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舒适护理在下肢静脉的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8年8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下肢静脉患者92例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单双数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评分与满意度。结果(1)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均获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总满意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下肢静脉的介入治疗患者中具有较好效果,有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静脉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所有下肢骨折患者的收取时间(2015年1月5日—2016年2月10日),均实施手术治疗,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下肢骨折患者)、对照组一组(50例下肢骨折患者),分别实施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的静脉形成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0.21±1.0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P<0.05)。结论通过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取得显著效果,能降低静脉形成发生率,保障患者健康。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观察
  • 简介:(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人民医院骨科湖北黄冈438000)摘要静脉栓塞是骨科大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静脉形成和肺栓塞,临床上轻者无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对于骨科大手术后DVT的预防十分重要。对这些大手术后静脉形成的原因、临床表现结合PBL(problenbasedlea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我科对预防静脉形成提出相应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评价。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科大手术 预防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24-02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预防下肢静脉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共46例,其中中宫颈癌患者13例,卵巢癌患者1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19例,输卵管恶性肿瘤患者2例,在围手术期采用预防下肢静脉的护理措施。结果4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预防下肢静脉的护理措施后,均未发生下肢静脉情况。结论在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内采用预防下肢静脉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避免下肢静脉的形成,宜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予以推广。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围手术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彩超在下肢骨折术前静脉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40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彩超诊断,并选择血管造影及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记录彩超检查结果。结果(1)手术病理结果发现,140例患者,64例伴术前静脉(A组),76例未发现(B组);彩超检查1例漏诊,1例误诊,诊断敏感性、准确性分别为98.44%(63/64)、98.57%(138/140);(2)A组下肢静脉内径值、CDFI值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彩超诊断下肢骨折术前静脉效果理想,它不仅可以清晰检查静脉管径以及血流充盈程度,同时还可指导临床下一步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彩超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静脉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效果。方法以下肢静脉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例数为50例,其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分析其检查的结果。结果下肢静脉患者经CDUS检查,其疾病检出率(96.00%)与DSA的疾病检出率(100.00%)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主要的病变部位为颈前后静脉、股静脉至腘静脉、腘静脉、髂静脉、股静脉。结论下肢静脉患者在疾病诊断中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具有安全、实时、无创等特点。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预防静脉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静脉发生率为6.67%,明显少于对照组26.67%(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会有效防止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静脉,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明显,可推广使用。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中的53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护理开展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26例接受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27例接受常规康复指导,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发生率33.33%(χ2=5.2947,P=0.0214);观察组术后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2.45±6.33)分,高于对照组(65.37±5.71)分(t=6.0920,P=0.0000)。结论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能够减少下肢静脉形成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脊柱骨折 综合康复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的临床处理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6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术后并发下肢静脉病例,对比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30例)与常规药物治疗结合超声消融介入治疗(观察组,30例)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上述治疗措施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67%;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此外,在平均溶栓时间方面对照组为(8.6±1.7)d;观察组为(4.6±1.2)d,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t=11.372,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时,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用超声消融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疗效,缩短溶栓时间,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科创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超声消融 临床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外科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DVT)的影响因素,并探求临床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骨外科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6例观察组患者发生下肢DVT,80例对照组患者无下肢DVT。对导致下肢DVT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65.68±13.49)min、机械通气时间(78.64±11.39)h、术后卧床时间(13.61±6.28)d、平均年龄(61.18±4.25)岁,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下肢DVT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多种,如年龄、卧床时间等,故行骨外科术后应注重临床预防工作,减少下肢DVT的发生率。

  • 标签: 骨外科 下肢DVT 影响因素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于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静脉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24例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下肢浮肿率和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术后水肿和下肢静脉的发生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折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剖宫产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作用。方法抽选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本院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作干预组(43例,行集束化护理)和对照组(43例,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4.65%、23.26%,干预组较低,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剖宫产术分娩产妇实施集束化护理可明显减低术后发生下肢静脉的概率,推荐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本次72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接收的进行骨科手术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接受优质护理,对两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在下肢静脉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是25%,研究组是5.56%,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以及社会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骨科手术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下肢静脉发生率,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骨科手术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大手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骨科大手术后下肢静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n=37)和乙组(n=37),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预防和护理措施,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乙组的总有效率优于甲组。对甲组和乙组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甲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静脉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其效果明显,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分析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指出检测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21例妇科盆腔术后发生下肢静脉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21例未出现下肢静脉的妇科盆腔术后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T、APTT、TT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FIB、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中FIB、D-dimer指标可作为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实验室检查重要指标,能够对合并下肢静脉患者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作用。

  • 标签: 妇科盆腔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预防剖宫产下肢静脉的产生中应用围产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方法本院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所收治的剖宫产产妇400例作为分析的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的方式,对照组(200例)、观察组(2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予以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产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予以统计学处理之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备分析价值。结论针对剖宫产的产妇予以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对下肢静脉的产生进行有效预防,促使产妇快速恢复,可以在临床上加以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围产期护理干预 预防 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宫颈癌手术中,明确通过行为护理方法,对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2016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手术患者80例,采取分组对照的方法,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40例观察组患者行为护理。至患者出院为止,统计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的几率,从而判定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有2.50%发生下肢静脉,观察组患者中,有15.00%发生下肢静脉,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95.00%,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75.00%,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采取行为护理的方法,在预防下肢静脉形成方面,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宫颈癌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行为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对于预防ICU患者出现下肢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ICU病房住院治疗的重症患者共计112例为研究样本,将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给予ICU对症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利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实施气压治疗,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DVT发生率、PE发生率以及ICU30天内的死亡率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ICU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可有效预防ICU患者的下肢静脉,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帮助作用。

  • 标签: 血栓 压力泵 ICU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两种不同护理方案的研究,对比其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42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以预防下肢静脉的形成,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长、下肢静脉、肺栓塞形成情况。结果经过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长、下肢静脉以及肺栓塞形成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取正确合理的护理方案,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的形成有很好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其形成率,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影响。

  • 标签: 不同护理方案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在骨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预防作用,提出优化骨科患者术后护理干预的对策。方法以2017年5月—2018年8月内在我院骨科术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成常规护理组以及优质护理组,每组n=34,常规护理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优质护理组在基础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比对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栓的形成几率以及护理满意度,VAS评分,研究优质护理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常规护理组术后下肢静脉几率23.52%明显显著高于优质护理组8.82%,且优质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94.11%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8.23%,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质护理组VA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以及治疗后术后静脉形成,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提升医院的护理实效性,缓解患者疼痛,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