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历史记下了这样的事实:五四新文学的本体,特别是那些直接回答文学本质及艺术形态的命题,无一不是缪斯女神的馈赠品。“文学是人生的反映”这一五四时代影响深远的文学本体命题,就是茅盾直接从西方文论中引进的。茅盾在《文学与人生》中曾说:“西洋研究文学者有一句最普通的标语:是‘文学是人生的反映’”,他还进一步解释这一命题说,这就是告诉人们“人们怎样生活,社会怎样情形,文学就把那种种反映出来”。“文学是心灵的表现”这一五四时代激动人心的文学本体命题,则是创造社诸君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宝库中移植过来

  • 标签: 文学理论 影响深远 西方浪漫主义 西方文论 五四新文学 文学本体论
  • 简介:辩证法作为一种独特的理论思维,有其存在的“本体承诺”。辩证法也就生成于对其“承诺”的“本体”的寻求、批判之中,因而辩证法总是与本体纠缠在一起的。批判性是辩证法的内在本性,但这一批判本性,决不是一种对事物的简单否定和反驳,而是对其所承诺的“本体”所内含的“矛盾”的反思和批判。正是这一反思和批判,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以人的生存方式为“根本”的实践批判的辩证法的本体革命。

  • 标签: 辩证法 本体论承诺 本体论批判 实践批判
  • 简介: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都是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实现或表现的,      二、实践本体的内涵和意义  属人的对象世界即人类世界是自然与社会的统一,把自然以及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从社会 (历史)中排除出来

  • 标签: 再思考 实践本体论 本体论再
  • 简介:蒯因认为没有绝对正确的本体。这种具有“相对性”的本体是蒯因所谓翻译不确定性和指称不确定性论题的表演舞台。本体相对性与语言机制中的语言结构和功能相关联,这对我们的跨语言交流具有启示意义。面对不同语言社团的语言系统及其所承诺或预设的本体问题时,采用宽容原则和实验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本体论 相对性 不确定性 语言机制 宽容原则 实验精神
  • 简介: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围绕实践概念进行的讨论作了梳理,认为卢卡奇等通过对劳动、意志、日常生活、批判、兴趣、交往行动、个体实践等的阐释为实践概念注入了新的思想文化元素,为全面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提供了丰富的资养。认为在构成实践的各种元素中,劳动是最基本的,但只有和繁衍结合在一起,才可能构成人与自然的原初关系,实现从生物人到现代人的过渡。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是马克思、恩格斯表述过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与人自身的生产,即"生命的生产",它回答了作为始源或基元的日常生活的基本结构、生产活动的基本模式以及人类发展的基本驱动力问题。认为美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即人的救赎,历史上有关经验之美与超验之美的讨论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的确立为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哲学基础。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实践本体论 美学
  • 简介:【摘要】在中国国力上升的历史时刻,中国外交研究“本土化”成为一个势在必行的问题。但是,“本土化”是一个极有争议的话题,原因是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长期以来是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推动的。“纯理论先行”成为一个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学术评判标准。尽管国关理论在西方已经陷入深度危机,近年来在中国国关界抢滩最为成功的是“建构主义”,本文对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作了学理上的分析。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建构主义本体论 理论建构主义
  • 简介:本体是哲学的基石.在现代,随着人类思维的成熟和社会的转型,传统本体问题的缺陷暴露了出来:一是其无法涵摄全部哲学问题,如真善美问题;二是抽象物质或抽象精神的理论前提预设.基于时代的要求和哲学本身发展的要求,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批判了传统本体及其本体思维方式.发端于柏拉图的传统本体哲学终结了.然而经过漫长跋涉之后,出于哲学的本性和人类的实践本性,重构新型本体的呼声又逐渐高涨.

  • 标签: 本体论 亚里土多德 现代哲学 思维方式
  • 简介:处理藏露关系是中国画构图的一项重要技巧.也是富有中国美学意蕴的艺术辩证法。意境作为中国绘画的最高追求,是通过构图中的藏露、取舍、虚实处理实现的。露是绘画作为造型艺术的必然要求.所以藏露关系说到底是一个藏什么‘、如何藏’、如何在藏中露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在中国哲学的背景中寻找依据、汲取营养。

  • 标签: 中国画 藏露 虚实 中国哲学 本体论
  • 简介:《老子》最早赋予“道”以完整和深刻的哲学本体意义。道的哲学本体具有三重基本内涵,即追寻作为世界统一性的终极存在、知识统一性的终极解释、意义统一性的终极价值。三重内涵的融通合一即是和谐的意义和旨趣所在,体现为天人和谐、人际和谐和群体和谐。《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德是万物分享形上之道而各自获得的本性,二者皆以和谐为内核,和谐是道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状态。和谐的终极价值以人的意义统一性为逻辑基点,和谐的终极存在以道的世界统一性为生成维度,和谐的终极解释以道的知识统一性为治理向度。

  • 标签: 《老子》 本体论 和谐 治理
  • 简介:仁是孔子儒学的核心观念,汉唐时期的儒家学者基本上是从情感之爱的层面理解仁.北宋诸儒借鉴佛、道二教超越的思维方式,通过对仁与爱、仁与道德关系的探讨,把仁提升为宇宙、人生的本体,同时又继承儒学传统的一贯之道,强调仁之体与爱之用的统一,并且从体用两个层面肯定仁的差异一体特征,建构起体用一源的仁学本体,从而与佛、道二教的空无本体划清了界限.

  • 标签: 北宋 儒家 本体论
  • 简介:本体已经成为跨学科的热门术语,并且成为多个学科的研究题目。探讨本体的概念含义,本体在不同的学科中的借用意义,特别是它与术语学的关系以及在术语学中的概念意义和中文的译名问题,对于把握当今术语学研究中的知识本体趋向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本体论 术语学 语义网 术语翻译 知识管理
  • 简介:感性本体的诞生,乃是19世纪上半叶西方哲学发展史上重大的哲学事件,它标志着长达两千多年来的西方传统哲学开始遭遇重创,一个崭新的哲学时代开始来临。而这一感性本体的确立,是与费尔巴哈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追忆这一本体的确立历程,阐释这一本体的哲学意义,对于我们今天重新理解费尔巴哈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它在什么一种意义上对马克思哲学产生着积极影响,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 标签: 感性哲学 费尔巴哈 感性本体论
  • 简介:实践的本性内在地刻画着人类实践活动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马克思生态实践观生态意蕴的深刻体现。马克思生态实践观从生存本体维度内在地规定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变化发展过程。因而,人类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就必须同时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以说,马克思生态实践观内在地蕴含着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价值意蕴,也蕴含着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的密钥。马克思生态实践观正是在生存本体维度下依赖于合适的社会结构选择,达成了人与自然全面紧张关系的和解。

  • 标签: 生态实践观 生存论的本体论 物质变换 生态文明
  • 简介:"识仁""透性""释空"是邹元标建构其实心本体的三个重要途径,其中"识仁""透性"分别从功夫向度和实践向度对本体进行正向建构,"释空"则对本体进行反向建构。在此建构的过程中,心体的仁本内涵和实践性特质得以凸显,这一方面体现出邹元标的心学立场和对道德践履的严格要求,另一方面为其"实学功夫"和"实行仁治观"奠定了理论基础。邹元标的实心本体是心学演化、儒学自觉和时代政治、学术、文化语境和合的产物,对当时的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想具有很强的诠释能力和反思意识,体现出其鲜明的主体意识和时代价值,对我们当下的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具有启示意义。

  • 标签: 邹元标 实心本体论 识仁 透性 释空 价值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文学主体性是指人在文学活动中作为主体所具有的特性,而那些把文学活动和社会变革、人的解放与发展相联系的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文学的建构激发功能,即主体在文学活动中自由自觉的特性

  • 标签: 实践文学 审美实践 文学本体论
  • 简介:<正>主要概念范畴1.人类学本体的实质,在于劳动对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及其对象化活动的历史必然性;人的自然本质和自然需要以致劳动对自然界的惟一性和必然性;劳动在人类学本体和认识中的性质;劳动对自然界的统一性和对立性关系,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和各国重新科学地调整生产经济结构的必然性。2.劳动对自然界的对象性历史分工辩证法的自然展开过程,分工的性质,分工发展的辩证法则与社会形态以及三大分工范畴的形成;资本主义内部劳动(?)资本(?)科学的分工范畴和"异化劳动"即消灭劳动的历史辩证关系及其历史必然性;垄断基础上的第三次产业科技革命在

  • 标签: 对象性关系 对象化活动 本体论基础 异化劳动 消灭劳动 哲学手稿
  • 简介:本文通过对身体本体哲学的解读,寻求身体本体哲学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奥林匹克主义概念的内在联系,提出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身体本体哲学的结论。奥林匹克主义这种身体本体哲学从人的身体的和谐发展出发,具有完美社会理想的认识意义和在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方法意义。

  • 标签: 奥林匹克主义 身体本体论哲学 认识论意义 方法论意义
  • 简介:作家作为生命个体,对于生命与死亡这一人生主题反应尤为强烈.著名理论家丹纳认为,"作家从出生至死,心中都刻着苦难和死亡的印象",感悟到:"尘世是谪戍,社会是牢狱,人生是苦海,我们要努力修持以求超脱."[1]这就需要他构造一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对抗,摆脱对死亡的苦痛的印象,置身于一个生命自由、死亡消隐的完美精神境界.

  • 标签: 作家死亡 意识本体论 本体论探讨
  • 简介:<正>三、对于审美意识的人类学本体剖析人类审美意识成长的历史考察,必须置于审美意识对象化活动的完整整体之中,这活动以双向进展的发育规律展示自己的历史,向外创造了对象化产品,包括文学艺术诸多门类的作品,向内促进了审美意识

  • 标签: 审美意识 物态化 对象化活动 美学原理 立美 人类本质
  • 简介:男女不平等成为女权主义极度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女权主义者还是社会学家,都对造成男女不平等的原因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文章着重从"性"和"性别"的角度,从"性"和"性别"的先在性、自然性、生理性以及自然/文明二分的根源等方面,对男女的不平等进行本体的分析。

  • 标签: 性别 男女平等 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