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指静脉识别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它是依据人类手指静脉中红血球的血红素会吸收近红外线,而使用近红外线对手指进行照射,可得到手指静脉的清晰图像。本文介绍了手指静脉识别技术及其优势和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探究分析了现阶段该技术一些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

  • 标签: 手指静脉 特征识别 静脉图像 安全性
  • 简介:腹膜移植修补输卵管浆膜缺损复通术,(2)腹膜移植修补输卵管浆膜缺损术,本科行绝育后显微输卵管复通术中输卵管浆膜缺损175例

  • 标签: 例疗效 修补输卵管 复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不同材料嵌体修复后牙邻面牙体缺损的情况,给临床牙体修复提供指导信息。方法根据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我院的122例牙邻面牙体缺损患者来分析研究,共有患牙140颗,将患者分成AB两组,A组61例患者共有72颗患牙,B组6例共有68颗患牙。A组患者接受Dialogvario嵌体修复,B组使用e-max铸瓷嵌体修复。对两组的临床修复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的随访率、边缘密合度、颜色匹配和继发龋几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A组修复完整性比B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推介牙邻面牙体缺损患者接受Dialogvario嵌体修复治疗,具有比较高的修复完整性,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牙邻面牙体缺损 嵌体修复 Dialog vario e-max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牙树脂嵌体修复儿童乳磨牙大面积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乳磨牙大面积缺损儿童100例,根据修复方式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应用树脂嵌体修复治疗)、对照组(50例,应用树脂直接充填治疗)。随访观察并评估修复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咀嚼效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咀嚼效率和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且嵌体组患儿的咀嚼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填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树脂嵌体修复儿童乳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好,提高了患儿的咀嚼效率及生活质量,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树脂嵌体 嵌体修复 乳磨牙大面积缺损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86例牙列缺损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常规修复治疗。观察两组咀嚼效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3例患者牙列缺损修复30d后的咀嚼效率以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利用口腔修复种植可有效提高牙列缺损患者的咀嚼功能以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 标签: 牙列缺损 咀嚼效率 固定义齿 口腔种植修复
  • 作者: 王伟1王辉1刘宗磊2通讯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1.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     河北唐山    063000;2.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     河北唐山    063000)     【摘    要】    目的:探究手部带感觉的岛状皮瓣急诊修复拇指指腹缺损方法以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我院2013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急诊I期修复拇指指腹缺损患者,对缺损部位均采取手部带感觉的岛状皮瓣急诊修复方法,回顾分析拇指指腹缺损修复效果。结果:40例患者通过手部带感觉的岛状皮瓣急诊修复,皮瓣全部成活且指腹较为饱满,40例患者中1例出现皮瓣肿胀,1例出现毛细血管充盈反应,经过对症处理,症状消失,修复后的拇指指腹存在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觉:3-7mm,指关节能够正常活动。结论:急诊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后采用手部带感觉的岛状皮瓣进行修复,修复成功率较高,能够保证正常的手部感觉功能,最大程度保证患者指关节活动能力。  【
  • 简介: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在踝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9例,其中内踝部位缺损6例,踝前区缺损3例。缺损面积5cm×4cm~10cm×8cm。结果所有皮瓣和供瓣区移植皮片均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皮瓣色泽好,质地柔软,有保护性感觉。患者穿鞋行走正常,无明显疼痛。结论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踝周中小面积缺损的良好选择。

  • 标签: 足底内侧皮瓣 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重度牙体缺损患者进行根管治疗后嵌体修复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从我院收治的中重度牙体缺损患者中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0月~2018年3月30例为对照组,2018年4月~2018年9月30例为观察组。60例患者全部先行根管治疗,根管治疗后对照组行全冠修复术,观察组行嵌体修复术,对6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相比之下,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3.33%较对照组83.33%更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重度牙体缺损根管治疗后行嵌体修复术较全冠修复术治疗效果更好、更优良,更易为患者接受。

  • 标签: 中重度牙体缺损 根管治疗 嵌体修复 疗效探讨
  • 简介:目的分析继发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后封堵器相关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7年在云南省多个介入中心行介入封堵治疗的继发型房间隔缺损患者1214例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封堵器与心脏大血管接触组(n=1030例)、封堵器与心脏大血管未接触组(n=184例)。封堵器与心脏大血管接触组又依据接触是否成角及封堵器有无相对活动分为相应亚组。结果全组共发生封堵器相关严重并发症6例(0.5%),其中封堵器脱落5例,主动脉右心房瘘1例;当封堵器与大动脉呈切线位接触且无相对活动时,封堵器相关严重并发症减少。结论建议根据不同的房间隔缺损选择适合的封堵器,封堵器释放前应关注封堵器是否与大动脉接触成角以及有相对运动。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房间隔缺损 封堵器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重度牙体缺损患者进行根管治疗后嵌体修复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从我院收治的中重度牙体缺损患者中选取 2017年 10月~ 2018年 9月 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2017年 10月~ 2018年 3月 30例为对照组, 2018年 4月~ 2018年 9月 30例为观察组。 60例患者全部先行根管治疗,根管治疗后对照组行全冠修复术,观察组行嵌体修复术,对 6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相比之下,观察组治疗优良率 93.33%较对照组 83.33%更高,(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重度牙体缺损根管治疗后行嵌体修复术较全冠修复术治疗效果更好、更优良,更易为患者接受。

  • 标签: 中重度牙体缺损 根管治疗 嵌体修复 疗效探讨
  • 简介:摘要先天性皮肤缺损(aplasiacutiscongenita)又名先天性皮肤发育不全,指新生儿体表存在有局限性无皮区,以一定部位皮肤缺损为特征,是非常罕见的发育缺陷病1.2。先天性皮肤缺损的新生儿可同时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3。自1767年首次报道距今已有200多年,全世界共报道先天性皮肤缺失约500例,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中国见数十例报道4。

  • 标签: 局部皮肤缺损 先天性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外周静脉输液相关性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室2016年5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者643例,评价组345例和对照组298例,评价组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以评价效果。结果评价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61%,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75%,两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降低外周静脉输液相关性静脉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炎 护理干预 输液 外周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排气法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集我院静脉输液患者110例参与,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排气法,观察组行改良排气法,对两组患者一次排气成功率、血管内小气泡进入率、排气时间及耗液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排气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管内小气泡进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排气时间及耗液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液中实施改良排气法可有效缩短排气时间,减少耗液量和小气泡进入血管率,还可提升一次性排气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因此该种排气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 护理干预 改良排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