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32例,采取低频脉冲治疗仪对患者进行经皮神经肌电刺激,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对比。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功能恢复正常,治愈率为68.8%,5例患者治疗后感觉功能明显改善,2例患者治疗后运动、感觉功能有所改善;总有效率为90.6%。治疗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8例、减慢19例、未引出5例,治疗后正常23例,减慢5例,未引出5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正常5例、减慢12例、未引出15例,治疗后正常22例,减慢7例,未引出3例;治疗前后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显著,改善受损的神经支配的肢体功能。

  • 标签: 经皮电刺激 周围神经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及肌电图检查证实为上肢不完全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在给予甲钴胺、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肌电图定位定量经皮电刺激治疗,疗程6个月。疗程结束后行神经功能评定及肌电图检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肌电图变化特点。结果:治疗后6个月时,临床痊愈率治疗组为46.5%(20/43例),对照组为16.27%(7/4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02%(40/43例),对照组为79.07%(34/4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conductionvelocity,MCV)增快、潜伏期(latency,LAT)缩短、波幅(amplitude,AMP)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MCV增快、LAT缩短、AMP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选择适当刺激参数、电流、电压、脉宽、模式及刺激范围治疗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神经电刺激 周围神经损伤 肌电图
  • 简介:据SinghviA2016年4月5日(Cell,2016Apr5.doi:10.1016/j.cell.2016.03.026.)报道,神经胶质细胞在大脑中扮演着非常活跃和动态化的角色。人们大脑中超过一半的细胞都是由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其可以缠绕在神经纤维上并且促进其绝缘,从而使得电脉冲和化学脉冲可以迅速传递;过去,科学家们一直认为神经胶质细胞非常必要,而且其还是神经细胞的"被动帮手"(passivehelper)。

  • 标签: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细胞 HELPER 离子转运蛋白 局部浓度 培养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5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研究,对其CT灌注成像资料和CT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经比较,镜像区与患侧的CBV水平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CBF水平高于患侧,MTT低于患侧,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比较,不同分期的CBV无明显差异,但Ⅰ期的CBF高于Ⅱ期,而Ⅰ期MTT低于Ⅱ期,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③经比较,CT血管造影显示,有43例为责任血管狭窄,CT灌注成像则有37例异常,阳性率为86.05%;CT血管造影显示,有13例责任血管无狭窄,CT灌注成像则有4例异常,阳性率为30.77%;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血流动力学诊断中,CT灌注成像技术具有显著效果,在对病因诊断和病情评估方面,CT血管造影诊断准确率较高,二者联合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适合临床进步推广应用。

  • 标签: CT灌注成像 CT血管造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A、CTAP及碘油CT联合应用对肝占位定性诊断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联合运用CTA、CTAP及碘油CT三种技术进行检查。结果经CTA、CTAP及碘油CT检查,明确诊断了7例以往诊断不明者;10例中,指导了3例外科及介入治疗,及时发现转移性病变1例。结论联合运用CTA、CTAP及碘油CT对肝占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CTA CTAP 碘油CT 肝占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与单层螺旋CT诊断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细胞癌患者8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前诊断手段将其分成多层螺旋CT组和单层螺旋CT组,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诊断资料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判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均较单层螺旋CT检查高(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多层螺旋CT手段,对胰腺进行检查,可为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进行准确的判断,临床价值优于单层螺旋CT检查,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单层螺旋CT 胰腺癌 胰周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阿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已确诊的小儿肺炎患者16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阿霉素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红霉素治疗,对两组用药的疗效、症状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综合效果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霉素对于小儿肺炎的治疗有更好的效果,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小儿肺炎 阿奇霉素 红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中采用阿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红霉素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阿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咳嗽消失、肺部湿罗音消失、平均住院的时间均明显优于观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为期两周的药物治疗,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5%(31/39);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37/39)。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中采用阿霉素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阿奇霉素 小儿支原体肺炎 临床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霉素应用与小儿肺炎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患儿。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红霉素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阿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较好,能有效缩短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阿奇霉素 小儿肺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阿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5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分别为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输注红霉素,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霉素静脉输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状况。结果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疗效,研究组(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比较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包括各种症状消失的时间,住院时间,肺部啰音平均消失时间等方面,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阿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患儿各种临床症状消失快,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阿奇霉素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阿霉素治疗社区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我社区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对象,将之随机地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分别对两组接受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更优;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5.46%,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4.10%,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霉素应用与社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因而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阿奇霉素 支原体肺炎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小儿肺炎运用阿霉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自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集的小儿肺炎病例中选取70例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接受红霉素静滴,观察组35例选择阿霉素治疗,评估两组的临床药效、发热与咳嗽消退时间,以及药物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经治疗,观察组在总治愈率上达到94.3%,相比对照组的77.1%有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发热、咳嗽症状消退时间均显著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给药期间均可见药物副反应发生,观察组发生率占17.1%,显著比对照组的40.0%有所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中予阿霉素滴注,药效肯定、安全,利于促进症状消退,值得推荐。

  • 标签: 小儿 肺炎 阿奇霉素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肠炎患者治疗中应用阿霉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急性肠炎患者66例作用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应用阿霉素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环丙沙星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肠炎治疗中应用阿霉素能够实现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阿奇霉素 急性肠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予以探究。方法采用回归性分析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共40例,按照患儿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20例患儿,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阿霉素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并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阿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效果肯定、安全可靠、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少,是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阿奇霉素 小儿支原体肺炎 临床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采用阿霉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62例,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均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阿霉素治疗,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且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各项数据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采用阿霉素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儿体温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提高其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效果良好,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 阿奇霉素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