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脏骤停早期最重要的治疗是电除颤、通气和心脏按压,在行这些生命支持的同时,通过对心脏骤停的原因和病理生理变化的分析,准确迅速合理的应用复苏药物是高级生命支持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复苏的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心肺复苏 心律失常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中,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与人工心肺复苏的不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出现心搏骤停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人工心肺复苏抢救,治疗组患者则接受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抢救,对比两组患者的复苏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复苏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接受组间对比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心搏骤停 人工心肺复苏 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 效果
  • 简介:成人2005年CPR与2010年CPR在急救中应用对比分析显示,2005年CPR较2010年CPR,在抢救过程中,可以缩短抢救时间,同时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可以在急救医生的电话指导下进行施救,等待急救医生到达现场。可以大大的提高患者的生存希望。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CPR)开放气道(A) 人工呼吸(B) 胸外按压(C)
  • 简介:[目的]探讨少数民族驾驶员心肺复苏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个地州的486名少数民族公交车及出租车驾驶员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培训前后对驾驶员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结果]培训后驾驶员理论(11.07分±5.14分)、技能成绩(74.54分±11.54分)均高于培训前理论(4.02分±4.38分)、技能成绩(17.86分±15.84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年龄、学历驾驶员培训心肺复苏知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数民族地区驾驶员对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和技能有强烈的培训需求,培训过程中应积极克服语言障碍,鼓励具备维汉双语技能的驾驶员协助进行翻译及解释,提高培训效果。

  • 标签: 少数民族 驾驶员 心肺复苏 知识 操作技能 院前急救
  • 简介:(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摘要在各业各业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科技带给我们的愉悦和便利,同样也在接纳着它带给我们的疾病。生存压力日趋增大,在我们进行超负荷工作时,心脏骤停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准确地对患者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术,国际代称CPR,是抢救生命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它是专业的急救学,是现代救护的核心内容,是最重要的急救知识技能。

  • 标签: 高职学生 心肺复苏术 培训 普及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开展大学生徒手心肺复苏知识培训,探索在大学中普及心肺复苏的必要性。本校2020年选修《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的大学生经过3学时培训,采取培训前后相同电子问卷答题的方式检验培训效果。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的认知还很低,但通过课程培训,大学生对徒手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大学中开展徒手心肺复苏培训非常有必要,有助于大学生心肺复苏正确的掌握,应在大学群体中普及。

  • 标签: 大学生 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健康教育课。
  • 简介:[摘要] 院前急救的成功率关系到病人的预后,心肺复苏是OHCA患者最重要的急救措施。而我国目前心肺复苏普及率远远处于落后状态,因此提高我国居民心肺复苏的意识和急救技能的普及势在必行。本文通过查阅我国普通居民心肺复苏培训的相关文献,对国内居民急救技术的培训现状及模式进行概括分析,提出了提高居民普及率的相应对策,以期探索出一条更完善、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急救知识培训模式,提高全民急救水平,提高OHCA患者抢救成功率。

  • 标签: [] 居民 心肺复苏 培训模式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肺骤停院前心肺复苏抢救的抢救方法和抢救成功率。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心肺骤停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院内心肺复苏抢救,观察组患者行院前心肺复苏抢救,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73.33%,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为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有效提升了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医院可通过完善急救网络、普及急救知识以及规范和完善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和流程,临床进一步推广院前心肺复苏抢救,提升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 标签: 心脏骤停 院前心肺复苏抢救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互联网+"培训考核模式在护士单人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护士同质化培训考核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参加2019年单人心肺复苏培训考核且工号末位数为奇数的护士作为对照组(n=763),选择参加2020年"互联网+"心肺复苏培训考核且工号末位数为偶数的护士作为观察组(n=763)。通过理论成绩、操作成绩、胸外按压质量及培训考核满意度对"互联网+"培训考核模式进行效果评价分析。结果培训后,两组护士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操作成绩、培训考核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单人心肺按压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培训考核模式在护士单人心肺复苏中应用效果明显,可提高护士心肺复苏实操水平和培训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士 心肺复苏 互联网+ 培训考核
  • 简介:摘要目的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quality index,CQI)基于脉搏血氧波形(pulse oximetry plethysmographic waveform, POP ),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中能够实时监测外周循环状态,体现胸外按压质量。已证实CQI对CPR患者预后评估非劣效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高级气道建立是否影响CQI在CPR过程中对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描述性研究。以376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建立高级气道分为高级气道组和非高级气道组,根据是否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ly circulation,ROSC)分为ROSC组和非ROSC组。记录复苏过程中CQI和PETCO2变化,观察上述参数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高级气道组中CQI [(63.3±20.7) vs (49.7±23.8)]、PETCO2 [19.8 (11.4, 31.6)mmHg vs 8.8 (3.3, 15.8 )mmHg]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0.4和16.3,其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高级气道组CQI[(63.0±21.8)vs (42.2±29.0 )]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1.1。高级气道组与非高级气道组间CQI对预后评估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QI可用于CPR过程评估患者预后,其评估效力非劣效于与PETCO2;高级气道建立与否不影响CQI对CPR患者的预后评估。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高质量胸外按压 脉搏血氧波形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预后 自主循环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公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普及与推广对于提高生存率、应对紧急情况和增加社会救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普及程度有限且面临一些挑战,为了推广公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应采取策略如提高公众意识和认知、增加培训机构和资源供给、强化培训内容和方式,以及与相关领域合作推广。通过综合应用这些策略,可以提高公众参与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机会,增加生存率,应对紧急情况,并促进社会共治。

  • 标签: 心肺复苏技能培训 普及与推广 重要性
  • 简介:摘要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在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对心肺复苏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培训的质量管理及其效果持续性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从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现状及不足、培训质量在增强群众学习及救助自信心中的作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质量影响因素及复训时间要求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我国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强调标准化训练、刻意训练、精熟训练、全员训练、知识与技能的长期保持、使用有益工具提高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等,以期提高公众的培训质量管理水平,使学员真正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从而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助率和生存率,促使人民健康事业持续发展。

  • 标签: 心肺复苏 非医务人员 培训,质量管理 启示
  • 简介:摘要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在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对心肺复苏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培训的质量管理及其效果持续性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从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现状及不足、培训质量在增强群众学习及救助自信心中的作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质量影响因素及复训时间要求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我国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强调标准化训练、刻意训练、精熟训练、全员训练、知识与技能的长期保持、使用有益工具提高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等,以期提高公众的培训质量管理水平,使学员真正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从而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助率和生存率,促使人民健康事业持续发展。

  • 标签: 心肺复苏 非医务人员 培训,质量管理 启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学习意愿和掌握情况,并评估培训效果,为探讨在高校全面开展急救知识的可行性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名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术理论和技能培训,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求知意愿,评估培训效果。效果(1)88.57%希望掌握急救技能;85.71%的大学生强烈希望学院开展急救课程作为公选课。(2)培训前,89.71%学生未接受过任何专业的心肺复苏术教育。培训后,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心肺复苏术。结论高校急救知识普及率低下,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严重缺乏,却有较高的求知愿望。校园教育是普及急救知识的高效途径,高校应高度重视起来,为全民普及急救知识做出带头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心肺复苏 培训 意愿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39-01
  • 简介:[摘要]背景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晓率低,且无成熟有效的培训模式可遵循。目的在社区居民中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评价培训效果,为心肺复苏术的普及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西城区的居民180人,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0人。试验组应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培训,除进行理论知识讲座外,进行角色扮演,现场情景模拟示教;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模式,以理论授课形式为主进行知识讲座培训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评分情况。结果培训后实验组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知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情景式教学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易于为社区居民接受,有利于心肺复苏技术的推广普及。

  • 标签: []效果分析 心肺复苏 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