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手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跳液,使心肌得到持续的氧合血灌注,保持心脏有节律的空跳状态。心脏不受高钾、深低温的影响,不遭受停跳、室颤、复苏等非生理性打击。为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康复,术后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 标签: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 瓣膜置换手术 术后病人 心内直视 护理工作 不阻断升主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后实施多元化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102例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多元化康复护理),两组例数1:1。对比两组知识掌握率、康复训练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知识掌握率、康复训练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脏 瓣膜置换术 多元化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医院接收的心脏瓣膜置换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办法为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要远远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方法对心脏瓣膜置换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被临床应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急性肾功能不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心脏机械瓣膜置换(MHVR)后不同桥接抗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于2018年1月至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行MHVR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接受的桥接抗凝方式,分为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量肝素(LMWH)组。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及术后相关时间、费用参数,其中,时间参数包括引流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手术结束至出院的时间间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时间(桥接抗凝开始至INR值连续2 d达标的时间间隔)。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栓塞和出血事件,随访时间为4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VR术后发生栓塞和出血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最终纳入217例患者,其中UFH组120例,LMWH组97例。UFH组有2例患者发生卒中,LMWH组未发生栓塞事件。与UFH组比较,LMWH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9.28%(9/97)比1.67%(2/120),P=0.02],但引流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INR稳定时间较短(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抗凝方案(OR=0.18, 95%CI 0.04~0.86, P=0.03)、纤维蛋白原水平(OR=1.99,95%CI 1.16~3.41,P=0.01)和血肌酐水平(OR=1.05,95%CI 1.01~1.08,P=0.04)为MHVR术后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与UFH比较,MHVR术后采用LMWH桥接抗凝虽然减少了引流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及INR稳定时间,但会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肝素,低分子量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桥接抗凝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心脏外科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心肌保护措施的不断改进及体外循环(CPB)装置,使患者术后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的概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临床中,仍有部分患者在心脏瓣膜置换后,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存率产生严重影响。临床可见,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肺不张,肺水肿,气胸,胸膜腔积液,呼吸衰竭,肺出血,肺部感染,肺栓塞,灌注肺,急性肺损伤等。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瓣膜置换术 早期诊断 肺部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ICU时间、住院费用,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ICU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干预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瓣膜病变的病人接受机械瓣膜置换。抗凝治疗是机械瓣膜置换后必需的治疗手段。而加强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成了防止术后抗凝不当所致的出血和血栓的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术后正确采集PT标本,掌握影响抗凝药物治疗的的因素、常见并发症的应对措施,有效的健康教育,规范住院期间抗凝治疗的护理,科学的出院抗凝治疗指导等已成为减少此类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机械瓣抗凝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手册在心脏瓣膜置换后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该科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传统出院指导的基础上结合专门制作的健康管理手册进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1年内INR达标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1年后观察组INR达标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标签: [] 心脏瓣膜病 健康管理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回顾国内外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抗凝管理模式的相关文献,对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国内外新型的抗凝管理模式进行综述,旨在为探索适合我国的抗凝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 标签: 华法林 抗凝治疗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利用最新统计学软件生成随机序列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实施无缝隙手术室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配合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配合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手术室护理模式通过沟通与教育、情绪支持、个性化关怀和患者参与决策等方面的改进,提高了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手术配合度。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手术,并积极参与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措施,从而促进手术的成功进行和良好的康复结果。

  • 标签: 无缝隙手术室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10月择期行胸骨正中切开下心脏瓣膜置换(单瓣/双瓣)患者64例,性别不限,年龄40~70岁,ASA分级Ⅱ或Ⅲ级,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BMI18~26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32):对照组(C组)与个体化PEEP组(P组)。充分肺复张后,C组设置PEEP为4 cmH2O;P组采用阶梯PEEP法进行PEEP滴定。2组患者入ICU后设置PEEP 4 cmH2O。于麻醉诱导前(T0)、肺复张前(T1)、PEEP通气20 min(T2)、术后2 h(T3)及术后24 h(T4)时抽取动脉血样,测定血清IL-6及TNF-α浓度,T1~T4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VP)。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血气分析诊断肺部并发症。记录术后住院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ICU滞留时间。结果P组PEEP[(6.1±1.4) cmH2O]高于C组(P<0.05)。与C组比较,P组T3时血清IL-6和TNF-α浓度降低,T2时CVP升高,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术后住院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ICU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B停机后早期应用个体化PEEP通气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正压呼吸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PB期间吸入七氟烷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早期脑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PB单瓣膜置换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2例,性别不限,年龄40~70岁,体重47~86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4):对照组(C组)、静吸复合麻醉组(CA组)和七氟烷组(S组)。CPB期间,C组静脉泵注丙泊酚4~6 mg·kg-1·h-1,CA组静脉泵注丙泊酚2~3 mg·kg-1·h-1,同时经膜式氧合器吸入0.5 MAC七氟烷,S组CPB经膜式氧合器吸入(1.0~1.5)MAC七氟烷。3组中均维持麻醉镇静指数值40~60。于麻醉诱导前(T1)、停CPB后30 min(T2)、停CPB后6 h(T3)和24 h(T4)时取动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NSE和Tau蛋白浓度。结果与C组相比,S组T2,3时血浆NSE浓度和T2~4时血浆Tau蛋白浓度降低,CA组T2时血浆Tau蛋白浓度降低(P<0.05);与CA组相比,S组T2,3时血浆NSE浓度和T2~4时血浆Tau蛋白浓度降低(P<0.05)。结论CPB期间吸入七氟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CPB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早期脑损伤。

  • 标签: 麻醉药,吸入 心肺转流术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9月内我科收诊的6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治疗患者作为对象,按照11比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围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围期呼吸系统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中,加强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推广。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呼吸系统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体外循环过程中不同温度阶段脑静脉血氧含量的变化。方法在中不同时点诱导气管插管后10min(T136.5℃)、转流低温期(T232℃)、复温期(T334℃)、转流结束20min(T436.5℃),分别采桡动脉及颈静脉球部血样本行脑静脉血氧变化监测。结果在在体外循环开始后Hb、PaO2、CaO2、CjvO2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温度降低PjvO2、SjvO2升高,O2ER、O2EI降低;复温后PjvO2、SjvO2下降,O2ER、O2EI升高,CjvO2持续下降。结论脑组织氧耗随温度下降而减少,温度上升而增加;复温时注意加深麻醉,缓慢复温以减少脑氧耗,保持脑氧供需平衡。

  • 标签: 体外循环 温度 脑静脉血氧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知的48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24例,分别给予其常规门诊随访与延续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术后半年甲组患者对抗凝知识熟悉率与抗凝治疗依从性分别为37.5%、58.33%,而乙组则分别为83.33%、83.33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给予其延续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抗凝治疗依从性,效果显著。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延续护理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方案联合循证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的60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12月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的60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卧床天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恶心、呕吐、腹胀、低血糖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卧床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方案可以有效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康复护理 循证护理 规范化护理 并发症
  • 简介:心脏瓣膜置换已成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治疗的行之有效的方法。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们收治了风湿性心脏病患者612例,均行心脏人工瓣膜置换。现总结分析本组手术患者的术前心功能分级与术后30d内病死率的关系,旨在指导临床进一步提高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生存率,为临床治疗患者的选择和手术时机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人工瓣膜置换术 风湿性心脏病 心功能分级 术前 预后 心脏瓣膜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