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手术室患者在手术中出现压力损伤的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7月于济南市中心医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38例,通过对可能发生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所得结果建立手术室患者术中压力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R软件基于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列线图。结果在138例研究对象中有34例患者发生了压力损伤(24.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2.5 h)、术中出血量(≥80 ml/h)、气管内全麻、年龄(≥60岁)、体重指数(BMI)(≥25 kg/m2)是影响压力损伤形成的风险因素。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手术时间≥2.5 h、术中出血量≥80 ml/h、气管内全麻、年龄≥60岁、BMI≥25 kg/m2为手术室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手术室患者术中压力损伤风险预测模型,计算C-统计量为0.984,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和基于预测模型的校准图,根据列线图预测的手术室患者术后压力损伤形成的概率与实际观察到的压力损伤形成的概率之间存在一致。结论可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方式、年龄、BMI等作为构建手术室患者术中压力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一部分,但影响手术室压力损伤的风险因素较多,临床在对已知的风险进行干预的同时,仍需持续观察不同手术患者个体性差异的风险因素,以降低手术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 压力性损伤 风险模型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仰卧位对急诊留观患者压力损伤的预防效果及舒适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留观病房收治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仰卧位及压力损伤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良式仰卧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留观期间压力损伤发生情况、压力损伤风险评分评价情况、舒适状况评价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1例,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426,P<0.05);干预组患者压疮风险评分中的感觉、潮湿、活动能力、摩擦力和剪切力评分分别为(3.36 ± 0.59)、(2.92 ± 0.47)、(3.21 ± 0.52)、(2.61 ± 0.2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7 ± 0.51)、(2.24 ± 0.38)、(2.76 ± 0.44)、(2.04 ± 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74~9.96,P<0.01);干预组患者舒适状况评分中的生理、精神心理维度为(15.41 ± 2.49)、(27.26 ± 3.4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1.01 ± 1.97)、(22.14 ± 3.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46、8.21,P<0.05)。结论改良式仰卧体位护理方式可以降低急诊留观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情况,改善患者的舒适状况,适合在急诊留观患者中应用。

  • 标签: 急诊 留观患者 压力性损伤 体位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护理中压力损伤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与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间收治的共10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组患者5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构建的压力损伤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照两组质量指标体系的具体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压力损伤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对照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指标,可见研究组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照差异显著(P

  • 标签: 骨科护理 压力性损伤 护理质量 指标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行动研究法在预防手术中压力损伤护理流程改进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行动研究法,优化手术室预防术中压力损伤的护理流程,以90天为1个循环,研究共2个循环,观察对比流程实施前后护士预防术中压力损伤知识与行为水平、病人术中压力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护士的预防知识与行为都有明显提高,且病人术中压力损伤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行动研究可以让改进后的护理流程有效运行,提高护士预防术中压力损伤的知识与行为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行动研究 压力性损伤 护理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在新建医院压力损伤高危患者防治过程中运用集束化管理的效果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院内的363例压力损伤高危患者,运用相应的量表评定方式筛选出Braden评分≤12分且入院时无压力损伤的高危患者作为压力损伤高危组和患者已存在压力损伤压力损伤组,对两组患者都进行集束化管理,对比运用集束化管理方式前后两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变化与治愈情况。结果:实施集束化管理后压力损伤高危组、压力损伤组的损伤发生率明显比实施前低、治愈率比实施前高(P

  • 标签: 集束化管理 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 防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损伤发生状况的应用,以确定该方法对压力损伤的预防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3月至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51例纳入研究。分成对照组(75例)与干预组(76例),分别予以手术室护理、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术中压力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护理 术中压力性损伤 降低发生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在ICU压力损伤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ICU者80例,包含参照组、研究组,其护理模式分别是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每组患者各40例,本研究在2019年1月开始,在2020年12月结束。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更优,与参照组比较,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压力性损伤 生活质量 ICU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管理在减少手术室压力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0例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程序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皮肤组织受压程度、压力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组织受压程度及压力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减少手术室压力损伤中,程序化护理管理实施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皮肤受压程度,同时减少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

  • 标签: 程序化护理管理 手术室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强化护理策略预防ICU人工气道相关压力损伤的效果观察。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入住ICU并置入人工气道的80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强化护理方式,观察两组人工气道置留时间,人工气道意外拔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强化护理组患者发生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人工气道平均留置时间为5.3±0.8天、意外拔管及再插管发生情况10.00%;并发症发生率10.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发生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人工气道平均留置时间为6.3±0.9天;意外拔管及再插管发生情况15.00%、并发症发生率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强化护理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人工气道置留时间、降低人工气道意外拔管情况以及提高ICU患者的满意度,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 标签: 强化护理策略 预防损伤效果 ICU 人工气道相关性压力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压疮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局部振动疗法联合压疮护理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出现压力损伤的患者300例,抽签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压疮护理,实验组给予患者局部振动疗法联合压疮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疮面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疮面愈合情况较好,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振动疗法联合压疮护理在患有压力损伤的患者中有明显效果,可以加速疮面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局部振动疗法 压疮护理 压疮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监护室患者采取循证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满意率与压力损伤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分组对比,以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共有患者人数为64例,每组纳入患者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循证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更低(P<0.05),数据之间存在对比意义;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更高(P<0.05),对比意义显著。结论:循证的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有效实施可以降低重症监护室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提高满意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压力性损伤 循证 集束化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水胶体敷料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压力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6月我科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间大于48小时的先心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四组:A组非青紫型未使用水胶体敷料组100例,B组青紫型未使用水胶体敷料组100例,C组非青3紫型使用水胶体敷料组100例,D组青紫型使用水胶体敷料组100例;分别观察并记录四组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拔除后压力损伤发生率。结果 青紫型患儿发生压力损伤24例(24%),非青紫型患儿发生压力损伤13例(13%);使用水胶体敷料进行预防后,青紫型压力损伤发生4例(4%),非青紫型压力损伤发生2例(2%)。结论 青紫型患儿发生压力损伤率比非青紫型患儿高。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在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压力损伤发生率方面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与安全。

  • 标签: [] 水胶体敷料 先天性心脏病 静脉留置针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在临床压力损伤预防与治疗方面能够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方法:纳入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100例患者当做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手段干预,观察组运用伤口造口护理小组进行干预,记录数据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不同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压力算上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方面数据均要优秀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临床上采用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方法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住院的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概率,放大对该病症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建议临床推荐。

  • 标签: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 压力性损伤 预防与治疗
  • 简介:摘要:为了确保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安全稳定运行,世界各国都制订了一系列压力容器标准规范,给出材料、设计、制造、检验、安全评估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生产要求的提高,压力容器也显现出了一些新特征,主要表现为更加复杂化、系统化。对此,需要在日常检验工作中,以科学检验的方式保障其安全运行。本文从常见压力容器的损伤模式入手,提出了检验重点和具有针对的检测方法,以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

  • 标签: 压力容器 损伤模式 检验 探究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皮肤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3例(男1例,女2例,年龄范围为29~70岁)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皮肤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包括积极清创及彻底引流、促进创面修复、给予营养支持、心理护理以及出院指导,观察护理干预对伤口愈合的效果。结果3例患者经护理后,2处皮肤伤口愈合,5处皮肤伤口好转出院,出院后电话回访,2周后伤口愈合,表面有淡淡的瘢痕,局部皮肤无触痛。结论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皮肤损伤,早期应积极清创引流,待清除脓液及腐肉后予苏肤外涂伤口及周围皮肤,可促进创面修复,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取得患者配合,可促进伤口愈合。

  • 标签: 皮肤损伤 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ICU老年患者医用粘胶剂相关皮肤损伤预防及管理的循证实践。方法:本研究中,所纳入进的老年患者人数一共是40例。以前瞻对照设计的方式,针对老年患者医用粘胶剂皮肤损伤的最佳证据进行分析。结果:落实了最佳证据以后,展开再次的审查,老年患者医用粘胶剂相关皮肤损伤发生率、皮肤瘙痒发生率、揭除敷贴后疼痛发生率均具有明显程度的降低,p

  • 标签: 老年患者 医用粘胶剂 相关性皮肤损伤 预防及管理 循证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压力损伤患者创面组织康复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对了解使用藻酸盐敷料的临床作用效果以及实际治疗推广价值。方法 选46例2019年8月-2020年8月入院就诊及治疗过程中出现压力损伤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作为本研究对照分析的23例患者创面清洗处理之后使用生理盐水以及庆大霉素将纱布浸湿后外敷,另做研究的23例患者创面清洗处理之后使用藻酸盐敷料进行外敷,对比湿敷效果。结果 换药次数、新肉芽生长时间以及压力损伤痊愈时间对比,研究组少,治疗有效率对比,研究组高(P<0.05)。结论 压力损伤伤口患者护理管理中对于敷料的选择是影响创面愈合的重要因素,藻酸盐敷料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选择。

  • 标签: 创面组织 康复情况 藻酸盐敷料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规范化护理干预在降低卧床患者压力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基于2018版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专家共识,以及医院制定的规范化护理方案,对我院的护士进行规范化护理培训,并在临床推行,回顾分析干预前后卧床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 规范化护理方案实施后,压力损伤的发生率下降;患者对护士的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护理技术、皮肤护理指导和总体满意度得分均有提高,与方案实施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规范化护理有助于降低卧床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率,提高卧床患者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 100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