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讨穴位按压联合相关的整体护理对人工流产患者疼痛程度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自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2月在我院进行诊疗的人工流产患者共计 80例进行相应治疗,随机均分成两个研究小组,其中,采用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方案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施行穴位按压联合整体护理的患者设定为实验组,分析护理规范与流程,记录精神症状评分,统计患者对各项治疗满意度及疼痛的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满意度及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各项心理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 对人工流产的患者进行穴位的按压及整体护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的精神状态,减轻疼痛程度,有利于女性人工流产治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 标签: 穴位按压 整体护理 人工流产 不良情绪 疼痛程度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实施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的56例患者,根据其选择的手术入路方法划入前路组与后路组(n=26)。前路组实施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后路组实施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肢体运动评分及患者脊柱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IM、ADIA评分比较无显著区别,治疗后前路组患者FIM、ADIA评分均上升幅度较大,与后路组评分对比差距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脊柱畸形症状均得到改善,前路组患者的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优于后路组,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前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实施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的56例患者,根据其选择的手术入路方法划入前路组与后路组(n=26)。前路组实施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后路组实施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肢体运动评分及患者脊柱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IM、ADIA评分比较无显著区别,治疗后前路组患者FIM、ADIA评分均上升幅度较大,与后路组评分对比差距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脊柱畸形症状均得到改善,前路组患者的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优于后路组,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前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固定支架是利用生物力学原理,达到骨断端复位与固定,促进骨愈合和功能恢复为目的的一项治疗术。它很早就已经用于临床,特别是近几年来,经过了多次改进,向外形轻巧型、固定牢靠型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我们近十年多来对 38例患者施行固定支架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骨折后 外固定支架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心理状态与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7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外手术患者66例作为研究样本,参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中33例患者。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开展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两组对比干预前的SAS评分、SDS评分,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再行比较,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予以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其中的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外手术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在临床中全面普及的价值。

  • 标签: 胸外手术 心理护理 护理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单纯腰椎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8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单纯腰椎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其中每组各有患者1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包括患者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护理后,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短于对照组。在护理满意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两组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对比结果均存在临床可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单纯胸腰椎骨折 临床护理路径 常规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腰椎骨折患者实施围术期的优质护理,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协助。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6年 11月 -2019年 10月本科室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对 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优质护理,分析围术期的护理成果。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在疼痛度(脸谱评分法)评分上为( 3.0±1.1)分,对照组为( 4.0±2.0)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在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患者更短,为( 11.9±1.6) d,对照组则为( 18.4±2.1) d,而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3.8%,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围术期整体护理效果更优。结论:采用优质护理策略能更好地改善腰椎骨折患者整体状况,降低疼痛度,提升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围术期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爆裂骨折钉 -棒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 35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 -棒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疼痛程度、 Cobb’s角度、受伤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进行比较。结果:术前术后受伤椎体的前缘平均高度比值、后缘平均高度比值、 Cobb’s角度、疼痛程度比较,术后患者的相关指标均优于治疗前;患者治疗优良率为 82.3%( 29/35)。结论:对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 -棒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后路椎弓根钉 -棒内固定系统 胸腰椎爆裂骨折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八字脚”是一种由于双侧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出现过度外旋,而在走路时足部呈“八字形”形成“八字”脚的现象,因此外八字脚也会对这些关节和下肢力线造成影响,导致腰椎及关节损伤,此外进一步可能导致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八字脚”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还会造成心理上的创伤,所以矫正八字至关重要。本项目设计了一款八字矫正器。与传统的八字矫正装置相比,除了足部矫正功能,还添加了连接于胯部、腿部、足部的一体化矫正功能,通过连接位于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设计的轴承特殊关节,实现了使腿部在平面内运动而不外旋和可坐立的功能;采用特制的鞋套控制脚部旋;可帮助唤醒并强化弱势肌群,帮助使用者学习和适应正常的行走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柔顺性好、质量轻便、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可辅助患者实现八字矫正训练。

  • 标签: 外八字脚 康复训练 矫正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骨不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收入并治疗的100例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骨不连患者,所有患者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PVP)和经皮椎体后凸形成术治疗(PKP),比较治疗前后手术相关数据的变化情况。结果:比较术前与术后3d和术后7d治疗情况,结果显示,患者VAS评分、Cobb角及COI数值均明显下降,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升高,表明患者疼痛减轻,畸形部位得以复位(P<0.05),但治疗3d与治疗7d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PVP)和经皮椎体后凸形成术治疗(PKP)在治疗腰椎骨质疏松骨折骨不连中,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可减轻患者疼痛,纠正后凸畸形部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故应广泛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经皮椎体后凸形成术治疗 胸腰椎骨质疏松 骨折 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期间我院骨科接诊收治的共计80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电脑分组方法将所有的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0例。实验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干预的内容,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VAS评分、整体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了中医护理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VAS评分明显下降,且整体恢复情况更加理想,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通过积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骨折恢复,优化身体素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老年患者 护理 中医 疗效 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颅手术治疗脑外伤硬脑膜血肿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接受的30例脑外伤硬脑膜血肿案例为对象,对患者实施开颅手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各项指标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的30例患者中28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是93.3%。分析和对比治疗前后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分析和对比治疗前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颅内压、呼吸频率、脉搏等指标,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趋于正常和治疗前差异明显。结论:针对脑外伤硬脑膜血肿的案例采取开颅方式进行治疗,可降低患者突发性死亡几率,值得实施和借鉴。

  • 标签: 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 开颅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于肠瘘患者中早期确定性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2018年7月到2020年6月间就诊的25例肠瘘患者做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总结治疗情况。结果:在本课题的25例患者中,没有死亡病例,均治愈。完全经口进食时间是(14.36±1.45)天,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是(12.05±1.35)天,住院时间是(29.25±4.69)天。有2例患者的吻合口渗漏,术后第三天有1例患者的相邻小肠发生肠瘘,3例患者伤口感染。术后患者的白蛋白水平大于术前(P<0.05);术后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小于术前(P<0.05)。结论:于肠瘘患者中,应实施早期确定性手术,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预后。

  • 标签: 早期确定性手术 肠外瘘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