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83例86髋,随机分为两组,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A组)和常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B组)。A组采用外侧入路小切口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47例50髋,男26例,女21例,年龄23~76(平均62.3)岁;B组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6例36髋,男22例,女14例,年龄45~71(平均59.5)岁;对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Harris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切口长8~12(平均9.3)cm,手术时间62~108(平均84)min,中出血量115~265(平均236)ml,术后引流量133~325(平均180)ml,输血量0~400(86)ml。B组手术切口长14~20(平均18.2)cm,手术时间80~120(93)min,中出血量156~300(255)ml,术后引流量90~388(252)ml,输血量0~600(142)ml。术后及随访两组假体位置良好,Harris评分均显著提高,两组全髋关节置换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技术在正确选择适应证、手术技巧娴熟等情况下,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皮肤瘢痕小等优点,在术后Harris评分等方面与常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无明显差异,患者对关节功能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满意。

  • 标签: 外侧入路 小切口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人工膝关节置换就是将人工膝关节代替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膝关节,解除疼痛、恢复膝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关节炎引起的膝关节疼痛、严重畸形,人工全膝置换是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是目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做好手术前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前宣教在膝关节表面置换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宣教组(43例)和超前宣教组(43例),传统宣教组给予传统宣教护理,超前宣教组给予超前宣教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功能锻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后,超前宣教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传统宣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超前宣教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传统宣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前宣教组的护理满意度(95.35%)明显高于传统宣教组(8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实施超前宣教护理,降低了疼痛程度,改善了膝关节功能,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超前宣教 膝关节置换术 传统宣教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我国属于较为普遍的手术。由于患者医学知识的缺乏,对于术后的康复训练心存疑虑。因此,本文针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康复训练指导及维护进行研究。希望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可资借鉴的参考。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术后恢复 康复指导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得出结论护理人员需要精确掌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各个环节的护理知识、方法,针对每一例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通过心理、术前、术后护理,鼓励患者康复训练,方能保证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于髋关节置换在临床上面的影响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进行髋关节置换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对比2组患者在麻醉前后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等出现概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优异性,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也明显多于观察组患者,两者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麻醉效果突出且并发症出现概率小,对于患者的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9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5例全髋关节置换病的并发症,从护理角度探讨了导致髋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并总结了其护理对策,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关,最大限度恢复髋关节功能。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脱位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36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专科护理,并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36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在系统护理和正确的功能锻炼下,均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结论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实施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保证手术效果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护理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老年病人全髋置换使用全麻和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8月行全髋置换的老年病人90例,按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组为硬膜外组50例和全麻组40例,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中MAP、BP、HR、SPO2及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起效时间、血压升高、血压降低等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病人全髋关节置换,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各有优劣,但综合起来,临床上应以硬膜外麻醉为主。

  • 标签: 老年病人 全髋置换术 全麻 硬膜外阻滞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术前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以及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训练和膝关节、踝关节屈伸练习。术后做好分阶段功能锻炼的康复指导工作。结果45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 标签: 人工膝关节 置换 术后康复指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高龄患者进行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因为股骨颈骨折而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高龄患者80例,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对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进行综合护理的患者身体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股骨颈骨折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高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提高其恢复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高龄患者 股骨颈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内固定。观察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良率91.11%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疗效佳,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临床上在髋关节置换手术(HR)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和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83例进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GA)患者40例主要采用气管插管进行静脉全麻,腰硬联合麻醉(CESA)组患者43例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心率、血压和精神状况进行测定和观察。结果CESA组患者在经过麻醉之后血压有明显的下降(P<0.05),两组患者在均使用骨水泥血压均有显著的下降(P<0.01)。患者在术后1、3、6h,GA组患者的心率都有比较明显的下降(P<0.05),术后3h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下降(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经症状,两组之间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下床锻炼以及出院时间之间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采用两种麻醉方式进行HR,围手术期需要时刻严密的监测和控制患者血压以及心率,防止患者出现谵妄、狂躁等不良的反应,两种麻醉的方式对患者的转归没有显著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运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纳入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采取髋关节置换,对照组采取骨折内固定,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56%(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运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中效果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病情康复,避免不良反应产生,安全性高。

  • 标签: 效果分析 老年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4例,骨折类型按Evans分类III型5例、IV型17例、V型12例。结果34例经过1年至5年随访,X线片示假体位置好,无下沉及松动,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分优16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为85.29%。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良好,手术安全、创伤小,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快,可以早下地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股骨头置换在临床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0年11月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的60例老年骨折患者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术后出现股骨假体松动、下沉;1例因过度内旋造成假体脱出;手术治疗期间没有患者因出现并发症而死亡;根据Harris评分系统,术后优良率高达91.7%。结论对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并发症概率低、效果显著等优点,可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老年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站立位双下肢全长X线摄影拼接技术方法及该技术在下肢关节置换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00例双下肢全长检查患者影像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0例患者中,一次拼接成功97例,再次拼接成功3例,为临床提供了满意的术前参考影像,并为术后评估提供了依据。结论DR双下肢全长片操作相对简便,能全面掌握全下肢病变情况,对膝关节、髋关节置换的术前方案制定和术后效果评价提供新的更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DR 全长影像 拼接技术 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视下瓣膜成形或者人工瓣膜置换后再次行瓣膜手术的临床资料和经验。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的155例瓣膜直视手术后再次行瓣膜手术病人,包括各种瓣膜的再次单瓣置换,双瓣置换和三尖瓣成形,和瓣周漏修补等。再次手术间隔1~260(94.82±85.37)月。手术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应用灌注冷晶体或者含血停搏液下完成。结果再次瓣膜手术住院死亡率为5.81%,其中2006年至2011年的住院死亡率为2.75%。再次手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房室内径明显缩小。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室性心律失常和低心排。结论掌握再次瓣膜手术特殊的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诊疗策略,能提高再次瓣膜手术的疗效。

  • 标签: 再次手术 心脏瓣膜 人工瓣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观察组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但髋关节活动范围、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效果突出。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