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医院获得压力损伤中,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是比例较重的一部分,医疗器械的材质,使用的时间,数量,种类与压力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医护对其关注度和认识度不足也是导致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多发的一项重要原因。压力损伤不仅导致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的增加,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生理痛苦,间接增加了医患纠纷的发生几率。针对这一情况,我科成立了压力损伤质量改进小组,以护士长为组长,其他护士为小组成员的质量改进组。同时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的发生率纳入护理评价质量的重要指标,小组组长应积极参与到日常管理中去,加强对压力损伤危险因素的评估,并制定针对解决对策,指导小组成员做好防护措施。经过2年随访统计,其此类压力损伤的发生率由10%减少至5%,充分说明了质量改进小组对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的减轻作用。为了让更多的医护人员重视起来,现综述如下

  • 标签: 医疗器械 压力性损伤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规范压力损伤护理在年轻护士对患者皮肤损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58例入院带有Ⅰ~Ⅳ期皮肤压力损伤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病例样本分析对象,将患者根据其接受护理方法的异同分成两组,以一组为观察组,则另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治疗辅助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护理措施为规范压力损伤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所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皮肤损伤的治愈率为55.2%,护理满意度为72.41%;观察组患者皮肤损伤的治愈率为86.2%,护理满意度为96.55%,经比较计算可知,在此两项结果方面,观察组所得的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所得的结果,使用统计学方法将其数据结果做分析,可见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年轻护士对患者皮肤损伤的护理中应用规范压力损伤护理可以减少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规范压力性损伤 年轻护士 皮肤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应用于胃管固定预防鼻部压力损伤效果。方法将124例行食道癌手术后入住心胸外科及心外监护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常规清洁后Y型鼻贴+衬带双重固定胃管鼻肠管,实验组胃管鼻肠管双重固定时鼻部与胃管鼻肠管接触部位使用水胶体敷料。结果实验组鼻粘膜压力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应用于食道术后胃管鼻肠管固定能有效预防鼻粘膜压力损伤的发生。

  • 标签: 水胶体敷料 鼻粘膜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翻身角度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生命体征造成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中选出4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4组,每组10例,分别采用侧卧45°、侧卧60°、侧卧75°、侧卧90°的翻身角度进行护理,严密监测患者仰卧时、侧卧15min、侧卧30min、侧卧60min时的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数据,记录患者翻身2h时压力损伤易发部位的皮温数据,监测时间持续1w,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对比发现不同翻身角度护理下患者的在侧卧15min、30min和60min时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数据无明显变化(P>0.05);翻身2h时侧卧45°组患者皮温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侧卧位角度翻身对于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无明显差异,采用45°角的翻身侧卧位可以更加有效地预防压力损伤的形成。

  • 标签: 翻身角度 急性期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压力抗栓泵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进行颅脑损伤术以及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的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组间均包含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压力抗栓泵,对患者进行抗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力差异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力在护理完成后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压力抗栓泵应用于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术后恢复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且不会对患者的颅内压力造成额外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压力抗栓泵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保护约束患者床边皮肤交接流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因患精神分裂症而至我院接受治疗并给予保护约束的患者60例按照我院2018年1月实施床边皮肤交接流程时间前后顺序平均分成两组,以30例为一组,以实施前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实施后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压力损伤发生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进行保护约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实施床边皮肤交接流程,不仅能降低压力损伤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且还能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保护性约束 床边皮肤交接流程 精神分裂症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例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bans-obturatortensionfreevaginaltape,TVT-0)治疗女性压力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例SUI患者行改良TVT-0术治疗,观察护理效果,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加强盆底肌及肛提肌锻炼、术后常规护理、并发症护理、自主排尿的观察及出院健康教育。结果20例患者均治愈。结论改良TVT-0术治疗SUI效果满意,做好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改良TVT-0术 女性 压力性尿失禁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上肢手术中两种设定自动气压止血带压力方法的止血带副损伤发生率。方法将40例上肢手术术中需用自动气压止血带止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以患肢指端血氧饱和度波形成直线时的充气压力设定,实验组以便携式彩超观察肱动脉血流峰图完全消失时的充气压力设定,对比2组止血效果及止血带副损伤发生率。结果两组止血效果相同,但实验组患者止血带缚扎部位疼痛程度、解除止血带后缚扎部位皮肤的损伤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彩超观察肱动脉血流峰图完全消失时设定的止血带压力,能减少气压止血带所引起的副损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个体化 充气压力 止血带副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女性压力尿失禁的有效。方法把我院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产后压力尿失禁患者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盆腔康复综合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例患者经治疗后尿垫试验漏尿量与尿失禁程度评分要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患者痊愈率是60%,好转率是40%,治疗总有效率是100%。结论压力尿失禁女性接受盆底康复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与预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盆底康复 女性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盆底锻炼降低压力尿失禁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14例产妇按照分娩方式分为两组,阴道分娩组57例患者,剖宫产组57例患者,对患者行盆底锻炼,对比两组患者压力尿失禁的发生率及盆底肌肉张力。结果阴道分娩组I类肌正常率为80.70%,明显高于剖宫产组70.18%(P<0.05)。阴道分娩组II类肌正常率为70.18%(40/57),剖宫产组为68.42%(39/57),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产妇产后3月及12月的VSP、VRP及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产妇产后6周开展盆底锻炼可有效降低压力尿失禁发生率,改善盆底肌张力与阴道前壁脱垂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盆底锻炼 压力性尿失禁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将损伤控制手术应用于肝胆外科临床治疗所取得的效果,为肝胆外科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医院进行肝胆外科创伤患者的资料收集,肝胆外科创伤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个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在肝胆外科的相关手术中运用损伤控制术,对照组则进行一般常规手术。然后对两组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对比(指标有病死率、黏连肠梗阻发生率、肺部感染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病死率、黏连肠梗阻发生率、肺部感染率均小于对照组),并且实验调查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外科的相关手术中运用损伤控制术可以更好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以降低病死率、黏连肠梗阻发生率、肺部感染率),帮助患者恢复。

  • 标签: 损伤控制性手术 肝胆外科 临床应用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从法医学角度对医疗扩大损伤进行实用归类,便于对其产生后果的评定。方法通过引入概念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结果以必要归类评定,使得医疗扩大损伤产生的责任后果清晰明确。

  • 标签: 医疗性扩大损伤 法医学后果 损伤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乡镇医院诊治闭合腹部损伤的临床体会。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闭合腹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探查,并且分析患者的手术方法、治疗方法以及临床表现。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腹部超声探查,结果显示33例为阳性,阳性率为91.67%;36例患者中,26例行急诊手术,10例行非手术治疗,其中8例无效行中转手术;36例患者中32例痊愈,占88.89%,4例转送上级医院,3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乡镇医院在诊治闭合腹部损伤时,根据腹腔穿刺和B超检查结果,及时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也是降低死亡率的一个关键。

  • 标签: 乡镇医院 闭合性腹部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是一种由于外界的强烈的刺激导致的脊髓的节段出现感觉,运动,功能的障碍的疾病。根据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治疗多集中在感觉和运动上,在治疗后,有部分患者会出现顽固的神经的疼痛,并且疼痛的治疗比较困难。近年来,脊髓损伤后出现中枢的疼痛的患者逐渐增多,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对于脊髓损伤后的中枢疼痛的药物治疗的情况。

  • 标签: 脊髓损伤 中枢性疼痛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力气枪干燥过程中固定管道垂直向下吹气的有效和安全。方法随机选取复用硅胶呼吸管道24套,长度70cm、内径2.5cm的96根,每4根为1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清洗后不同呼吸管道放置方式、自然晾放不同时间点残留水测定值;观察压力气枪干燥过程中呼吸管道脱落次数、3分钟吹气呼吸管道内腔残留水检测。结果对照组干燥合格率52%,实验组呼吸管道干燥合格率88%。结论压力气枪干燥过程中管道固定垂直吹气的有效和安全更高。

  • 标签: 呼吸管道 压力气枪 干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腹部闭合内脏损伤的超声及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受治疗的76例腹部闭合损伤(BA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进行B超、CT诊断,将结果与临床手术结果做比较,分析对比两种结果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影像学表现。结果62例患者合并脏器受损,共有74损伤,超声诊断出有55出损伤,诊断符合率为74.32%,CT诊断出68例损伤,诊断符合率为91.89%。在对64处损伤中,超声、CT诊断中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部闭合损伤患者中使用CT和超声均可进行诊断,诊断率较高;CT诊断腹部闭合损伤合并空腔脏器的准确明显优于超声诊断。因此在患者入院后,若生命体征较为稳定,可使用CT诊断,可提高诊断的准确,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采用超声诊断。

  • 标签: 腹部闭合性损伤 超声 内脏 CT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炎因子表达情况与意义。方法2014年2月到2015年1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清IL和hs-CRP表达检测与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IL-6与hs-CRP含量分别为(122.34±14.24)ng/L和(7.82±2.84)mg/L,而对照组分别为(61.92±10.33)ng/L和(1.29±1.33)mg/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14.92±2.19)分,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和hs-CRP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308,0.394,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炎因子IL和hs-CRP都呈现高表达状况,且与神经缺损功能状况明显相关,可作为评估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 标签: 颅脑损伤 炎性因子 白介素-6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分析与疏导必要。方法收集护理人员共100名,通过问卷调查对其心理压力源进行统计,并探讨有效的疏导措施。结果调查问卷一共发放100份,回收98份,回收率为98.0%,且均为有效答卷。经统计发现,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源包括了社会发展对职业的需求、人际关系冲突、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以及超负荷的工作量、自身期望价值与现实的区别、家庭等。结论大部分的护理人员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应积极采取有效的疏导措施予以缓解,从而稳定护理队伍,并降低安全隐患,维护患者利益,促进医院发展。

  • 标签: 护理人员 心理压力源 疏导措施 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