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心脏射频消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从我院2017年度收治的心脏射频消融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着抽取先后顺序,将先抽取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后抽取的4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7.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77.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心脏射频消融过程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心脏射频消融术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并对60例患者的HAMA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且分析。结果两组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患者在HAMA评分对比中存在一定差异,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对比中存在一定差异,观察组(96.67%)高于对照组(76.67%)(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有效的缓解负面情绪,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剖宫产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纳的56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接受剖宫产,对照组患者手术期间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手术期间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更为平稳,血压、心率较麻醉前无明显改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行剖宫产时,选择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案效果最佳,安全可靠。

  • 标签: 妊娠合并心脏病 剖宫产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心脏外科患者进行护理时针对心脏外科患者在手术围期易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情况进行针对护理,探讨使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80名患者使用电脑进行随机分配。在本次实验中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人,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时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对两组病人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概率进行对比,研究更加高效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两组病人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患病的概率比对照组少了9.5%,所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有更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结论针对心脏外科患者易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现状,我院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通过对针对性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发现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患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概率,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

  • 标签: 心脏外科围术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干预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围期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39例,传统护理模式)与循证组(39例,传统组+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手术依从率、护理质量评分、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结果循证组手术依从率、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P<0.05),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围期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提升手术依从率与护理质量评分、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循证护理模式 风湿性心脏病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分别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周岁以上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4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骨折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随访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和下地活动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中无失访者,观察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06%vs73.53%,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F-36中各项目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90%vs35.29%,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价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中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临床效果。方法回归分析2015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实施心脏瓣膜置换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共1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中是否保留二尖瓣装置分为保留组(62例)和未保留组(58例)。对比术后3个月2组心功能分级和左室功能指标。结果保留组3个月后心功能分级与未保留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心功能改善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3个月后保留组LVEF高于未保留组(P<0.05),LVEDD和LVESD均低于未保留组(P<0.05)。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换瓣中保留二尖瓣装置能够显著改善心功能,效果理想。

  • 标签: 二尖瓣装置 风湿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功能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综合护理对于冠心病心脏支架患者心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进行冠心病心脏支架手术的8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服务,对比分析综合护理对冠心病心脏支架患者心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统计结果显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有效率为95%,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有效率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冠心病心脏支架手术患者,综合护理较常规护理能够更好的改善心脏功能恢复效果,建议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脏支架手术 综合护理 心脏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彩色超声来对高血压性心脏病伴有左心力衰竭患者的多项参数进行分析和诊断。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高血压心脏病(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力衰竭)患者40例为实验组,健康正常人40例为(正常组),对其分析心脏彩超的相关指标的观察及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心脏彩超的主要指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明显不同(P<0.01),心脏彩超指标与心功能分级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中的相关性分析,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通过心脏彩超来诊断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同时合并有左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是合理的,心脏彩超可以作为常规检查来评价患者心功能状态。

  • 标签: 心脏彩超 左室肥厚 左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58例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组成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纳入对照组,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对比两组诊断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股浅静脉内径、腘静脉内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静脉瓣反流部位来看,观察组Valsalva’s动作、平静呼吸数据在股浅静脉瓣、腘静脉瓣、双瓣反流上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相关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普勒超声的推广与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提高了诊断成功率,该种诊断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多普勒超声诊断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创钢板接骨与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Neer四部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老年Neer四部分骨折的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肱骨头置换,实验组患者实施微创钢板接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都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Neer四部分骨折患者采用微创钢板接骨进行治疗,有效的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了中的出血量,帮助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但是肱骨头置换比较适合治疗粉碎性以及比较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

  • 标签: 微创钢板接骨术 肱骨头置换术 老年患者 Neer四部分骨折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心脏超声在慢性心衰(CHF)患者诊断以及心脏功能评价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其中Ⅰ+Ⅱ级慢性心衰患者26例,Ⅲ级慢性心衰患者25例,Ⅳ级慢性心衰患者29例),将其划分试验组,从体检健康人群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研究样本开展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对比两组研究样本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以及HFEI评分,分析NT-proBNP与心衰超声参数、左室射血分数以及HFE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试验组慢性心衰患者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NT-proBNP和HFE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中NYHA等级越高,慢性心衰患者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NT-proBNP和HFEI评分越高(P<0.05),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越低(P<0.05);NT-proBNP得分与左室射血分数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NT-proBNP得分与HFEI评分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这充分表明心脏超声诊断结果能够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全面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建议在慢性心衰患者诊断过程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脏超声 慢性心衰 心脏功能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心脏彩超与心电图临床应用价值,以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67例我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所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心脏彩超及心电图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疾病检出率。结果心脏彩超对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左室扩大、主动脉弹性减退及主动脉扩张的检出率分别为73.13%、40.30%、34.33%、61.19%、14.93%,均明显高于心电图检查的29.85%、11.94%、10.45%、0.00%、0.00%,两种检测方式的检出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脏彩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心电图,可作为临床检测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首选方式。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彩超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术后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 2015年 10月 -2016年 11月在本院心外科接受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治疗的 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对比 2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心功能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8.57%(

  • 标签: 瓣膜病 冠心病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对比。方法按照抽签法的原则选用在本院进行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70例疾病患者,并且将这70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诊断,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将采用心电图作为首选诊断方式的35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而另35例患者则是选择心脏彩超进行诊断且将其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以及高血压性心脏病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左室扩大6例,左房增大9例,左室肥厚5例;而对照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有左室肥大10例,左室电压增高11例,左房增大3例。诊断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其诊断出1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其阳性率结果显示为56.0%;对照组患者,其诊断出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其阳性率结果显示为56.0%;观察组患者的阳性率略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阳性率,两者患者的研究数据的差异值不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彩超运用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其在能够有效诊断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阳性率,特异性、敏感性两个因素较显著,能迅速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的准确率非常高,此法是值得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中大力推广使用的最佳诊断方式。

  • 标签: 心脏彩超 心电图 高血压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提供心脏B超检查,后对检测结果阳性率进行分析讨论,以此来研究心脏B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位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提供心脏B超检查,并通过检测结果和心电图检测结果的对比来综合分析患者情况。结果利用心脏B超对患者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100位患者中有52位患者被诊断出心脏左室壁增厚,而被诊出左室扩大的患者有25位,阳性诊断率为74%;而利用心电图对患者进行心脏检测,阳性检测率为60%,由此可知,利用B超诊,其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心电图诊诊断阳性率。结论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心脏病阳性率的检测中,准确性较高,医学价值较高,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脏B超 高血压性心脏病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析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效果。方法选取65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均是本医院于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根据治疗方案分成实验组和参考组,分别为33例和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抗凝治疗,而实验组基于此添加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参考组采用华法林和常规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和抗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抗凝功能差不多(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抗凝功能指标均明显比参考组更优,且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分别为9.09%和31.2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实行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存在显著的效果,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率和抗凝功能,减小患者脑栓塞以及脑卒中等概率,还能够减小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非瓣膜性房颤治疗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达比加群酯 阿司匹林 非瓣膜性房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置换关节脱位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实施的6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针对性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每组各30例,于术后第3个月末,通过Harris髋关节评分法,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30例观察组患者中,22例优,7例较好,1例良;30例对照组患者中,9例优,12例较好,8例良,1例差。与对照组相比(70.0%),观察组的优秀率明显升高(96.7%),卡方值为6.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置换关节脱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干预 关节脱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心脏形态性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18例经临床明确诊断的左心房或左心室增大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心脏彩超与心电图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在118例左心房或左心室增大的患者中,有38例左心室增大的患者,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56.72%,47.23,P=0.08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34例左心房增大的患者,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有46例左心房伴有左心室增大的患者,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3.68%,71.09%,P=0.0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果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在诊断左心房或左心室增大的患者中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然而,相对于具体部位的诊断,心脏彩超更敏感;对于有形态改变的患者,建议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诊断的准确率会更高。

  • 标签: 心脏彩超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心脏外科手术患者74例作为样本,以37例为一组,将其分为延续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延续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结果延续组患者呼吸(18.59±1.66)次/min、心率(95.28±0.74)次/min、SaO2(98.01±0.43)%、护理后焦虑评分(20.02±1.34)、抑郁评分(19.86±1.11)、疼痛评分(2.15±0.82)、住院时间(11.54±1.18)d、护理满意度100%,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将延续性护理应用到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心脏康复护理中,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心脏外科手术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