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睡眠质量评价分为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其中主观评价又分为夜间功能与白天功能。客观评价方面,目前公认的金标准是多导联睡眠监测,另外还有夜帽、便携睡眠检测仪、微动敏感床垫等,但关于这些仪器的文献研究报道不多,其准确性等尚有待验证。主观评价方面,国内外失眠相关性量表共约76种,需要根据量表特征与研究需要具体选择。中医在睡眠质量评价方面更为关注失眠患者整体症状,整体生理机能。中西医在睡眠质量评价方面均有各自关注的重点,在“互联网+”的时代,如何使到睡眠质量评价工具更为便携,可穿戴,简易居家操作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睡眠质量评价 现状 中西医
  • 作者: 刘宁 白晨晓 王迎 陈欧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6
  • 机构:(山东大学护理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2  山东省荣军总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13)(山东大学护理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2)(山东省荣军总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13)(山东大学护理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2)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住院荣军的睡眠质量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更好的构建有针对性的睡眠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以改善荣军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对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在山东省荣军总医院住院的199例荣军为研究对象,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等进行调查。结果 荣军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总分平均为8.36±3.71,有58.3%的老荣军存在睡眠质量不佳,吸烟、自尊和社会支持是导致荣军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曾吸烟已戒烟(OR=1.625,P<0.05)、当前吸烟(OR=3.955,P<0.05)、社会支持(OR=1.031,P<0.05)是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荣军睡眠质量的因素是吸烟、自尊、社会支持。医护人员应多关注荣军的睡眠问题,尽力对相关因素积极干预,以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睡眠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睡眠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得到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睡眠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睡眠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睡眠护理对呼吸内科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90名呼吸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编入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为45人。实验组采用睡眠护理与常规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手段。对照组采用以常规护理为主的护理手段。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PSQI睡眠质量评分与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实施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睡眠质量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实施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护理有助于改善呼吸内科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睡眠护理 呼吸内科患者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内在控制技术对睡眠障碍艇员睡眠本能重塑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某基地因睡眠障碍就诊潜艇艇员38人,应用心理内在控制技术干预。干预前、后10 d内,采用睡眠日记评估睡眠规律指数(SR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采用脑电生理仪记录干预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失匹配负波(MMN)和P300值。结果干预前后比较,SRI<25患者由12人减少为7人,26≤SRI≤36患者由17人减少为10人,37≤SRI≤46患者由5人增加到8人,SRI>46患者由4人增加到13人。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及日间功能紊乱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潜伏期MMN明显延迟(P<0.01),波幅MMN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潜伏期P300明显延迟(P<0.01),波幅P300明显提高(P<0.01)。结论采用心理内在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潜艇艇员睡眠,显著提高其大脑自动信息加工能力。

  • 标签: 潜艇艇员 心理内在控制技术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睡眠护理对改善慢性肝病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住入院的60例慢性肝病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睡眠护理。通过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分析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护理能够改善慢性肝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睡眠护理 慢性肝病 睡眠质量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睡眠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心内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进行睡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6.42±3.2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SQI评分(8.73±3.47)分,差异显著(t=0.153,7.364,P<0.05)。结论睡眠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较大,降低PSQI质量评分,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睡眠护理干预 心内科患者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睡眠护理对改善慢性肝病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1月 -2019年 11月收住入院的 60例慢性肝病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 30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 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睡眠护理。通过睡眠状况自评量表( SRSS)分析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睡眠护理能够改善慢性肝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睡眠护理 慢性肝病 睡眠质量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际病例分析综合睡眠干预措施对肝胆外科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06月在我院肝胆外科就诊手术的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组。经过住院期间的干预,通过匹兹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睡眠干预措施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睡眠质量有较之前明显提高,入睡时间也较之前明显缩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 标签: 体医结合模式 肝胆外科术后 睡眠障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头面部穴位按摩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收治失眠患者46例,常规组23例选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试验组23例选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头面部穴位按摩,观察两组不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对,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睡眠结构比对,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试验组在睡眠结构改善程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失眠患者选用头面部穴位按摩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价值高。

  • 标签: 头面部穴位按摩 失眠患者 睡眠质量 睡眠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理沟通联合睡眠护理对肝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12月,从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选出70例展开调查,按照1:1比例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沟通+睡眠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态和睡眠分值差异无意义,护理后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分值更低。结论:肝癌术后应用心理沟通+睡眠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消除患者的不悦情绪,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心理沟通 睡眠护理 肝癌术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对罹患脑梗塞同时合并有睡眠障碍患者,临床中采取睡眠分级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的76例脑梗塞并睡眠障碍患者,均为我院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内所选入,通过抽签法进行随机操作处理。38例基础护理为对照组,38例睡眠分级护理为观察组,比对睡眠质量和满意度。结果:开展干预后,经对休息状态、睡眠质量得分评定,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更低意义(P

  • 标签: 脑梗塞 睡眠障碍 睡眠分级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睡眠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伴失眠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66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伴失眠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冠心病伴失眠患者睡眠认知行为干预。随访6个月,采用简式睡眠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1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分别评估患者睡眠信念和态度、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冠心病伴失眠患者对失眠后果的估计、对睡眠的担忧、对药物的认知、DBAS-16总分高于对照组〔(15.24±2.12 vs 13.24±1.75)、(18.75±3.24 vs 16.54±3.16)、(10.45±1.35 vs 9.34±1.21)、(48.98±6.15 vs 43.48±6.23)〕(t=5.682、3.834、4.794、4.939,P<0.05);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总分低于对照组〔(1.24±0.35 vs 1.56±0.40)、(1.42±0.32 vs 1.78±0.41)、(0.75±0.12 vs 0.94±0.15)、(1.43±0.32 vs 1.68±0.41)、(1.34±0.34 vs 1.68±0.36)、(7.87±1.12 vs 9.41±1.23)〕(t=4.751、5.483、7.829、3.807、5.405、7.297,P<0.05,P<0.01);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性、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SAQ总分高于对照组〔(73.45±9.32 vs 65.32±8.65)、(80.32±8.33 vs 5.45±9.24)、(91.32±6.30 vs 85.45±7.24)、(76.36±8.45 vs 70.35±9.20)、(80.98±7.20 vs 75.64±8.36)〕(t=5.012、3.086、4.821、3.791、3.822,P<0.05)。结论睡眠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矫正冠心病伴失眠患者睡眠错误认知与态度,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失眠 认知行为干预 睡眠信念和态度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 ICU 清醒患者实施以睡眠质量为目标的心理护理,评价其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取 2021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期间在本院ICU治疗的 70 例清醒患者,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实施以睡眠质量为目标的心理护理,对两组干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 SAS、SDS 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护理 ICU清醒患者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睡眠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睡眠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睡眠护理干预 心血管内科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睡眠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有不同程度睡眠障碍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4周以上的睡眠干预,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睡眠干预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睡眠干预 强直性脊柱炎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睡眠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院心内科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32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睡眠护理干预,统计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同干预前相比,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同对照组相比,PSQI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内科 睡眠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在哮喘住院患者中应用睡眠综合护理干预,探究分析对患者睡眠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于该时间段中从我院选取200例哮喘住院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到对照组中,将睡眠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中,对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间、觉醒次数以及睡眠质量指数进行比较。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相较于对照组,睡眠时间观察组明显较长,觉醒次数观察组明显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指数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哮喘住院患者中应用睡眠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有效提升患者睡眠时间的同时减少降低了患者的觉醒次数和睡眠质量指数。

  • 标签: 睡眠综合护理干预 哮喘患者 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