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某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现状。方法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的方法,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对128名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后手卫生的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128名医务人员中,接触患者前后执行手卫生者40人,手卫生依从率31.25%。手卫生依从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室(53.85%),其次为妇产科(36.36%)、内科(34.62%)、急诊科(25.00%)和外科(20.00%);不同岗位间,手卫生依从率最高的是护士(48.57%),其次为医生(38.71%)、实习护士(20.83%)、实习医生(16.67%)、护工和保沽员(15.38%)。结论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应加强宣教、监督和管理。

  • 标签: 手卫生 洗手 医务人员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分析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及危害,认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建立全面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可有效减少职业暴露,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机会,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我国医疗体系并不健全,医疗体系和经济发展不能相适应,导致我国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要想改善医患关系,就要找出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对症下药,从根本上着手解决问题。本文通过从医务人员视角展开研究,探究医患关系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对策,希望能够为改善医患关系提供理论支撑。

  • 标签: 医务人员视角 医患关系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浙江大学金华医院在医务人员科研素养提升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探索适合地市级医院的科技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方法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项目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入探讨,基于分析结果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并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多年实践有效增强了医务人员的科研意识,提升了科研能力,规范了科研学术道德,培养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医院科研体量和质量大幅提升。结论建立符合医院功能定位的培养模式,系统推进、精准落实、院科协同是地市级医院提升医务人员科研素养的有效途径。

  • 标签: SWOT分析 科研素养 人才培养 地市级医院
  • 简介:目的了解专科医院医务人员控烟干预效果。方法对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进行控烟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控烟知识、态度及行为变化。结果干预前现在吸烟率为9.4%,干预后现在吸烟率为8.3%,干预后较干预前减少17人。干预前后对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对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知晓率最高,分别为97.2%和98.1%,干预前对吸烟与前列腺炎知晓率最低为63.8%,干预后对吸烟与2型糖尿病的知晓率最低为74.2%。干预前后对吸烟与儿童支气管炎的知晓率均为最高,分别为94.5%和96.7%,干预前后对吸烟与儿童中耳炎的知晓率均为最低分别为61.0%和79.6%。干预前后对被动吸烟与肺癌的知晓率均为最高,分别为95.9%和97.9%,干预前对被动吸烟与白血病的知晓率最低为64.9%,干预后对被动吸烟与中风的知晓率最低为78.9%。临床医生在日常诊疗活动中提供戒烟服务有所增加。结论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吸烟人数有所减少,对吸烟的认知,吸烟相关疾病的知晓率有所提高,同时,临床医师在日常诊疗活动中也加强了控烟宣传,医院控烟的氛围初步形成。

  • 标签: 医务人员 吸烟 控烟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总结利比里亚中国ETU医务人员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综合防护措施。建立感染防控组,设立区域标识目视化,限制医务人员活动路线,制定详细的个人防护装备穿脱流程,加强个人防护措施、物体表面消毒等防护措施落实,更好地保护医务人员自身的安全。154名医务人员共进入隔离病房6000余人次,无一人感染,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

  • 标签: 病毒 埃博拉 防护 利比里亚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特点,提出防控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成都市某医院2008年7月—2014年6月上报的86例职业暴露登记表,分析暴露源、暴露途径、暴露人员构成及科室分布。结果①86例暴露源中乙型肝炎、梅毒、HIV(包含合并疾病)为49例,占56.98%。②暴露途径中锐器损伤占94.19%。③86例职业暴露人员科室分布主要为内、外、妇产科、急诊科,占80.23%。④暴露人员中护士占75.58%,临床医师占24.42%。⑤工作5年以下暴露人员有68人,占70.07%。⑥医务人员出现失眠焦虑超过50%。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及培训,确定重点科室、重点人群、暴露环节与原因,制定并严格执行干预措施,是有效防控职业暴露风险的当务之急。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防控对策 心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发生职来暴露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分析20例医务人员发生职来暴露的方式,研究其原因和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结果20例发生职业暴露的方式为:针刺伤4例,被具有传染性血液及体液溅染粘膜和不完整皮肤3例;未采取防护措施致使不完整皮肤和粘膜受污染13例;20例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7例为意外事故,13例因未认真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导致职来暴露,事先对暴露源是否知晓的差别最终造成职业暴露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淡薄,标准预防原则的应用不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知识地培训、增强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警觉意识是当务之急。

  • 标签: 职业暴露 感染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13年1-12月302名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总依从率为53.55%;接触患者后依从率最高68.18%,戴手套后依从率最低41.67%;ICU依从性最高92.65%,门诊依从率最低27.62%;护士依从率比医生高。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淡薄,应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宣传及督查力度,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

  • 标签: 手卫生 管理 医院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基层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西横县县、乡(镇)、村女性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SCL-90总均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因子分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余因子均低于常模(P〈0.05)。不同级别单位、职称、学历、岗位、年龄、工作年限人员各项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县级人员因子分高于乡、村级人员,初、中级职称人员各项因子分高于高级职称人员,护理岗位人员高于其他岗位人群,不同学历、年龄、工作年限人员因子分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县乡村三级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良好,但不同级别单位、职称、学历、岗位、年龄、工作年限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存在差异,其中以县级女性医务人员及40岁以下医务人员出现阳性症状危险性较高,卫计部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关注农村地区女性医务人员心理健康。

  • 标签: 心理健康 女性医务人员 问卷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28日通过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规定医疗卫生人员享有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开启了我国立法加强对医务人员这一特殊职业群体权益保障的新篇章。但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时期,可能发生医务人员在一线防控工作中合法权益受损的问题,疫情防控期间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权、心理健康权、休息权和工伤保障权等权利尚待完善,因此对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包括:优化立法对于医务人员的权利保障,建立医务人员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休息监督和疫情期间应灵活适用工伤的规定等。

  • 标签: 传染病控制 医务人员 疫情防控 权益
  • 简介:【摘要】流行性感冒是秋冬季多发的疾病,医院医护人员因接触患病人员多,接触病原菌机会多,工作空间相对封闭,既容易被感染,又容易成为传染源,在流感流行中处于核心位置。特别儿童流感在秋冬季发病率较高,由于因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就诊的病人增多,呼吸科和儿科医务人员存在很高的感染风险。

  • 标签: 呼吸科 儿科 医务人员 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