资料。将射血分数为35%~50%的31例患者作为心功能不全组(不全组),男性25例,女性6例,年龄(82.0±2.1)岁(范围:80~88岁)。在心功能正常的患者中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1∶1的比例匹配31例患者作为心功能正常组(正常组),男性25例,女性6例,年龄(81.9±1.9)岁(范围:80~89岁)。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结果不全组和正常组患者术前血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QR):144.6(66.0)μmol/L比94.9(43.2)μmol/L,Z=3.177,P=0.033],其他资料有可比性。不全组出院前血肌酐高于正常组[147.0(59.0)μmol/L比92.0(24.0)μmol/L,Z=-2.685,P=0.007]。不全组围手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更高[25.8%(8/31)比3.2%(1/31),P=0.026],总住院时间更长[17(15)d比14(8)d,Z=2.054,P=0.012],术前住院时间更长[7(7)d比5(4)d,Z=-2.457,P=0.014]。两组术后病死率[9.7%(3/31)比3.2%(1/31),P=0.612]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轻中度心功能不全的高龄患者术前血肌酐水平更高,OPCAB围手术期IABP使用率增高,术前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延长,但术后病死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与心功能正常者相似。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心室功能障碍,左 老年人,80以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鞍山市某医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短轴缩短率(FS)为(23.9±3.0)%,射血分数(LVEF)为(47.6±8.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收缩末内径(LVDs)为(31.0±0.6)mm,舒张末内径(LVDd)为(47.8±13.0)m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中I,Ⅱ级人数比例为78.0%,明显高于对照组(32.0%),Ⅲ,Ⅳ级人数比例为22.0%,明显低于对照组(6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 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