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国内著名消化镜专家金震东、李兆申、王贵齐、杨爱明等教授联合主编的《消化超声镜诊断技术》、《消化超声镜穿刺技术》和《消化超声镜治疗技术》多媒体教学光盘已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消化超声镜诊断技术》收集了12个精彩操作演示和23个经典临床病例,介绍了小探头超声镜诊断技术及大探头超声镜诊断技术,

  • 标签: 小探头超声内镜 多媒体教学光盘 内镜治疗技术 消化内镜 诊断技术 穿刺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主动脉修复术(TEVAR)后中远期腹段假重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确诊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B型夹层)并接受TEVAR治疗的患者资料。纳入术后腹主动脉段有残余裂口而胸段无裂口、随访1年以上的急性或亚急性长段夹层病例,排除存在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创伤、马方综合征导致夹层的病例。最终纳入51例患者,男性45例,女性6例,年龄(49.4±10.6)岁(范围:31~72岁)。患者符合下述任何一条标准归入扩张组:(1)腹段假最大增长速度≥3 mm/年;(2)腹主动脉最大径≥50 mm;(3)腹段假直径增长≥10 mm。采用χ²检验、t检验及非参数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1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定量资料的截点值。结果稳定组30例,扩张组21例。与稳定组相比,扩张组术后早期内脏动脉段残余裂口数量更多[2(1)个比1(1)个,Z=-2.829,P=0.005],腰动脉发自假数量更多[5(6)支比3(5)支,Z=-2.025,P=0.04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脏动脉段残余裂口数量(OR=3.966,95%CI:1.552~10.131,P=0.004)是腹段假重塑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内脏动脉段残余裂口数量截点值为≥2个,曲线下面积为0.718。结论TEVAR后腹段假不良重塑发生率高。内脏动脉段残余裂口数量≥2个是腹段假重塑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随访。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血管内手术 主动脉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适当选择超声检查方法,供临床医生参考。方法根据病情选择经腹部或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正确选择超声检查方法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快而准确的超声检查结果,减少病人负担,少走弯路,为病人提供廉价、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 标签: 无创伤 安全 首选 方法 子宫内膜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诊断宫粘连的价值。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1月,纳入宫粘连共70例,数字法分组。实施经腹部超声35例,为对照组;实施经阴道超声35例,为观察组。组间比较。结果两组中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宫粘连结果较准确,价值大,应予以重视。

  • 标签: 宫腔粘连 经阴道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宫粘连诊断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对63例宫粘连的患者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其子宫内膜及宫的改变。结果63例经手术治疗证实的宫粘连患者声像图表现分为五型I型可见不规则的低回声区或低回声带,使宫内膜部分不连续,病变范围小于二分之一宫,共15例;Ⅱ型宫内膜显示欠佳,可见多处不规则回声区,病变范围大于二分之一宫,共16例;Ⅲ型宫轻度积液,分离宫见稍高回声带与宫前壁、后壁粘连,共24例;Ⅳ型宫重度积液,7例;Ⅴ型宫积液合并宫颈管内积液,子宫峡部内膜回声显示不清,粗糙,见部分扭曲的强回声线,宫颈外口内膜回声增强,2例。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宫粘连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宫积液及以上内膜不规则改变声像图是诊断宫粘连的特异性依据。

  • 标签: 宫腔粘连 经阴道超声检查 声像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儿透明隔缺如的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笔者将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年接收的60例产前未显示透明隔的胎儿,对其行颅脑超声重点观察,对畸形超声特征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在产前60例胎儿均经过本院颅脑二维超声检查,均未显示透明隔,后又经超声诊断检查,有55例胎儿检查结果与之前一致,(分别为2例完全性胼胝体缺失,3例半叶型前脑无裂畸形,17例无叶型前脑无裂畸形,2例叶状型前脑无裂畸形)此外还有,开放性脊柱裂19例,中脑导水管狭窄5例,积水型无脑畸形5例,孔洞脑2例。有1例胎儿为视-隔发育不良将其误诊为叶状型前脑无裂畸形,4例漏诊。结论透明隔超声检测中,是检测中孕期和晚孕期孕妇腹中胎儿神经系统(中枢)发育的指标之一,十分重要。通常情况下,透明隔缺如会伴有多种颅脑畸形,如中线结构的不良发育和前脑病变等,经过超声诊断能够在双顶径平面观察透明隔

  • 标签: 胎儿 透明隔腔缺如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永存左上静脉的超声诊断方法及产前诊断胎儿永存左上静脉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1年6月的15例胎儿永存左上静脉的超声声像图及探讨胎儿永存左上静脉的临床诊断意义。结果超声诊断的15例胎儿永存左上静脉均为Ⅰ型,引流入冠状静脉窦。其中14例未合并其他心脏畸形,1例合并单心房,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结论胎儿永存左上超声图形有特定的特征超声是诊断永存左上静脉的首选方法,胎儿期诊断永存左上静脉对于合并其他先天心脏畸形的患儿出生后手术治疗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永存左上腔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明隔对产前胎儿颅脑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二维超声对我院1000例19周以上的胎儿进行CSP的测量及观察,分析CSP的大小与孕周的关系及CSP异常的胎儿及新生儿的声像图表现。结果CSP的胎儿检出率为96.6%,宽度0.34~0.97cm,与胎儿孕周无明显相关性。检出2例妊娠40周,CPS增大(宽度大于1.0cm且小于1.2cm),34例CSP未显示,其中孕足月胎儿6例,胼胝体缺失18例,全前脑8例,重度脑积水1例,缺血血氧性脑病1例。结论CPS的常规检测对检出胎儿颅脑异常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胎儿 透明隔腔 超声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毒症超声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术(PTA)治疗效果。方法:本文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20例瘘狭窄或闭塞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对比患者PTA术前、术后瘘内径、杂音、震颤、自然血流量、透析血流量,并展开定期随访。结果:术后血管狭窄处内径、瘘自然血流量、透析血流量较术前均增加,差异显赫,P<0.05,并且患者未见出现并发症情况,同时术后观察患者未发生并发症情况,听诊杂音响亮,诊触搏动良好,并且未有狭窄情况。通过定期随访1月,3月,6月及12月显示血管内径和血流量均较好。结论:尿毒症內瘘狭窄或闭塞患者通过超声引导下PTA治疗,其血栓和瘘狭窄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并且该方式对患者创伤小,安全且简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尿毒症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球囊扩张术 内瘘狭窄 血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80例病人超声镜检查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超声镜检查,成功率100%,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通过细致完善的设备、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准备,术中熟练的操作配合,术后正确的饮食、安全指导,是超声镜检查成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超声内镜检查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消化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镜(EUS)检查已成为目前国内胃肠、胆胰疾病的可靠诊断手段。它可直接观察消化道管形态,又可对消化道管壁层次及附近脏器进行探查,且可判定有无邻近脏器的侵润及淋巴结的转移等,对普通镜不能确诊的黏膜下疾病及消化道肿瘤的分期,有其他检查不能替代的独到之处,故在诊断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价值。

  • 标签: 超声内镜 检查 护理配合
  • 简介:为主外管道全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术式,将上静脉与右肺动脉端侧吻合,下静脉通过人造血管与主肺动脉吻合。手术前后均行右导管、心血管造影及肺ECT检查。共行外管道TCPC术16例,其中非停跳下手术7例。结果表明,术后早期死亡2例(12.5%),4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乳糜胸并发症(发生率28.6%)。所有术后存活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满意,静脉造影及肺ECT均显示右侧肺血分布占优势。结论;该手术方式保持了外管道TCPC原有优点,可有效地避免随生长发育带来的人工管道相对狭窄及吻合口梗阻问题,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且仍可获得右肺优势血流灌注。

  • 标签: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心外管道 心血管造影 ECT检查 右心导管
  • 简介:目的探讨累及右心房的下静脉平滑肌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累及右心房的下静脉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5例均痊愈出院,1例在术后妇科超声检查时发现右侧子宫阔韧带多发肿物,手术切除双侧附件、右侧病变阔韧带及子宫。4例患者术后1年复查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累及右心房的下静脉平滑肌瘤应早期手术治疗,手术应分期进行。

  • 标签: 心房 血管肌瘤 体外循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介绍应用技术治疗尿道闭锁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探讨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会师技术治疗11例尿道闭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一次性手术治疗成功,1例尿道闭锁长度为3.8cm的患者,术后1个月行电切镜切除尿道残留瘢痕组织。所有病例术中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为3~7d。导尿管停留2~6W。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7个月,其中1例尿道闭锁长度〈1cm者,拔除尿管后排尿通畅;其余8例均定期或不定期尿道扩张,其中3~10次4例,11~20次3例,1例尿道扩张27次之后保持排尿通畅。结论会师技术可作为治疗尿道闭锁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尿道 闭锁 内窥镜 治疗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采用技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15例的临床资料。1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8例导管取栓,4例导管取栓+置管溶栓;3例肠系膜上动脉硬化狭窄继发血栓,行导管取栓、球囊扩张和置管溶栓。技术成功率100%,14例患者术后急性肠缺血症状即刻缓解、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后24 h出现腹膜刺激征象,行部分肠段切除术。本研究结果显示及早血管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可快速、有效地开通患者肠道血运。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