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入路平台脐单切口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TU-SILS)治疗卵巢囊肿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于忻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91例卵巢囊肿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6)。对照组行多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MPLS)治疗,观察组行TU-SILS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情况、切口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总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切口总满意率为95.65%(44/46),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1/46),低于对照组的8.89%(4/45),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囊肿患者采用TU-SILS治疗效果显著,可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提升患者切口满意度,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卵巢囊肿 无入路平台经脐单切口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 多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 切口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胶粘合、钉枪钉合及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补片在腹腔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的疗效差别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对北京市垂杨柳医院90例初发腹股沟疝患者进行TAPP手术治疗。术中分别采用医用胶粘合、钉枪钉合及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补片,每组患者30例。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各组患者均无复发,医用胶粘合组术后局部血清肿0例,钉枪钉合组1例,可吸收线缝合组1例;医用胶粘合组术后未发生慢性疼痛,钉枪钉合组1例,可吸收线缝合组1例。医用胶粘合、钉枪钉合及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补片各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7.5±7.3)min、(36.4±6.5)min,及(69.2±6.6)min,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用胶粘合、钉枪钉合及可吸收线缝合固定补片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1±0.7)d、(3.2±0.6)d及(3.2±0.7)d,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钉枪钉合组住院费用[(13 325±645)元]显著高于医用胶组[(9629±646)元]及可吸收线缝合组[(9617±429)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用胶粘合组住院费用与可吸收线缝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3、5、7、14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钉枪钉合组及可吸收线缝合组显著高于医用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吸收线缝合组与可吸收线缝合组术后1 d、7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5 d、14 d 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术中各种补片固定方法均安全有效,均未有补片移位甚至导致复发发生;钉枪钉合是手术时间最短的固定方法;医用胶粘合及可吸收线缝合固定相对便宜;医用胶粘合可减低术后疼痛和减低血肿的发生。

  • 标签: 疝,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腔镜 补片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 泌尿外科耻骨上辅助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 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筛选我院 泌尿外科临床检查符合 耻骨上辅助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指征 的 361 例患者,时间为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 ] 。对所有患者均采用 耻骨上辅助脐单孔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 观察和分析 361 例 患者的 手术并发症 的发生情况 。 结果 本组 361 例 SA-LESS 手术 患者 中 共发生 39 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 10.80% 。其中,术中并发症共 18 例,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 4.99% ;术后并发症共 21 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82% 。所有并发症 均得到妥善处理,术后随访患者手术并发症均已消失,改善良好 。 结论 采用 耻骨上辅助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对治疗 泌尿外科患者具有较好的 应用 效果,未发生较多的 并发症,可广泛推广 。

  • 标签: 耻骨上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 并发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与双孔LC在胆囊动脉变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62例行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单孔组29例和双孔组33例。运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疼痛评分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胆囊动脉变异患者多起源于肝右动脉(40.3%,25/62)及变异肝右动脉(29.0%,18/62),走行多从胆囊颈/胆囊体左侧进入胆囊(37.1%,23/62)和胆囊两侧分别进入胆囊(48.4%,30/62)。脐单孔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 h疼痛程度、止痛药使用率及切口满意度均优于双孔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动脉变异患者行经脐单孔LC和双孔LC术中均安全可行,脐单孔LC术中创伤更小,术后患者更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胆囊动脉变异 单孔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肠系膜途径切除左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左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5例患者,肿瘤直径6.5~10.5 cm,平均8.2 cm,3例有阵发性高血压,2例无明显自觉症状。采用腹腔肠系膜入路,于结肠脾曲内侧肠系膜根部肿瘤隆起处纵向切开系膜及腹膜,显露游离并切除肿瘤,注意避免损伤肠管和肠系膜血管。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95~180 min,平均155 min;术中出血量为50~300 ml,平均为180 ml;术后重症监护室监护1~2 d,术后第2~3天患者即可下地活动,术后1~3 d肠道功能恢复,2~4 d拔除引流管,术后8~12 d出院,平均9.5 d,术后随访4~18个月,3例术前有高血压者术后阵发性高血压等症状缓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左侧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腹腔肠系膜入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腹腔镜 嗜铬细胞瘤 肠系膜
  • 简介:摘要卵巢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患者5年生存率低。晚期卵巢癌患者难以实现满意的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目前有不少术前评估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方法,脐单孔腹腔镜技术作为评估晚期卵巢癌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晚期卵巢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经脐单孔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脑卒中真、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真、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各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真性球麻痹治疗组(简称真治组)、真性球麻痹对照组(简称真对组)、假性球麻痹治疗组(简称假治组)、假性球麻痹对照组(简称假对组),每组30例。各组患者均给予基本吞咽康复训练,包括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动作训练(每日2次)、发音训练(发a、yi、wu音,每次每个音节发音5次)、吸舌器训练(10~20次/组,3组/日)、电动牙刷按摩(一日三餐前各1次,每次15 min)、Voca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每次20 min,1次/日,6次/周),共治疗2周;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IS200型智能刺激器(四川省智能电子实业公司)行tDCS治疗(每次20 min,1次/日,6次/周),对照组患者给予假刺激治疗(仅最初30 s内给予tDCS刺激,30 s停止电流,1次/日,6次/周),共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功能性口摄食量表(FOIS)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对各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和分析比较。结果①无论是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或是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治疗,各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的FOI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FO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的FOI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亦有明显改善(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的SSA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SS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SSA评分均有下降(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CS联合基本吞咽康复训练有助于真、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恢复,尤其对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更佳。

  • 标签: 脑卒中 经颅直流电刺激 康复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间歇管饲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抑郁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接收治疗的120例新发脑卒中吞咽障碍合并肺部感染,需管饲辅助进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对照法将其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鼻饲法进食,试验组患者采用口间歇管饲营养支持疗法进食。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治疗有效率及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对两组患者抑郁程度评估结果显示,治疗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均有显著的改善,但试验组患者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肺部感染临床疗效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肺部感染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间歇管饲营养疗法对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抑郁及肺部感染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口间歇管饲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早期抑郁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脑卒中抑郁在脑卒中患者约占约三分之一,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重复性颅磁刺激在治疗脑卒中抑郁方面疗效显著,本综述旨在对重复性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抑郁的方法和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抑郁
  • 作者: 刘璐 许涛 李冰冰 汪立梅 王胜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8
  • 出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武汉 430030;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康复医学科,深圳 5181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武汉 430030;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武汉 430015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脊髓损伤(SCI)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用Leeds神经性症状和体征评估量表(LANSS)、贝克抑郁量表(BDI)、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筛选出18例神经病理性疼痛病程<2年的SCI患者。先完成1~2周基线评估,该阶段用SCI神经功能(ASIA)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病情,直至疼痛趋于稳定状态,随机分为试验组(12例)和对照组(6例)。试验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和tDCS治疗(第一运动区M1区、2 mA、每次20 min、每日1次、连续5 d),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治疗前、,采用VAS、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对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睡眠、情绪情况进行评定。用t检验分析试验组内不同病程与疼痛缓解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BPI睡眠及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VAS、BPI睡眠及情绪评分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仅BPI情绪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同指标比较,试验组VAS评分改善显著(P<0.05)。详见表2。按照病程将试验组患者分为病程>3月组和病程<3月组,对VAS评分及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暂未发现病程与tDCS疗效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tDCS对病程<2年SCI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改善作用,暂未发现病程与tDCS疗效之间存在相关性。

  • 标签: 脊髓损伤 经颅直流电刺激 神经病理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35~64岁,BMI 20~24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全身麻醉组(G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T+G组)。T+G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T9和T11胸椎旁神经阻滞,各注入0.5%罗哌卡因10 ml。麻醉诱导,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行麻醉维持,术毕连接PCIA,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PACU期间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羟考酮0.05~0.10 mg/kg补救镇痛。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CO2气腹建立(T1)、手术30 min(T2)和术毕(T3)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于T0、T3和术后24 h(T4)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采用Navios型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和CD8+细胞百分比,计算CD4+/CD8+比值。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PACU期间羟考酮使用情况、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PACU停留时间。结果与G组比较,T+G组T1-3时血浆Cor和NE浓度降低,T3,4时CD3+、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升高,术中血管活性药物和PACU期间羟考酮使用率降低,PACU停留时间缩短(P<0.05)。2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作为有助于改善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麻醉优化策略。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胸椎 麻醉,全身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围术期在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后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生存质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6 h两组患者均表现出一定的疼痛程度,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及术后24 h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均持续减轻,但观察组疼痛减轻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围术期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促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慢性胆囊炎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6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腹膜淋巴结清扫术,对该手术的技巧方法和经验教训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患者均为青年男性,睾丸胚胎癌根治术后,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腹膜淋巴结清扫术。手术体位采用健侧斜侧卧位+轻度折刀位,穿刺孔取脐旁为观察孔,常规取3个机器人操作手臂及2个助手孔,手术范围为标准清扫范围,清除所有患侧腹膜淋巴组织。结果手术成功完成,术中出血100~250 ml,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腹膜淋巴结清扫术相对难度高,手术体位和穿刺孔的选择对手术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其精准和灵活的操作可以使患者明显受益,对交感干、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腔静脉及其分支的保护优于普通腹腔镜。

  • 标签: 非精原细胞瘤 机器人 腹腔镜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脐单孔腹腔镜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奇偶数法分为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均在2018年06月至2020年06月期间完成收集。对照组选择传统开腹手术方法,实验组选择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手术。评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性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无差异性(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脐单孔腹腔镜微创治疗方法的治疗有效性显著,且治疗安全性高,能够提高疾病预后效果。

  • 标签: 子宫肌瘤 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手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固定补片和缝合补片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拟行腹股沟疝手术的患者,将符合标准的86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实际手术治疗情况,将其分为A组(自固定补片,46例)和B组(缝合补片,40例)。观察和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和并发症。结果A组手术时间更短且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但2组术后卧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止疼药使用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 h 2组患者疼痛均达到高峰,此后随着时间推移,疼痛情况明显好转(P<0.05),其中A组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VAS评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自固定补片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出血量,术后短时间内疼痛感更轻,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疝,腹股沟 经腹腹腔镜疝修补术 固定补片 缝合补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颅磁刺激(rTMS)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卒中疲劳患者疲劳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最小随机化法将入选的80例卒中疲劳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每日规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根据病情个体化治疗,共治疗8周)和常规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共治疗8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TMS联合CBT治疗(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和治疗8周,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表(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2组患者疲劳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情绪状态、睡眠情况进行评定,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SS、FMA、HAMD、HAMA、PSQ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治疗8周,2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及同时间点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的FSS、HAMD、HAMA和PSQI评分[(45.72±4.21)、(14.64±1.94)、(10.67±1.01)和(10.92±1.2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8.21±4.93)、(15.59±1.83)、(11.92±1.44)和(11.46±1.05)分],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的评分[(32.10±3.13)、(10.79±1.88)、(6.21±0.98)和(5.13±0.73)分]亦明显低于组内治疗4周时及同时间点对照组[(46.92±5.92)、(14.87±1.61)、(11.64±1.48)和(11.13±0.98)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时和治疗8周的FMA评分[(57.13±3.83)和(62.03±3.60)分]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53.18±3.95)和(56.95±4.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8周的HAMD、HAMA、PSQI与FSS评分均呈正相关,FMA与FS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rTMS联合CBT能有效改善卒中疲劳患者的疲劳程度。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卒中后疲劳 认知行为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间歇双腔球囊导管管饲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口间歇双腔球囊导管管饲法,对照组采用留置鼻胃管管饲法,观察两组住院14 d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治疗,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较入院时均有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比43.33%);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67%比26.67%)。结论口间歇双腔球囊导管管饲法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口间歇双腔球囊导管管饲法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吸入性肺炎
  • 简介:摘要:了解济南市某医院头针结合颅磁刺激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情况,分析头针结合颅磁刺激对该病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医务人员对头针结合颅磁刺激的宣传提供理论依据。于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1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济南市某医院康复医学科 11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为研究组 (头针结合颅磁刺激) 和对照组 (单纯言语康复训练 )。调查研究显示,在 Barthel评分、 ABC评分之后,研究组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得分, BDAE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头针结合颅磁刺激对运动性失语症有明显的康复效果,但是大部分患者在头针结合颅磁刺激治疗重要性方面认识水平相对较低,相关医务人员应该完善对头针结合颅磁刺激治疗方面的健康宣传,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关针对性措施,提高患者康复几率。

  • 标签: 头针 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运动性失语症 康复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椎体凸成型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22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10例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110采取整体护理措施,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整体护理干预皮椎体凸成型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提升护理效果,其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 治疗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