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一般情况下,动脉瘤主要是由脑动脉血管以异常突变而有引起的,是当前社会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病症,在所有的脑血管疾病中,占据了第3的位置,而这种疾病常常会导致患者无法自理,甚至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发生死亡。即使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还是会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多次反复出血,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因此,我国相关研究学者,为了更好的治愈这一病情,通常都会对病变的脑动脉瘤进行切除,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理想的治愈效果。因此,本文针对动脉瘤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进行研究讨论,并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复发性动脉瘤的复发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997~2004年间行动脉瘤夹闭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复发的18例动脉瘤患者(前循环动脉瘤13例,后循环动脉瘤5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其中15例患者行再次血管内介入治疗,4例宽颈动脉瘤辅以支架,3例行手术夹闭。结果15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均栓塞良好,3例手术完全夹闭。术后1例死亡,2例偏瘫,15例恢复满意。结论针对不同情况的复发性动脉瘤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分别进行手术夹闭、血管内介入或联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复发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唐山地区汉族人群散发性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s,IAs)发病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7例动脉瘤患者和286例对照,将性别、年龄、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个人史(吸烟史、饮酒史)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筛选动脉瘤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女性)、年龄(40-60岁)、高血压病史、吸烟史与动脉瘤发病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性别、年龄(40-60岁)、高血压病史与动脉瘤发病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女性)、年龄(40-60岁)、高血压可能是唐山地区汉族人动脉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关键词动脉瘤;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65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9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无创脑血管成像技术如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广泛应用,未破裂动脉瘤(intracranialunrupturedaneurysm)的检出率逐年增加,相应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是积极治疗或是保守观察各抒己见,尚未达成共识。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破裂动脉瘤解剖学特点与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从而探寻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96例破裂动脉瘤的三维CT脑血管造影资料,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瘤体最大径,瘤体长度、瘤体宽度及动脉瘤的位置做记录,计算其瘤体长与宽之比,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破裂动脉瘤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多集中在中年,53.1%的破裂动脉瘤最大径在5~10mm之间,76%的瘤体长与宽之比>1.5,61%的动脉瘤呈分叶状改变或有小泡样凸起,后交通动脉瘤占33.3%。结论动脉瘤最大径、动脉瘤的瘤体长宽比与动脉瘤的破裂有一定相关性;不规则性动脉瘤可能更容易破裂出血;位于血管分叉部位的动脉瘤可能更容易破裂。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 脑血管造影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在对本院2006年1月-2009年6月间早期手术治疗动脉破裂出血的30例病人进行初步临床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动脉瘤夹闭手术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和体会,强调了护理工作在手术治疗动脉瘤出血中的重要意义,以企盼对于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水平和强化护理工作的意义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手术操作技巧。

  • 标签:
  • 简介:巨大动脉瘤是指最大直径2.5cm的动脉瘤,是复杂动脉瘤的一种,占所有动脉瘤的3%~5%左右,其好发部位是颈内-眼动脉、颈内-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脑中动脉主干、基底动脉和前交通动脉等处.

  • 标签: 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血管内治疗 联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118例动脉瘤用可控弹簧圈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对其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8例患者中108例痊愈,3例长期昏迷,7例死亡.72例术后2~36个月期间影像随访,无变化者63例,复发8例,1例栓塞后再出血.结论弹簧圈栓塞疗效肯定,但定期随访是必要的,尤其对部分栓塞者.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 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 201 8 年 1 月 - 201 8 年 12 月 接收的进行 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动脉瘤患者 60 例作为 研究 对象 , 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在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破裂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效果,为破裂期动脉瘤破裂患者探寻安全稳定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150例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例患者发病期均<3d,处于发病急性期,占同期栓塞动脉瘤的4.0%。6例患者在动脉瘤再次破裂后收缩压均上升至200mmHg左右,其中第1例和第4例患者出现瞳孔扩大症状,显示动脉瘤破裂,经血管造影确诊为破裂。动脉瘤破裂时机分别为第1例发生在微导管及导丝导入过程中,第2-5例患者发生在栓塞过程中,最后一例患者发生在最后1枚弹簧圈脱落之时。经过术中栓塞和CT检查发现,第1-5例患者预后恢复状态良好,第6例患者在术后24h死亡。后经DSA复查,5例患者均未出现动脉瘤再通。结论对急性期的动脉瘤破裂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降低患者病死率与致残率,对患者治疗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破裂 血管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 简介:动脉瘤居于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的第3位,病死率高。随着脑血管造影术的普及,动脉瘤阳性检出率增加,而血管内栓塞治疗与传统的开颅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预后好、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的特点,因此为广大患者和医师所接受,该方法已日益成为动脉瘤首选的治疗方法。我科2006年1月-2007年1月对30例动脉瘤患者施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拴塞 护理
  • 简介: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s,IA)是由动脉管壁变薄、扩张所引起的动脉疾病。在组织病理学上,动脉瘤起源和生长的本质是血管壁弹性膜消失,中膜变薄和随之而来的重塑及细胞外基质蛋白的降解[1]。在美国近5%的人口(约有1500万人)每人至少有一个IA,这些IA每年约有0.2%(3万人/年)破裂从而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发病机制 破裂机制 综述
  • 简介:目的总结使用neuroform支架或球囊辅助瘤颈重塑技术与电解可脱弹簧圈结合治疗宽颈动脉瘤的体会,探讨两种方法的适应症、存在问题、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25例宽颈动脉瘤中,19例采用neuroform支架置入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6例采用球囊辅助瘤颈重塑技术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结果以neuroform支架与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的动脉瘤中,10例完全闭塞,8例闭塞90%以上,1例闭塞90%以下。球囊辅助瘤颈重塑技术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的动脉瘤中,3例完全闭塞,3例闭塞90%以上。结论Neuroform支架或球囊辅助瘤颈重塑与电解可脱弹簧圈结合是治疗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宽颈动脉瘤的具体情况选择neuroform支架或球囊辅助进行栓塞。

  • 标签: 颅内宽颈动脉瘤 支架 球囊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的临床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动脉瘤患者26例临床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6例动脉瘤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良好23例,中残1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护士能够及时发现动脉瘤患者的高压症状和脑血管痉挛等表现。患者的并发症降至最低,患者的痛苦减轻。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手术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重点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护理方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挑选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前来我院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计82例患者。为所有患者提供规范化、系统性且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确认患者治愈率,以判断本次护理方案的运用价值。结果:本此研究的82例患者中,总计92个动脉瘤,治愈率达到69.57%,其他患者为大部分闭塞,效果较为理想。2名患者死亡,其他患者均已康复出院。结论:护理人员为接受血管内栓塞的动脉瘤患者提供围手术期护理,可以保证治疗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瘤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 护理方案 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