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与校正MEWS预测普外科术后患者去向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普外科术后1 160例患者,收集患者转入病房72 h内的生命体征、神志、血氧饱和度及尿量数据,使用MEWS和校正MEWS分别评估。计算该期间两种评分的最高评分结果,观察患者的去向。比较两种评分预测患者去向的相关预测指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预测患者去向分辨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转入ICU患者的校正MEWS高于MEWS。以收住ICU为预测目标时,MEW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6(95%CI为0.973~0.998),最佳截断值为3分,此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903;校正MEW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1(95%CI为0.978~0.995),最佳截断值是5分,此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943;校正MEWS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MEW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MEWS评估患者转入ICU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高于MEW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MEWS评估患者转入ICU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MEW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校正MEWS比MEWS更能反映外科术后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能够准确预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值得在普外科病房中推广应用。

  • 标签: ROC曲线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普外科 手术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MEWS)构建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方案,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0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手术室进行院内转运的患者140例,按进入手术室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20年10月1日—2020年11月15日入手术室)和试验组(2020年11月16日—2020年12月31日入手术室),每组7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转运方式进行转运,试验组基于校正MEWS构建院内转运分级方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转运时间及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转运到病房和ICU的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转运期间病情变化类不良事件发生率、技术类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校正MEWS构建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方案可降低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术后转运 院内转运 转运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预检分诊及病情分级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2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采用MEWS分诊,对照组采用早期预警评分(EWS)分诊。比较两组患儿预检分诊准确率、诊断准确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急诊患儿预检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EWS能够有效提高急诊预检分诊以及病情分级的准确率,对患儿疾病预后有积极影响。

  • 标签: 改良版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 预检分诊 病情分级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的概念及对住院患者病情恶化的预测现状,从评分的发展、预测内容及效果等方面对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探索住院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提供依据。

  • 标签: 综述 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 住院患者 病情变化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胃癌术后腹腔感染早期预警评分,探讨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改良预警评分对胃癌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构建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选取2018年6—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342例患者,分别采用腹腔感染预警评分改良预警评分对术后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者预测胃癌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能力。结果以胃癌术后并发腹腔感染为结局指标,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对患者发生腹腔感染鉴别的ROC曲线下面积AZ=0.977,灵敏度93.1%,特异度93.3%;改良预警评分对患者腹腔感染鉴别的ROC曲线下面积AZ=0.924,灵敏度82.8%,特异度84.7%。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的预测能力优于改良预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4.606、315.479,P<0.05)。结论胃癌术后腹腔感染预警评分较好预测胃癌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具有较强的专科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感染 早期预警评分 风险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6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多发伤常规急救和监护方案,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病情恶化程度。结果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后,干预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病情恶化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情恶化程度。

  • 标签: 急诊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多发伤 救治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对急诊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684例急诊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检查评分系统进行病情评估,观察组患者接受MEWS进行病情评估。分析两组患者候诊时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主动脉夹层等诊断结果正确率、患者因不同病症致死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时间、满意度评分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NSTEAM、STEMI、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WS提高患者临床预检、分诊效率、提高预检、分诊正确率,降低患者临床致死率。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胸痛 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管理模式在急诊留观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12月急诊留观且行MEWS急诊留观管理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2018年1—6月急诊留观且行常规留观流程管理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留观期间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急诊留观患者分流去向,比较不同分流去向患者MEWS评分差异。结果相比行常规急诊留观流程管理患者,行MEWS急诊留观管理患者急诊留观期间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显著降低(8.89%比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转入专科病房或抢救室患者MEWS评分均比留观区患者更高,而转入抢救室患者MEWS评分又显著高于转入专科病房患者(均P<0.05)。结论对急诊留观患者应用基于MEWS模式进行管理,可客观、科学评估患者病情,避免留观意外事件发生,为急诊留观患者分流提供依据。

  • 标签: 急诊留观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留观意外事件 分流去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文献计量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预检的分诊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12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诊患者342例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0~11月的急诊患者169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预检分诊;将2019年1~12月的急诊患者173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文献计量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急诊预检分诊。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分诊正确率、预检分诊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预检分诊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预检分诊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预检分诊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急诊预检分诊的工作中,能够显著提升分诊准确率,缩短急诊患者候诊时间,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提升患者及家属对急诊预检分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文献计量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护理干预模式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2018年1~6月进行院前急救的患者46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模式;选取该院2019年1~6月进行院前急救的患者460例为观察组,采用基于MEWS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急救效率及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院前救治时间、现场至医院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院前急救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院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EWS评分越高,患者的死亡率越高。结论院前急救护理中采用MEWS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病情,提高对疾病的预测能力。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护理干预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管理模式在急诊留观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12月本院急诊留观且行MEWS急诊留观管理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2018年1月至6月本院急诊留观且行常规留观流程管理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留观期间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急诊留观患者分流去向,比较不同分流去向患者MEWS评分。结果研究组急诊留观期间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低与对照组(8.89%比28.8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转入专科病房或抢救室患者MEWS评分均比留观区患者更高,而转入抢救室患者MEWS评分又显著高于转入专科病房患者。结论对急诊留观患者应用基于MEWS模式进行管理,可客观、科学评估患者病情,避免留观意外事件发生,为急诊留观患者分流提供依据。

  • 标签: 急诊留观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留观意外事件
  • 作者: 唐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0
  • 出处:《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21年 第3期
  • 机构:贵州省骨科医院急诊科,贵州 贵阳550002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创伤患者转运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急诊科诊治的创伤患者80例纳入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转运,观察组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估后转运,对比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者及家属对转运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5%较对照组17.5%更低,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对转运工作满意度95%较对照组77.5%更高,接收科室对转运工作满意度97.5%较对照组80%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有效降低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转运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急诊创伤;转运工作;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决策树构建儿童手足口病(HFMD)早期预警评分模型,为临床早期识别危重症HFM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的2 488例重症及危重症HFMD患儿的病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重症HFMD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决策树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构建儿童HFMD早期预警评分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该模型的应用效果。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3岁、血糖≥8.0 mmol/L、体温≥39.0 ℃、肢体抖动和震颤、手足部疱疹5个危重症HFMD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决策树将血糖和体温2项危险因素纳入树形图,并根据树形图设立评分标准,结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最终构建的预警模型由5个维度组成,包含意识、肤色、心率、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呼吸频率、呼吸肌参与情况、氧疗、血糖和体温9项评估指标,每个维度0~3分,总分为0~15分;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约登指数最大为0.684时,敏感性为0.910,特异性为0.774,截断值为6.5分。结论儿童HFMD早期预警评分模型识别危重症HFMD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提高。

  • 标签: 危重症 手足口病 早期识别 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记录单在病区急诊收治肋骨骨折患者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急诊2019年1~3月收治的32例肋骨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在交接班时使用病区常规交接记录单;将2019年4~6月急诊收治的38例设为观察组,在交接班时则使用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SBAR沟通模式记录单。结果观察组交班模块的完善率、患者及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ICU转入率、交班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SBAR模式病区交班记录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肋骨骨折患者交接班的完善率,缩短患者交接所需时间,降低并发症及ICU转入率,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

  • 标签: 肋骨骨折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SBAR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经胸肺部超声(TLUS)评分对间质性肺疾病(IL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免疫内科住院怀疑为ILD的50例患者采用高分辨率CT(HRCT)与TLUS进行检查,所得超声结果采用改良超声评分与Buda超声评分进行评估,分析改良超声评分、Buda超声评分与HRCT评分对ILD的诊断效能,评价改良超声评分与Buda超声评分及HRCT评分的相关性,并评估两种超声评分方法在不同病情程度ILD间的差异。再以Warrick评分作为判断ILD严重程度的标准,采用ROC曲线对改良超声评分进行不同程度肺间质病变截点值的预测。结果①改良超声评分、Buda超声评分及HRCT评分评估ILD的敏感性分别为92.3%、87.2%、97.4%,特异性分别为92.3%、87.2%、97.4%,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8(95%CI =0.941~1.000)、0.950(95%CI=0.892~1.000)、0.999(95%CI=0.994~1.000)。②改良超声评分值与HRCT评分值、Buda超声评分值呈强正相关(r=0.929、0.920,P<0.001);Buda超声评分值与HRCT评分值呈较强正相关(r=0.862,P<0.001)。③随着ILD严重程度的增加,改良经胸肺部超声评分值及Buda超声评分值均明显增加;在改良肺部超声方面,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ROC曲线计算改良超声评分预测轻度和重度肺间质病变临界值分别为34分(其敏感性100%,特异性87.5%,AUC=0.891,95%CI=0.686~1.000)和64.5分(其敏感性91.3%,特异性87.5%,AUC=0.954,95%CI=0.877~1.000)。结论改良超声评分可反映肺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可用于半定量评估ILD。

  • 标签: 经胸肺超声 间质性肺疾病 诊断 相关性 高分辨率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重症医学科实习护生实施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4名重症医学科实习护生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名,对照组采用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干预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设计下的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统计并比较2组实习护生各项考核成绩情况、带教老师及患者对其评价情况、实习护生自我评价情况以及其在实习期间发生护理差错事件情况。结果实习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相关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182、5.462、5.530,P<0.01)。2组护生的带教老师及患者对护生的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989~8.790,P<0.01)。干预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9.52%(4/42),低于对照组的30.95%(13/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4.227,P<0.01)。结论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用在重症医学科实习护生的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中,可以提高实习效果以及提高带教老师以及患者对实习护生的满意度、实习护生自我满意度,同时可降低实习护生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重症医学科 实习护生 理论与实践 交互渗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ing system,MEWS)联合D-二聚体检查用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严重程度评估模型建立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AP患者的病例资料,共357例被纳入研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用于确定MEWS和D-二聚体预测非轻症AP的最佳截止值。对MEWS评分与D-二聚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曲线下面积(AUC)的大小用于评估每个因素预测AP严重程度的能力,并计算新模型预测非轻症AP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根据ROC曲线,D-二聚体、MEWS和新模型的AUC分别为0.702、0.628和0.734(P < 0.05)。新模型预测非轻症AP的AUC值高于MEWS和D-二聚体(0.734 > 0.702 > 0.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0,P < 0.01)。结论基于MEWS联合D-二聚体的新模型在预测AP严重程度方面优于MEWS和D-二聚体。新模型拥有简单、便捷、更适合临床使用的特点。

  • 标签: 胰腺炎 D-二聚体 改良早期预警得分 严重程度 预测能力
  • 作者: 黄敏 单春剑 张爱霞 孙志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22期
  • 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210023 黄敏现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21000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21000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 210004,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210023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评估、比较英国国家重症监护审计和研究中心(ICNARC)-产科早期预警评分(OEWS)系统、美国孕产妇安全国家联盟推荐孕产妇早期预警标准(MEWC)、爱尔兰临床实践指南中提出的爱尔兰孕妇早期预警系统(IMEWS)对我国孕产妇病情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对2019年1—12月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入住孕产妇共872例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采集住院期间的数据,使用3种产科早期预警系统同时进行评估,比较3种产科早期预警系统对危重症孕产妇的预测、识别能力。结果872例孕妇,其中危重症167例占19.2%,非危重症705例占80.8%。OEWS、MEWC、IMEWS危重症组评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依次为4(2,6)、3(0,6)、5(3,6)分,非危重症组评分依次为1(0,1)、0(0,0)、2(0,3)分,危重症组评分显著高于非危重症组(P<0.001)。OEW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1(95%CI 0.948~0.975,P<0.001),MEWC的AUC为0.803(95%CI 0.757~0.850,P<0.001);IMEWS的AUC为0.853(95%CI 0.817~0.888,P<0.001)。OEWS为0分时无产科危重症发生。OEWS≥6分时阳性似然比为8.208 6。结论3种国外产科早期预警系统对我国产科危重症疾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在3种预警系统中,OEWS的预测能力优于另外2种预测系统,并且具有较好的分层能力。但由于不同地区人群、环境、条件等差异,各产科医疗单元可根据自身条件,对OEWS进行改良,设计符合自身临床需求的产科早期预警系统。

  • 标签: 产科早期预警系统 危重孕产妇 预警
  • 作者: 黄敏 单春剑 张爱霞 孙志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22期
  • 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210023 黄敏现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21000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21000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 210004,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210023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评估、比较英国国家重症监护审计和研究中心(ICNARC)-产科早期预警评分(OEWS)系统、美国孕产妇安全国家联盟推荐孕产妇早期预警标准(MEWC)、爱尔兰临床实践指南中提出的爱尔兰孕妇早期预警系统(IMEWS)对我国孕产妇病情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对2019年1—12月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入住孕产妇共872例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采集住院期间的数据,使用3种产科早期预警系统同时进行评估,比较3种产科早期预警系统对危重症孕产妇的预测、识别能力。结果872例孕妇,其中危重症167例占19.2%,非危重症705例占80.8%。OEWS、MEWC、IMEWS危重症组评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依次为4(2,6)、3(0,6)、5(3,6)分,非危重症组评分依次为1(0,1)、0(0,0)、2(0,3)分,危重症组评分显著高于非危重症组(P<0.001)。OEW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1(95%CI 0.948~0.975,P<0.001),MEWC的AUC为0.803(95%CI 0.757~0.850,P<0.001);IMEWS的AUC为0.853(95%CI 0.817~0.888,P<0.001)。OEWS为0分时无产科危重症发生。OEWS≥6分时阳性似然比为8.208 6。结论3种国外产科早期预警系统对我国产科危重症疾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在3种预警系统中,OEWS的预测能力优于另外2种预测系统,并且具有较好的分层能力。但由于不同地区人群、环境、条件等差异,各产科医疗单元可根据自身条件,对OEWS进行改良,设计符合自身临床需求的产科早期预警系统。

  • 标签: 产科早期预警系统 危重孕产妇 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