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ECGf波特点与血栓栓塞危险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NVAF患者69例,根据是否合并血栓栓塞事件,将患者分为栓塞事件组(23例)和无栓塞事件组(46例)。描记ECGV1导联,测量f波的振幅、f波时限和f-f间期,并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相关分析及logistis回归分析。结果栓塞事件组患者f波振幅较无栓塞事件组低(0.076±0.018)mVvs(0.092±0.033)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间期较无栓塞事件组短(0.115±0.009)svs(0.126±0.01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波时限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f波振幅与年龄呈负相关(r=-0.29,P〈0.05),而与左心房、LVEF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波振幅减低是老年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CGf波特点有助于评估老年NVAF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超声心动描记术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α1受体阻滞剂乌拉地尔与其他传统治疗方法对比,是否可以获得额外临床收益。方法选择老年女性患者46例,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24例,乌拉地尔50~300μg/min,硝酸甘油组22例,硝酸甘油5~20μg/min,总给药时间48~140h,根据血压及心功能状况调整药物浓度。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3、7d观察血压、心率、代谢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乌拉地尔组治疗后7d收缩压控制明显优于硝酸甘油组[(108.12±6.54)mmHgvs(116.36±11.09)mmHg,1mmHg=0.133kPa,P<0.05],N末端钠尿肽前体水平较硝酸甘油组明显下降[(2378.42±956.12)ng/Lvs(4546.14±457.73)ng/L,P<0.01]。结论在老年女性患者中,乌拉地尔较硝酸甘油在降低和稳定收缩压方面有更好的疗效。并且在减轻心脏后负荷及改善心功能方面都优于硝酸甘油。

  • 标签: 心力衰竭 硝酸甘油 休克 心源性 高血压 糖尿病
  • 简介: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法与肺动脉导管(PAC)法监测心脏容量负荷与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一致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45例患者,中分别采用TEE及PAC监测右室舒张末期容量(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量(RVESV)和右室射血分数(RVEF),比较两种方法监测数据的一致性。结果:与基础值比较,TEE和PAC法均显示,负荷后RVEDV[TEE:(38±6)ml比(51±9ml),PAC:(153±17)ml比(188±19)ml]、RVESV[TEE:(19±4)ml比(33±5)ml,PAC:(92±16)ml比(110±23)ml]均显著增加(P均〈0.01),RVEF均无显著差异(P〉0.05)。PAC与TEE法在治疗前监测的RVEDV、RVESV、RVEF结果均具有良好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r=0.844、0.862、0.916,P均〈0.01),在治疗后监测的RVEDV、RVESV的相关系数显著降到0.6以下(r=0.552、0.579,P均〈0.05),RVEF的相关系数仍保持在0.8以上(r=0.892,P〈0.01)。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肺动脉导管在临床监测中一致性较高,前者为非创伤性检查,便于临床采用。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导管插入术 Swan-Ganz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78例经胸外超声诊断为心脏疾病患者,分析心脏疾病确诊前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与最终确诊的符合率,观察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78例经胸外超声诊断为心脏疾病患者,有70例患者的诊断与最终诊断相符,诊断符合率为89.74%,其中对高血压心脏病诊断符合率为41.03%;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符合率为30.76%;心肌梗死性疾病诊断符合率为17.95%。结论胸外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较高。

  • 标签: 胸外超声心动图 诊断 心脏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医源性乳糜胸的可能机制和预防经验,以减少术后乳糜胸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自2003年5月至2012年6月4320例心脏外科手术中出现的37例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6个月至75岁,平均年龄22.3岁。患者在禁食基础上采用胸导管结扎,胸腔闭式引流,静脉高营养,强心、利尿,高糖溶液、滑石粉、红霉素等胸腔内注射,使胸膜固定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疗。结果住院时间10-150d,胸腔引流4-35d。全组死亡2例,其中因肺部感染再次插管,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右心功能不全合并DIC死亡1例。随访30例,随访时间1-8年,失访5例,随访期间无乳糜胸复发。结论行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乳糜胸可能与手术时损伤较小的淋巴侧支有关,采用禁食,胸腔闭式引流,胸导管结扎,静脉高营养,高糖溶液、滑石粉、红霉素等胸腔内注射,胸膜固定等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心脏外科 医源性 乳糜胸
  • 简介:根据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每天服用高剂量的某些处方药,服用一周内可能有心脏病发作风险。以往研究将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这类止痛药的使用与心脏病发作风险升高联系在一起。于2017年5月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的一份新报告分析了近百万人的数据,其中约61,000名有过心脏病发作。

  • 标签: 心脏病发作 止痛药 风险 《英国医学杂志》 非甾体类抗炎药 处方药
  • 简介: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枢纽和动力的源泉。心脏像一个永远不休止的血泵,当它收缩时产生的压力,把血液驱向动脉血管,输送至全身;当它舒张时,全身的静脉又流回心脏。没有心脏的活动,血液就不能在血管里流动。血液是专管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的,

  • 标签: 人心脏 人体血液循环 中老年 保护 监测 动脉血管
  • 简介:来自另外一个让人安心的研究表明,注意力不足过动症(以下简称ADHD)的药物并不会增加儿童心脏病的死亡风险,而这个报告是在成人中。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期刊》的文章显示,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分析了美国四个健康计划的医学记录,样本包含了150,000名成人,均服用兴奋剂如哌醋甲酯(利他林)和左旋安非他命(阿得拉)等常用于治疗ADHD的药物,以及另外300,000名不服用这类药物的成人。

  • 标签: 死亡风险 人心脏 美国医学会 类药物 医学记录 健康计划
  • 简介:如果在去年冬天还没有接种流感疫苗的话,就需要考虑一下了。发表于2013年10月《美国医学协会杂志》的研究发现,接种流感疫苗与降低主要心脏问题相关。那么降低多少呢?约三分之一,而且其效果能持续长达一年,能抵挡的情况有心脏衰竭、心脏病发作、中风甚至是死亡。最大的防护效益是对那些最近刚经历心脏问题如心脏病发作或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与其他患者相比可以降低55%的主要心脏事件。

  • 标签: 心脏病发作 流感疫苗 不稳定性心绞痛 风险 主要心脏事件 心脏问题
  • 简介:201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ACC)于美国当地时间4月2-4日在芝加哥举办。会议共收到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篇投稿,经专家审核入选2400多篇。今年ACC会议的主题是人类健康和生活方式。大会发布了从115个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的20多个具有特色的最新临床试验。

  • 标签: 美国心脏病学会 年会 科学 生活方式 人类健康 临床试验
  • 简介:目的比较经右颈内静脉、左锁骨下静脉、右锁骨下静脉、右股静脉四种径路进行心脏临时起搏的优缺点。方法收集本院468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非X线透视条件下,分别使用漂浮球囊起搏导管,经左锁骨下静脉、右锁骨下静脉、右股静脉、右颈内静脉四种途径穿刺插管,行右心室内膜临时心脏起搏。结果486例均成功起搏,从穿刺到成功起搏用时为5~40min,起搏时间2~15d。入路途径:右颈内静脉276例、左锁骨下静脉156例、右锁骨下静脉40例、右股静脉14例。5例右颈内静脉穿刺不成功,术后有28例电极移位,重新调整电极获成功。全部病例未发生心肌穿孔、气胸、血胸、感染及导管断裂等严重并发症。65例病情稳定后改植永久起搏器。结论漂浮球囊起搏导管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既可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也能预防性起搏保护外科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床边临时心脏起搏 漂浮球囊起搏导管 静脉穿刺 静脉径路
  • 简介:近20多年来,经皮导管介入治疗心脏病的技术发展迅速。上一世纪80年代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经皮经静脉通过房间隔穿刺进左房的二尖瓣球囊扩张、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技术等开始临床应用。90年代以后,由于介入治疗装置的材料及设计的进展,介入技术得到极大发展。在冠脉球囊扩张成形的基础上,为解决再狭窄开展了冠脉内支架装置,由裸支架发展到药物洗脱支架至今几乎替代了开胸的冠脉血运重建

  • 标签: 经皮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冠脉血运重建术 冠脉内支架
  • 简介: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于当地时间2018年3月10~12日在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会展中心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近2万名代表参加了本届大会。今年的美国心脏病学会公布了多项新近完成的临床试验。大会开幕式后来自法国巴黎的P.GabrielSteg教授在会上报道了ODYSSEY-OUTCOMES的试验结果。

  • 标签: 美国心脏病学会 年会 科学 临床试验 佛罗里达州 会展中心
  • 简介:《纽约时报》报道,在线发表在《外科年鉴》上的观察性研究显示,“虽然手术患者他们的身体状况整体较差”,但心脏疾病患者在心脏手术之前服用阿司匹林时将会在术后获得“情况更好些”,“他们患肾衰竭的风险将会降低,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缩短,主要心脏疾病风险降低,以及手术后一个月内死亡风险明显降低”。研究者指出阿司匹林的抗感染作用可能与获得效果良好有关。但由于出血风险增加,目前的指南推荐患者手术前一星期不要服用阿司匹林。

  • 标签: 阿司匹林 心脏手术 手术效果 重症监护病房 疾病风险 抗感染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冬眠时心脏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情况。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冬眠组、冬眠-酪胺组、复灌组、复灌+酪胺组和复灌+去甲丙咪嗪+酪胺组,每组6只。建立离体鼠心脏急性冬眠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急性心肌冬眠时心脏去甲肾上腺素的自发性和电场刺激引起的释放.并评价去甲丙眯嗪和酪胺对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影响及酪胺对心率的影响。结果:在冬眠组,缺血1min、120min和加入去甲丙咪嗪后冠脉流出液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分别为(1.9±0.5).(2.0±0.4)和(1.9±0.4)pmol/g·min,三者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电场刺激引起的心脏去甲肾上腺素的溢出在冬眠组为(3.2±1.3)pmol/g·min,对照组为(76.9±27.7)pmol/g·min,复灌组为(80.3±23.9)pmol/g·min,经方差分析。对照组和复灌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冬眠组较对照组以及复灌组显著减少(P〈0.01);在冬眠-酪胺组和复灌+酪胺组,酪胺均可引起心率和去甲肾上腺素溢出的明显增加(P〈0.05),而在去甲丙眯嗪存在的情况下,这种增加变得不明显(P〉0.05)。结论:离体鼠心脏急性冬眠时,不伴有心脏去甲肾上腺素自发性释放的明显增加。而酪胺可引起心率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明显增加.提示心脏交感神经末梢的能量并没有被耗竭;电场刺激引起的心脏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明显减少。复灌后这种释放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提示在急性心肌冬眠过程中,心脏的交感神经功能可能也经历了一个类似冬眠即神经冬眠的过程。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 心肌缺血 心肌再灌注 大鼠
  • 简介:《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最新发表的一片文章中提出,每天服用推荐量维生素D的男性出现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可能性较仅服少量的男性低。该研究涉及接近119,000名成人,随访时间长达20多年.

  • 标签: 心脏病发作 维生素D 男性 风险 临床营养学 随访时间
  • 简介:最新研究显示,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磺脲类药物在降低血糖水平的同时,可致比其他服用甲福明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心脏病风险。研究人员在这项超过8,500名65岁或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参加的研究中发现,服用磺脲类的患者出现心脏病发作以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12.4%,然而服用甲福明二甲双胍的患者仅出现心脏及血管问题的风险是10.4%。除此之外。研究指出服用磺脲类的患者可能会更早出现心脏病。上述研究是在美国糖尿病协会的年度会议中报道。

  • 标签: 心脏病发作 磺脲类药物 高风险 甲福明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美国糖尿病协会
  • 简介:心脏病是美国的头号杀手,它造成40%的人死亡,比所有肿瘤加在一起引起的死亡人数还要多。为什么心脏病会如此致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出现突发症状时,绝大多数人都来不及求救。不可否认,许多人突发胸痛时可能知道拨打911急救电话,以此幸运的捡回一条性命。

  • 标签: 心脏病发作 信号 死亡人数 急救电话 突发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