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病患者家属心肺复苏技能掌握现状及培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脏病患者家属162例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并比较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前后家属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成绩和技能考核情况。结果:心脏病患者家属对心肺复苏掌握率为1.85%;培训后家属的心肺复苏各考核指标成绩均优于培训前,差异显著(P

  • 标签: 心脏病 心肺复苏 技能培训 家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情景模拟在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操作培训中的具体作用。方法对我院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培训,课程主要从基础生命支持、长期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这几个方面进行,通过考核和问卷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情景模拟培训的通过率为100.0%,而且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得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情景模拟培训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快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心肺复苏操作能力。

  • 标签: 情景模拟 护理人员培训 心肺复苏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的中学生开展调查,分析初级心肺复苏普及情况和开展培训的效果。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抽取上海地区6所初级中学共计1078名初三学生,对学习开展了调查培训,并分析了开展培训效果和作用。结果:中学生对于心肺复苏的了解掌握的操作等方面,培训之后都有效地好于培训前,有着统计学上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特点,对比分析心肺复苏机、徒手按压复苏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9月期间的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共计60例。进行对照组与观察组分组,各30例,前者进行徒手按压复苏、后者应用心肺复苏机。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复苏效果及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有效纠正了患者的机体血气状态,复苏效果良好。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徒手按压 心肺复苏 血气指标 复苏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特点,对比分析心肺复苏机、徒手按压复苏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9月期间的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共计60例。进行对照组与观察组分组,各30例,前者进行徒手按压复苏、后者应用心肺复苏机。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复苏效果及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长时间心肺复苏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有效纠正了患者的机体血气状态,复苏效果良好。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徒手按压 心肺复苏 血气指标 复苏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培训制度化提高企业员工心肺复苏培训合格率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企业2014年6月—2015年12月,参加我医疗站急救培训制度未制定前参加过心肺复苏培训员工300例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7年6月急救培训制度制定后参加过心肺复苏培训员工300例为实验组,以参加培训1年后心肺复苏术理论知识考核、实际操作能力考核两项合格率进行对比。结果急救培训制度制定后参加过心肺复苏培训员工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从之前63%提高至85%,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合格率,从之前71%提高至98.1%,对两组患者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归纳性总结和统计学处理,得出如下结果。实验组员工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考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发现了十分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急救培训制度化后企业员工心肺复苏培训合格率明显提高,是确实可行的方法。

  • 标签: 企业员工 急救培训 制度 心肺复苏术 合格率
  • 简介:最新的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为41.84例/10万人,以13亿人口推算,国内心脏猝死总人数高达54.4万例/年,居全球之首。而目前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抢救的机会,死于院外。因此,普及广大民众心肺复苏知识、技能非常重要。

  • 标签: 心肺复苏 抢救成功率 心脏性猝死 心脏猝死 调查结果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她有过无数个代号——塞纳河的无名少女、塞纳河的蒙娜·丽莎、复苏安妮,以及世界接吻最多的少女。她的生平无人知晓,但死后却成为急救培训模型,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接受过心肺复苏术(CPR)培训的人都亲吻过她,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关注到这幅天使面孔背后的故事呢?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心肺复苏(CPCR)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CPR)包括三大要素: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体外电除颤;3个阶段:BLS、ALS、PLS。而复苏的最终目的是脑功能的恢复,故CPR又发展成CPCR。随着CPR扩展到CPCR的高层次,对CPCR的护理方法也有了新的进展和认识,现综述如下。

  • 标签: 心肺脑复苏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本院两年来急诊初级心肺复苏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4年1月~2005年12月间44例心肺复苏病例。观察其心跳骤停发生地点、骤停时间、病因、肾上腺素用量、有无电除颤及机械通气等指标。结果:成功组复苏前骤停时间比失败组短(P<0.05);在院内发生骤停的复苏成功率比院外要高(P<0.01);成功组需要的胸外按压时间和肾上腺素总量均低于失败组(P<0.05)。结论: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基础因素包括心肺复苏前骤停的时间、地点、基础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是否及时开放气道、进行胸外按压的时间、肾上腺素的用量等可预测复苏的成功率。

  • 标签: 初级心肺复苏 分析
  • 简介:复苏医学是临床医学中进展较快的领域之一。美国《循环》杂志于2005年底发表了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新修订的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CPR&ECC)。新指南对2000年复苏指南内容作了修改或补充,例如将胸外按压与通气之比由15:2或5:1改为30:2;胸外按压要有力、快速、让胸廓弹回、减少按压中断;不再强调先电击除颤,公共场所有自动体表除颤仪(AED)例外;将连续3次叠加式电击修改为1次电击;电击前、后均应作CPR;用低于正常潮气量及呼吸频率的人工辅助通气,可使通气/血流比正常等。

  • 标签: 循环复苏 呼吸复苏 复苏指南
  • 简介:摘要观察影响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对本院急诊和院内救治的36例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中院内心跳骤停患者32例,经复苏存活10例(27.8%);4例院前心跳骤停患者,复苏存活仅0例(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跳骤停5min内实施心肺复苏18例,存活7例(38.9%);5min后实施心肺复苏14例,存活3例(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分钟之内行电除颤14例,存活8例(57.1%);10min后实施行电除颤10例,存活2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尽早进行CPR,尽早电除颤,在救治过程中时间乃是制约成败的关键因素。

  • 标签: 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 相关因素
  • 作者: 周德长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5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19-02苏大爷在吃完晚饭正在小区里遛弯,突然开始出现头晕症状,坐下休息一会儿也没见好转,当然准备回家休息时,突然间意识丧失直接昏倒在地。正好此时刘护士下班路过,发现情况不对,在检查苏大爷基本情况后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医学院学生王旭见状立即加入到心肺复苏急救中,后急救车将苏大爷拉至医院进行急救,最终保住性命。有的人在想,心肺复苏都是一个人,为什么在苏大爷的心肺复苏中需要两个人?一个人的心肺复苏和两个人的心肺复苏有什么区别?心肺复苏应该怎么操作?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什么是心肺复苏?大多数患者在心搏骤停前没有明显征兆,均为突然发病;少数患者在发病前几分钟内会出现乏力、头晕、胸闷、心悸等症状;当心脏波动突然停止后3~5秒时,患者会出现黑朦、头晕等症状;5~10秒后会因脑部缺氧而意识消失;10~15s会出现大小便失禁、全身抽搐症状;20~30s呼吸间断或停止,伴有明显苍白、紫绀情况;60s后出现瞳孔扩散症状;4~5分钟因中枢神经系统长时间缺氧,可引发不可逆的脑损伤及神经系统损伤;因此心肺复苏一般在现场极力进行,直至挽回心搏骤停患者生命,并获得宝贵时间。在现场的心肺复苏又称为基础生命支持,主要指在患者发生心搏骤停后现场以徒手方式进行抢救,使停止跳动的心脏重新恢复收缩功能,脑部、中枢神经及全身组织重新恢复紧急供氧。在现场的心肺复苏中,主要包括现场评估,检查患者意识状态、拨打120,检查自主呼吸及心跳,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以及人工呼吸,在急救过程中等待进一步生命支持,也就是120急救人员的到来进行专业医疗器械及药物的急救。什么是双人心肺复苏?上文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及基本操作流程。那么什么是双人心肺复苏?双人心肺复苏与单人心肺复苏有什么区别?双人心肺复苏指两个人同时徒手进行心肺复苏,其中一个人进行人工呼吸,另一个人进行胸外按压。在苏大爷的心肺复苏中,刘护士和王旭同时徒手开展心肺复苏,其中刘护士负责人工呼吸、王旭负责心脏按压,后两人更换分工继续急救,此种情况极为双人心肺复苏。在双人心肺复苏时,如果两人同时到达现场,则立即进行分工,即将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工作分开;若两个人不是同一时间到达现场,则应该在先到达现场人员完成15次胸外按压以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患者突发呼吸、心脏骤停后,初级心肺复苏是现场的重要急救措施。目的浅谈初级心肺复苏急救体会。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初级心肺复苏急救。结论除非环境危险或存在其他特殊情况,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不要轻易搬动患者。争分夺秒地启动心肺复苏过程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初级心肺复苏 急救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