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4 个结果
  • 简介:士族是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特殊阶层。在数百年间,士族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人们常称魏晋南北朝为士族社会。

  • 标签: 魏晋南北朝时期 士族 世家大族 东汉时期 家族 杨氏
  • 简介:法瑶以佛性理为涅柴之体,以体证宇宙人生本体为得涅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二谛范畴,论证了生死与涅柴不二,解决了生死与涅柴、世间与出世间之间的矛盾。法瑶主张渐悟成佛证涅架论,使渐悟说与道生顿悟说分庭抗礼,各有所宗;又主张应无缘论,认为一切应身佛乃至宇宙万物皆是佛性理(法身)的应感无穷、示现自在的结果,进而主张圣人应效法佛性理(法身),做到无心而应。法瑶的涅柴学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特色。

  • 标签: 佛性理 法身 涅槃 渐悟成佛 应无缘
  • 简介:麦积山石窟,保留有众多的佛教菩萨造像。其中的众多菩萨宝冠造型,具有鲜明的地方艺术特征。然而,学界在引述这些宝冠时,名称不一,导致混乱。本文以麦积山石窟现存菩萨宝冠的样式特征出发,尝试建立较为合理的宝冠命名,并分析其时代特征、造型来源和演变规律,以彰显麦积山石窟宝冠的独特艺术风格。

  • 标签: 麦积山石窟 菩萨宝冠 类型 时代特征
  • 简介:山西盂县博物馆收藏的北朝石塔李裕群(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1994年10月笔者在盂县进行文物调查时,在县博物馆所在大王庙内见到北朝石塔一座。塔形制古朴独特,为北朝造像石塔中所罕见,故介绍如下:石塔原由三部分组成,即莲座、塔身和塔顶。现塔顶部分已失(图...

  • 标签: 博物馆 北凉石塔 山西 天梯山石窟 石窟寺 摩崖造像
  • 简介:<正>在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浪潮中,数十万北镇鲜卑不断南移,进入中原地区。其中,武川镇部份鲜卑及鲜卑化汉族军人先由北而东南进入中原腹地,尔后又由东而西进入关中地区。这一空间地域的转换,造就了一个实力强大的武川军人集团,导致西魏、北周政权的出现,给当时北方以至全国的形势发展,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川军 鲜卑 贺拔岳 宇文泰 六镇 起义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的注音方式有所新变,发轫于汉魏之际的反切法开始普遍应用。此外,由于汉字音义相关,故后儒解经,多依据前辈经师的释义或增反语,或改直音作反语,故而造成东汉末期之前的经师解经亦作反语之假象,马融就是明证。今据相关文献辑佚与考辨可知,郑玄、王肃反语留存甚少,这符合反切发生初期的特点。而马融《书注》里面残存的反语非其原作,应为后儒依其对字词释义所增改而致,并非一时一人之力,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尚书》 音切 考辨
  • 简介:人所共知,梦境是人们在睡眠中的一种幻觉,它是人的潜意识的一种活动形态,也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早在商代我国就已有梦的记录,在梦象中有鬼怪、人物、天象、走兽、田猎、祭祀等。在先秦两汉之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思想家,如庄子、列子、王充、王符等,在梦的理论和实践上,为梦学说的发展推波助澜,使这一特殊现象产生很大影响,并将这一艺术表现形式运用于正史的记录上。同时,梦的描写也被大量运用在各种文学体裁中。梦的幻化性、怪诞性的特点,在表达主题,

  • 标签: 佛教 魏晋时期 南北朝时期 梦文学
  • 简介:进入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开始迅猛发展。纵观这一时期的佛教,有着两个显著的特征:一个是印度化特征,一个是中国化特征。地处天下之中的河洛地区,在这个时期的佛教文化面貌也发生了极大变化。洛阳变成了寺院遍布的"东方佛城";龙门石窟基本建成;中国早期的佛教宗派净土宗、律宗也在河洛地区创立。所有这些,极大地促进了洛阳佛教文化的发展。

  • 标签: 佛教发展 河洛佛教文化 早期佛教宗派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语音是士族身份的重要标志。北朝士大夫出使南朝,往往具有宣示本朝文化正统性的使命,与南方士族交往,亦有寻求文化认同的需求,为此,讲求雅正的语音十分必要。考察史书,不难发现担任聘使的北朝士族,多出自语音雅正之家。颜之推遍历南北,他所推崇的言词切正家族恰是史传所记束魏、北齐时代的聘使家族。与颜之推、萧该等人共同撰定《切韻》的北朝士族,亦为正音士族,多有出任聘使的经历。这些土族家族之间建立起共享音韵之学的人际网络,并表现出更强的士族文化认同感。本文讨论的南北交聘中士族语音问题只是士族文化的一个侧面,却是南北朝文化态势的清晰映像,有助于进一步探求南北朝学术与社会之间的关联。

  • 标签: 雅言 切韻 南北朝 交聘 文化史
  • 简介:北朝鲜青年联合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朝鲜爱国志士组成的、以团结朝鲜各派青年抗日复国为目的的团体.抗战时期,该会在华北各地建立分会组织,以各种方式从事抗日斗争,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 标签: 华北朝鲜青年联合会 中国共产党 团体 宣传工作 军事战斗
  • 简介:贾智渊造像是山东现存北魏时期最杰出的艺术作品之一,因在造像重要位置上刻写“贾智渊妻张宝珠等”题名,故将其命名为“贾智渊造像”,又有“大魏正光六年岁次乙巳四月乙亥朔十九日癸巳”题记,知其为525年北魏晚期的造像。

  • 标签: 造像 望族 北朝 北魏时期 艺术作品
  • 简介:《论语》是一本常读常新的经典。白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孔子与《论语》的命运随着国运的兴衰而上下起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兴起了一场传统文化复兴热潮,《论语》在其中居高不下。围绕《论语》而兴起的“论语学”随之悄然复兴,对《论语》的研究与诵读成为风尚。不过,就“论语学”史的专门研究而言,结合玄、佛思潮解读魏晋南北朝诸多的《论语》注释著作,却是个公认的薄弱环节。闰春新博士的《魏晋南北朝“论语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一版),是他十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是“论语学史”领域的一部最新的学术力作。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论语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论语》 19世纪末 21世纪
  • 简介:《旧拓魏志五种》(吴湖帆藏本)此册五种魏志旧拓,吴湖帆藏本,系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张适庐(吴湖帆姻家)所赠,吴湖帆装裱成册。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冬吴湖帆又将此册转赠张煜峰。

  • 标签: 南北朝 碑刻 吴湖帆 三十年 藏本 民国
  • 简介:魏晋时期社会思想和学术风气的变化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和学术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历史的变化,深刻影响了史学的发展,直接促成了史学体裁的多样化及内容的繁杂,并使之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特别是造纸业的发达,引起文化用具的革新,为书籍的传抄和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 标签: 魏晋南北朝时期 历史学 发展原因
  • 简介:<正>近年来,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词语的研究渐呈—派兴旺气象,除不断有论文发表外,成本的著作也陆续与读者见面。88年,有江蓝生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例释》问世。90年,又有蔡镜浩先生《魏晋南北朝词语例释》问世。这两本书,研究的是同一时期的词语,而又有不同的侧重。前者集中对六朝小说的词语作深入考证,后者则是一部集释性著作。两部著作都是作者长期研究的结晶,成绩喜人,应当成为研究这一时期语言的案头常备之书。

  • 标签: 例释 词语 魏晋南北朝小说 用例 词义发展 孔颖达
  • 简介:古时候,官员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所以致仕制度,即官员退休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战争频仍,阶级关系复杂,致仕制度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本文就试图通过对这一时期官员的致仕原因分析,达到对我国古代致仕制度的整体认识与把握,了解古代统治者如何调整国家机器。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致仕制度 原因分析
  • 简介:<正>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上朝代更迭,文化融合,社会意识在传承中创新。家具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既是能工巧匠的心灵,亦是社会生活的镜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而此时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却空前的激烈。随着大量少数民族的汉化,各种文化相继流入中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高峰呈现出另一种风貌。这种文化转型对于家具史自身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家具是特定的意识形态的物质承担者。地理环境的不同、社会的变迁、文化的衍进,使得家具在形式、功能与文化内涵等方

  • 标签: 南北朝时期 物质承担者 汉画像砖 思想解放 《世说新语》 器物纹饰
  • 简介:“黄门乐”指朝廷内属于“黄门”系统的音乐组织、人员及其乐舞艺术。学者们对以“黄门鼓吹”为代表的汉代黄门乐已经有了不少研究,但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黄门乐则几乎无人论及。这一时期正是黄门乐走向衰亡的阶段,它的衰亡既与黄门本身有关又与乐官制度的改革密不可分。对这一过程的探讨不仅可以全面了解黄门乐的发展史,还可以从一个侧面加深人们对音乐制度变迁方面的认识。

  • 标签: 黄门乐 魏晋 南北朝 乐官制度
  • 简介:济宁是黄易的第二故乡。自乾隆四十三年(1778)至嘉庆七年(1802),他在此为官生活了二十余年,直至去世。其间他以济宁为出发地,调查山东诸多文物石刻,发掘武氏祠、寻访汉魏碑刻、北朝佛教摩崖刻经等等,通过各种方式拓取、收集大量碑刻、摩崖拓片,并进行研究题跋。

  • 标签: 摩崖刻经 佛教 北朝 黄易 邹城 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