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本院非医务人员按压基本技能的培训,探讨社区居民心肺复苏基本技能的培训模式。方法参照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10版的要求,制作简单、易学的多媒体课件,重点是按压的实际操作;并由本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亲自指导,采取心肺复苏(CPR)基本知识和技能讲课(30min)、模拟实际演练(45min)相结合的方法,最后进行理论知识问卷和模拟实际操作考核评估。结果培训前后非医务人员按压知识及格率有明显差异(P<0.001﹚,按压实际操作考核存在5方面常见错误,即按压部位不正确,按压时肘部弯曲、用力不垂直、力量不足、深度不够,按压力量过大过猛,按压放松时手掌离开胸骨定位点,中断按压时间过长。结论心肺复苏之按压基本技能理论知识点易掌握,而实际操作需反复、多次、亲临指导方可达标。为社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基本技能培训提供经验。

  • 标签: 非医务人员 胸外按压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三种不同按压方式对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84例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3组,1组采用美国产新型1007CC型心肺复苏器进行按压,2组应用双人2分钟交替按压方式进行按压,3组用单人人工心脏按压方式进行按压,对3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组患者心肺复苏率最高、2组较高,与3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1组心肺复苏时间较短,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和平均脉压恢复更高,与2组、3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各种原因的猝死、心梗等心搏骤停患者,实施有效的按压为进一步抢救赢得了时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器 双人2分钟交替按压 单人人工心脏按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初期持续按压与即刻气管插管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的65例患者,按照复苏方法的不同分为持续按压组和持续按压与即刻气管插管联合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情况以及死亡情况。结果持续按压与气管插管联合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单纯持续按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5,P=0.116),且恢复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936);持续按压组存活5例,存活率为14.29%;联合组存活5例,存活率为16.67%。两组存活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070,P=0.791)。结论持续按压是心肺复苏的根本,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即刻气管插管也有助于提前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给予即刻气管插管并持续按压

  • 标签: 心肺复苏 气管插管 胸外按压 初期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按压心肺复苏与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对存在窒息性心搏骤停复苏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呼吸指标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市某三甲医院2015年6月—2017年7月收入50例行标准心肺复苏60min之后自主呼吸和呼吸末循环均为恢复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按压心肺复苏,观察组采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并对两组患者学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呼吸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心肺复苏后mvp、cpp、Vr、MV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初期患者早期使用腹部提压法比按压心肺复发更具有优势。

  • 标签: 心肺复苏 窒息性心搏骤停 血流动力学 呼吸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胸围重症手术之后,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对于我院2010年-2012年的胸外科重症患者,在手术之后呼吸功能恢复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经验共60例,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这60例患者当中的呼吸功能都得到了有效的恢复没有1例死亡的病例,患者没有发生相关的并发症,呼吸功能的恢复效果令人满意。结论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麻开手术患者在术后的肺功能是否能够有效恢复,高质量的护理工作能够让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减少发生,在临床上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胸外科重症手术 呼吸功能恢复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护理举措。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接受重症手术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接受呼吸训练,分析相关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PaCO2、PaO2、SO2%、PCT更接近正常标准,P<0.05。结论对于实施外手术的重症患者,开展呼吸功能训练,能全面恢复病患的呼吸能力,提升生活品质,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胸外重症患者 临床手术 呼吸功能恢复的护理措施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对策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4月30日到2016年4月30日入我院治疗的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共计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剩余38例则为实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分析其结果,并针对两组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71.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胸外肿瘤 糖尿病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人文关怀在ICU护患沟通中的重要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ICU病房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护患沟通中实施人文关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评分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护患沟通中应用护理人文关怀,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分,增进护患关系。

  • 标签: 人文关怀 胸外科 ICU 护患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分析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4.00%,观察组为92.00%。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对于接受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能够全面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转归结局,稳定血糖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胸外肿瘤 糖尿病 围术期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胸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及预防性护理的方法、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346例胸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3例,观察组采取预防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结果两组护理后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对应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胸外科 尿潴留 预防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采血拔针后避免患者皮肤、皮下出血的有效按压方法。方法将120例静脉采血拔针后患者,60例常规按压方法(棉签)设置为对照组,采血完毕以棉签按压穿刺部位。60例按压方法(输液贴)设置为试验组,采血完毕以输液贴按压穿刺部位,并抬高上肢。观察两组患者皮肤、皮下出血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皮肤出血、皮下瘀血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采血拔针后输液贴按压穿刺部位,并抬高上肢的按压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患者皮肤、皮下出血,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穿刺 拔针 按压方法
  • 简介:摘要观察俯卧位按压摇晃治疗髋关节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应用该法治疗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的总结。结果12例中11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均获治愈。结论俯卧位按压摇晃治疗髋关节后脱位操作简便,效果可靠。

  • 标签: 俯卧位 髋关节 后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一次性输液贴固定棉签拔针按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门诊输液的病人4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人,实验组应用输液贴固定棉签按压拔针法,对照组应用棉签拔针按压法。结果输液贴固定棉签按压法明显优于棉签按压法(p<0.01)其临床止血效果好,減少皮下出血和瘀血发生,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输液贴固定棉签用于输液后拔针按压方便,经济,实用,安全,易于掌握,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输液贴 棉签 按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患儿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输液瓶口贴按压止血的效果。方法将接受静脉输液的200例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采用输液瓶口贴按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棉枝按压止血法),主要观察两组小儿静脉输液拔针后使用不同按压止血法的效果、疼痛的程度以及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1。结果采用输液瓶口贴按压止血法比采用传统棉枝按压法能明显减少拔针后皮肤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结论输液瓶口贴应用于门诊患儿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易固定可长时间保护穿刺针口有效避免介入治疗造成的细菌感染的发生,止血效果好、使用舒适,有利于院感的防控,保持医院环境的整洁。

  • 标签: 输液瓶口贴 静脉输液 拔针 按压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液后无痛无淤血拔针按压方法。方法选择120例输液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单日用常规法,双日用改良法,比较两组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及瘀斑形成情况。结果改良法较传统法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淤斑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先慢后快拔针,拔后用胶布按压两个穿刺点,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瘀斑形成。

  • 标签: 输液拔针按压疼痛瘀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糜采用右入路胸腔镜辅助下行导管结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乳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右入路的胸腔镜辅助下行导管结扎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左手术入路进行导管结扎术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的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糜患者采用右入路胸腔镜下辅助行导管结扎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在医师操作熟练的情况下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乳糜胸 胸腔镜 右胸入路 胸导管结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治疗脊柱腰段骨折截瘫合并外伤的方法,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脊柱腰段骨折截瘫合并外伤患者共24例,选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24例患者一般资料,讨论合适的治疗方法。结果在手术中,针对胸外科处理情况可知包括气管切开8例(33.3%),呼吸机辅助呼吸10例(41.7%),腹腔闭式引流21例(87.5%),开探查膈肌修补4例(16.7%);24例患者共治愈95.8%,l例(4.2%)死亡(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顽固性休克);结论针对脊拄腰段骨折截瘫合并外伤,应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对于腰段骨折急诊处理,需要注意患者伤后的各种情况,不能急于矫正。在搬运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过伸、扭转以及屈曲等情况,从而解决截瘫、骨折脱位问题,提升稳定性,最大程度保证疗效。

  • 标签: 截瘫 胸腰段骨折 分析 脊柱 胸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