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精神压力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已被证实,临床工作中发现相当比例的心血管重症患者发病时有情绪诱因。研究证实,精神压力引发心脏交感过度兴奋带来灾难性事件,其可能机制与肾上腺素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失衡有关,神经肽Y以及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也已被证实与精神压力诱发心肌损伤密切相关,关于心脏对精神压力的高反应的认识同时也推动着临床诊疗策略的改变。本文旨在探讨精神压力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发生的机制,以期为临床相关诊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精神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成人主动脉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损伤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检验模型的有效。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手术室进行主动脉手术的患者400例,应用主动脉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损伤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资料。主动脉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Nomogram模型,并采用ROC曲线验证模型预测的准确。结果研究共收集样本400例,发生术中压力损伤167例,发生率为41.75%。术前绝对卧床、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术中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术中受压部位浸湿是主动脉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以此建立Nomogram模型,C-index值为0.786,ROC曲线下面积为0.785,灵敏度为73.65%,特异度为68.67%。结论主动脉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损伤的Nomogram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此类患者术中压力损伤的发生风险,预测方法便捷、可操作强、结果直观,便于临床护士快速、准确判断主动脉手术患者发生术中压力损伤的风险。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监测,手术中 危险因素 压力性损伤 Nomogram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态与动态空气垫对压力损伤高危患者的预防效果,为选择空气垫减压装置提供循证实践依据。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Elsevier、EBSCO CINAHL、PubMe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时间为建库以来至2019年6月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s,RCTs)。研究人员独立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文献获取全文,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5.3统计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筛选可纳入meta分析文献共6篇,包括1 718例患者,观察组884例,对照组834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静态空气垫与动态空气垫相比对预防压力损伤无统计学差异RR(total)=0.64;95%CI=0.39~1.05。结论静态与动态空气垫对预防压力损伤有同等效果,从资源可及考虑推荐使用静态空气垫作为压力损伤一级预防措施。

  • 标签: 减压装置 静态空气垫 动态空气垫 压力性损伤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施地区规范化压力损伤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规范化压力损伤管理,比较两组压力损伤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压力损伤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规范化压力损伤管理体系,有助于减少患者压力损伤事件的发生,提升其生存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利于在恩施地区推广应用。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规范化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在重症医学科患者压力损伤护理中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对患者的影响,以为患者压力损伤处理与预防提供支持。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于2019年3月25日/2020年11月29日(开始/结束)的80例重症医学科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两组,对照R组(予以4h/次翻身干预)、实验2h组(予以2h/次翻身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情况、护理满意情况、Braden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2h组压力损伤发生率、护理满意评分、Braden评分明显优于对照R组( =5.000,t=11.957、13.697、7.04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重症医学科患者可以采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压力损伤是全球卫生保健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其治疗及护理工作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的人员共同努力。本文对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制定的第三版《跨专业团队压力损伤评估与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中的评估和计划部分进行解读,旨在帮助跨专业团队对压力损伤患者进行准确、全面、全程的评估,制订合理的诊疗护理计划,为实施正确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以达到促进压力损伤的好转及愈合的目的。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跨专业团队 指南解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ICU危重症患者压力损伤预防和管理的证据, 为临床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循证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BMJ、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 Med、Up To Date、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美国指南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ICU危重症患者压力损伤预防和管理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专家共识、meta分析、研究进展及原始研究。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相关证据。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12篇文献,其中2篇指南、2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4篇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2篇专家共识、1篇meta分析、1篇研究进展, 最终总结了15条最佳证据,包括压力损伤发生现状特征、压力损伤风险评估及危险因素分析、压力损伤预防措施、压力损伤护理管理措施4个方面。结论建议护理人员临床应用证据时, 评估所在医疗机构临床环境/条件、医护人员证据应用促进及阻碍因素、患者意愿针对选择证据,并对证据进行持续更新,以科学的护理方法解决ICU危重症患者压力损伤预防及管理问题, 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ICU危重症患者 压力性损伤 预防和管理 最佳证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骨科卧床患者做好压力损伤的预防及其优质护理措施。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卧床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骨科卧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和预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骨科卧床患者接受了优质护理后,压力损伤的发生率显著更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组内数据对比差异存在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骨科卧床患者积极开展优质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压力损伤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适用价值。

  • 标签: 骨科卧床患者 压力性损伤 预防 护理措施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面部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发生压力损伤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此现象分析可行的护理措施。方法:在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了大量不同程度头面都出现创伤的患者,为开展研究,我院研究人员从中随机选取了108例符合标准的患者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包含三项,分别为:患者属于头面部损伤患者,患者在手术中出现了一定的压力损伤现象,以及患者自愿接受我院研究人员的调查,并配合此次研究中所需要做的诸多检查。通过分析、记录和统计108位患者出现压力损伤的具体原因,来探究引起此现象发生发生的主要因素,并寻找相应的可行护理措施,以降低此类损伤对患者病情的不良影响。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以及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发现,影响患者在术中发生压力损伤的具体因素包括:术前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出血量、手术时间、受压点皮肤类型以及术中施加的压力六项。其中,术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较少,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相较于其他患者更易发生压力损伤。结论:当今对于头面部出现损伤或其他问题疾病的诊治和护理上,仍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发生损伤概率依然较大,为加速患者恢复健康的速度和效率,医护人员应加大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加大对压力损伤因素的探讨力度,并以所研究出的具体损伤因素为入手点,提高护理效率,以最大限度消除或减轻患者病痛,使其恢复健康。

  • 标签: 头面部手术 压力性损伤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压力损伤高危患者用程序化护理的价值。方法:2020年9月-2021年8月本院接诊压力损伤高危病患96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程序化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压力损伤发生率等指标。结果:针对压力损伤发生率,研究组2.03%,比对照组14.58%低,P<0.05。针对满意度,研究组97.97%,比对照组83.33%高,P<0.05。结论:于压力损伤高危患者中用程序化护理,利于满意度的提升,及压力损伤的预防。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满意度 程序化护理 高危
  • 简介:【摘要】 讨论一例不可分期压力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在患者住院期间伤口小组对伤口进行评估给予结合新型辅料进行换药、有效减压、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并在出院后给与延续护理,出院时该患者带入的不可分期压力损伤变为Ⅲ期、大小、深浅、渗液情况都有所改善。

  • 标签: 新型辅料 个案护理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难免压力损伤的预防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5月期间本院接收的ICU患者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2017年7月—2018年12月)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2019年1月—2020年5月)实施预见性压力损伤预防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压力损伤预防护理可降低ICU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及减轻严重程度,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升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护理技能水平。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压力性损伤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标准化皮肤护理应用在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改善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于我院收治的88例行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将标准化皮肤护理实施在研究组中,而常规护理实施对症组中,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每项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有意义P

  • 标签: 标准化皮肤护理 乳腺癌 放射治疗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标:研究皮肤保护剂对预防老年人皮肤伤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我院电、心脏持续监测的100名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即每组50人。对于对照组,70%的乙醇用于清洁患者皮肤,并在患者皮肤涂上3M液体绷带后贴上电极。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皮肤损伤发生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小时治疗后,6小时治疗后,24小时治疗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很大(p < 0.05);48小时观察组的皮肤损伤率(2.00%)低于观察组(20.00%),治疗效率(98.00%)仍然高于观察组(80.00%),生活质量分数高于观察组,但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3M液体绷带可以减轻患者消除电极时的疼痛,减少皮肤损伤,提高患者治疗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使用乙醇擦拭患者皮肤的比例为70%。

  • 标签: 皮肤保护剂 预防 持续心电监护 老年人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预防护理干预在Eicu 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从我院外科中2020年1月至9月收治的Eicu患者中任选60名进行对比试验。实验组患者(30名)采用预防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30名)采用普通护理方式,对比两种护理方式在患者损伤发生率、愈合时间、压力损伤程度方面的不同。结果 实行预防护理干预的试验血患者在损伤发生率、愈合时间、压力损伤程度方面比实行普通护理的对照组者明显好。结论 预防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小损伤发生率、降低压力损伤程度,缩短皇者的愈合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预防护理干预 Eicu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 损伤发生率 愈合时间 压力性损伤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含银亲水纤维敷料在感染压力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4月-2020年9月本院80例感染压力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传统纱布敷料)与观察组(40例,含银亲水纤维敷料),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感染控制时间、换药次数及创面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

  • 标签: 感染性压力性损伤 护理 含银亲水纤维敷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老年住院患者发生压力损伤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86例老年住院患者,男59例,女27例,年龄(70.68±9.26)岁,年龄范围为61~80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n=40)与集束化护理组(n=46)。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行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集束化护理组在心理干预基础上联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压力损伤发病情况、干预前后压力损伤发病风险Braden量表和生存质量。结果集束化护理组压力损伤发生率[6.5%(3/46)]低于心理干预组[17.5%(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发病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心理干预组Braden量表评分[(14.11±1.07)分]高于干预前[(13.28±0.43)分],集束化护理组Braden量表评分[(15.86±1.18)分]高于干预前[(13.34±0.38)分],且集束化护理组分数高于心理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集束化护理组生理[(19.25±3.59)分]、心理[(18.73±4.36)分]、环境[(20.19±3.67)分]与社会关系[(17.08±3.42)分]领域评分均高于心理干预组[(12.23±3.01)分、(11.02±3.02)分、(13.02±4.12)分、(12.68±3.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结合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老年住院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减轻发病风险,显著提高生存质量,推荐使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心理干预 老年住院患者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仰卧位对急诊留观患者压力损伤的预防效果及舒适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留观病房收治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仰卧位及压力损伤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良式仰卧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留观期间压力损伤发生情况、压力损伤风险评分评价情况、舒适状况评价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1例,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426,P<0.05);干预组患者压疮风险评分中的感觉、潮湿、活动能力、摩擦力和剪切力评分分别为(3.36 ± 0.59)、(2.92 ± 0.47)、(3.21 ± 0.52)、(2.61 ± 0.2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7 ± 0.51)、(2.24 ± 0.38)、(2.76 ± 0.44)、(2.04 ± 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74~9.96,P<0.01);干预组患者舒适状况评分中的生理、精神心理维度为(15.41 ± 2.49)、(27.26 ± 3.4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1.01 ± 1.97)、(22.14 ± 3.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46、8.21,P<0.05)。结论改良式仰卧体位护理方式可以降低急诊留观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情况,改善患者的舒适状况,适合在急诊留观患者中应用。

  • 标签: 急诊 留观患者 压力性损伤 体位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