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药物不良反应杂志》载文的引文频率和类型,揭示引文的特点。方法:收集2003~2007《药物不良反应杂志》载文的引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引文频率、引文类型、普赖斯指数及主要被引期刊。结果:2003~2007年《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共有论文385篇,其中354篇有引文,共4849条,平均每篇12.6条。引文率为91.9%。在4849条引文中,89.3%引自期刊,7.5%引自图书,普赖斯指数为62.9%,引文频次在居前20位的被引期刊中的引文占引文总量的22.8%。结论:《药物不良反应杂志》载文的引文数量多、范围广,是我国药物安全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

  • 标签: 引文分析 文献计量学 期刊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简介:目的:探讨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正确判断ADR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3年收集到的36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03种;≥50岁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89例,占51.6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34例,占91.25%);最易引发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87例,占23.77%),其次为心血管药物(73例,占19.95%);ADR损害类型主要以心外血管系统损害为主(106例,占22.80%),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00例,占21.50%).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工作,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我院2013–2014年上报的1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ADR报告分级、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是ADR的高发人群;大多数ADR是通过静脉给药方式引起的。在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的14个药品类别中,生物/生化药品位列首位(19.51%),其次为抗菌药物(17.68%)。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全身性损害(31.84%),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6.46%)。结论: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呈现新的变化趋势,生物/生化药品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高度关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ADR的监测,确保临床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生化药品 中药 合理用药 回顾性分析
  • 简介:中药的成分多是动植物及矿物质组成,属于天然物质,中医治疗疾病所用的药,多是经过一定的加工炮制,而且多采用复方应用。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临床中药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和中毒反应,这些反应轻者会给病人带来痛苦,重者会造成生命危险。现就临床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介绍豆科植物黄芪在临床的应用进展及不良反应.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该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汇总、综述.结果:黄芪对心血管、泌尿、消化等系统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癌症的治疗亦有积极作用.与其他中药制剂相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黄芪在现代医药学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 标签: 黄芪 药理学 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在零售药店中,中成药的销售占比较大,影响到零售药店的经营效益。与西药不同,中药更注重辨证施治,先了解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在选择适合的中药材,才能让患者更快痊愈。一旦出现用药有误、药量过大等问题,不但无法治愈患者的病痛,还可以出现不良反应,危害到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为此,零售药店应该安排专门的辩证人员,为患者提供辩证销售服务。本文先对重要不良反应进行简要概述,在分析重要辩证销售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希望为零售药店今后的经营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辩证销售
  • 简介:T管造影是很多胆道手术后拔T管前的一项常规检查项目,T管造影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为减少T管造影相关不良反应,提高T管造影准确率,临床进行了多项尝试,如严格规范操作,坚持无菌原则、"三不"原则等。在造影剂方面,通过严格执行造影前碘过敏试验,合理选择、配制造影剂,并在造影时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对症处理,达到减少造影剂不良反应和相关并发症的目的。

  • 标签: T管造影 不良反应 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12月收集的ADR报告278例,对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别、ADR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8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133例(占47.84%),女性患者145例(占52.16%)。ADR病例数前3位的科室为精神科、内分泌科和神经内科。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及用药后的监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安全合理用药
  • 简介: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近90%来源于医疗卫生机构,但目前,我国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并没有统一模式,各家医院多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制定监测工作方案,开展监测工作。通过从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优势、监测模式及存在问题等方面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医院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 简介:静脉输液法是门诊病人治疗最为常用的给药方式,我院近5年来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共发生不同程度的输液反应78例,现将有关资料及护理报道如下。

  • 标签: 门诊 输液反应 原因 护理 静脉输液
  • 简介:目的分析引起门诊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各种因素,探讨控制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的措施。方法对2003年6月~2008年6月我院门诊输液室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1例不良反应/事件涉及药物56种,抗生素引发者最常见(185例,49.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88例,23.7%);发生不良反应,事件最短时间为5分钟,而10—30分钟有160例(43.1%)发生不适症状,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重要阶段;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门诊输液应建立严格的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针对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控制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输液 不良反应 药学服务
  • 简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而采取的一项举措。《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以来,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认知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用药的品种、剂量、疗程及特殊人群用药,更加积极地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也由此增强了对防范药品安全性隐患的高度责任意识,一些企业不仅注意收集被通报药品的不良反应病例,而且正着手开展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评价工作。药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具有治疗作用的同时,必然存在不良反应。因此,被通报了不良反应的药品并不表明是不合格的药品,也不应与“毒药”、“假药”、“劣药”、“不能使用”相提并论。《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内容属告知性质,旨在提醒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及广大公众注意药品存在的安全性隐患,尽量避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从而为保障社会公众用药的安全筑起一道有效屏障。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药品生产企业 药品安全性 用药安全
  • 简介:患儿男,6岁.因发热5d,在我院门诊以上呼吸道感染留观.经头孢唑林皮试阴性后,给予头孢唑林2g静滴治疗.留观1d,病情无好转,于次日收住院.患儿平素常用青霉素类药物,未见不良反应.入院时查体:T37.8℃,R24次·min-1,HR108次·min-1,Wt21kg.一般情况好,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无缺氧症.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咽充血,心肺腹无异常.血常规检查正常.初诊为发热原因待查,可疑为伤寒.分别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100m1+头孢曲松钠1.0g和能量合剂静滴治疗.治疗前未作过敏试验.在静滴头孢曲松钠组药(23滴·min-1)约20min时,患儿诉口苦、鼻塞.继之出现频繁呛咳,颜面发红,睑球结膜明显充血,测T37.6℃,R30次·min-I,P124次·min-1,HP90/60mmHg.考虑为头孢曲松钠过敏,立即停止静滴该组液体,静推地塞米松5mg及口服异丙嗪糖浆7ml治疗.3min后,患儿颜面出现少许风团样皮疹伴痒,进一步证明为药物过敏,经抗过敏治疗0.5h后,上述症状全部消失.

  • 标签: 头孢曲松钠 过敏反应 头孢类抗生素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通过检索2000-2002年中国医院知识库的文献,对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结论: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与剂量、疗程、给药方式、年龄、性别、合并用药、过敏史等因素相关,临床应用时需注意.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不良反应 安全应用
  • 简介:1例63岁女性,糖尿病史4月,口服格列吡嗪和阿卡波糖治疗,一直无不良反应。后因患单纯疱疹给予泛昔洛韦0.25g,3次/d口服。首次用药2h后即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粪便检查排除肠道感染。停用泛昔洛韦,改用阿昔洛韦0.5g,1次/d静脉滴注,格列吡嗪和阿卡波糖继续服用,同时给予补液及对症治疗,第2天头晕和胃肠反应症状完全消失。继续静脉滴注阿昔洛韦4d,单纯疱疹全部结痂,患者痊愈出院。

  • 标签: 泛昔洛韦 头晕 胃肠反应 不良反应
  • 简介:中药注射剂疗效显著,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有的症状还比较严重.在查阅文献、总结中药不良反应类型和发生原因并得到警示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措施及今后如何更好地使用和发展中药注射剂的建设性意见.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防范措施 ADR反应类型 ADR发生率
  • 简介:患者女,55岁,于2000年10月25日晨8时入院,因咳嗽、咳痰6d,加重并喘息9h,门诊以"支气管哮喘",收住内科,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2年,对"青霉素、鱼腥草、磺胺类、维生素K1"等多种药物过敏.查体:T36.7℃,P80次·min-1,R20次·min-4,BP110/70mmHg,高枕卧位,呼吸急促,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糙,布满哮鸣音,HR80次·min-1,心音尚可,节律齐;腹部无异常.

  • 标签: 复方氨基酸 静脉滴注 过敏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1例28岁女性患者,因垂体炎所致中枢性尿崩症给予甲泼尼龙40mg、1次/d静脉注射。2周后改为泼尼松10mg、3次/d口服,硫唑嘌呤50mg、2次/d口服。第4天,患者出现上腹胀、反酸、恶心。给予对症治疗,效果不佳。1周后停用泼尼松。2周后患者出现剧烈上腹痛伴呕吐。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遂停用硫唑嘌呤。2d后胃肠道症状明显缓解。1周后胃肠道症状消失,但尿量逐渐增多,再次给予硫唑嘌呤50mg口服。服药后约1h,再次出现相同胃肠道症状,对症治疗后缓解。

  • 标签: 硫唑嘌呤 胃肠道
  • 简介:目的:探讨含果糖制剂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1月—2015年7月中山市收集的75例与含果糖制剂相关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75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女性较多(49例,占65.33%),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首次用药后30min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数最多,共52例(占69.33%);联合用药36例,占48.00%;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以及寒战、发热等全身性损害。结论:临床须充分考虑药品本身因素、患者年龄及性别等机体因素、联合用药及用药时间等用药因素对含果糖制剂致不良反应的影响,严格把握适应证,尽量避免配伍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含果糖制剂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