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6 年 6月 -2019 年 12月期间收治的肾癌患者 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4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方法手术情况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8.33%明显低于对照组 29.17%( p<0.05)。结论:肾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相比,具有创伤小 、 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的优点。

  • 标签: 肾癌 腹腔镜 后腹腔镜 根治性切除术 开放性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腹腔镜非胃肠手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管探查术、腹腔镜卵巢病损切除术的患者267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C组,n=147)和TEAS组(n=120)。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至手术结束,TEAS组选取双侧足三里和合谷穴,采用疏密波,频率15~20 Hz进行电刺激,刺激强度为患者可耐受的最大强度。2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和腹胀的发生情况;术后行胃肠功能中医症状量化评分表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于术前30 min和术后12 h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TEAS组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缩短,术后恶心呕吐和腹胀发生率降低,术后胃肠功能中医症状量化评分表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降低,术后12 h时血浆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升高(P<0.05)。结论TEAS可促进腹腔镜非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电刺激疗法 腹腔镜检查 胃肠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的窗帘化在腹腔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行TAPP手术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其中双侧疝患者15例,共75侧疝。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7侧,未行腹膜窗帘化;试验组38侧,行腹膜窗帘化。结果60例患者均行标准TAPP手术。全组患者手术时间70(50~120)min、术中出血量2(1~3)ml、术后住院时间5(2~7)d、无术中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3分。本组患者均完成1个月至2年随访,无复发、感染的病例,随访期内发生并发症6侧(8%),均为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结论腹膜的窗帘化在TAPP中可明显易于补片展平及腹膜的关闭缝合,减少腹膜的破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腹股沟疝的复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疝,腹股沟 腹腔镜 疝修补术 自固定补片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皮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治疗的小肝癌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消融组30例行经皮射频消融术,腔镜组30例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并发症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消融组患者术后1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37.94±5.46)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40.73±5.55)U/L,高于腔镜组[(32.32±4.48)U/L、(35.24±5.48)U/L,P<0.05];消融组术后并发症占比为6.67%,低于腔镜组的26.67%(χ2=4.32,P<0.05)。随访5~43个月,消融组生存时间为(32.28±2.98)个月,无瘤生存时间为(27.85±3.03)个月;腔镜组分别为(29.95±3.95)个月、(25.88±3.4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2.579、2.369,P>0.05)。结论两种方案治疗小肝癌均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射频消融术术后并发症更少,但短期内可能引起一定的肝功能损害。

  • 标签: 腹腔镜 小肝癌 经皮射频消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间来院接受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梳理分析病例资料,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 60例患者进行入组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为 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手术耗时、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置管时间、住院时间、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失血量、引流量、术后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 P<0.05);在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方面,术前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术后治疗组患者的 CD3+、 CD4+及 CD4+ /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 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 CD8+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 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6.67%,组间差异显著( c2=4.710, 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在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时可有效降低手术创伤,促进了患者术后的恢复,且能够提升细胞免疫功能,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 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20例行TaTME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5例,女5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28~81岁。20例患者中,10例行TaTME肛手术入路采用3D腹腔镜手术系统设为3D组,10例行TaTME肛手术入路采用2D腹腔镜手术系统设为2D组。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4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腹腔镜中转开腹或肛手术中转腹手术,无术中死亡。3D组患者末端回肠造口,吻合方式(手工吻合、器械吻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短期并发症(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术后吻合口狭窄分别为7例,4、6例,150 min(100~220 min),50 mL(30~100 mL),8.5 d (7.0~16.0 d),2、0例,1例;2D组上述指标分别为8例,5、5例,180 min(120~250 min),100 mL(30~200 mL),9.5 d (6.0~17.0 d),1、1例,1例。两组患者末端回肠造口、吻合方式、术后短期并发症、术后吻合口狭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909,1.827,0.687,P>0.05)。两组发生短期并发症患者均保守治疗好转。两组各有1例吻合口狭窄患者,内镜无法通过,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后好转。(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D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肿瘤最大径,肿瘤下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系膜内癌结节,直肠系膜完整性(完整、一般),术后病理学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3.8 cm(1.8~5.0 cm),1.0 cm(0.5~2.5 cm),14.5枚(6.0~19.0枚),1例,9、1例,4、2、4例;2D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8 cm(1.0~8.5 cm),0.8 cm(0.3~1.5 cm),15.5枚(8.0~18.0枚),1例,8、2例,2、4、4例。两组患者肿瘤最大径、肿瘤下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直肠系膜完整性、术后病理学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673,1.772,0.038,0.610,0.482,P>0.05)。两组患者系膜内癌结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下切缘及环周切缘均为阴性。(3)随访情况:3D组和2D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11个月(6~16个月)和13个月(6~21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无肿瘤相关死亡。结论3D腹腔镜应用于TaTME可取得与2D腹腔镜相当的临床疗效,且对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有积极影响。

  • 标签: 直肠肿瘤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3D腹腔镜 2D腹腔镜 临床疗效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婴儿(<90 d)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小儿外科采用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8例嵌顿性腹股沟疝婴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4例,日龄13~87 d;病变位于左侧11例,右侧16例,双侧1例。观察术中嵌顿疝内容物成分及坏死情况;探查对侧隐匿性鞘状突发生率;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单侧手术与双侧手术的差异。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术中探查嵌顿疝内容物为小肠13例、附件14例、结肠1例,其中1例因附件坏死致疝内容物粘连于疝囊底部,腹腔镜下复位困难,增加腹股沟区切口完成开放手术。其余27例均顺利手术。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19例(67.90%),行疝囊高位结扎术。28例患儿手术时间12~68 (27.0±17.3) min,住院时间(4.6±1.4) d。单侧、双侧手术的患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96、0.478, P值均>0.05)。术后26例患儿获随访1~12个月,无切口感染、阴囊(唇)血肿,发生阴囊(唇)水肿4例;1例(3.85%)于术后3个月腹股沟疝复发,无对侧新发疝、医源性隐睾出现;1例术后3个月发现患侧睾丸萎缩,于术后6个月行萎缩睾丸切除术。结论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婴儿嵌顿性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术中可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建议临床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疝,腹股沟 婴儿 嵌顿性腹股沟疝 腹腔镜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脐单孔腹腔镜手术(transumbilical 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 TU-LESS)治疗意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的技术体会,探讨其在治疗此类疾病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1例意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2次TU-LESS均顺利完成,未发现腹腔内肿瘤播散。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LGESS )。患者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阴道超声、阴道断端细胞学、肿瘤标志物及激素全套未见异常,目前继续严密随访中。结论LGESS术前极易误诊为子宫肌瘤,为改善预后,除了尽早明确诊断外,术中需严格无瘤操作,而TU-LESS可避免使用旋切器,对于子宫肌瘤的微创治疗是安全的、可行的,同时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脐单孔腹腔镜 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小切口、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术式在子宫肌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各40例,A组给予腹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B组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79.65±12.41)ml小于A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卵巢囊肿治疗中经脐单切口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应用价值。方法:取71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研究,收治期间2020.01-2020.09,等差数列法分组,采取经脐单切口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n=35,试验组)和四孔法腹腔镜手术(n=36,参照组),观察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对比疼痛度评分。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率相近,P>0.05,同时试验组住院(1.95±0.81)d,术后(1.19±0.31)d肛门排气,比参照组用时短,手术时间(36.82±5.19)min,比参照组久,术中出血(27.46±2.63)ml比参照组少,VAS(2.25±0.43)分,比参照组低,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 麻醉体位改变对皮肾镜碎石术患者安全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 45 例 接受 皮肾镜碎石术 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不同时间段心率、血压等体征及体位改变后患者的躁动情况 。结果: 不同时间段心率、血压等体征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05;随着护理时间的延长 ,中度躁动与重度躁动随之下降, P< 0.05。结论: 麻醉体位改变 可对接受 皮肾镜碎石术 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减轻体位改变对手术安全的影响 。

  • 标签: 麻醉 体位改变 经皮肾镜碎石术 心率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女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行促排卵疗法阴道彩超结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均给予促排卵疗法治疗,且行阴道彩超检查,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超声检测指标、妊娠率、血清性激素水平和子宫情况。结果 患者治疗RI水平明显降低且低于治疗前,而PI、S/D、PSV、AFC和MOD等超声检测指标结果则明显高于治疗前(P

  • 标签: 妇女 卵巢储备功能 促排卵疗法 经阴道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高频重复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抑郁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69例脑卒中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采用高频重复颅磁刺激干预,观察组采用高频重复颅磁刺激联合穴位按摩干预,高频重复颅磁刺激5次/周,28 min/次,干预8周,穴位按摩1次/d,每个穴位1~2 min,干预8周。观察患者干预后抑郁状态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3.53%(71/85),高于对照组的70.24%(5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204,P<0.05)。干预后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降低,有随时间变化而降低的趋势,且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值为888.220,F组间值为191.331,F交互值为14.955,P<0.01或0.05)。干预后2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36(SF-36)评分均升高,其中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分别为(57.25 ± 10.33)、(64.41 ± 13.35)、(67.26 ± 12.93)、(70.43 ± 14.15)、(64.64 ± 12.52)、(72.71 ± 13.24)、(75.24 ± 12.90)分,高于对照组的(51.83 ± 10.22)、(55.40 ± 12.90)、(62.84 ± 12.81)、(66.03 ± 13.94)、(59.37 ± 11.26)、(67.54 ± 13.07)、(70.85 ± 12.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36~4.461,P<0.01或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高频重复颅磁刺激干预脑卒中抑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及生命质量。

  • 标签: 穴位按摩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 脑卒中 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肘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成人肘关节内翻内侧旋转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上肢骨科收治的20例肘关节内翻内侧旋转不稳定患者资料。男13例,女7例;年龄36~65岁,平均46岁。尺骨冠突骨折按O'Driscoll分型:ⅡA型15例,ⅡB型4例,ⅡC型1例。内侧入路给予冠状突骨折直视下复位、克氏针或空心螺钉固定,然后置入冠状突专用钢板辅助支撑固定;20例患者的肘关节外侧不稳,常规给予外侧入路带线锚钉缝合外侧副韧带复合体。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度、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2 min,术中平均出血85 mL,平均住院时间12.5 d。2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4.5个月随访。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冠状突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全部患者肘关节活动稳定,无内置物松动、断裂。2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3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时患者肘关节功能:屈曲平均113.2°,伸直平均10.3°,前臂旋前平均72.4°,前臂旋平均83.4°。末次随访时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5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20/20);评分平均88.5分。结论肘关节内翻内侧旋转不稳定为肘关节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通过内侧入路复位并坚强固定冠状突骨块同时修复内侧副韧带,外侧入路探查修复外侧副韧带,指导患者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肘关节 冠状突骨折 骨板 外侧副韧带 肘关节半脱位 缝合锚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术(Heller)及口内镜下肌层切开术(POEM)治疗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儿外科收治的10例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资料。其中,男童6例,女童4例;年龄1.3~12岁,平均年龄4.5±2.3岁。收集并记录患儿的病史、手术方式、并发症、随访结果。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10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Heller术治疗7例,POEM术治疗3例,治疗过程顺利。腹腔镜Heller术中1例合并先天性食道闭锁病史患儿术中黏膜层破裂,术后发生食道胸腔瘘,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及抗生素治疗2个月后瘘管闭合。腹腔镜Heller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4.2±15.2 min;POEM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7±4.8 min。术后随访9个月~4年,所有患儿均无食管狭窄及胃食管反流。结论腹腔镜Heller术及POEM术均可用于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手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可控,其中POEM术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和临床条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 标签: 腹腔镜Heller术 经口内镜下肌层切开术 儿童 贲门失弛缓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单孔腹腔镜联合尿道途径辅助单侧肾输尿管全长逆行切除术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采用自制尿道辅助通道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尿道途径辅助单侧肾输尿管全长逆行切除术治疗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50~78岁,平均65.9岁;左侧病变8例(左输尿管肿瘤2例,左肾盂肿瘤6例),右侧病变4例(右输尿管肿瘤2例,右肾盂肿瘤2例)。手术方法:术中经腹途径游离并夹闭输尿管下段,采用1470激光袖状切除输尿管膀胱壁内段,在斑马导丝引导下置入尿道辅助通道及辅助器械,逆行辅助操作完成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是否增加辅助套管、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等。结果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35~260 min,平均194 min;术中出血量25~100 ml,平均50 ml;术后住院时间5~24 d,平均11.6 d。12例中8例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11 d,平均6.8 d。12例中1例术中增加辅助套管。术中、术后无患者接受输血治疗,术后病理切缘均阴性。术后1例膀胱吻合口漏尿,延长尿管留置时间自愈,术后3周拔除尿管;12例无术后切口感染,无发热、出血、静脉血栓形成等手术相关并发症。12例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5~15个月),1例因腰椎转移于术后8个月死亡,余患者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脐单孔腹腔镜联合尿道途径辅助单侧肾输尿管全长逆行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激光直视下能准确切除输尿管开口,手术安全、有效。

  • 标签: 上尿路 单孔腹腔镜 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 经尿道途径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射频消融与肾部分切除对于小肾癌(直径不超过4 cm)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受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小肾癌患者60例记作实验组;另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受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和随访情况。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腹腔镜射频消融组手术时间为(52.92±6.11) min,短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组[(65.92±7.22) min,t=10.64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为(5.22±1.42) d,短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治疗组[(10.87±2.61) d,t=14.7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射频消融组术中失血量为[(20.71±7.25) ml],少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组[(51.05±10.82) ml,t=18.0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33%)显著低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治疗组(15.00%,χ2=4.9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肾癌可获得较为明显的疗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术后随访效果与肾部分切除术类似。

  • 标签: 小肾癌 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 射频消融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实施腹腔镜手术的 102 例老年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51 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患者中,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在观察组患者中,并对两组护理效果予以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差异较为明显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较好,不仅能提升护理满意度,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泌尿外科 老年患者 腹腔镜手术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CT 引导下皮微波消融术与腹腔镜手术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7 年 4 月 -2019 年 10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疾病,并需要开展手术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54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观察组患者采用 CT 引导下皮微波消融术 ,对照组则为 腹腔镜手术。 结果: 从患者复发率上看,对照组复发率为 44.4% ;对照组为 37.0% ;组间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在 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CT 引导下皮微波消融术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情况较好,患者恢复快,且效果与腹腔镜手术无明显差异,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CT 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 腹腔镜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括约肌间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11月间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肛肠外科行腹腔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15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151例患者均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共26例(17.2%)患者发生吻合口漏,包括围手术期吻合口漏20例(13.2%)和迟发型吻合口漏6例(4%),其中B级吻合口漏(需积极干预治疗)24例(15.9%),C级(需再次腹腔手术)吻合口漏2例(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 25 kg/m2、肿瘤周径≥ 3/4以及手术时间≥ 240 min与吻合口漏有关(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手术时间≥ 240 min(OR=7.390, 95% CI: 2.483 ~ 21.988, P=0.000)、肿瘤周径≥ 3/4( OR=6.233, 95% CI: 1.932 ~ 20.107, P=0.002)及BMI≥ 25 kg/m2 (OR=3.523, 95% CI: 1.275 ~ 9.738, P=0.015)是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括约肌间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周径≥ 3/4、手术时间≥ 240 min以及BMI高的患者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括约肌间切除术后易发生吻合口漏。

  • 标签: 直肠肿瘤 吻合口瘘 危险因素 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