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目的:探讨护理评分法在儿童危重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78例危重患儿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危重症评分干预。比较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不高,仅为64.10%,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高达94.87%。组间比较结果p

  • 标签: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 小儿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后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将6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FMA评分、Barthe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应用至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护理中,对于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有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逐步恢复。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脑卒中 康复效果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脑胶质瘤患者中开展心理护理工作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期间院内的180例脑胶质瘤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接受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整体数据信息明显比对照组更具优势,SAS评分、SDS评分更低,P

  • 标签: 脑胶质瘤 心理护理 SAS评分 SD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胶质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其术后S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胶质瘤 心理状态 心理护理 常规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产妇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风险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产妇数量为80例,纳入时间属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分组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形式,2组均40例,常规护理纳入到对照组之中,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风险护理的视为观察组,就组间护理前后体征指标、凝血功能指标、产后出血量、并发症情况展开比对。结果:(1)护理前体征指标、护理后血氧饱和度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异性,期间差异性水平较低,P>0.05。观察组的产妇护理后收缩压、舒张压较高、心率较之于对照组得以降低,能够明显发现组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水平,P<0.05。(2)护理前凝血功能指标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异性,期间差异性水平较低,P>0.05。观察组的产妇护理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较短、纤维蛋白原较之于对照组得以提高,能够明显发现组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水平,P<0.05。(3)产后1h出血量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异性,期间差异性水平较低,P>0.05。观察组的产妇产后2h、6h、24h出血量较之于对照组得以降低,能够明显发现组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水平,P<0.05。(4)较之于对照组(27.50%)产妇,其观察组(7.50%)的恶心、呕吐、寒颤、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有所下降,期间差异性水平较高,P

  • 标签: 产妇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风险护理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对ICU谵妄患者ICDSC量表评分的影响。方法:此次报告截取时间区间为2021年4月-2022年4月,以我院接收的90例ICU谵妄患者为本次数据提供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45例/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集束化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CAM-CR量表、TISS评分更低,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谵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效果显著,有效降低ICDSC量表评分,值得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谵妄 ICDSC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不适宜处方点评。方法:从2021年4月-2021年9月区间入院接受诊治患者中,选择医嘱不合格的103例患者实验,分析不合格因素,并对其进行药学干预,分析干预后的效果。结果:不合理用药因素主要为超过给药剂量、溶媒不当、浓度不当、配伍不当、用法与用量不当,对其进行药学干预后,可以改善这一情况,满足合理用药的需求。结论:针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溶剂因素较多,对其进行药学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这一情况。

  • 标签: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不适宜处方点评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室中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应用CRAMS评分联合分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到我院急诊科室进行诊治的70例急诊创伤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以入院先后顺序均分为常规急诊护理的对照组与CRAMS评分联合分级护理的研究组,各35例。并对比各小组患者各指标所需时间、伤情评估正确率及急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别患者检查结果回示时间、专科医生检查时间以及急救时间均明显要比对照组短,且该组伤情评估正确率与急救成功率均相对于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将CRAMS评分联合分级护理应用于急诊创伤患者护理中,可以有效地缩短各项指标所需时间,提高伤情评估正确率和急救成功率,其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分级护理 CRAMS评分 急救成功率 急诊创伤 伤情评估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时将系统护理干预运用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观察的方式开展探究,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收治患者64例,双盲法均分为对照组(32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2例,系统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子宫肌瘤 生活质量 疼痛程度 系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评分法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2月在医院新生儿科住院并经临床及胸部X线确诊的120名NRDS患儿和80名对照组新生儿。受试对象均进行超声评分法(LUS)检查,确定LUS评分和肺实变面积。结果NRDS患儿的LUS评分高于非NRDS患儿(P

  • 标签: 超声评分法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共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81例,采用尿激酶或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患者随访至溶栓后1个月,根据溶栓后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溶栓后出血组69例与未出血组212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至溶栓时长、吸烟、收缩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NIHSS与GCS评分等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长、溶栓前凝血酶原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溶栓前GCS评分、溶栓后24 h GCS评分是患者溶栓后出血的独立相关因素(OR=23.318、0.238、17.099、4.561、0.004、0.258,P=0.038、0.021、0.038、0.027、0.006、0.04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长是预测患者溶栓后出血的重要因素(AUC=0.833、0.795、0.714,均P=0.000)。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较差、急性脑梗死时间较长则患者溶栓后出血的风险明显增高,应重点关注并尽早进行干预。

  • 标签: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预测价值
  • 作者: 辛艳民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0-19
  • 出处:《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1年3期第19卷
  • 机构:松原吉林油田医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并综合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急诊留观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研究样本为本院收治56例急诊留观患者,研究组时间段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全部患者护理干预中均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分析具体护理效果。结果:56例患者中44例患者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无动态变化,其中38例离院回家,6例患者转至专科病房治疗;12例患者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存在动态变化,7例转至专科病房治疗,2例转至抢救室,3例离院回家。全部患者均对护理人员满意。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急诊留观患者中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急诊留观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护理
  • 作者: 刘海珊 李晓蒙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8-10
  • 出处:《国际护理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
  • 机构: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844000
  • 简介:目的:ICU病房的护理工作繁重且护理人力资源紧缺,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在ICU患者分层护理中通过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对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力资源分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患者120例,将其纳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1:1的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根据ICNSS评分系统进行分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ICU治疗时间、护理风险事件和护理纠纷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死亡率为1.67%,参照组死亡率为11.67%,实验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ICU治疗时间为(3.27±1.12)天,参照组ICU治疗时间为(4.16±1.35)天,实验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1起,参照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7起,实验组护理风险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发生护理纠纷事件1起,参照组发生护理纠纷事件8起,实验组护理纠纷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参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1.67%,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ICU患者分层护理中应用ICNSS评分系统,明显减少了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了护理结局。同时,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不仅减少了患者的治疗痛苦,还为患者节省了更多的治疗费用。通过ICNSS评分系统合理配置ICU护理人力资源,合理的工作分配使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得到提高,明显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和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获得了更高的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U患者;分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肝细胞癌预测评分(PAGE-B)和改良肝细胞癌预测评分(mPAGE-B)预测经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经NA治疗的707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PAGE-B(纳入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年龄、性别)、mPAGE-B(纳入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年龄、性别、白蛋白)、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和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PRI)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并对mPAGE-B和PAGE-B进行风险分层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Mann-Whitney U检验和Kaplan-Meier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07例患者年龄为(46.7±12.2)岁,其中男567例(80.2%)、女140例(19.8%);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率为56.4%(399/707);PAGE-B为(15.90±4.24)分,mPAGE-B为(12.39±3.58)分,CTP评分为(6.88±2.15)分,APRI为1.80分(0.85分,3.79分)。707例患者随访(38.14±20.97)个月,肝细胞癌发病率为8.1%(57/70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血小板计数降低和HBV DNA定量降低是肝细胞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值=20.44、5.64、9.25,HR(95%置信区间)为1.056(1.031~1.081)、0.994(0.989~0.999)、0.769(0.649~0.911),P<0.001、=0.018、0.002]。PAGE-B、mPAGE-B、CTP评分、APRI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AUROC(95%置信区间)分别为0.708(0.639~0.778)、0.724(0.657~0.778)、0.576(0.500~0.652)、0.516(0.443~0.589)。mPAGE-B与PAGE-B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AUROC比较,APRI与CTP评分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AURO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P评分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AUROC小于PAGE-B和mPAGE-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0、3.79,P=0.003、<0.001);APRI预测5年内肝细胞癌发生的AUROC均小于PAGE-B和mPAGE-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5、5.46,均P< 0.001)。经PAGE-B评估为低危(<10分)组、中危(10~17分)组和高危(>17分)组分别为51例(7.2%)、394例(55.7%)和262例(37.1%),肝细胞癌发病率分别为0(0/51)、4.8%(19/394)和14.5%(38/262),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1.6%和5.5%,肝细胞癌5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7.3%、31.3%,高危组患者的肝细胞癌5年累积发病率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log-rank检验值=19.27, P<0.001)。经mPAGE-B评估为低危(<9分)组、中危(9~12分)组和高危(>12分)组患者分别为97例(13.7%)、246例(34.8%)和364例(51.5%),肝细胞癌发病率分别为2.1%(2/97)、3.7%(9/246)和12.6%(46/364),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6%、1.1%和4.7%,肝细胞癌5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4%、5.1%、26.7%,高危组患者的肝细胞癌5年累积发病率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log-rank检验值=18.64,P<0.001)。结论PAGE-B和mPAGE-B均可预测抗病毒治疗的HBV相关肝硬化患者5年内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筛查出肝细胞癌高风险的肝硬化患者,并指导临床医师应用更积极的筛查策略。

  • 标签: 肝硬化 肝细胞癌 预测 核苷(酸)类似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超声评分早期预测胎龄≤32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库与肺部超声评分诊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有关的研究,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2年2月17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包含1 645例新生儿。结果显示,日龄7 d时,肺部超声评分预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灵敏度为0.71(95%CI 0.64~0.77),特异度为0.83(95%CI 0.74~0.8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95%CI 0.78~0.84)。日龄14 d时,灵敏度为0.64(95%CI 0.59~0.69),特异度为0.89(95%CI 0.72~0.9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8(95%CI 0.64~0.72)。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胎龄及出生体重不是异质性的来源。结论肺部超声评分对胎龄≤32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在患儿日龄7 d时预测价值更高,肺部超声评分对于临床决策的制订提供了一定参考。

  • 标签: 肺部超声评分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Meta分析 预测
  • 简介:摘要心搏骤停是心脏性猝死的第4个时期,特征是心电活动停止,循环呼吸迅速衰竭,往往预后不佳。如何有效预测心搏骤停是诊疗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近些年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心搏骤停中应用的研究不断突破,从最初根据一定数量的样本制定出仅包含基本生命体征指标的传统评分系统,发展到不断增减变换参考指标、增加样本量制定出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的改良评分系统。如今,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评分系统的制定过程中引入了机器学习技术,突破了既往评分系统的局限性,在临床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分析并比较了国内外不同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相关研究和前沿进展,总结了研究成果、空白点及存在的不足;同时结合我国分级诊疗政策,论述了心搏骤停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未来在我国的发展应用方向。

  • 标签: 心搏骤停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研究现状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医院的住院医师对其岗位胜任力的自评情况,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调查的方式,对2021年6~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结业的224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一般信息问卷、胜任力调查问卷组成,胜任力调查问卷含8个维度。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评分为(3.94±1.07)分,其中人际沟通能力维度得分最高[(4.42±0.68)分]、科学研究能力维度得分最低[(3.26±1.30)分]。不同性别的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维度、人际沟通能力维度的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身份的住院医师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能力维度、科学研究能力维度的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的住院医师科学研究能力维度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的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维度、人际沟通能力维度、医学知识与终身学习能力维度的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建立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培训机制,加强带教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及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以保障住院医师的培训质量。

  • 标签: 医师 问卷调查 教育,专业,再培训 临床能力 自我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身炎症系统评分(SIS)与改良型格拉斯哥评分(mGPS)对行胆囊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预测效能。方法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20年3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共50例胆囊癌患者临床资料。使用COX生存分析评估SIS及mGPS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通过时间依赖的ROC曲线和亚组分析来比较两者的预测准确性。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50例患者接受胆囊癌根治性手术,其中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55%、37.6%。COX多因素分析显示,SIS(HR=2.072,P=0.014)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时间依赖的ROC曲线分析发现在术后1年时,SIS曲线下面积大于mG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48比0.603,P=0.024);亚组分析发现在晚期患者中,SIS相较于mGPS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SIS在预测接受胆囊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总体生存中优于mGPS,且SIS是行胆囊癌根治手术患者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胆囊肿瘤 预后 预测 炎症 全身炎症系统评分 改良型格拉斯哥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磁共振成像(MRI)多定量序列与临床疼痛及功能障碍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行腰椎MRI的腰痛患者12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66例,年龄18~42(32.18±3.24)岁。根据疼痛时长分为急性下腰痛组45例(疼痛时长≤12周)和慢性下腰痛组75例(疼痛时长>12周)。获取L1/2~L5/S1范围内椎间盘前纤维环、后纤维环、髓核及椎旁肌肉的T1、T2及PD定量值。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碍程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VAS评分、ODI评分的统计学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VAS评分、ODI评分与临床资料、前后纤维环、髓核及椎旁肌肉T1、T2及PD定量值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及Pfirrmann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髓核处T1、T2值,前纤维环T1值及腰大肌处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下腰痛组VAS评分、ODI评分与Pfirrmann分级呈明显正相关,VAS评分与多裂肌处T2值呈正相关,ODI评分与体质量指数、后纤维环的T2值呈明显正相关,与髓核的PD、T2、T1值呈明显负相关(均P<0.05);慢性下腰痛组中,VAS评分与后纤维环的PD、T1值呈正相关,ODI评分与后纤维环的T2值呈明显正相关(r=0.414、0.219、0.196,均P<0.05)。结论腰椎间盘及椎旁肌肉的PD、T2、T1值与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相关。PD、T2、T1值对评价腰椎间盘退变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腰椎磁共振成像多定量序列 临床疼痛 功能障碍指数量表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