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RMM)术前诊断与肿瘤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9年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确诊,并且于病理取材前1周内行TRUS的19例ARMM患者(22个病灶)的临床与超声资料,总结其声像图特征,并根据病灶大小及生长方式不同进行超声分型,分析术前超声诊断与肿瘤分期的准确性。结果22个病灶中,63.64%(14/22)病灶下缘距肛缘≤3 cm,68.18%(15/22)病灶形态较规则,81.82%(18/22)边界较清晰,63.64%(14/22)Adler血流分级为Ⅱ~Ⅲ级。术前TRUS诊断符合率为73.68%(14/19),肿瘤T分期准确率为75%(12/16)。结论ARMM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TRUS术前诊断与T分期准确性较高,对临床制定诊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经直肠 肛管直肠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 肿瘤分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尿道狭窄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治疗手段通常分为开放手术与治疗。技术以操作简易、创伤小、康复快、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成为临床治疗尿道狭窄的重要方法之一。等离子、激光等各种设备的普及和新型尿道支架、移植物的应用,使手术操作更方便,损伤更小,但由于尿道狭窄病因的多样化及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治疗效果仍不甚理想,部分患者远期疗效欠佳。尿道内放射治疗、注射药物或干细胞及新型导尿管等非手术方式也正在尿道狭窄中进行探索性应用,结果显示有利于改善手术效果。近年来国内外各种微创治疗手段和药物在尿道狭窄上取得了较多新进展,但仍需更多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其可行性、有效性,并确定恰当的手术时机。

  • 标签: 尿道狭窄 内窥镜检查 激光疗法 药物注射
  • 简介:<正>所谓内脏动脉,是指供应胃肠道、肝、脾及胰腺的动脉[1]。内脏动脉瘤(viseralarteryaneurysm,VAA)即为腹腔干、肠系膜上、肠系膜下动脉及各自分支处的动脉瘤。因此,严格地讲,VAA并不包括肾动脉瘤,但因为后者在发病特点及治疗方式上与VAA大体相仿,所以一些文献也将二者合并在一起进行分析[2,3]。VAA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发生率约为0.1%~2%,其中以脾动脉瘤比例最高,约为60%,肝动脉瘤为20%、肠系膜上动脉瘤5.5%、腹腔动脉瘤4%、胃

  • 标签: 肾动脉瘤 内脏动脉瘤 腔内治疗 治疗方式 弹簧圈 脾动脉瘤
  • 简介:我科于2004年9月至2006年5月,对75例患者行鼻镜手术。通过对这75例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配合了治疗工作,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医院健康教育 护理
  • 简介:摘要: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科室,胸外科在医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电视胸腔镜手术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并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为胸外科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胸外科治疗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在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面效果显著。笔者在本文中研究分析了胸外科治疗及护理的进展,以期能够帮助医护人员优化调整后续胸外科患者治疗和护理方案。

  • 标签: 胸外科 腔内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某车型地铁横梁电机吊座焊缝狭小空间焊接工艺方法改善及取得的效果。从工件结构、焊接可操作性、焊接过程中视线观察等方面对焊接质量产生的影响,通过具体分析制定根据不同的焊道分布分别调整焊接位置、优化焊接操作过程中视线观察位置以及改善焊接操作方法等措施,有效的提高了电机吊座焊缝外观成型质量,减少了返工返修,提高生产效率。

  • 标签: 狭小空间  可操作性  工艺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穿刺置管术中应用心电图定位技术的价值,评估对异位率的影响。方法:择取医院在2022年1月-2023年6月期间接受PICC穿刺置管术的80例肿瘤患者为主体,以随机分组法分组,其中40例为对照组,实施盲穿法,剩余40例为实验组,实施电图定位,比较组间置管情况、并发症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准确度均较对照组高,异位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实验组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PICC穿刺置管术中应用心电图定位的价值较为显著,可促进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准确度提升,同时还可降低调管率及并发症率,能够良好满足PICC穿刺置管的要求,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 标签: 心腔内电图定位 PICC穿刺置管术 应用效果
  • 作者: 张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19年12期
  • 机构:威远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四川内江642450
  • 简介:消化系统疾病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比如胃炎、结肠炎、胃食管反流、胰腺炎、胃溃疡等,都是目前发病风险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消化不良,减弱患者的食欲,降低其生活质量。若耽误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可能引起癌症。因此,早诊断、早干预治疗,把疾病对身体的危害降到最低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临床多采用消化镜进行诊断,特别是超声镜技术的出现,在降低误诊率、错诊率、漏诊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 标签: 消化内镜;诊断新技术;超声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治疗时真假的识别方法及效果。方法抽取安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评估胸主动脉夹层形态学情况。所有患者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完成治疗。术中采取多种方法识别真假,包括左肱动脉穿刺插管造影法、髂或股动脉插管造影法(如夹层裂口切线位造影法、导管沿途冒烟法)等。结果90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治疗时,采取左肱动脉穿刺插管造影法66例,髂或股动脉插管造影法24例。左前斜45°造影结果显示,68例夹层假位于降主动脉外侧,而22例假位于降主动脉内侧或与真重叠;腹主动脉段夹层真假位置复杂,假于螺旋下降过程中可位于真任何一侧,其中6例腹主动脉存有2个及以上假;90例胸主动脉夹层采取左肱动脉穿刺插管造影法、髂或股动脉插管造影法和全弓降主动脉造影—胸降主动脉留置猪尾导管法识别真假,最终全部成功定位真,且顺利完成治疗,夹层远端真血流恢复率为100%。结论对于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行CTA检查做好评估,术中在DSA监视下,予以左肱动脉穿刺插管造影法、髂或股动脉插管造影法等识别真假,可准确判断,从而避免误判及其所致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治疗 真假腔
  • 简介:目的探讨滤器相关下静脉血栓形成(IVCT)血管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本中心行腔治疗的46例滤器相关IV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者的总体靶血管开通的技术成功率为86.9%。40例患者成功开通下静脉滤器闭塞段到单侧/双侧髂股静脉闭塞段,手术操作的平均时间为(2.0±0.3)h。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置入新的下静脉滤器,围术期死亡率为0,没有出现严重的出血及肺动脉栓塞情况,无腔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2)d,治疗的总体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2.5%。39例(84.8%)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随访显示下静脉滤器以及植入的支架形态学良好,未出现支架或滤器断裂,血管壁刺破等情况。术后12个月下静脉及髂股静脉支架再狭窄率为7.7%。结论结合抗凝治疗的治疗对于滤器相关IVCT具有满意的疗效,但是在血管开通的技术成功率和远期通畅率等方面,仍有进一步的提高。

  • 标签: 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治疗 抗凝治疗
  • 简介:详细阐述了超声波振动抛光的机理,同时给出了模具型超声波振动抛光的操作要点、要求以及它的优缺点.

  • 标签: 模具 型腔 超声波振动抛光 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在宫黏连患者宫形态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妇科收治的 100例拟诊宫粘连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 100例宫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时间为 2016年 5月至 2017年 5月,治疗前后先进行三维阴道超声检查后行宫腔镜检查利用三维成像技术实时获取患者宫冠状切面成像,对宫的容积进行准确的测量,获取宫形态,来评估宫黏连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 VFI、 FI、 VI以及宫容积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三维超声成像与宫腔镜检查相比,两者在宫形态、宫深度的测量以及宫角能否显示方面基本一致,诊断符合率都在 90%以上,能够准确测量宫内环境,获得宫容积与底部宽度,但是在瘢痕覆盖面积的评估上三维超声成像不如宫腔镜更为直观。结论:对宫黏连患者进行三维阴道超声检查,能够实时获取三维超声成像,对宫形态进行准确的评估,为宫黏连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宫腔黏连 三维超声宫腔成像 宫腔形态 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