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对于临床上压力损伤的预防和治疗工作的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从我院相关病例系统中随机抽取95例压力损伤患者进行分组实验,分别为A组(对照组)48例和B组(护理组)47例;对A组患者按照常规模式下的皮肤护理管理程序进行相关操作,针对B组(护理组)由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开展专项压力损伤预防护理管理工作;实验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效果。结果:B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同时治愈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内容与流程的满意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创建伤口造口专项护理小组对于临床上压力损伤的预防与治疗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能够科学有效减少压力损伤的发生,提高疾病治愈率,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护理小组 压力性损伤 预防与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患者术中压力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采取针对护理策略,降低手术压力损伤的发生率。方法:选取100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分组比较的方式,依据行手术的先后顺序,将2020年7月-12月期间接受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对该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发生手术压力损伤的因素进行分析。将2021年1月-5月期间接受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参照组危险因素分析基础上,给予该组患者实施系列针对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皮肤受压状况和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皮肤的受压状况包括红斑、水疱、破损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远远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认真分析手术压力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找出手术室中引发患者出现压力损伤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手术室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压力损伤发生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手术压力性损伤 护理干预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康复医学科患者中实施动态评估及护理干预的效用价值。方法:研究共选取346例患者,为方便对比随机分为173例两个组别,对照组采取压力损伤管理规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动态评估及护理干预,对比有效。结果:通过数据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评估的方式可实时掌握患者病情情况,并起到有效防治作用,更可促进治愈率的提升。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动态评估 护理干预 康复医学科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急性脑卒中并发压力损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其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压力损伤预防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压力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脑卒中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在预防侧卧位患者压力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取院内处于侧卧位的40例压力损伤患者为研究范例,按照抽签法分为研究和对照两组,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实施在研究组中,而常规护理干预则应用在对照组中,对比两组护理数据。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在压力损伤护理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模式产生的效果。 方法 将我院2020年2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压力损伤患者当做研究对象,随机划分小组,各30例,对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对实验组应用PDCA循环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模式的不同效果。 结果 实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 将PDCA循环模式用于压力损伤护理工作中,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优化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护理管理 PDCA循环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用黏胶相关皮肤损伤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收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医用黏胶相关皮肤损伤患者为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用黏胶相关皮肤损伤患者治疗期间采取护理干预,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医用黏胶 皮肤损伤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随着PICC的普及应用,其置管周围皮肤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问题日益显著。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不仅会引起疼痛,严重者还可能造成非计划拔管,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会增加导管维护的成本。本文对PICC置管周围皮肤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识别和预防此类皮肤损伤提供依据。

  • 标签: 综述 中心静脉导管 医用粘胶 皮肤损伤 危险因素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raden量表、NRS 2002对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治疗的612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收集表、Braden量表、NRS 2002收集资料。通过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评价Braden量表、NRS 2002及两者联合对ICU患者MARSI发生的预测作用。结果612例ICU患者的MARSI发生率为11.3%(69/612)。发生MARSI患者与未发生MARSI患者的Braden量表、NRS 2002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aden量表、NRS 2002及两者联合预测ICU患者发生MARS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64(95%CI 0.477~0.651)、0.670(95%CI 0.601~0.738)、0.724(95%CI 0.651~0.796),且两者联合预测MARSI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应用Braden量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aden量表联合NRS 2002预测MARS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0.739和0.663。结论ICU患者MARSI的发生率较高,Braden量表联合NRS 2002能有效预测ICU患者MARSI的发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可结合量表的评估结果进行恰当的皮肤护理,对患者进行有效预防与处理,保障皮肤安全。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用粘胶 皮肤损伤 Braden量表 营养风险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皮肤风险预警管理预防NICU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应用效果,为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及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10月在本院NICU行PICC置管的11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两组早产儿均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1.9 F规格PICC穿刺包,严格按照PICC置管程序置管。对照组使用3M无菌透明敷贴和普通胶带,沿血管走行方向直接覆盖固定导管管路,每7 d更换1次敷料。干预组针对实施个性化皮肤风险预警管理,为每名患儿建立MARSI皮肤信息采集表,每次更换敷料时观察PICC置管部位MARSI发生情况。采用Sinéad等编制的新生儿皮肤状况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早产儿生后1~4周的皮肤状况。结果与干预组比较,对照组张力损伤皮肤撕裂、刺激接触性皮炎、表皮剥脱、毛囊炎、皮肤浸润等发生率均较高,对照组MARSI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干预组[36.36%(20/55)比10.91%(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7,P<0.01)。住院第1 d皮肤评分组间比较[(1.29±1.15)分比(1.21±1.2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皮肤评分第7 d [(1.52±1.10)分比(1.19±0.63)分]、14 d [(1.57±0.84)分比(1.14±0.68)分]、21 d [(1.68±0.79)分比(1.10±0.60)分]、28 d[(1.97±0.99)分比(1.03±0.57)分]均显著高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个性化皮肤风险预警管理方案预防NICU早产儿PICC置管部位MARSI安全有效,可行高,提高PICC 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经济成本与人力成本,使早产儿皮肤管理更规范化、标准化,利于保护患儿PICC置管部位的相关皮肤,有效降低MARSI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 标签: 早产儿 风险预警管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对临床压力损伤预防与治疗效果的提升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符合压力损伤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26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其中13例接受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其余13例接受伤口造口护理小组专案护理的设为实验组,分析这两组的治护效果。结果 对比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伤口造口护理 压力性损伤 预防效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化全面护理对糖尿病并发压力损伤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压力损伤患者4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系统化全面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1.43%,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糖尿病并发压力损伤的患者,采用系统化全面护理方法,能发挥更好的防治效果,护理效果更理想。

  • 标签: 系统化全面护理 糖尿病 压力性损伤 防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预防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压力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颅脑肿瘤手术患者8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研究探讨。结果:实验组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更低。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压力损伤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压力性损伤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测护理对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压力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及长期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测护理。比较两组压力损伤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压力损伤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高龄老年患者 长期卧床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施程序化护理管理,对手术室出现压力损伤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来我院治疗手术室压力损伤的患者中200位患者。将这200位患者按照入院的时间进行排序,单号患者为实验组,双号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为100位患者。实验组(100位)患者接受程序化护理管理,对照组(100位)患者接受常规化护理,并将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100位)患者出现手术室压力损伤情况要明显低于对照组(100位)患者,同时实验组(100位)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96%)要高于照组(100位)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74%)。结论:对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手术室压力损伤的发生情况,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效的避免了医患纠纷,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压力损伤患者急诊后,通过微信方式行延续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9年7月到2021年1月期间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共90例急诊压力损伤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观察对象;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借助微信实施延续护理两种方式干预,观察患者不同干预下压力损伤恢复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比。结果 经护理干预显示,在微信平台下进行延续护理的患者损伤愈合平均时间为(74.92±4.83)d,且患者的满意度为82.22%;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压力性损伤 微信平台 延续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压力损伤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7—12月本院57例骨折手术患者实施护理专案活动作为观察组,选择2019年1—6月护理专案实施前接受常规护理的57例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护理专案实施前后术中压力损伤发生率及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压力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专案可以降低骨折患者术中压力损伤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压力性损伤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压力损伤患者照护技能培训应用反馈-渐进式培训法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压力损伤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护理在直肠癌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皮肤损伤的减轻评价方法:遴选我院收治的48例直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电脑数字随机筛选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加强皮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造口周围皮肤评分、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不同护理后,研究组DET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直肠癌造口患者实施皮肤护理,可以减轻造口周围皮肤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皮肤护理 直肠癌造口 皮肤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