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护理干预对肺部疾病患者标本留取质量的影响的研究,探讨提高患者标本留取质量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科室100名需要留取标本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按常规留取标本及送检。护士告知患者留取标本的方法后,由患者于24h内自行留取标本。对照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床旁指导患者留取标本,增加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前标本的合格率、培养的阳性率和结果的临床符合率分别为42%、38%、70%;干预后为56%、36%、86%,采取干预措施后标本的合格率和培养结果的临床符合率均高于采取干预措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标本留取送检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标本的质量和培养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培养结果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痰标本 留取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气道内栓和滞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1例患者气道内栓和滞留典型MSCT影像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和重建后清晰显示气道内栓和滞留部位、形态、范围和并发症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和重建明确诊断气道内栓和滞留,有利于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 标签: 痰栓 痰液滞留 多层螺旋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脓标本阴性的原因,并对其相关环节进行分析,规范标本收集和运送,减少阴性率,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脓性标本,通过阳性标本数,计算出阴性率加以分析。结果各种标本来源的阴性率分别为脓痰79.88%;脓73.81%;脓性分泌物73.91%。结论脓性标本阴性的原因与标本收集方法和运送时机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医务人员在收集和运送标本时应规范操作,可有效减少阴性率。

  • 标签: 标本 阴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中肺炎链球菌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肺炎链球菌纸片扩散(K-B)法和MIC法检测82株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并做统计分析。结果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奎奴普汀/达福普汀的敏感率分别为100%、90.24%、84.15%和80.49%,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和青霉素的耐药率为97%、95.12%,91.46%和73.17%。结论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和青霉素耐药,临床不能凭经验用药,应根据实验室结果合理用药。

  • 标签: 幼儿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患者培养标本送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归档病历220份,对患者培养标本采集送检过程中可能影响标本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送检的主要因素。同时,成立持续质量小组,制定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标本的采集、培养、送检管理。结果:结果显示影响呼吸科患者培养标本质量的因素包括:培养采集流程不规范、护士未考虑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而导致标本采集不正确、部分患者不能配合等。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呼吸内科培养标本送检合格率由77.6%上升至96.8%,标本留取天数由5.2天减至3.3天,与实施前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患者培养标本的采集和送检过程中,通过针对性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有利于提高标本送检率,缩短标本留取时间。

  • 标签: 痰培养标本 送检率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小儿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呼吸科于2022年1~6月留取培养标本的87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法留取标本;将2022年7~12月留取标本的89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对比两组培养标本采集合格率、阳性率。   结果:观察组培养标本采集合格率、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高培养标本采集质量和培养结果准确性,提高护理质量,是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有效的管理方法。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小儿 痰标本 采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C小组活动在提高标本采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建立QC活动小组,分析影响标本采集合格率的因素,制订可行性对策并实施,解决住院患者标本采集送检率、合格率低的问题。结果QC小组活动后标本送检率为90.2%,合格率为82.7%,患者满意度为95.9%,较活动前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QC小组的活动形式能明显提高标本采集质量,是采集标本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QC小组 痰标本 采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质量与抗酸杆菌检出率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厚涂片法,萋—尼氏染色法,比较各种不同性状标本与抗酸杆菌的检出率。结果干酪检出率最高,依次为粘液、血,唾液检出率最低。结论标本质量与抗酸杆菌检出率密切相关。

  • 标签: 痰标本 抗酸杆菌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送往检验科的200例标本作为研究标本,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培养选中的标本,比较不同培养基分离细菌菌株情况。结果1例标本在923TBL液体培养基中出现浑浊,有细菌生成;在7H9L半固体培养基中有菌株出现;而在罗氏培养基以及923TBB培养基上则没有菌株生成。结论采用高渗半固体培养基可以从标本中分离出结核杆菌L型菌株,表明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痰标本 细菌学 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塔特姆菌是比较少见的条件致病菌,作者从高血压Ⅲ级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中培养分离出塔特姆菌,根据药敏结果予以抗感染治疗,患者病原菌培养转阴,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塔特姆菌 痰液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可控式吸管采集标本法在婴幼儿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7年1-9月住院的婴幼儿肺炎患儿,住院后分别采用普通吸管和一次性可控式吸管两种方法采集标本,比较两种方法标本合格率和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结果普通吸管法吸477例,标本合格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0.5%和30.6%;可控式吸管法吸492例,标本合格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1.7%和66.5%,两种方法采集的标本合格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两种方法采集的标本,合格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82.6%)明显高于不合格标本(9.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可控式吸管吸能有效防止污染,提高标本合格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优于使用普通吸管吸,有助于提高婴幼儿肺炎患儿病原学诊断阳性率及指导后续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 标签: 可控式吸痰管 婴幼儿肺炎 痰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矽肺患者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的发生、发展趋势,以期为临床制定各种感染治疗方案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我院职业病科收治的伴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的103例矽肺患者的196次的细菌培养及耐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96份标本中,共检出阳性标本123份,阳性率为62.76%;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5.85%,革兰阳性菌占24.39%,真菌占9.76%。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普遍升高,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对头孢菌素类仍敏感,而对泰能敏感率最高;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因此,临床可根据高效、低毒的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结论对矽肺患者中常见致病菌群的变迁及耐药性变化的检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矽肺 痰液培养 抗菌药 耐药性 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