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肺病科患者培养标本质量的相关因素,且提出合理处理措施。方法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从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归纳且收治的56例肺病科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的患者作为参照组(n=28),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的患者作为实验组(n=28),统计以及计算实验组与参照组的患者培养标本合格率、检测阳性率。结果研究表明,实验组肺病科患者培养标本合格率96.42%高于参照组培养标本合格率71.42%,统计学形成参考差异(P<0.05);实验组肺病科患者检测阳性率42.85%高于参照组检测阳性率17.85%,统计学形成参考差异(P<0.05)。结论肺病科培养标本留取时需要对影响培养标本质量的因素进行仔细辨认,依据实际情况实施合理处理护理措施,确保提升培养标本的整体质量。

  • 标签: 肺病科 痰培养 标本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PDCA循环提高老年患者标本留取率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4月-2016年7月,共入选研究对象138例,将4、5月份纳入研究的76例作为对照组,将6、7月份纳入研究的62例作为试验组,两组均进行标本留取,对照组总结标本留取失败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结合改善措施应用PDCA循环,对比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114例留取失败的原因包括患者少或不易咳出(45.0%),护士未告知患者留的意义及方法(30.0%)、患者转科或出院(19.0%)、患者拒绝留(4.0%)、患者经常外出无法留取(2.0%)。对照组医护人员掌握情况、患者及照护者掌握情况与试验组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标本留取成功64.49%与实验组留取成功82.1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可提高老年患者标本留取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 老年患者 痰标本留取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培养在细菌学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呼吸科收治的284例患者,对其进行标本培养细菌学检查。结果284例标本共检出243株细菌,占85.56%,其中真菌分布最高,占42.96%,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0.28%;84例标本分离的细菌中,草绿色链球菌最多,占27.11%,其次为类产硷假单胞菌11.27%,肠杆菌10.56%。结论通过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痰标本 细菌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快速鉴定泸州地区抗酸染色阳性标本中分枝杆菌的菌种。方法用PCR方法直接扩增抗酸染色阳性标本中分枝杆菌的特异性插入序列6110,琼脂糖胶电泳检测目的条带。将未能扩增出插入序列6110基因片段抗酸染色阳性标本进行培养。结果60例抗酸染色阳性的标本中,有7例未能扩增出插入序列6110基因片段,3例为初治病例,4例为复治病例;经培养鉴定均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而肺结核伴合并症组与肺结核无合并症组两组相比IS6110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技术,可实现快速诊断,为临床的化疗提供帮助。

  • 标签: 抗酸阳性 非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性 插入序列6110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影响标本准确性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标本准确性的干预措施。

  • 标签: 痰标本 准确性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参与式培训对呼吸内科标本送检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12月进行参与式培训的20名呼吸内科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传统培训组以及参与式培训组,传统组主要采用“灌输”授课的形式进行标本采集的宣教;参与组亦接受“灌输”授课,但增加了责任心宣教、分组研究、案例分析以及提升方案制定,在培训6个月后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两组护理人员的采集方法、送检流程以及护患沟通进行测试,同时对比2013年1月份两组护理人员的标本送检情况。结果参与组和传统组在采集方法、送检流程以及护患沟通得分分别为(3.85±0.88vs3.00±0.97)、(3.90±0.85vs2.90±0.79)、(11.40±2.56vs8.60±2.41),差异显著,p<0.01;参与组与传统组的送检率以及停留时间分别为(92.9%vs79.5%,χ2=19.776,p=0.000)、(3.4±0.26vs4.8±0.31,t=7.693,p=0.000)差异极为显著。结论护理人员进行参与式培训后可以提升标本的采集方法、送检流程以及护患沟通的理论水平,并提高送检率以及送检质量。

  • 标签: 护理人员 参与式培训 传统培训 痰标本 送检
  • 简介:<正>应用国产RFA-B型落射荧光装置,对结核病医院331例肺结核病人标本进行荧光染色法(金胺O法)和抗酸染色法(Z-N法)对比检查,以检测该装置用于抗酸菌的检出效果。上表331例肺结核病人中,荧光法检出抗酸菌阳性者为177例,检出率为53.5%;抗酸法检出阳性者105例,检出率为31.7%。荧

  • 标签: 抗酸杆菌 荧光法 痰标本 肺结核病人 检出率 抗酸染色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前处理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送检的标本检筛,分别对合格的和不合格的标本进前处理,对比两种标本阳性菌的分离率,同时探究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合格标本的阳性菌分离率约为50.9%,不合格的分离率为3%。经前处理的标本可以提高阳性菌株的检出率,且预处理时间对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有影响。结论标本前处理有助于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痰标本 预处理 细菌学 检验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标本送检的对策。方法:选取2023年02-03月培养检查患者70例次进行现状调查。经调查分析,提出标本送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统计改进后标本送检合格情况。结果:改进后标本送检合格率从58.57%提升至84.28%(P<0.05)。结论:呼吸科系统改进标本送检后,提高标本的送检合格率,有利于患者快速有效的救治,减轻病痛,对临床诊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呼吸科 痰标本 送检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分析不同时间采集并培养的检验结果,为临床肺炎的诊断奠定基础。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确诊的460例肺炎患者,分别于不同的时间对标本进行采集并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经过不同时机的采集后,经检验,晨起空腹采集的试验组阳性准确率(217/230,94.3%)显著高于无固定时间采集的对照组(179/230,77.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正确的时间采集患者的标本并予以培养有助于检验准确率的提升,为临床肺炎的诊断奠定基础,应广泛推广。

  • 标签: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结核科住院患者标本留取检查前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方法对我院结核科428例住院患者的标本留取情况的评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加以落实。结果标本的留取质量显著提高,降低了成本,实现检验、医、护、患均满意的多赢局面。讨论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对标本留取的质量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痰标本留取 住院患者 结核科 检查前 质控管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标本未能在三天内及时留取,2小时内及时送检的原因,利用PDCA循环,提高住院患者标本留取的及时率。方法2016年3月—5月315例患者408例标本作为对照组,2016年6月—8月283例患者372例标本作为实验组,运用PDCA循环,评价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以后,提高了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标本留取的及时率,从之前的57.5%上升至81.2%,达到了预期目标。结论PDCA循环有利于提高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标本留取的及时率。

  • 标签: PDCA循环 呼吸内科 痰标本 及时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1142例肺结核疑似患者标本质量。方法Zienhl—Neelsen染色法(AFB)。结果即时检出201例(72.3%);晨检出253例(91.01%)夜间检出265例(95.32%)。结论不同时间,不同性质的标本对结核菌的检出结果也不同,因此,留取标本时一定对受检者严格要求,留取合格的样,只有把好标本的质量,才能提高结核菌的阳性检出率,另外规范的操作也是关键之一。

  • 标签: 标本 质量 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