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脑膜炎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伤的相关因素以及应对的措施,以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我院近几年结核脑膜炎患者治疗期间肝损伤的临床资料,总结得出影响肝损伤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结果TBM比其他类型的结核病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特别是在抗结核时期。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药物性肝损伤 治疗 应对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就食管癌再程放疗的剂量与心脏放射损伤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42例于2010年6月~2016年6月至本院接受放疗后复发的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例。研究组采用放疗-热疗的治疗方法,放疗剂量为4500~5000cGY;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的治疗方法,放疗剂量为6000~6500cGY。对2组患者在放疗结束及放疗后1、3、6个月的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放疗结束及放疗后1、3个月后,2组患者在心电图异常上的比较差异并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放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及放疗后1、3、6个月,2组患者在心肌酶异常率上的比较均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在放疗后6个月时,心肌酶异常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心电图是观察放疗剂量与放射心脏损伤呈正相关的良好指标,而心肌酶的反应则较差。

  • 标签: 放疗 热疗 放疗后食管癌复发 放射性心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闭合肠和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闭合肠和肠系膜损伤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CT检查显示有23例出现十二指肠损伤,9例出现结肠及系膜损伤,19例出现空回肠及系膜损伤,9例出现多处肠壁及系膜损伤,出现两种以上影像学表现患者38例,仅出现单一影像学表现22例。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有效、快速、准确的诊断闭合肠和肠系膜损伤的部位和类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 闭合性肠 肠系膜损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压力尿失禁患者101例,其中仅应用安慰剂治疗的50例患者为常规组,应用盆底肌训练治疗的51例患者为干预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h漏尿量和漏尿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盆底肌肌力明显提高(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1h漏尿量、漏尿次数和盆底肌肌力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尿失禁,不仅可减少患者的漏尿量和漏尿次数,还可提升患者盆底肌的肌力,是一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轻度 中度 盆底肌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相关皮肤病患者检测血清花粉 IgG抗体的结果。方法:选择 2016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免疫相关皮肤病患者 95例为研究对象,运用 Dot-ELISA法对患者的血清花粉 IgG抗体进行检测,并且比较分析不同疾病类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本组的 95例患者中, 54例血清花粉 IgG抗体阳性,占 56.84%( 54/95);接触性皮炎 +过敏紫癜 +湿疹 +荨麻疹的血清花粉 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免疫相关皮肤病( P<0.05);同时,在 95例患者中, 43例为荨麻疹,其中 35例检出血清花粉 IgG抗体,占 81.40%( 35/43),并且早春、晚春以及夏秋花粉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91.43%( 32/35)、 51.43%( 18/35)、 28.57%( 10/3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过敏皮肤病与致敏花粉有关,主要为春季花粉,尤其是早春花粉,是导致花粉相关荨麻疹的一个重要原因。

  • 标签: 血清 IgG抗体 致敏性花粉 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血清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在过敏皮肤病中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ITACHI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BECKMANCOULTERGEN.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80例过敏皮肤病患者血清总IgE和血液EOS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过敏紫癜组外,湿疹组、药疹组、荨麻疹组以及接触性皮炎组血清总IgE及EO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各组IgE值与EOS计数在统计学上均未发现明显相关(-0.54r0.24)。结论血清IgE及血液EOS在大多过敏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分别起到一定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解患者过敏的状态,为临床上过敏皮肤病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以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 标签: 血清总IgE 嗜酸性粒细胞 过敏性皮肤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手部皮肤缺损的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部皮肤缺损患者60例,根据其具体的损伤部位,选择不同的显微外科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全60例患者中皮瓣成活59例,坏死1例,成活率为98.33%。术后随访可见皮瓣外形良好,无瘢痕、挛缩、臃肿现象。对皮瓣行感觉神经测试后发现,两点辨别觉为4-8mm。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67%。结论对手部皮肤缺损的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良好的恢复患者皮瓣感觉,治疗的安全高,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 标签: 手部皮肤缺损 显微外科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损伤控制手术在外科肝胆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辽宁清原中医院2013年5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65例外科肝胆损伤患者作为主要对象,依实际实施手术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DCS组。对照组实施一期确定性手术,DCS组实施DCS手术+二次确定性手术。结果DCS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4%)明显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DCS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损伤控制手术能有效提高外科肝胆受损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 标签: 损伤控制性手术 肝胆外科 临床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度洛西汀+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共计58例脊髓损伤后中枢疼痛患者,均选自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采取综合康复治疗,研究组3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度洛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跟对照组比较,较后者更低(P<0.05)。结论对于脊髓损伤后中枢疼痛患者,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度洛西汀治疗,有助于缓解疼痛。

  • 标签: 脊髓损伤 中枢性疼痛 度洛西汀 综合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68例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采取的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和观察组(关节镜手术)各3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之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1.76%,P<0.05,组间差异显著。结论在膝关节损伤中应用关节镜技术进行治疗临床下个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关节镜技术 膝关节损伤 临床疗效 安全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在创伤上颈椎隐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怀疑上颈椎损伤而X线平片未发现异常的56例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对其进行后处理,对影像学结果进行细致分析。结果对56例患者行螺旋CT扫描、重建后,45例显示有隐形损伤,其中椎体旋转脱位2例,单纯横韧带损伤2例,环齿关节脱位4例,C1侧块骨折9例,C1椎弓骨折6例,C2椎弓骨折5例,C2椎体骨折6例,齿状突基底部骨折1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创伤上颈椎隐形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上颈椎损伤 隐形骨折 CT 图像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XRCC1Arg399Gln和OGG1Ser326Cys多态与年龄相关白内障发病风险的相关。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搜集有关XRCC1Arg399Gln和OGG1Ser326Cys多态与年龄相关白内障发病风险相关的文章,由2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纳入排除、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选择比值比(oddsratio,OR)作为预后效应量,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病例人群2716例,对照人群272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XRCC1Arg399Gln多态与年龄相关白内障发病风险无关联,OGG1Ser326Cys多态与年龄相关白内障存在显著相关(等位基因遗传模型OR=1.40,95%CI1.09-1.79,P=0.008;显性遗传模型OR=1.58,95%CI1.07-2.35,P=0.02;隐性遗传模型OR=1.50,95%CI1.17-1.91,P=0.001;加行遗传模型OR=1.92,95%CI1.18-3.14,P=0.009);同时,OGG1Ser326Cys多态与年龄相关白内障在中国人群中也存在显著关联(等位基因遗传模型OR=1.35,95%CI1.03-1.76,P=0.03;显性遗传模型OR=1.49,95%CI1.00-2.21,P=0.05;隐性遗传模型OR=1.47,95%CI1.12-1.95,P=0.006;加行遗传模型OR=1.79,95%CI1.08-2.97,P=0.02)。结论OGG1Ser326Cys多态与年龄相关白内障发病风险存在显著相关

  • 标签: 白内障 单核苷酸 多态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对皮肌炎伴皮肤溃疡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为找出更好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到2018年5月到本院来治疗皮肌炎伴皮肤溃疡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人;对照组患者实施基本性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面优质护理方式,对比二者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皮肌炎伴皮肤溃疡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全面优质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加速患者的恢复,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 标签: 皮肌炎 皮肤溃疡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脊髓出现损伤,同时伴有多发伤的病人进行病况分析,然后治疗,探究不同病况的治疗结果。方法从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我院接收的脊柱脊髓出现损伤,同时伴有多发伤的病人中随机选取90名进行本次实验,以病情为依据将其分为三组,同时进行治疗。结果不同程度损伤的病人对于治疗的要求各不相同,治疗结果之间也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对病人的病况进行分析,可以使病人的治疗更加具有针对,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应该进行推广。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伴多发伤 损伤程度评估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创伤颅脑损伤患者伤后低钠血症发生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在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选取我院中治疗的创伤颅脑损伤的患者100例,通过发生低钠血症的患者,研究发生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统计发现,有33例患者发生低钠血症,低钠血症的发病率为33.00%。比较脑室出血,不同年龄,颅脑损伤的程度,颅底骨折,脑水肿,呋塞米应用的情况中低血钠症发生率,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根据回归分析发现,脑室出血,年龄,颅脑损伤的程度,颅底骨折,脑水肿,呋塞米应用的情况是低血钠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患者发生创伤颅脑损伤后,需要根据患者的脑室出血,年龄,颅脑损伤的程度,颅底骨折,脑水肿,呋塞米应用的情况等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从而减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伤后低钠血症 发生现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与X线片诊断胸腹闭合损伤的对比分析。方法从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接收并行多层螺旋CT诊断的胸腹闭合损伤病例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A组;另选同期接收并采取X线诊断的50例胸腹闭合损伤病例作为本次研究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评估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1)A组诊断胸腹闭合损伤的准确率是92.0%,显著高于B组的66.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对心脏损伤、肝脏损伤、脾胃损伤以及肺部损伤的检出率依次是80.0%、88.0%、82.0%、84.0%,均高于B组的64.0%、66.0%、66.0%、6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X线片相比较,采取多层螺旋CT对胸腹闭合损伤进行诊断,准确率更高,同时对心脏、肝脏损、脾胃以及肺部等不同部位损伤的检出率也更高,建议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运用。

  • 标签: 胸腹 闭合性损伤 CT X线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部实质脏器损伤采用医学影像的诊治价值予以探究。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损伤患者82例,手术前现代医学影像诊断结果作为观察组,手术和临床诊断结果为对照组。并对2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予以分析。结果观察组82例患者检查结果显示有38例腹部单一脏器损伤患者,其中肝损伤、脾损伤、肾脏损伤分别有12例、13例、13例;41例多脏器损伤;3例无脏器损伤。观察组患者检查符合率95.12%。对照组82例患者检查结果显示有38例腹部单一脏器损伤患者,其中肝损伤、脾损伤、肾脏损伤分别有13例、14例、14例;41例多脏器损伤;0例无脏器损伤。2组患者诊断结果的对比(P>0.05)。结论对腹部实质脏器损伤采用医学影像的诊治价值较高,具有诊断准确与便捷,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条件,还可以及时发现其他病症的出现,具有预防疾病的效果。

  • 标签: 医学影像 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 诊治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对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取40例行长期血透治疗且伴有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HD治疗,联合组行HD+HP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联合组皮肤瘙痒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Ca2+、β2-MG、PTH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HD+HP联合治疗,可显著缓解患者皮肤瘙痒情况,提升生存质量。

  • 标签: 皮肤瘙痒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