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影响。一些地区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忽视了生态效益,导致环境质量持续下降,但在新时代,人们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对居住地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生态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山区生态流域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综合管理措施的研究十分重要。因此,通过分析山区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提出了水土保持规划和综合治理的解决方案,提高我国山区生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水平。

  • 标签: 水土 规划 治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0(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0,HSD17B10)缺乏症的临床及基因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1例病情进展迅速的HSD17B10缺乏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以“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0”、“HSD17B10”、“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HBD”、“MHBDD”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国内文献,以“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10 disease”、“HSD10”、“HSD17B10”和“2-methyl-3-hydroxybutyr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2M3HBDD”、“MHBD”、“MHBDD”为关键词在PubMed、Embase检索相关文献。复习已报道的HSD17B10缺乏症患者资料,总结HSD17B10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患儿男,以生后反应差为首发临床症状,伴有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心肌损伤、高氨血症,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基因检测提示HSD17B10外显子6发生c.740A>G(p.N247S)突变。文献检索共收集38篇文献40例患儿资料,包括本例在内共41例,均存在HSD17B10基因突变,共报道16种基因突变类型。男性38例(92.7%),明显多于女性,且病情多较女性严重;表现为神经系统异常37例(90.2%),伴有代谢性酸中毒13例(31.7%)、低血糖8例(19.5%)、视网膜病变7例(17.1%)、心肌病6例(14.6%)、眼球震颤4例(9.8%)。新生儿期发病者常表现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发病年龄越小,病死率越高,预后越差,通过HSD17B10基因突变分析可确诊。结论HSD17B10缺乏症基因突变类型较多,男性患儿病情相对严重,预后差,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若有该疾病家族史,需早期行产前咨询、产前诊断。

  • 标签: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0缺乏症 婴儿,新生 遗传代谢性疾病 线粒体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麻醉科指导医师现状,为开展师资培训做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19年4月选取北京市已经获批的17个麻醉科住培基地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588名麻醉科医师为调查对象,问卷内容包括指导医师参加培训情况和对住培内容的熟悉程度等。采用SPSS 17.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6.7%(157/588)的住培指导医师没有参加过住培,只有78.4%(461/588)的住培指导医师参加过院级师资培训。住培指导医师对麻醉亚专业知识中的心血管麻醉[35.4%(208/588)]、急性疼痛治疗[41.2%(242/588)]、疼痛门诊和病房[22.3%(131/588)]、重症加强治疗[21.9%(129/588)]、小儿麻醉[45.1%(265/588)]以及麻醉方式中的神经阻滞[57.7%(339/588)]很熟悉的程度低于其他麻醉方式(P<0.001)。住培指导医师对住院医师就科研选题、教学技巧和医学英语进行培训的比例较低,分别为55.6%(327/588),64.8%(381/588)和50.2%(295/588)。结论北京市麻醉科住培指导医师队伍需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接受师资培训的比例。本研究发现住培指导医师存在一些亚专业和麻醉方式短板,未来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 标签: 麻醉 住院医师 指导医师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师资培训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基于共情体验的疼痛医学教学方式的实施与效果评价。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选择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疼痛医学科轮转的48名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以下将两者简称为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名学员。试验组学员采用共情体验教学方式,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员进行理论考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进行共情能力测试,并收集学员的教学满意度评价。采用t检验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学员理论考试成绩[(95.1±3.4)分]高于对照组学员[(89.0±4.1)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学员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员[如观点采择(16.2±2.2)分比(14.3±2.8)分、想象力(20.5±2.3)分比(17.8±2.9)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学员的教学满意度评价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员[如学习兴趣激发(94.8±4.1)分比(87.0±5.0)分、临床思维能力(93.3±3.6)分比(83.1±5.3)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基于共情体验的疼痛医学方法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满意度,增强学员共情能力。

  • 标签: 共情 体验 疼痛医学 教学方式 住院医师 进修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抗体和安罗替尼对晚期去分化脂肪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接受化疗联合免疫PD-1抗体和安罗替尼治疗的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2例,女12例,中位发病年龄56岁(31~69岁)。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患者均为肿瘤病理简明三级分级方案中G2(中分化)或G3(差分化)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去分化脂肪肉瘤。一线治疗12例,二线治疗7例,三线及以上治疗5例。中位随访时间7.7个月,客观缓解率为20.8%(5/24),疾病控制率为83.3%(20/24),5例部分缓解,15例疾病稳定,4例进展。24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9个月(95%CI:3.4~16.2个月)。以蒽环类药物、艾立布林或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1/12、2/6和2/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7.7、7.3和4.4个月。瀑布图显示蒽环类为基础治疗患者更多表现为疾病稳定(9/12),而艾立布林和吉西他滨为基础治疗更多出现缩瘤(3/6和2/6)。常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乏力、纳差、皮疹、皮肤瘙痒、心悸、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血压等。结论化疗联合PD-1抗体和安罗替尼治疗晚期去分化脂肪肉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艾立布林和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缩瘤效果更佳。

  • 标签: 脂肪肉瘤 去分化脂肪肉瘤 化疗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安罗替尼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并验证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与疗效评定中国量表。方法1.制定暂定版量表:根据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临床特征及目前国际常用的疼痛诊断量表,结合我国疼痛临床的实际情况,制定量表的初稿,经专家组审议和预调查修订后形成暂定版量表;2.暂定版量表的验证:从国内8个研究中心随机调研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118例,非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112例;3.量表的效度(表面效度、结构效度,包括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信度的检验,并行诊断性评价。结果暂定版量表的效信度良好,其中,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5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59.481%,各条目因子载荷介于0.407与0.739之间;验证性因子分析建构的模型拟合相关参数良好:χ2/df为1.760,近似均方根误差(RMSEA)为0.058,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01,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为0.868,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20,增量拟合指数(IFI)为0.922,Tucker-Lewis指数(TLI)为0.904;AUC值为0.773,敏感度为85.6%,特异度为63.4%,截断值为66.5。结论本研究制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与疗效评定中国量表效信度良好,量表结构稳定,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痛 量表 中国版 制定 验证
  • 作者: 孟鑫 吕静静 冯艺 窦璇 赵雪 梁晓峰 王富珍 徐爱强 颜丙玉 张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管理所 山东省传染病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014,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济南250012,中华预防医学会,北京10002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北京100050,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管理所 山东省传染病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014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济南25001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正常及高应答婴儿初次免疫后10年的抗体持久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8—9月,以山东省济南、潍坊、烟台和威海市为研究现场,按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838名按照“0-1-6”程序完成5 μg重组酵母HepB初次免疫的正常应答及高应答[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100 mIU/ml]的7~12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基线调查时(T0),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3 ml,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婴儿的月龄、性别、出生体重、是否早产、出生胎次、分娩地点以及母亲HBV感染状况等信息。分别于2014年6—7月(随访5年)、2019年6—7月(随访10年)(T1),采集对象静脉血2 ml,采用CMIA方法检测抗-HBs、抗HBc,对抗-HBs<10 mIU/ml者采用CMIA法检测HBsAg。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T1时抗-HBs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的影响因素。结果1 838名研究对象进行10年随访,共随访到1 359名对象,随访率为73.94%(1 359/1 838);其中,男童占51.15%(625名)。研究对象抗-HBs阳性率由T0时的100.00%降为T1时的53.44%(95%CI:50.59%~56.26%),降幅为46.56%,年均递减率为6.07%;研究对象抗-HBs GMC由T0时的607.89(95%CI:579.01~642.62)mIU/ml降为T1时的16.44(95%CI:15.06~18.00)mIU/ml,降幅达97.29%,年均递减率为30.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相比,未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的T1时抗-HBs 阳性率较低,OR(95%CI)值为0.25(0.07~0.71);与T0时GMC<1 000 mIU/ml者相比,GMC≥1 000 mIU/ml者的T1时抗-HBs 阳性率较高,OR(95%CI)值为2.29(1.76~2.97)。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相比,未及时接种首针HepB者的T1时抗-HBs GMC较低,β(95%CI)值为-0.50(-1.24~0.24);与T0时GMC<1 000 mIU/ml者相比,GMC≥1 000 mIU/ml者的T1时抗-HBs GMC较高,β(95%CI)值为0.81(0.62~1.05)。结论5 μg重组酵母HepB初次免疫正常及高应答婴儿免疫后10年抗体水平有所下降;抗体持久性主要与是否及时接种首针疫苗、初次免疫结束时抗-HBs水平有关联。

  • 标签: 肝炎疫苗,乙型 婴儿 正常及高应答者 抗体持久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设计一种桡动脉穿刺体位固定器,能够固定患者手臂、充分暴露穿刺部位,为桡动脉穿刺置管提供便利。方法 该装置由托板、隔垫、固定带和充气装置组成。隔垫覆盖在托板上,隔垫的上表面有H型气囊,在竖向H型气囊的外侧设置进气嘴,进气嘴与充气装置连接;在靠近托板一侧的H型气囊上方设置固定带,其两端固定在托板上;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结果 桡动脉穿刺体位固定器能够妥善固定患者手臂,可根据不同患者调节H型气囊的充气量,便于调整手腕背伸幅度,有效暴露穿刺位置,增加穿刺成功率。结论 桡动脉穿刺体位固定器使用方便、实用性强,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

  • 标签:   桡动脉 穿刺 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农村社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中HBV再激活的发生强度和特征。方法分别于2018、2020年对济南市章丘区农村社区人群体检中发现的IHC进行随访调查,比较2次随访结果,分析基于社区人群的IHC的HBV再激活发生率和分布特征。结果424名IHC完成了2次随访,发现HBV再激活者47例,累积再激活发生率为11.08%,发病密度为5.46/100人年;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及肝病家族史和慢性病史与HBV再激活不相关(P>0.05),基线HBV DNA载量与再激活相关(P<0.05),当HBV DNA基线水平≥1 000 IU/ml时,累积再激活发生率可达18.92%。发生再激活后,ALT平均水平较基线升高且异常率增加,再激活者肝功能趋于异常。4例(8.51%)再激活者发生肝炎,其中1例(2.13%)为黄疸型肝炎。结论济南市农村社区IHC中HBV再激活发生率较高;大部分再激活者处于无症状或轻度再激活状态;应加强对IHC的随访并密切监测其ALT和HBV DNA水平变化,并适时采取正规的治疗措施。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成年人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初次免疫(初免)无应答者再次免疫(再免)后8年的抗体持久性。方法2009年8-9月选择济南市章丘区农村社区作为研究现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8~49岁、本地常住人口、既往无HBV感染史和HepB接种史、健康状况良好者。按照“0-1-6”程序完成3剂次HepB初免的无应答成年人进行3剂次再免,分别于再免后1个月(T1)、2年、4年和8年采集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抗-HBs、HBsAg和抗-HBc。结果再免后T1、2年、4年和8年时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5.12%(549/645)、60.60%(283/467)、55.90%(199/356)和55.09%(222/403),其中前2年、3~4年和5~8年的年均递减率分别为15.62%、3.96%和0.36%;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153.92、21.43、15.02和13.68 mIU/ml,其中,前2年、3~4年和5~8年的年均递减率分别为62.69%、16.28%和2.3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再免后8年抗-HBs阳性率和GMC均与T1时抗-HBs水平独立相关,与T1时抗-HBs GMC<100 mIU/ml者相比,T1时GMC为100~和≥1 000 mIU/ml者再免后8年抗-HBs阳性率(OR值分别为14.13和62.91)和GMC(β值分别为1.88和3.24)均较高(均P<0.001)。再免后8年无HBsAg阳转者,抗-HBc阳转率为14.14%(57/403)。结论成年人HepB初免无应答者3剂次再免后,抗体在前4年衰减较快,5年后进入稳定状态,再免后8年多数人抗-HBs仍维持在保护水平之上;抗体持久性主要与再免1个月时的抗体水平有关。

  • 标签: 乙型肝炎疫苗 无应答者 免疫 抗体持久性 成年人
  • 简介:摘要容量反应性被定义为患者在10~15 min接受500 ml晶体溶液后,每搏量(stroke volume, SV)增加10%~15%。床旁超声技术在手术室内的广泛应用使得利用超声进行容量评估成为可能。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检查是无创操作,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是微创操作,TEE在围手术期可以动态、实时、连续监测容量,并且图像质量稳定良好。文章对预测容量反应性的超声指标分类(呼吸-脉搏参数、静脉呼吸变异度、舒张功能相关参数、容量反应性试验)进行综述,以期提供较为全面的认识。

  • 标签: 容量反应性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静脉呼吸变异度 每搏量变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2018年山东省医疗机构百日咳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能力。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山东省603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截至日期为2018年12月,共收回调查问卷543份,问卷有效率为90%。通过问卷调查百日咳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项目(百日咳IgM和IgG、百日咳核酸和百日咳细菌培养)及各检测项目开始时间,同时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发病日期为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报告病例(确诊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采用定基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等指标进行分析,采用χ²检验分析不同级别和地区有检测能力医疗机构的构成比差异,同时分析开展百日咳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前后的报告病例数变化情况。结果543家医疗机构占全省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90.0%(543/603),二级医疗机构356家(65.6%),三级医疗机构187家(34.4%);开展百日咳IgM、IgG检测和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均为10家,分别占调查医疗机构的1.8%(10/543);开展细菌培养的医疗机构2家,占调查医疗机构的0.4%(2/543);至少开展以上一项检测者20家(二、三级医疗机构分别有8、12家),占3.7%(20/543)。三级医疗机构中具有百日咳IgM、IgG检测和核酸检测能力的占比[6.42%(12/187)]明显高于二级医疗机构[2.25%(8/356)](χ²=6.01, P=0.014)。2012—2018年,山东省百日咳报告病例数定基比发展速度为3 834.69%,其中有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则高达4 533.33%。有13家医疗机构开展百日咳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后年均报告病例数均高于开展检测前年均报告病例数。结论山东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百日咳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能力有待提高。

  • 标签: 百日咳 横断面研究 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静脉使用氨甲环酸(TXA)在腹主动脉球囊辅助骨盆肿瘤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腹主动脉球囊辅助骨盆肿瘤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是否预防性使用TXA,分为TXA组和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年龄、性别及术者后,纳入TXA组51例,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探讨预防性使用TXA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2015至2019年共完成腹主动脉球囊辅助骨盆肿瘤手术525例,其中预防性使用TXA 51例,使用率为9.7%。TXA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40.7±15.1)岁比(38.2±14.5)岁,P=0.393]、性别(男性:51.0%比49.0%,P=0.843)、体重、体质指数、合并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肿瘤病理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球囊阻断累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ICU入住率、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无静脉血栓栓塞症或死亡者。与对照组比较,TXA组术后24 h输血比例较低(41.2%比70.6%,P=0.003);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较低[10.4(6.1,22.6)mg/L比13.2(7.0,24.7)m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结论预防性静脉使用TXA未减少腹主动脉球囊辅助骨盆肿瘤手术术中出血,但可降低术后输血率。未发现术后TXA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增加。

  • 标签: 骨肿瘤 骨盆 氨甲环酸 出血 输血 静脉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麻醉学学科的实习仅有1周时间,而临床实习在八年制医学教育中非常重要,将对医学生选择二级学科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阐述了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教学方式,辅以混合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基础,提高了医学生对于麻醉学实习的满意度,激发了医学生对于麻醉学学科的兴趣。

  • 标签: 八年制医学教育 医学生 麻醉学 实习 体验式学习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ultrasound-guided regional anesthesia, UGRA)是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内容,但存在着学员眼手协调能力弱、相关解剖结构不易掌握、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目前尚无相关标准课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分析UGRA教学特点,总结出发挥模拟教学优势、开展游戏化教学、指导学员进行刻意练习等教学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 模拟教学 难点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后恢复室(PACU)内全身麻醉(全麻)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PACU内的10 341例全麻患者资料。根据在PACU期间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和非低体温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年龄和性别后,纳入低体温组336例,非低体温组3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CU期间发生低体温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2019年PACU内发生低体温339例,发生率3.3%。低体温组年龄(54.1±17.1)岁,男156例,女180例;非低体温组年龄(53.1±16.0)岁,男156例,女18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种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ACU期间非低体温组比较,低体温组患者体质指数(BMI)[(22.8±3.5)kg/m2比(24.7±4.2)kg/m2]、基线体温[(36.3±0.5)℃比(36.5±0.5)℃]较低,麻醉时间[(4.4±1.6)h比(3.2±1.5)h]、手术时间[(3.1±1.4)h比(2.1±1.3)h]较长,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液量较多(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大(L)(OR=5.361,95%CI:2.863~10.037,P<0.001)、俯卧位手术(OR=3.653,95%CI:2.104~6.342,P<0.001)、麻醉时间长(h)(OR=1.421,95%CI:1.227~1.646,P<0.001)、全身麻醉+神经阻滞(OR=1.708,95%CI:1.026~2.843,P=0.039)是PACU期间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BMI(OR=0.849,95%CI:0.801~0.900,P<0.001)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PACU期间全麻患者低体温仍较常见,需给予足够的重视,识别高危患者,针对低体温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 标签: 麻醉,全身 麻醉后恢复室 低体温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侧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 TPVB)对胸腔镜纵隔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2016年—2018年共522例患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纵隔或胸腺手术,根据纳入标准,共200例患者入选,分为未接受椎旁神经阻滞组(S组,81例)和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119例)。收集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术中升压药物使用情况,手术类型,术中出血量、尿量、输液量,术后1~3 d舒芬太尼用量,术后1~3 d静息及运动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镇痛泵按压次数,恶心呕吐发生率,头晕发生率。结果P组术中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用量少于S组(P<0.05 ),尿量、输液量多于S组(P<0.05 ),术中应用升压药比例高于S组(P<0.05 ),术后PACU停留时间短于S组(P<0.05 ),术后第1天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S组(P<0.05 ),术后第1天舒芬太尼用量少于S组(P<0.05 ),术后第1天恶心呕吐发生率少于S组(P<0.05 ),术后补救镇痛药物应用少于S组(P<0.05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中重度疼痛、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静息及运动NRS,术后第2天、第3天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胸腔镜纵隔手术术前应用TPVB能缩短患者PACU停留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术后第1天恶心呕吐发生率,但可增加术中低血压发生率。

  • 标签: 胸腔镜手术 纵隔手术 胸腺手术 椎旁神经节阻滞 疼痛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应用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围手术期患者,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住院患者为对象,以2016年7月—2017年6月纳入的11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7月—2018年6月纳入的156例患者为ERAS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ERAS组采用ERA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管理,比较两组留置尿管时间、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ERAS组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2.28±1.15)d、平均住院日(7.00±2.33)d,疼痛评分(2.08±2.02)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缩短了留置尿管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缩短了平均住院日,节省了医疗资源,建议在盆底障碍性疾病围手术期进行开展。

  • 标签: 妇科 加速康复外科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年龄≥18岁,ASA分级Ⅰ~Ⅲ级,性别不限。根据患者术前是否接受胸椎旁神经阻滞分为2组:全身麻醉组(G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GP组)。GP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T3/T4及T6/T7双点胸椎旁神经阻滞。采用舒芬太尼、丙泊酚/依托咪酯及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术中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和右美托咪定进行维持。按切皮前是否追加舒芬太尼将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患者分为2个亚组:追加舒芬太尼组和未追加舒芬太尼组,对2组行1∶1倾向得分匹配。记录术中升压药物使用情况、阿片类药物用量、输液量、尿量、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与G组比较,GP组术中尿量、输液量和切皮后升压药物使用率升高,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 。匹配前,与未追加舒芬太尼组比较,追加舒芬太尼组诱导时舒芬太尼用量、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和尿量升高,手术时间延长(P<0.05);匹配后,与未追加舒芬太尼组比较,追加舒芬太尼组切皮后升压药使用率升高(P<0.05)。综上所述,胸椎旁神经阻滞可增加全麻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其原因可能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交感神经的直接抑制及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习惯有关。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胸椎 麻醉,全身 胸腔镜检查 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