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内麻醉在高龄患者全髋置换手术中的作用。方法从2020年7月-2022年7月,选择3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按照随机平均分配的原则,将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麻醉手术,观察组采用椎管内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结果两组患者在全麻后的手术时间及中出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留观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术后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感染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 DVT、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果: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人 TDM手术中,椎管麻醉具有明显的疗效,能有效地缩短病人的麻醉观察时间,提高病人的认知能力,降低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 全髋关节 置换术 椎管内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期间中护理配合的方法及实施价值。方法:采取对照组与观察组分组方式,对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选取,均来自2017年11月-2019年11月,依据病例选取时间以及护理干预的不同展开对比观察,对照组30例为前期抽取病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为后期抽取病例,采取手术室护理,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拟定科室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VAS疼痛评分对两组护理满意度、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就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呈更高水平,组件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室护理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VAS疼痛评分
  • 简介:随着医学科学和社会的发展,高龄患者骨关节置换麻醉日益增多,高龄患者由于自身的生理改变及伴随的疾病,对麻醉的要求也更高,同时骨关节置换有时出血较多,如何做到保障患者的安全,同时针对减少出血,节约血源,是此类麻醉的关键,现将我院2002年至2004年73例高龄患者下肢骨关节置换的麻醉管理报告如下:

  • 标签: 置换术 骨关节 麻醉 下肢 高龄患者 出血
  • 作者: 张衍敬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12-22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12期
  • 机构:奉新第二中医院张衍敬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于髋部晚期骨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股骨颈骨折具有可靠的治疗效果,可达到减轻或解除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Smith-Petersen入路切断股直肌的直头,Morre入路切断外旋肌群,虽显露充分、手术中损伤大,前者影响髋关节前侧稳定,后者影响髋关节后侧稳定,易导致髋关节前脱位及后脱位;Watson-Jones入路,对髋关节稳定性影响不大,但术中显露髋关节困难;外侧前入路,只切断小部分臀中小肌肌腱及股外侧肌部分肌腱,关节稳定性破坏很小,不易引起术后脱位。此入路从髋关节外前方进入,髋关节后侧稳定,术后坐立时不易引起后脱位,此入路亦无重要血管神经,能较快地显露髋关节,向上分开小部分臀中小肌前缘及向前内侧剥离部分股外侧肌群后,显露髋关节广泛。由于此入路由髋关节外侧前方进入,创口术后易引流,不易形成血肿,对预防术后髋关节血肿继发感染起到重要作用。于2012年4月至2018年6月,行33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经随访疼痛缓解,下肢行走基本正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 患者 康复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98 例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每组各 49 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康复组予以患者康复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康复组优良率为 87.8% 明显高于常规组 71.4% ( P<0.05 );康复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常规组( P<0.05 );康复组 并发症 发生率为 6.1 %,常规组为 20.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且两组无 1 例合并两种或以上并发症。结论 对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予以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康复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为股骨颈骨折患者使用全髋关节置换和骨折内固定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来研究对比两种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60例股骨颈骨折研究者,均是来自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治疗者,将所有的研究者以字母划分方式来细化为相同治疗人数的两组,两组均为30例患者研究组(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与对照组(骨折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Harris评分以及手术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后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做详细的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手术前的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而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Harris评分要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研究组患者在手术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后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也同样比对照组的情况更好。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使用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的患者效果更好,在临床中更加具有应用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骨折内固定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例1,男,79岁,因右股骨颈骨折入院。患者在接受全髋关节置换前1天晚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3075U皮下注射。术后给予头孢噻肟钠、七叶皂甙钠、奥关拉唑,并插管引流。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之后2h内引流口流出总量达400ml的血色液体。凝血试验示:PT14.6s,APTT54.7s,TT13.7s,纤维蛋白原3.2g/L,抗凝血酶原Ⅲ68.6s。血常规示:Hb76g/L,PLT188×10^9/L。立即肌内注射血凝酶1000U,6h后再注射1000U,并输新鲜血浆800ml,红细胞悬液5u。术后第3天停用低分子肝素钙,次日复查凝血试验依然正常,伤口未再出现渗血。例2,74岁女性患者因右股骨颈骨折入院。全髋关节置换前12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3075U皮下注射。手术过程中患者渗血较多,凝血试验示:APTT58.7s。立即给予鱼精蛋白30mg静脉注射,血凝酶1000u肌内注射。术后停用低分子肝素钙。术后第2天患者伤口未出现明显渗血。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渗血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下的护理措施所产生的效果。方法:平均将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比较分析两组康复指标、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VAS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在全髋关节置换中护理效果佳,对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髋关节置换中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髋关节置换,2020年3月-2021年11月,盲选法分组,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人数均50例。参照组行全麻,研究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分析二者麻醉情况和效果。结果:在麻醉起效时间、药物使用剂量、完全阻滞时间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各指标差异显著,即P均<0.05。结论:全麻、腰硬联合麻醉均为手术常见麻醉方式,经分析可知,在髋关节置换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更优,作用起效快且药物使用剂量少。

  • 标签: 全麻 药物 腰硬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护理工作中生物冰袋冷敷的运用价值。方法:86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分别进行生物冰袋冷敷联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疼痛程度、术后引流量、24h出血量、关节肿胀消退时间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后12h、24h、48h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术后引流量、24h出血量均显著比对照组低,关节肿胀消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护理总满意度(90.70%)显著比对照组(72.09%)高(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护理工作中运用生物冰袋冷敷,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其术后引流量和24h出血量,缩短其关节肿胀消退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满意度 疼痛程度 全膝关节置换术 常规护理 生物冰袋冷敷
  • 简介:摘要:目的:髋关节置换患者分别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治疗和全麻治疗,对比两种麻醉方法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的髋关节置换6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治疗和全身麻醉治疗,对比两种麻醉方法效果。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全时间对比中,治疗组分别是47.84±5.83(s)、15.69±2.71(min),对照组分别是267.94±31.01(s)、25.66±3.74(min),(t=12.801,p=0.000),结果有差异。(2)治疗组和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对比中,治疗组是8.88%,对照组是26.47%,(x2=19.341,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优良,该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腰硬联合麻醉 全麻
  • 简介:随着人工关节材料的改进和设计的不断完善,全膝关节置换已成为治疗中老年人重症膝关节疾病的最有效最成功的手术之一。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早期康复护理不应按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而要根据病情,针对性的进行有计划的康复护理干预。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 置换 针对性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行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对照。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1月9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全麻,观察组进行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压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神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麻醉中的效果好。关键词髋关节置换;全麻;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对照;评定老年患者其自身机体功能随着增龄而减低,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时,创伤大,出血多,可引起较大的身心应激和带来严重并发症,有效麻醉是保障髋关节置换老年人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本研究分析了髋关节置换行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对照,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6年4月-2017年11月9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ASAI级/II级为27例/18例。年龄61-81岁,平均(67.89±2.81)岁。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ASAI级/II级为26例/19例。年龄61-79岁,平均(67.85±2.71)岁。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1.2方法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持续面罩4L/min吸氧,给予0.1mg/kg长托宁和乳酸林格液静滴,监测生命体征。对照组实施全麻,芬太尼2~3μg/kg+咪达唑仑0.1mg/kg+顺式阿曲库铵0.1mg/kg+依托咪酯0.2mg/kg进行诱导,行气管插管,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0~12次/min。中丙泊酚4~6mg•kg-1•h-1+瑞芬太尼0.1~0.5μg•kg-1•h-1全屏静脉微量泵入维持麻醉,毕停止麻醉药物给药,自主呼吸恢复后,给予患者氟马西尼0.01mg/kg,满足条件后拔管。观察组右侧卧位,腰穿L2~3置管,穿刺硬膜外成功后,腰麻针沿穿刺针刺入蛛网膜下腔,观察有无流出脑脊液,有则代表成功。0.5%左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液1ml混合注入尾侧,头端则给予硬膜外导管置入,平卧后维持麻醉平面低于T10。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效果;低血压出现率;干预前后患者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术后恢复神志时间。显效中无疼痛等情况,无出现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麻醉前后稳定;有效中轻度疼痛情况,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麻醉前后有一定波动;无效中明显疼痛,出现不良反应,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麻醉前后明显波动。效果=显效率+有效率1。1.4统计学方法SPSS22.0统计,给予χ2检验、t检验,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2结果2.1两组效果相比较观察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表1两组效果相比较例数(%)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效率对照组4519131332(71.11)观察组45368144(97.78)X212.1805P0.00052.2干预前后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相比较干预前两组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表2干预前后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相比较(`x±s)组别例数时期动脉压(mmHg)HR(次/min)观察组45麻醉前80.11±0.2583.12±0.56中79.71±0.3282.02±0.51对照组45麻醉前80.79±0.2383.42±0.71中70.29±0.1371.92±0.342.3两组低血压出现率相比较观察组低血压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3.表3两组不良反应相比较例数(%)组别例数低血压发生率对照组4511(24.44)观察组453(6.67)X25.4135P0.01992.4术后恢复神志时间比较观察组术后恢复神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4表4术后恢复神志时间比较(x±s)组别例数术后恢复神志时间(min)对照组4519.21±1.15观察组458.68±1.24t8.267P0.0003讨论腰硬联合麻醉为硬膜外麻醉基础上演化的一种麻醉方式,和全麻对比,其可更好减少中出血,维持中生命体征稳定,减轻术后并发症。腰硬联合麻醉在硬膜外麻醉的基础上,可快速起效和快速清醒,提升镇痛作用,其操作要求严格,需要具备熟练操作技术,若穿刺不成功需要及时转全麻,以维持生命体征稳定2。本研究中,对照组实施全麻,观察组进行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结果显示,观察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压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动脉压以及心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神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更好维持动脉压以及心率稳定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升麻醉的效果,缩短术后恢复神志时间。参考文献1陈辉,郑亚成.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8)20-22.2王凯,亢旭明,倪坤强.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06)619-62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术后老年股骨颈骨折康复患者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时,为其实施手术室护理路径的效果,具体分析手术情况。方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开展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分组,对照组(一般护理),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路径)。结果:护理后经对比,观察组手术情况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一般护理方案,开展手术室护理路径效果更优异,可显著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同时能减少中出血量、减轻并发生,研究有较大价值。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室护理路径 手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