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肝胆外科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 related skin,MARSI)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实施针对策略。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0年12月在我科发生医用粘胶剂相关皮肤损伤的38例术后患者,观察MARSI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肝胆外科术后患者的自身健康状况、皮肤特点、医务人员粘胶使用不当以及认识不够是引发皮肤损伤的主要原因。结论:医用粘胶引起患者皮肤损伤的原因很多,但是在临床上应针对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特别要加强护士风险识别和技能操作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减少人为因素和医源性因素对皮肤造成的损伤,保证患者的皮肤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伤口护理小组对临床压力损伤预防及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本院内科收治的共计80例压力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伤口护理小组管理,对比两组住院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VAS评分、护理知识评分。结果:实验组住院患者应用了伤口护理小组管理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疼痛VAS评分显著降低,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评分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于内科住院患者开展伤口护理小组管理的效果突出,能够有效预防压力损伤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机体恢复,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价值,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适用。

  • 标签: 伤口护理 压力性损伤 疼痛评分 预防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干预在压力损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泗水县人民医院住院部2019年1月至12月接收的压力损伤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72.15±7.68)岁;2020年1月至12月接收的压力损伤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71.84±8.22)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参考2016年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关于压力损伤的分级标准实施分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的NPUAP压力损伤分级及压力损伤面积。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的NPUAP分级均优于干预前(均P<0.001);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的NPUAP分级(正常26例、1期12例、2期7例、3期2例、4期0例)优于对照组(正常15例、1期13例、2期 8例、3期4例、4期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两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的压力损伤面积均低于干预前(均P<0.001);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的压力损伤面积低于对照组[(2.61±1.12)cm2比(3.48±1.3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分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压力损伤,缩小压力损伤面积,促进压力损伤愈合。

  • 标签: 分级护理 压力性损伤 NPUAP分期 损伤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侧卧位角度对卧床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CINAHL、WebofScience、EMbase、CNKI、SinoMed、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不同侧卧位角度对卧床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经过文献筛选、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3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这些试验结果显示30°侧卧位较90°侧卧位更能有效预防压力损伤的发生。不同侧卧位角度对压力损伤预防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少,研究方法较局限,但近期有较多研究通过招募志愿者,比较其多个侧卧位角度时的皮肤表面压力、血流量、温度等,以探索卧床患者最佳侧卧位角度。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30°侧卧位与90°侧卧位相比,可能会减少压力损伤的发生,但仍需高质量、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支持,且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卧床患者的最佳侧卧位角度。

  • 标签: 不同侧卧位角度 压力性损伤 预防效果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预防骨科老年患者压力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40例老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20例患者。这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接受护理后压力损伤的发生率更低,对护理的满意率更高,两组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压力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循证护理 骨科 老年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外科卧床患者压力损伤预防中预警干预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本研究中抽选的120例急诊外科卧床患者(2020.1-2021.3)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警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警干预护理应用于急诊外科卧床患者中压力损伤预防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今后临床中。

  • 标签: 预警干预护理 急诊外科 卧床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循证护理进行研究,分析其在预防骨科老年患者压力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观察,共37例骨科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19例,对比组患者18例。研究组选用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对比组选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收治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压力损伤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对比。结果:研究组骨科老年患者的压力损伤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两组之间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骨科老年患者 压力性损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线型仰卧护理模式在老年患者住院期间预防压力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入住急诊科患者。将120例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平卧、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患者采用曲线型仰卧护理模式。干预期间观察2组患者压力损伤分期、压力损伤发生率,评估患者Braden评分。结果压力损伤发生率对照组(18.33%)与干预组(5.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Braden评分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干预后第5~9天干预组Brade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Braden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线型仰卧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压力损伤发生率,具有一定的预防压力损伤发生作用,该模式可提高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压力损伤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曲线型仰卧护理模式 老年患者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回旋灸结合安蒲膏外敷治疗老年应激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0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给予回旋灸配合安普贴,比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压力损伤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旋风灸配合安普贴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回旋灸 安普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压力损伤预防中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方法:以我院治疗的52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循证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循证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为3.84%明显低于常规组26.92%,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压力损伤并发症预防,能有效提高预防概率,降低相关风险因素,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卒中患者 压力性损伤预防 循证护理干预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骨科老年患者压力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2019年1年至2020年5月收治的70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预防压力损伤,实验组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预防压力损伤,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率、压力损伤出现的时间、皮肤潮湿感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压力损伤的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有所延长、皮肤潮湿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循证护理 预防骨科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预见性的护理及常规护理用于脑卒中患者中对于预防压力损伤的效果。方法:利用随机的方式选择本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13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租,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干预,以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压力损伤发生率分别是21.00%、3.56%,观察组在压力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即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率上分别为94.03%、73.3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好于对照组(即P<0.05)。结论:预见性的护理应用在脑卒中的患者临床治疗中,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压力损伤的实际发生率,对于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预见性护理 压力性损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骨科老年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后对预防压力损伤的效果。方法 以2020年1月-2021年1月100例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以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循证护理为研究组(50例)、常规护理为参照组(50例),对临床护理效果统计后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研究组压力损伤总发生率2(4.00%)、发生压力损伤时间(6.17±2.45)d、皮肤潮湿感评分(0.86±0.19)分、总满意度49(98.00%);参照组压力损伤总发生率13(26.00%)、发生压力损伤时间(3.25±2.21)d、皮肤潮湿感评分(0.86±0.19)分、总满意度38(76.0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骨科老年患者接受循证护理的效果显著,全面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可有效预防压力损伤的发生,同时患者舒适感增强,并且满意度提升,临床具有较高的可行,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骨科 老年患者 循证护理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压力损伤治疗过程中应用贝复舒滴眼液氧气雾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治疗期间发生压力损伤的患者共5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贝复舒滴眼液氧气雾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压力损伤治愈时间及治疗后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

  • 标签: 贝复舒滴眼液 氧气雾化 压力性损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管理模式在晚期肿瘤患者压力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2月晚期肿瘤病人为对象,一共80人,每组各40人。对照组,压力损伤常规护理;观察组,压力损伤专科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在压力损伤情况方面,不论是出现几率还是平均面积指标上,观察组都是更低的,而护理依从率、满意情况、NSNS评分则更高(P<0.05)。结论:对晚期肿瘤患者采取压力损伤专科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预防压力损伤,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和满意度。

  • 标签: 专科护理管理模式 晚期肿瘤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 总结了一例骶尾部Ⅲ期压力损伤案例的治疗心得。方法:全面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和伤口局部情况,分析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运用湿愈合理念对伤口进行有效的管理。结果:积极正确的创面处理方法以及敷料的正确应用,使患者压力损伤愈合,减轻了痛苦。结论:在对压疮的护理中,护理人员采取针对的护理干预,有效的提高了压疮治疗的好转率。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湿性愈合 护理心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护理干预对降低鼻咽癌患者放射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样本资料均来自我院肿瘤科,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8月,随机抽选52例进行研究观察,将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研究两组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皮肤护理情况与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皮肤完好人数更多,皮肤损伤率为38.46%明显低于常规组65.38%,P<0.05;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为(3.17±0.37)分,明显低于常规组(5.19±0.37)分,P<0.05。结论:对鼻咽癌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做好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皮肤反应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鼻咽癌 放疗患者 护理干预 降低皮肤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电极片致皮肤损伤的护理。方法 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200例进入我院心内科接受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两组护理效果比较。结果 观察组共出现2例(2.0%)皮肤损伤,低于对照组14例(14.0%)皮肤损伤,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进入到心内科的患者加在接受心电监护时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因电极片导致的皮肤损伤,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电极片致皮肤损伤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