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SARS冠状病毒的RT—PCR核酸检测方法。方法合成针对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引物,从SARS病人及疑似病人标本中提取RNA,经反转录和巢氏PCR扩增出相应大小的DNA片段。对这些片段克隆后进行DNA序列分析,并将序列与SARS冠状病毒和其它已知冠状病毒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从SARS病人、咽拭子或血液标本中得到多例RT—PCR阳性片段,其中8个片段经克隆和DNA序列分析证实为SARS冠状病毒序列(同源性100%),而所有参照标本RT—PCR均为阴性。结论该方法可用于SARS冠状病毒的RT—PCR核酸检测。

  • 标签: 咽拭子 痰标本 SARS 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留取标本的影响因素,并且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16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明确患者标本的留取情况。结果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留取标本所有影响因素中,患者因素是造成患者标本留取不合格最为重要的原因。医护人员导致患者留取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中,不及时送检、送检时间太长是主要原因。结论患者因素是影响留取标本的根本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应注重为患者普及留取标本方法等知识,促使患者正确留取标本,进而从本质上提升培养的准确率。

  • 标签: 呼吸内科 痰标本 留取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患者标本中的细菌进行菌种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筛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菌株,同时通过分析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0年8月至11月临床各科送检的合格标本159份,经过分离培养及革兰染色初步鉴定后,将肠杆菌科细菌采用法国梅里埃ATB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同时采用K-B法对其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159份标本中共分离鉴定出61株肠杆菌科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最高(54.1%),其次是大肠埃希菌(34.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上述两种细菌均对β-内酰胺/β-内酰胺抑制剂复合物和头孢类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普遍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菌株,临床治疗首选亚胺培南。但目前临床上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应引起重视,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肠杆菌科 ATB鉴定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标本微生物检验,加强临床治疗针对性。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中就诊的2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对患者进行标本取得以及微生物检验,包括病原菌以及药敏实验,对检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200例患者有病原菌195例,占比为97.5%,其中50例革兰氏阳性菌,11例革兰氏阴性菌,以及30例真菌;革兰氏阳性菌中主要为铜绿假单细胞菌,对青霉素存在普遍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中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以及头孢曲松等耐药性较高。结论:针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标本微生物检验,对于明确患者抗生素使用合理性意义较高,可提高临床针对治疗效果,价值显著。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痰标本 微生物检验 革兰氏阴性菌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采取改进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有关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112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9年12月,结束于2020年12月。回顾性研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试验组,每组均为56例。对照组应用自然咳痰法采集标本,试验组采用应用改进培养标本采集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阳性检测率、阴性检测率以及标本质量检测合格率。结果:对比两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阳性检测率,结果表明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阴性检测率,结果表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标本质量检测合格率,结果表明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改进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可显著提高细菌学检验质量。

  • 标签: 改进痰培养标本 采集方法 细菌学检验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涂片镜检及罗氏培养检验诊断结核病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07月到本院治疗结核病病人共118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全部病人实施涂片镜检、罗氏培养检验,分析诊断价值。结果:罗氏培养法检查特异度为83.3%(5/6)、灵敏度为94.4%(102/108)、准确度为90.7%(107/118)均高于涂片法检查特异度为50.00%(9/18)、灵敏度为67.86%(19/28)、准确度为77.12%(91/118),P<0.05。结论:运用罗氏培养检验方式对结核病诊断,诊断效能较高,值得运用。

  • 标签: 痰涂片镜检 痰液罗氏培养检验 诊断价值 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XpertMTB/RIF检测技术对诊断肺结核和利福平耐药检测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XpertMTB/RIF检测和改良罗氏培养法进行对比,XpertMTB/RIF检测和传统药敏试验对利福平耐药分析,对比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XpertMTB/RIF检测阳性率60.9%,培养法阳性率49.9%,对NTM检测特异度100%,XpertMTB/RIF对利福平耐药检测敏感度97.4%,特异性为96.5%。结论XpertMTB/RIF检测技术对肺结核早期诊断及合理用药有很好作用,对NTM的诊断和NTM与MTB共患者的诊断有参考价,XpertMTB/RIF检测技术与固体培养方法结合更有利于临床的诊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培养标本的不合格率,分析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并寻找解决对策。方法对2012年04月至2013年10月临床各科室送检的培养标本的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处理,并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原因分析。结果20230例标本中,共发现不合格标本9016例,不合格率为44.57%,其中普外科、门诊、肿瘤科、五官科、泌尿外科及神经内科送检的标本的不合格率高于全院平均水平(均p<0.05),而ICU、神经内科、颅脑外科及呼吸内科送检标本的不合格率低于全院平均水平(均p<0.05)。结论加强临床与护理的沟通,强化护理的临床宣教,加强医护、检验及运送人员的相关知识的培训,做好培养的分析前质控。

  • 标签: 痰液 不合格率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肺结核患者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直接涂片显微镜检和培养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直接厚涂片萋-尼抗酸染色显微镜检和BACTEC—TB960快速培养系统对1340例肺结核患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快速培养法检测的阳性率为36.6%,直接涂片镜检阳性率24.6%,两种检测法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41.0%,高于培养法阳性率(P<0.05)。标本的留取时间对培养法检出率有很大影响,晨检出率高于及时(P〈0.01)。结论提高肺结核患者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的有效方法是采用直接涂片镜检与培养法联合进行检测,同时应重视标本留取时间对检出率的影响。

  • 标签: 结核 分枝杆菌 微生物 组织培养
  • 简介:目的了解本院2012年210例标本菌群分布情况和其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经培养阳性患者210例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VITEK2细菌鉴定仪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210例阳性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155例,占73.8%,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为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仍是革兰阴性杆菌的首选药物。革兰阳性球菌55例,占26.2%。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利奈唑胺100%敏感。结论培养联合药敏,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菌群分布 药物敏感性 多重耐药性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品管圈护理模式在提高标本留取质量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2017年9月1日-9月22日留取的标本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标本留取质量的原因,后采用品管圈分析讨论制定的方法,2017年10月1日-10月22日留取的标本再观察结果,两次观察结果后一次标本的留取质量好于前一次(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标本的留取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痰标本 留取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规培养标本的采集方法即自然咳痰法以及改进后的培养采集方法分别对细菌学检查的结果影响。方法取600例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记为常规组和改进组。常规组用常规咳痰发采集标本,改进组用改进方法采集标本。观察不同采集方法的培养阳性率及标本的合格率。结论相比之下,常规咳痰法下的细菌学检查结果较差,改进后的培养采集方法下的细菌学检查结果较好。

  • 标签: 痰培养标本 采集方法 细菌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流程化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标本留取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需做标本培养的住院患者2000例。对照组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实施一般标本的留取培养处理的1350例患者,对照组为2017年2月~2018年1月在流程化护理的干预下实施标本的留取与培养的650例患者。流程化的护理干预方法包括留取培养标本、送检培养标本以及留取培养标本质量与反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标本的合格情况、标本的阳性率以及临床正确率。结果实施一般留取培养的1350份标本,其中560为合格,其合格率是41.5%;在流程化护理的干预下实施留取培养的650份标本,其中358例为合格,其合格率为5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分离致病菌阳性率为35.9%,观察组分离致病菌阳性率为38.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抽取50例,对照组抽取53例,抽取检验结果和临床的疗效相比较,观察组正确率为84.0%,对照组正确率为6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对标本留取培养的过程中实施流程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标本质量,以及标本检验结果的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流程化护理 呼吸内科 痰标本 培养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标本念珠菌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有效防治念珠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12月住院患者标本分离的169株念珠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9株念珠菌中,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药敏结果显示标本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最低,而对制霉菌素耐药率最高。结论了解呼吸道念珠菌菌株分布,加强耐药检测,对有效防治呼吸道念珠菌感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念珠菌 耐药性 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标本留取的合格的。方法专人负责观察并拍照收集了各种典型合格标本及不合格标本,并制作出实物照辨别流程图宣教单,供患者及家属阅读并参照。结果应用实物照辨别流程图宣教单,显著提高了标本留取的合格率。结论实物照辨别流程图宣教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宣教单 痰标本 流程图
  • 简介:摘要目的在标本细菌培养中,对本科自主创新的女性拭子研磨涂布标本预处理方法进行评价。方法收集我院肺部感染患者培养合格标本206份,采用直接接种培养法、二硫苏糖醇均质化法和女性拭子研磨涂布三种方法接种平板培养,观察培养结果,统计分离出致病菌的阳性分离率。通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三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结果经预处理后接种培养法阳性率均比直接培养法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硫苏糖醇均质化法和女性拭子研磨涂布两种方法间比较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处理后的培养结果阳性率比直接接种培养阳性率高,女性拭子研磨涂布与传统的标本预处理方法(二硫苏糖醇均质化)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阳性分离率较高,而且女性拭子研磨涂布预处理标本方法操作简单,材料易得,不需要特殊试剂,成本低廉,省时省力,不容易被污染,处理后的标本几乎没有杂菌干扰,致病菌阳性检出率高,所以方法可行,便于临床实际操作,适合在细菌室预处理标本时推广应用。

  • 标签: 痰培养 预处理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提高呼吸内科患者培养标本送检率的护理措施。方法 我院于2019年开始落实护理干预对策,抽取护理干预措施前后一年间呼吸内科的培养标本送检情况,对比分析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结果 落实护理干预措施后一年的培养标本送检率及平均留取时间明显少于落实护理干预措施前一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呼吸内科 痰培养标本 送检情况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患者标本留取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小组形式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进行鱼骨图分析、柏拉图分析、问卷调查、及对策分析与实施、效果验证活动,对比分析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标本留取率的变化。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标本留取率从47.5%提高至92.5%。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培养标本送检进行品管圈管理手法,可缩短标本留取时间,提高标本送检合格阳性率。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痰标本 送检率
  • 简介:摘要:培养标本质量对培养结果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现阶段培养阳性率偏低等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培养标本为污染标本,导致细菌培养结果的应用价值显著降低,甚至会对临床医生进行病情诊断以及预后评估造成误导,影响患者预后改善,还会导致医患矛盾以及医患纠纷发生率升高,使得医院形象受损。因此,必须保证培养标本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特就儿科患者培养标本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研究对策综述如下。

  • 标签: 儿科 痰培养标准 质量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