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30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患者,对这30例患者实施上颌前方牵引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患者治疗前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患者经上颌前方牵引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之后,其X线投影测量NA-PA(3.22±2.63)度、SNA(78.86±1.53)度、SNB(81.89±2.36)度、ANB(1.52±1.87)度、Y轴角(67.85±1.30)度、Mp-FH(35.49±2.51)度、U1-NA(6.01±1.82)毫米等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给予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患者上颌前方牵引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促进患者上颌骨的早期向前发育,对下颌骨的前生长进行抑制,对纠正患者的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上颌前方牵引器 固定矫治器 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术在外伤性牙脱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40例外伤性牙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固定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术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外伤牙松动度、附着丧失度及牙冠根比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治疗后患者外伤牙松动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外伤牙附着丧失度及牙冠根比在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固定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术可有效改善外伤牙松动度,治疗效果显著,在在外伤性牙脱位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固定矫治器双弓丝结扎术 外伤性牙脱位 松动度 牙冠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治疗中不同矫治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的对象为2016年2月1日—2017年1月31日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患者,将7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区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方法分别为直丝弓矫治、无托槽隐形矫治,39例/组。将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沟出血指数、临床附着丧失、牙周袋探诊深度等牙周指标数据以及并发症发生率(5.12%)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97.44%)更高(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应用在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的矫治效果比直丝弓矫治更优越。

  • 标签: 牙周炎 错牙合畸形 直丝弓矫治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动矫治矫正治疗在错位基牙固定修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固定修复治疗的40例基牙错位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0例)与参考组(20例),观察组采用活动矫治矫正治疗,参考组采用固定矫治器矫正治疗,观察两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参考组,修复时间显著短于参考组(P<0.05);修复后1年、2年观察组对修复效果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修复体移位、牙髓炎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活动矫治矫正在错位基牙固定修复治疗中效果确切,修复成功率高,远期效果理想。

  • 标签: 活动矫治器 基牙错位 固定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的咬合重建和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安氏Ⅱ类错患者8例临床Twin-block矫治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Twin-block矫治治疗均了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前牙覆盖正常,貌均得到很大改善,矫治效果比较满意。结论当上下垫的接触斜面呈相反方向时,即可对下颌有强迫后退的作用,此时,可以用来矫治Ⅲ类错。

  • 标签: 安氏Ⅱ类错 Twin-block矫治器 咬合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矫治治疗儿童下颌后缩伴OSAHS患者治疗前后下颌位置的变化。方法对32例儿童下颌后缩伴OSAHS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前和戴用后,进行多导睡眠仪监测、头颅位定位片X线头影测量检查。结果治疗前后PSG监测AHI、AI、最低SaO2均发生显著变化;X线头影测量值变化结果SNA角无明显改善,SNB角明显增大,LL-H线距明显减小;PNS-R、PNS-UPW无明显改善,余SPP-SPPW、U-MPW、TB-TPPW、V-LPW测量值均有增大。结论口腔矫治治疗儿童下颌后缩伴OSAHS患者,可刺激下颌骨的生长,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口腔矫治器 OSAHS X线头影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手操作技术在无托槽隐形矫治邻面去釉操作中的应用。方法将30例正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为同一资深医生操作。对照组采用非四手操作技术,全部操作过程由医师一人独立完成,护士只准备器械材料。实验组采用四手操作技术,在治疗过程中,由一名专职护士配合操作。比较2组在椅旁操作时间、每个邻面的平均处理时间、病人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椅旁操作时间、每个邻面的平均处理时间、病人的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手操作在无托槽隐形矫治邻面去釉操作中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四手操作 无托槽隐形矫治 邻面去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基于3shape数字化牙頜模型制作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在牙列畸形患者矫正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牙科确诊收治的46例牙列畸形患者随机等为两组,每组各23例。为参照组行基于石膏模型制作的无托槽隐形矫治矫正治疗,针对研究组实施基于3shape数字牙頜模型制作的无托槽隐形矫治矫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矫正治疗有效率指标,以及隐形矫治治中精准度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矫正治疗有效率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隐形矫治治中精准度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为口腔科临床中收治的牙列畸形患者实施基于3shape口扫数字化牙頜模型制作的无托槽隐形矫治矫正治疗,能够取得较好杏临床结果,相关经验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3shape数字化牙頜模型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牙列畸形 矫治效果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与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术式不同,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行双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30例,行单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活动、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活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有利于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双侧钢板内固定术 单侧钢板内固定术
  • 简介:(广西融安县人民医院545400)摘要目的探讨单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对单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作出科学评价。方法对100例发生四肢骨折的患者进行单固定架治疗,对其治疗的效果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运用单固定架治疗的方法对四肢骨折进行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所有的患者均得到了较好的康复,功能优良率很高。结论采用单固定架的方法对四肢骨折进行治疗是一种科学和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单侧外固定架 四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52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外侧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行双钢板置入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另外,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复杂胫骨骨折患者行双钢板置入内固定术治疗,可对患者的手术时间进行缩短,并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术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踝骨折后与外侧钢板固定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86例外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外侧入路术式,研究组患者采用后入路术式,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踝关节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研究组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外踝骨折,固定效果显著,患者能尽早恢复功能锻炼,预防不良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外踝骨折 踝关节 骨折愈合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外固定支架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掌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及DASH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和DASH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优势,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低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掌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显著,术后出现并发症率低,预后效果好,适合在临床上使用。

  • 标签: 掌侧锁定钢板固定 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Q分类法评价口腔医生和正畸患者对珠位置偏斜与中线位置的美学评价差异。方法利用AdobePhotoshopCS6软件将模特照片PS为珠偏移;珠、牙齿同时偏移模板,1mm为增量,左右各3mm。由160名口腔医生、165名正畸患者用Q分类法进行评价,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单向方差分析及两两对比。结果1、大部分口腔医生能识别出2mm以下的偏斜,当珠偏斜≥2mm时,首选上颌牙列中线与面中线一致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部分正畸患者不能辨别出2mm以下的偏斜,当珠偏斜3mm时,正畸患者优先选择上颌牙列中线与面中线一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正畸患者较口腔医生对珠≤2mm的偏斜感知度低。2、当珠位置偏斜3mm时,矫正后应保持牙列中线与面中线一致较符合大众审美。

  • 标签: Q分类法 唇珠 牙列中线 美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单边外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选取在2015年9月15日至2017年5月15日期间接收的6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观察6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结果经随访7个月,6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已愈合,针道浅表感染及边沿红肿情况均在使用抗生素及换药后消失,髋内翻畸形仅出现一例。结论单边外固定可改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病况,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单边外固定器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乳牙期前牙反牙合不仅影响美观及口腔的咀嚼功能,还影响颌面部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甚至可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早期矫治的目的是恢复正常的咬合和口腔功能,引导颌面部骨骼和肌肉的正常发育。多数病例可以通过简单的早期矫治避免在恒牙列替换后再进行复杂的矫正治疗。即使是复杂的病例也可通过早期治疗减小错牙合程度,简化后期治疗或避免进行拔牙减数治疗及外科正颌手术治疗。

  • 标签: 乳牙 反牙合 早期矫治
  • 简介:摘要不良情境与戒毒人员的毒瘾心理关系密切,被强制戒毒后的人员重新吸食毒品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频繁地接触了不良情境;诱使戒毒人员重新吸食毒品的不良情境主要有不良的人际情境、不良的空间情境、不良的时间情境、不良的对象情境。因此,要彻底矫治戒毒人员重新吸食毒品的行为,就必须对他们进行情境隔离、情境控制和情境转移,使他们处于相对封闭的良性情境之中,最后才能达到巩固戒毒成果的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退形性脊柱弯患者引用经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院内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脊柱弯患者60例选为研究标准,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椎管减压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评价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平均Cobb角。结果治疗前两组平均Cobb角比较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Cobb角小于对照组Cobb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弯患者,治疗效果突出,可有效恢复患者生理结构,远期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标签: 退形性脊柱侧弯 经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前臂掌腕手矫形对于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4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人除常规救治处理外,再在前臂掌腕手矫形辅助作用下行使急性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对每位患者上肢、手指等部位进行简化Fugl-Meyer评分,综合评估前臂掌腕手矫形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病人上肢、手指以及上身平衡简化Fugl-Meyer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在前臂掌腕手矫形辅助作用下进行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肢体功能,有利于后期病人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前臂掌侧腕手矫形器 脑卒中 急性期 康复治疗 效果