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镜检查过程中实施心理指导联合穴位按压的方法,提高受检患者的依从性。方法随机对160名肠镜检查患者分为两组,每组80人,干预组给予心理指导加穴位按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对照组心理、生理反应较重,检查耗时较长;干预组生理、心理反应较轻,检查耗时较短。结论心理指导联合穴位按压方法可提高肠镜检查患者依从性,减轻患者痛苦,耗时短。

  • 标签: 肠镜检查 心理指导 穴位按压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式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9年2~10月十堰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输液治疗的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3例采用改良纵向大面积按压法,对照组93例采用传统横向小面积按压法,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发生率。结果改良纵向大面积按压法与传统横向小面积按压法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建议今后工作中,从人性化护理出发,注意按压方式,保护静脉血管,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护理 静脉输液 按压方法
  • 简介:2015年7月31日~8月2日,由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主办、美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大爱天下,诚信美”第八届中国(国际)美文化节在重庆JW万豪酒店隆重举行。

  • 标签: 文化 国际 中国 诚信 美容化妆品业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循证护理,分析不同患者出现腹胀的不同原因,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择2007年4月~2009年4月共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出现腹胀35例进行循证护理结果运用循证护理对不同患者出现腹胀的原因进行分析,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服务质量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质量。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腹胀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肝性水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方法复习有关文献结合笔者经验对肝性水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讨论。结果肝性水的发生机制主要是横膈裂孔学说,治疗方法主要是综合疗法,胸膜粘连术或排放水后加胸膜粘连术是治疗肝性水的较好方法。结论了解肝性水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有助于提高疗效。

  • 标签: 肝性胸水 横膈裂孔 胸膜粘连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腰段骨折,椎体结核的前路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严重腰段骨折的患者采用经胸膜后、腹膜后或胸腹联合切口和经入路椎管前方减压去除位于后纵韧带前方的致压物如骨折块及破裂后突的椎间盘组织。17例椎体结核病灶清除,结果72例均无术中并发症。术后随访半年-六年,无脊髓再损伤病例,伤、病椎部位脊椎曲度恢复正常,无明显侧凸或后凸畸形发生;术后3个月复查植骨愈合良好,无植骨块塌陷及高度丢失现象,随访期内无植骨不愈合或钢板螺钉断裂现象。结论腰段骨折,结核前路入路安全可靠,对脊髓减压彻底,有利于神经恢复,重建脊柱稳定性好,为患者顺利恢复创造条件。

  • 标签: 胸腰椎结核 胸腰椎骨折 前后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腋下弧形小切口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采用腋下弧形小切口(切口长度6-14cm,平均11.6cm)对185例胸部疾病的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包括气胸、血气胸、肺部良恶性肿瘤、纵隔肿瘤、食管良恶性肿瘤以及贲门癌等。结果所有病人均成功地进行了手术,无手术死亡,并发症率为4.8%。结论腋下弧形小切口开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轻、出血少、对心肺功能影响小,恢复快以及美观等优点,是治疗胸部疾病较好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小切口 胸部疾病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外科开术后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6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资料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受损等因素术后易并发心律失常,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严密检测病情、做好基础护理和呼吸道管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其中75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1例患者并发室颤经及时有效地电除颤后恢复自主心律转入ICU监护,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对年龄>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受损等患者进行积极护理,可有效减轻或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 标签: 胸外科 开胸术后 心律失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ICU访视制度在心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19例心外科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ICU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制度的建立和应用,对ICU工作的满意度为97%。结论ICU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承受力,并有利于对ICU的工作质量起到反馈作用,对今后将ICU探访制度的逐步完善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ICU 访视 胸心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营养不良直接影响病人术后的恢复,使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因而营养支持成为危重病人处理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中心环节之一。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借鉴同行营养支持的经验,收集病史、膳食史、临床体检、人体测量和生化检查等五方面的信息,总结出肠营养素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合理选择营养素,科学配比营养组分,可避免过度供给,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对成功实施肠营养、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基层医院 肠外营养素 应用指导
  • 简介:摘要通过总结带蒂大肌肌皮瓣移植治疗舌癌术后缺损患者15例的护理经验,提出术前完善的准备、术后精心的护理措施,尤其是对术后移植皮瓣的观察和血管危象的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保障了带蒂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舌癌术后缺损术的成功开展。

  • 标签: 胸大肌 外科皮瓣 舌癌 组织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腹膜剖宫产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对腹膜剖宫产患者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及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精心护理,进行饮食和康复指导护理。其中做好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及康复的关键。

  • 标签: 腹膜外 剖宫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普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320例胃肠道、食道及乳腺癌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镇痛治疗和护理,干预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护理干预措施与疼痛控制情况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术后镇痛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 标签: 疼痛 普外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文关怀在监护室护患沟通中的作用,对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心胸外科择期手术病人4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各210例,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常规组采用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心理状态、遵医行为结果,对ICU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常规组有显著差异,且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重症监护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能有效缓解病人紧张焦虑情绪,以及患者的遵医行为,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减少了并发症,利于病人术后康复,缩短了住院时间。

  • 标签: 监护室 术前访视 术后随访 护理
  • 简介:摘要ICU的患者因疾病、环境改变、无家属陪护、无法交流等应激源而导致应激和焦虑;家属因为患者突然生病,病情恶化产生焦虑,情感和意志脆弱。护士应该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问题与需求。我院ICU采用爱心镜、写字板及一封家书帮助患者和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康复,并构筑护患沟通的桥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 标签: ICU 外走廊探视 爱心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多功能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7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采用单侧多功能固定支架治疗,而对照组单纯采用跟骨牵引、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治疗。术后3天早期功能锻炼,1周后扶拐,3个月后静力改动力,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本组病例随防5~20个月。治疗组2个月有少量骨痂生长,3个月有较多骨痂生长,6~7个月已达临床骨愈合。愈合最快4月,最慢8月,平均愈合时间6.2个月。全部病例负重功能及膝、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其中疗效优良43例(占76.9%),5例疗效一般(占9.6%),总有效率86.5%。而对照组愈合最快5.5月,最慢10月,平均愈合时间7.9个月。其中18例中疗效为优良10例(占55.6%),2例疗效一般(占11.1%),总有效率6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侧多功能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能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质量,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 标签: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 固定 胫腓骨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固定支架治疗,予以围手术期精心护理。结果本组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肢体恢复功能优6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0.9%。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0~30周,无骨不连或再骨折发生。结论固定支架在临床上使用效果满意,认真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功能锻炼、出院指导,不仅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也有利于骨折端血运重建,可促进切口愈合,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外固定支架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量胃肠喂养联合肠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量胃肠喂养联合肠营养喂养方法的20例早产儿的体重增长及并发症相关情况。结果20例均于生后9天内恢复出生时体重,5例出现并发症,经积极对症治疗,均康复出院。结论微量胃肠喂养联合肠营养应用于早产儿效果肯定,适宜推广应用。

  • 标签: 早产儿 肠道营养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特殊情况下(长期输液的危重病人,禁食的病人,脱水的病人等)周静脉留置针置入的一次成功率。方法将120例周静脉留置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创新置管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法,对两组置管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创新置管法在临床应用效果明显,特别是在危重病人、儿科患者中能显著地提高置管的一次成功率。

  • 标签: 外周静脉留置针 创新 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